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14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马绍愉虽然是兵部侍郎,可是面对荀景云、苗绍二人也没有多少底气,急忙解释道:“诸位千万不要气恼,不是陈大人故意如此,而是朝廷真的已经没有钱粮了。这批三万两银子、两百石粮食,还是本兵截留的京营军饷。”
  此时刘衍一句话都没有,心中相信陈新甲不会在这个时候故意为难自己,只要是能力允许,估计刘衍要什么,陈新甲就会想办法提供什么。
  只是现在陈新甲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财力已经枯竭,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
  “这些钱粮先收下。”
  说完,刘衍便转身返回县衙,马绍愉担心刘衍气恼,急忙跟了上去,一路上笑呵呵的好言宽慰着。
  苗绍见状冷哼一声,说道:“这么一点钱粮,也好意思拿出手!”
  荀景云叹息道:“这个时候朝廷只能拿出这么点钱粮,可见国事已经到了崩盘的边缘,如今真可谓是多事之秋啊!”
  与此同时,在平谷县以东四十里处,满州两黄旗大营内,皇太极正忧心忡忡的盯着舆图,身旁豪格与阿济格争论着什么,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正在旁边整理各旗斥候传回来的情报。
  片刻之后,皇太极看向范文程,问道:“范学士,情况如何?”
  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只有十八岁。
  万历四十六年,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甘心背弃祖宗给满清鞑子当狗。而后清军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范文程都参与决策。
  可以说,范文程是靠着屠杀同胞上位的,头上的红顶子便是无数大明百姓的鲜血染成!
  此时范文程恭敬的说道:“启禀陛下,根据各旗斥候的回报,已经可以确定,刘衍率领的山东兵马已经到了平谷县,正在沿着洵河布防。看样子,刘衍是准备故技重施,在洵河一带利用坚固防线阻挡我大清勇士。”
  皇太极眉头紧锁,一旁的豪格、阿济格也停止了争论,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问道:“刘衍带了多少兵马?”
  范文程说道:“各旗斥候探查的数目不等,但是综合起来看,刘衍此番率领的兵马,至少在十万以上!”
  皇太极、豪格、阿济格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十万以上!
  以往刘衍手中只有数万兵马,就已经让大清勇士伤亡惨重了,现在有十多万兵马,这场大战过后,各旗的勇士又要伤亡多少?
  “范学士有何建议?”
  范文程说道:“陛下,我大清勇士擅长机动作战,而平谷一带多山,又有洵河环绕,不利于我大清铁骑驰骋。我军绕路而行的话,刘衍部十几万大军又可以侧击我军后方。所以臣以为,当下战局,最好还是正面进攻,只要击败刘衍部,大明北直隶便是我大清的牧马场!”
  皇太极点了点头,同意范文程的说法,只是这仗怎么打?
  这时,阿济格大声说道:“陛下,不如汇集各旗大军,我大清数十万勇士从洵河多处同时抢渡,看他刘衍如防守!”
  豪格反驳道:“洵河河面宽阔,能够抢渡的地方也就是那几处,估计现在刘衍已经部署兵马严防死守了,如何渡河?”
  皇太极一双死羊眼瞪着舆图思索着,片刻之后说道:“平谷北面的黄松峪一带虽然是山岭地形,但是却可以绕过洵河,我军当以一支精兵从北面突击。同时,平谷南面的马坊一带,洵河流经平缓,应该可以寻找到合适大军抢渡的地方,以另一支兵马从南面马坊渡河。”
  “朕亲率主力大军前往平谷县城,与刘衍隔河对峙。此战面对刘衍部,我军不可急躁、不可莽撞,要慢慢来,寻找刘衍的破绽,然后一击致命!”
  “陛下圣明!”
  “命各旗勇士向中军靠拢,我数十万勇士齐头并进,先进抵洵河东岸,然后再徐徐进兵。”
  “嗻!”
  带到豪格、阿济格与范文程出了中军大帐,豪格、阿济格谁也没理会恭敬行礼的范文程,仿佛是在看一条摇尾乞怜的狗,范文程见状讪讪的独自离开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试探
  十一月初,平谷县城东北方向,黄松峪。
  黄松峪周边九分山水一分田,风景非常秀美,山中森林茂密,还有一段已经荒废的长城遗迹存在,山中地势起伏,云雾镣绕,林海茫茫,松涛阵阵。
  此时陈勋站在长城遗迹的一处烽火台上,放眼向南面望去,入眼所及都是一片苍茫之色。
  “这平谷地界还真是壮丽!”
  一旁,驻防军第二营指挥使郑义身披铠甲也在眺望着,说道:“壮丽?我怎么没看出来啊,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树林子,遍地都是灰黄之色,那里有什么壮丽的景色啊?”
