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微微皱眉,陈新甲并没有向自己奏禀,直接就去城外犒军,他要做什么?
“此事,阁老还是辛苦一趟吧,替朕,替朝廷,慰问新军将士!”
周延儒心中暗喜,当即叩拜领旨。
东直门外,青莱镇新军大营。
陈新甲站在中军大帐内,看着简陋的布置,笑着说道:“呵呵,定虏伯当真是简朴。”
刘衍笑着说道:“本兵不辞严寒前来看望将士们,本镇感激不已。”
既然陈新甲要摆出一副体恤下属的样子,刘衍也不介意与其虚与委蛇一番。
“本兵请上座。”
“诶!”
陈新甲笑着说道:“这里是定虏伯的中军大帐,自然是定虏伯上座。”
“本镇乃是本兵麾下,岂有上座的道理?”
就在此时,苗绍掀开营帐门帘,说道:“启禀本兵、总镇,内阁首辅周大人来了,队伍已到辕门外。”
陈新甲顿时脸色一僵,刘衍也是微微一愣,这些大人物今天都跑过来,这是都要抢着拉拢自己啊。
随即刘衍与陈新甲一起赶到辕门迎接,将周延儒请入中军大帐内。
周延儒人如其名,长得非常儒雅,谈吐之间让人如沐春风,一口官话说起来,非常的好听,如果刘衍不是知道此人在历史上的荒唐做派,还真以为是朝廷里面的中正贤良了。
周延儒自幼聪颖,于万历四十一年连中会元、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中允、左庶子、少詹事、正詹、礼部右侍郎等职。
此人非常善于迎合揣摩生意,凭借此等本事,于崇祯二年十二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九月升任内阁首辅,加少保衔,进武英殿大学士。
期间周延儒与温体仁相互倾轧,引得朝野震荡,众多朝政濒临荒废,后被崇祯帝罢免。
直到杨嗣昌去世,崇祯帝手中无人可用,这才将周延儒找来,命其再任内阁首辅,进少师,升为中极殿大学士。
在朝中,周延儒倚靠吴昌时、董廷献等亲信,结交内侍,收受贿赂,加剧了朝政的腐败,让原本就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朝,更加风雨飘摇。
刘衍还记得,按照历史进程,等到明年冬季,清军将会再次入塞大掠,历史上的周延儒曾自请督师,率军堵截撤退的清军主力。
但实际上,周延儒不仅没有认真堵截,还不断谎报军情。清军撤走,周延儒还朝后,崇祯帝欲加封他为太师,但其督师期间的行径,随即由锦衣卫都督骆养性等密告于崇祯帝,因而被勒令致仕回乡。
不久,言官雷演祚、郝?、蒋拱宸等揭发其招权纳贿、结交内侍,触怒崇祯帝,周延儒被再召至京师,于崇祯十六年十二月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满清入关后修《明史》,直接将周延儒列入了"奸臣传",如此行径,就连满清侵略者都看不下去。
不过此时,刘衍面对周延儒还是满脸笑意,禀报了一下新军各营的情况。
周延儒听闻之后赞叹道:“定虏伯麾下如此精锐,则天下事大有可为,此番再度驰援锦州战场,定虏伯当再传捷报!”
说完,周延儒瞟了陈新甲一眼,继续说道:“老夫此次前来犒军,圣上也是知道的,特意委托老夫,定要让新军将士吃好、穿暖,并且嘱咐定虏伯:继续奋勇杀敌,再建新功!”
陈新甲只觉得脑海里轰的一声,自己沉浮官场多少年,今日竟然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原本陈新甲想着先犒军,稳住刘衍之后,再带着刘衍一起入宫面圣,以便在崇祯帝面前营造一种干臣的印象。
可是此时周延儒的话却告诉陈新甲,此番陈新甲没有奏禀皇帝,直接前来犒军,已经让崇祯帝不高兴了。
此时陈新甲面色凝重,眉头紧锁,心中开始急速运转着,思考扭转局势的办法,可是却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来。
周延儒看着陈新甲的样子,心中自然洋洋得意,笑呵呵的对刘衍说道:“老夫此番带来了一些酒肉,虽然不多,只能让新军将士尝尝荤腥罢了。待到明日,陈本兵定会给大军将士运来钱粮物资,到时候定虏伯再接收不迟。”
“呵呵,现在还请定虏伯随老夫走一趟,一同入宫面圣。”
陈新甲已经不再插话,刘衍看在眼里,笑着说道:“那好,本镇就随周阁老一同入宫面圣。”
忽然,刘衍、周延儒、陈新甲只听得帐外欢声雷动,无数将士都在大声呼喊着,“万胜”的呐喊声一阵高过一阵。
刘衍心中一喜,大步出了中军大帐,周延儒和陈新甲也紧缩其后,二人出了营帐,只见营中无数新军将士挥舞着双手,大声欢呼着,营中各种战旗被将士们奋力摇动着,场面非常热烈。
苗绍、吴国金、许铭、王越等人纷纷跑了过来,还带着一名红翎快马。
所谓红领快马其实就是夜不收,是对飞马传递前线战报的精锐夜不收的一种俗称。因为这类传递紧急战报的夜不收,都会在背着一种红色的背旗,分左右两根旗杆,大约成人手臂长短,每根旗杆上都有数面三角形的红色旗帜,远远看去非常的醒目。
“总镇!奴贼撤军了,锦州大捷!”