  陈勋看着煞风景的郑义,不由得白了一眼,说道:“这就叫做苍茫,懂不懂啊?”
  “嘿嘿。”
  郑义随即笑着说道:“将军,这处长城遗迹地势好,不如让我第二营来驻守吧,如何?”
  虽然郑义手中兵力与陈勋相同,但是驻防军的战力和训练程度都不如新军,而且郑义只是指挥使,级别上也比陈勋这个参将要低,是跟新军前营各部游击将军相同的,所以郑义便以下属自居。
  “你守这里?鞑子要是从黄松峪方向进攻,这里才是正面主攻方向好不好?让驻防军守正面,新军将士退居二线,你怎么想的!”
  郑义义正言辞的说道:“将军放心,凭借此处地利,我第二营将士定然能叫鞑子撞得头破血流,到时候将军率领前营将士展开反击,定然斩获甚重!”
  陈勋瞪着眼说道:“算了吧,万事以稳妥为先,还是前营守这里,你带着第二营将士去北面的第二道防线待命。”
  郑义脸上的笑容顿时垮了下来,然后垂头丧气的招呼部下向北移动。
  此时前营各部的辎重兵正在紧张的构筑防御工事,这段长城遗址整体上还算完整,墙体依托山势,自西向东延伸了四、五里的样子,墙体上的箭朵、敌台等损毁严重,新军辎重兵们正抓紧时间,用沙袋垒砌成工事,并且在长城墙体的南面挖掘壕沟等设施。
  陈勋将自己的中军设立在一处保存完好的烽火台内,这里完全是用石头砌成的,非常的坚固,不但可以居高俯瞰南面的大片地域,还可以保护中军将领的安全,就算鞑子拖着火炮过来,短时间内也摧毁不了这里。
  到了下午时分,这道依托长城遗迹的防线修筑完毕,前营各部游击将军张逊、郭铭绪、沈东来纷纷赶到中军,陈勋随即开始部署。
  “左部驻守西面防线,右部驻守东面防线,中军这里由中部驻防,同时作为反击兵力。”
  三人纷纷领命。
  随即郭铭绪问道:“将军,那驻防军第二营呢?”
  “这里是山地,能将咱们前营将士展开部署,已经很不容易了,大军在这里施展不开,只能层层防御。”
  陈勋指着临时绘制的舆图的说道:“你们看,在防线前面有大片的平缓坡地,通往东南方向的蓟州方向,清军来袭,必定从这里进攻。将刚刚组建的驻防军放在第一线参战,我心中不放心,还是等到战事明朗后,再让郑义带人上来练手吧。”
  三人深以为然。
  “好了,诸位都去抓紧时间部署防务吧,另外各部的夜不收都派出去,以南面为主要探查方向,兼顾东、西两面的情况。至于北面,可能会有羊肠小道通过去,让郑义派人去搜索。”
  “是。”
  与此同时,在距离陈勋部二十多里之外,多尔衮率领满州正白旗、蒙古正白旗以及汉军正白旗兵马正在向北进发。
  此番皇太极分兵三路,北面这一路便由多尔衮率领,进攻黄松峪一带,试图从北面穿插到平谷城下。
  南路那边是多铎率领镶白旗满蒙汉各旗兵马,以及外蒙古一部,向马坊一带进击。
  皇太极率领剩余的主力大军,直接向平谷进发,准备与刘衍部隔河对峙。
  此战,多尔衮从旗内抽调了一万精锐,其中披甲勇士三千人。这一万人可以说是满州正白旗的精华所在,皇太极一上来就命多尔衮率部进攻山地,而且还可能是刘衍部驻守的山地,其目的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多尔衮脸色阴沉,策马率军向北进发,蒙古正白旗固山额真伊拜、汉军正白旗固山额真石廷柱策马跟在左右,二人见到多尔衮的样子,都不敢多说话。
  伊拜此番调集了一万两千蒙古铁骑,石廷柱的汉军兵马人数多一些,有五千火铳手、一万步兵,以及五十门火炮。
  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北进发,不断有斥候从北面策马奔回,带来一个又一个消息。
  “报!北面山中发现明军踪迹。”
  “报!山中明军旗号为山东都司前营,主将为陈勋!”
  “报!黄松峪一带遍布明军夜不收,敌军精悍非常,我军斥候无法靠近山林深处!”
  此时多尔衮的脸色更加难看,刘衍果然在这边部署了兵力,而且守军主将还是老熟人陈勋。
  当初在锦州之战中,就是这个陈勋率部驻守明军粮道,清军兵马攻击了几次,都是铩羽而归,所以陈勋的名字已经进入了清军高层的视野之内。
  “传令各部加快速度!”
  多尔衮下令之后,伊拜和石廷柱不敢怠慢,二人纷纷招呼部下加快速度。特别是汉军旗兵马,因为汉军旗士兵不但要负责运输大军的辎重,还要拖着五十门火炮行军,所以负担是最重的。
  此时命令下达,汉军旗的一万五千兵马却不敢怠慢,毕竟在满人手底下当汉奸,被责骂、殴打只是等闲,那些满州主子一个不高兴,直接杀人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在石廷柱的鞭策下,一万五千汉军旗兵马咬着牙抓紧时间赶路,竟然也跟上了满州、蒙古正白旗的大队铁骑速度,一路朝着黄松峪的山地赶来。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多尔衮率部进入山中,清军各部兵马已经全部下马步行,穿梭在冬日的密林中,林地里的寒风呼啸,让这些鞑子兵吃了不少的苦头,不少人的脸都被冻得通红,以至于粗鄙、难听的胡语叫骂声不断。
  突然,林地中响起了鸟铳的轰鸣声,多尔衮顿时一惊,那声音的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似乎林子里到处都有明军的鸟铳兵。
  “敌袭!警戒!”
  多尔衮顿时大吼起来,石廷柱急于表现自己,大声怒吼着率领部下顶到前面去,伊拜则率部护住了两翼,所有人都紧张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清军周边不断有火铳声传来,那是石廷柱部下的火铳兵开始还击了,清军各部随即继续前进,一路上喊杀声、火铳声不断,但是却并没有发现大队明军的踪迹。
  “停止前进!”
  多尔衮眼见前面已经可以看到一道长城遗迹,上面隐约可以望见明军的旗帜,相距也就是在三、四里之外,便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各部兵马立即整顿阵型。
  这时,清军的斥候赶来禀报,原来刚才的敌袭只是明军的小股夜不收,那些夜不收装备精良,手中的鸟铳不但全部都是燧发的,而且射程非常远,在一百步之外就可以射杀大清的勇士。
  而石廷柱部下的火铳手使用的火铳大多都是火绳枪,射程多在六、七十步,对射起来非常吃亏。
  就算汉军旗内也装备了一部分清军自造的燧发火铳,可是射程也不过八十步,哑火率奇高,达到了十分之四,根本无法形成火力。
  此时多尔衮脸色凝重,思索了片刻,便将伊拜和石廷柱叫到跟前,说道:“进军平谷,就要突破前方的明军防线,那边是刘衍部下陈勋在驻守,此人善于防守,二位可要谨慎些。”
  伊拜和石廷柱的脸色有些难看,多尔衮挑明了就是让二人率部进攻,自己在后面保存实力。
  可是二人却不敢反对,纷纷硬着头皮领命。
  “一会儿汉军旗打头阵,压制住明军火力之后,蒙古正白旗便冲上去,以箭雨杀敌,汇合汉军旗兵马攻打明军防线。没有本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后退,违令者斩!”
  此时,石廷柱和伊拜已经面如死灰,二人知道,前面驻守着刘衍麾下一个新军营,后面还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兵力。也就是说,前方至少有一万多精锐的山东新军兵马,二人手中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就是两万多人,如此怎么可能攻破眼前的防线?
  石廷柱便看向伊拜,不断挤眉弄眼,想让伊拜说句话,毕竟他是蒙古人,不同于自己这个纯奴才。
  伊拜见状也只好说道:“睿亲王,我军兵力不足,是不是先向陛下请旨,要些援兵过来,然后再一鼓作气拿下这道防线?”
  多尔衮冷声说道:“好啊,既然如此,你就去跟陛下开口啊?”
  伊拜顿时不说话了,多尔衮冷哼一声,说道:“这里是山林地,刘衍的兵马再强悍,也要受制于地形,他们手中的鸟铳准头会下降许多!再说,汉军旗不是还有五十门火炮吗?有火炮助阵,难道你们还不敢与刘衍部对战!”
  此时多尔衮如同刀锋一般的目光扫过伊拜和石廷柱,伊拜当即领命,石廷柱也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率部奋战不退。
  多尔衮见状,冷声说道:“希望二位好自为之!”
  片刻之后,三万多清军兵马整顿完毕,多尔衮一声令下,石廷柱便率领汉军正白旗的一万五千人马压了上去。
  只见长城遗迹的南面林地中,不断有人影闪过,密密麻麻的汉军正白旗士兵结阵向前,首当其冲的便是五十门火炮,随后是五千火铳手,再后便是一万肉搏兵。
  石廷柱在一百多亲卫的保护下,跟在一万肉搏兵的军阵中,心中忐忑的向前推进着,走了一阵,眼前便豁然开朗,明军竟然将长城遗迹百步之内的树木全部砍伐了,而且还在墙体下面挖掘了壕沟!
  “这些该死的明人!”
  石廷柱在心中恶狠狠的咒骂着,紧接着便听见一阵轰鸣声:明军开火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3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4/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