刘衍闻讯放声大笑,自己与数万新军将士奋战许久,陈勋率领前营将士始终在弘螺山防线血战,终于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锦州城守住了,清军扛不住,最终撤退了!
周延儒闻讯先是一喜,紧接着脸上的笑容便固定了下来,猛地看向身旁的陈新甲。
只见陈新甲脸上的纠结一扫而光,此时正在放声大笑着,已经没有了兵部尚书的稳重,与新军将士一样,几乎是手舞足蹈的大声欢笑着。
锦州大捷,国朝取得了自辽事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陈新甲这个兵部尚书功不可没,这份捷报自然要算在陈新甲的头上,可以作为将来陈新甲入阁,甚至是争夺内阁首辅的最大保障!
“陈本兵,恭喜了,可喜可贺啊!”
陈新甲看着皮笑肉不笑的周延儒,心中暗暗叫骂着:“我看你还能欢腾多久,有了锦州大捷、开封大捷这两大功勋,将来我高居馆阁指日可待!”
不过陈新甲嘴上还是笑着说道:“呵呵,此等喜事,当举国同庆,阁老也有功劳,咱们同喜同贺!”
二人面和心不和的一同笑了起来,刘衍则是懒得理会那两个老狐狸,拉着那红翎快马说道:“锦州情况具体如何?”
“启禀大人,奴贼大军已经全部退过大凌河,洪督臣率军收复了沿途十数处城堡,锦州、松山一线彻底无忧!”
“现洪督臣正部署兵马据守各处,整顿锦州、松山等各处防务,不日便会率军凯旋入京。”
刘衍心中畅快,虽然此战并没有对清军主力造成什么毁灭性的打击,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将二十多万清军逼退,大大提升了明军的自信心,与历史上松锦之战的悲惨结局相比,已经算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而且刘衍相信,经过锦州之战的洗礼,将来明军再与清军野战的话,畏惧心理一定会大大减弱,会有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敢于与鞑子血战到底!
毕竟经过此战,全天下都知道,鞑子也不是三头六臂,他们也知道畏惧,也会撤退,也会主动逃走!
刘衍又问道:“可有弘螺山新军将士的消息?”
“大人放心,奴贼大军曾两次突袭弘螺山防线,但都被驻守的新军将士击溃,并且斩首数千。奴贼大军撤退,也与拿不下弘螺山,无法阻断我大军粮道有关。”
“万胜!”
“前营兄弟威武!”
那红领快马话音刚落,周围的苗绍、许铭等将领,以及一众将士纷纷振臂高呼,随后几乎全营将士都在欢呼着,声震四野。
当日,刘衍派出一哨骑兵营将士两百八十余人,一同策马冲入京师之内,众将士一路纵声呼喊着“锦州大捷”、“奴贼北溃”、“国朝大胜”、“斩首数万”等话语。
自刘衍率部参战以来,乳峰山、黄土岭、锦州城下等战事,而后刘衍率部南下,洪承畴率部继续与清军拉锯胶着,累计的斩首数万也是差不多的,毕竟光刘衍在攻打黄土岭的时候,救援吴三桂部,就斩首了九千多级。
一时间整个京师都震动了,无数百姓涌上街头欢呼着、庆贺着,甚至不少被入寇清军杀害过亲人的百姓在嚎啕大哭,取出香烛就在街边祭奠起来。
御书房内,崇祯帝正在批阅奏章,心中想起周延儒的话,还是有些恼怒陈新甲的所作所为。
突然,王承恩慌忙的推开御书房的大门,大步跑了进来,激动的说道:“皇爷!锦州前线发来红翎急报:奴贼大军撤退了,洪承畴率部一路追击,收复了十三处城堡,大凌河以南的疆土全部被收复了!”
“什么?”
崇祯帝猛地站了起来,手中的御笔也掉落在地上。
王承恩急忙上前扶住崇祯帝,又重复了一边锦州捷报的内容,崇祯帝顿时大笑起来,一把挣脱了王承恩,大声说道:“列祖列宗保佑,列祖列宗保佑啊!”
笑着笑着,崇祯帝便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也许这就是喜极而泣吧。
一旁的王承恩也跟着痛哭流涕,暗道:“如今内有开封大捷,外有锦州大捷,国事大有好转迹象,皇爷终于不用这么操劳了。”
二人哭了一会儿,崇祯帝便急忙说道:“快,传朕旨意,命沿途州县准备钱粮,洪承畴率部南下之时,一路上的州县必须好生款待凯旋将士,不得有误!”
“再传旨陈新甲、周延儒,命他们二人准备献俘典礼,朕要将斩获的奴贼首级献于太庙!”
“是!”
「感谢书友大文哥的月票,东仙会继续努力写出好故事」
第四百零三章 不平与争吵(一)
崇祯十五年,后世西历1642年,正月十五日。
就在上元佳节的这一天清晨,洪承畴率各镇将士抵达京师德胜门外,刘衍提前得到消息,也率部从东直门外向北移营,与洪承畴率领各镇汇合。
二十多万明军汇集城外,一时间京师震动,万民欢腾。
上元节自汉代就有,到大唐达到盛况。
“丙寅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在唐代的上元夜,会有宫女数千人观灯,从正月十四至十六日的三夜均放灯。到了宋代,上元节不仅灯火辉煌,且有歌舞百戏填充街巷,“乐声嘈杂十余里”。上元节吃应节食品“元宵”(当时称圆子)的习俗也早已出现。
大明仍沿旧习,宫中上元节前后放假三天,并赐文武群臣及耆老酒宴,午门置鳌山灯,听人纵观,表示与民同乐。
大臣们可奉父母来观灯,皇帝并予赏赉。永乐年间一次灯山起火,有不及躲避而死者,帝甚惋惜,以后未再举行,但放假、赐宴如故。
《明宫史》载,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内臣宫眷,皆穿灯景补子、服蟒衣。灯市十六日更盛,天下繁华咸萃于此,勋戚内眷登楼玩看,了不畏人。
到了眼下明末时期,也有明人记载,自明初始,“上元十夜灯”,正月初八始至十七日罢。
北京的灯市在东安门外以北(后世灯市口一带)。做灯者,皆各持所有,到灯市出售。“灯之名不一,价有值千金者。”是时四方商贾云集,珠石奇巧,罗绮绸缎,古今异物毕至。更有技艺百戏,于市上演出,观者男妇交错,挨肩擦背,热闹非凡。
乡村人则扎秫秸作棚,周悬杂灯,门迳曲折,长三四里,入游者一时迷不能出,谓之“黄河九曲灯”。
夜间并放烟花炮竹,有响炮、起火、三级浪、地老鼠、花盆、花筒等多达数百种。有的烟火则架高一丈,盒分五层,各处燃放,通宵不尽。
此外尚有走桥、摸钉以祛百病等习俗。正阳、宣武、崇文各门皆不闭,任民往来,校尉巡守,通宵达旦,其盛况亦不亚于唐宋。
可是到了今年的上元佳节,北京城内的百姓蜂拥来到德胜门一带,争相目睹血战锦州各镇将士的风采,以至于城中花灯几乎没有多少百姓围观,城中也几乎听不到烟花爆竹的声响。
在洪承畴的中军大帐内,洪承畴摆下了酒宴,刘衍带着许铭、苗绍、王越、汪博、张义、沈拓、荀景云等人参加,陈勋也赶来赴宴。
其余众人,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王廷臣等人纷纷坐在刘衍身旁,与刘衍热烈谈笑着,好不热闹。
吴三桂、刘肇基、李辅明、左光先几人坐在对面,也不断的举杯向刘衍敬酒,刘衍全都来者不拒。
至于马科与唐通,此时也是笑呵呵的,大战打赢了,众人都会有封赏,此时二人也不再与刘衍为难,也主动向刘衍敬了两杯酒,刘衍不计前嫌,与二人邀碰饮下。
洪承畴坐在上首,马绍愉、张若麒两个监军一左一右坐在两边,三人没有众将那么豪放,但是也喝的很热闹,不时说着大战中的种种艰辛,随后又是大笑起来,显得非常畅快。
酒宴中,王朴与杨国柱等人向刘衍讲述了锦州后续战事的细节。
刘衍听到各镇将士依托地利,与二十多万清军打得有来有回,甚至杨国柱、曹变蛟等人亲率家丁铁骑,冲击清军大战,几乎是九死一生。
就连王朴这个历史上有名的逃跑将军,竟然也在乳峰山以北,女儿河以东,率部与一万多蒙古铁骑血战了一场,虽然伤亡比清军还要多一些,却也击退了敌军,斩首一千多级,让刘衍不禁刮目相看。
甚至马科与唐通在后续战事中,也能够做到中规中矩,率部各自斩首数百,有了新军前营守卫粮道,为大军托底,这些明军将士就好像有了依靠一般,竟然全都奇迹般的超常发挥,让刘衍也不禁感叹时势造英雄,也能改造狗熊!
随后王朴笑着说道:“对了定虏伯先一步率部抵达京师,难不成是又准备驰援锦州的?”
“正是,本镇接到本兵调令,正准备再次驰援锦州城,却没想到,在洪督的率领下,诸位将军大发神威,将奴贼大军击退了!”
众人脸上都透着欢喜,能得到刘衍的称赞,众人都觉得脸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