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岭清军炮阵中,巨大的轰隆声连绵不绝,炮阵中布满了刺鼻的浓烟,清军的众多炮手不断娴熟的刷膛装弹,然后进行炮击!
只见那些清军的炮手训练有素,特别其中还有许多葡萄牙炮手,竟比明军各部的炮手更为精悍,不但射击速度更快,射击的准度也更加精准。
而且清军的火炮也经过那些汉奸炮手的改良,全部使用一种四轮磨盘炮架,将沉重的火炮安放在炮架上。这种炮架可以左右灵活转动,需要瞄准目标的时候,只需要几个健壮的炮手,就可以用粗木杆插入炮身木孔中,稍稍用力便将炮身旋转、调整角度,然后就可以朝目标轰击。
这种炮架算是清军炮手的独创,可见此时清军的炮手都是精良之人,可叹当初孙元化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打造出来的精锐炮手,此时全部便宜了满清鞑子!
随着一颗颗沉重的炮弹不断发射,朝着不断前进的明军军阵中射去,落入明军的阵中,不断给明军将士造成伤亡。特别是明军离主岭两里多,离黄土岭第一道清军防线不远的时候,清军布置在中岭的那些六磅炮、八磅炮、十磅炮也先后开炮了,一时间清军的火力瞬间暴增,正在前进的宣府镇军阵遭到巨大打击。
对驻守在黄土岭的清军来说,此时宣府镇将士距离他们不过一里多,正好处于火炮的有效打击范围之内,如果不是杨国柱派出家丁在阵中弹压各部,再加上此战乃是国战,宣府镇将士心中也憋着一股血勇之气,此时面对清军的猛烈轰击,这支大军早就崩溃掉了。
而在明军中军,洪承畴望着猛烈轰击的清军火炮,脸色铁青牙关紧咬,不断派人赶往炮阵询问,能不能向清军部署在黄土岭上的火炮展开反击。
可是洪承畴得到的回复却是,此时明军炮阵距离黄土岭清军炮阵有三里开外,明军的火炮自下而上轰击,根本够不到清军的炮阵,就算强行开炮,炮弹也只会砸到自家兵马。
“奴贼奸诈,着实可恶!”
洪承畴愤怒的咒骂着,此时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儒雅,眉头紧锁的望着前方,只是期盼着宣府镇和山西镇两支大军坚持下去。
刘衍也目不转睛的望着前方,对于此时宣府镇与山西镇将士的表现,也是非常的钦佩。
这两支大军并不是青莱镇新军这样,经受过严苛操练,装备豪华装备,有着充足钱粮供应,并且已经建立了类似于近代军队的操典、军规,有着远大理想的新式军队。
可是此时宣府镇、山西镇这两支大军承受着清军猛烈火力覆盖,在承受巨大伤亡的情况下,不断向前推进,而没有崩溃,已经称得上精锐二字,其表现也远比历史上更为出众,即便是刘衍也不得不赞叹。
此时黄土岭中岭与主岭的清军火炮轮流炮击,一方冷却时,另一方开炮,使得清军的炮火连绵不绝,几乎没有一丝中断。
随后清军第一道防线的一些红夷小炮也开始发射,不过这些小炮距离更近,明军炮阵也能够打得到。
洪承畴见状当即愤怒下令,命明军炮阵展开反击,先将山脚下第一道防线上的清军小炮扫清。
于是明军炮阵再次轰鸣了起来,无数的实心炮弹、毒烟弹、灰弹、震天雷等炮弹,几乎是不要钱一般,只管朝第一道防线的清军与火炮招呼,打得他们哭爹喊娘,狼狈不堪。
闻听己方的火炮再次发威,虽然并没有让清军的炮火减弱,但是依然让前进中的宣府镇、山西镇将士的士气回升了不少,甚至不少将士都亢奋的怒吼了起来,大嚷大叫的迈着步伐向前推进。
不过在中岭与主岭的清军火炮轮流炮击下,结阵逼去的杨国柱部、山西总兵李辅明部,还是遭受了巨大的伤亡。随在二镇中军位置的大量攻山器械,以及四个车营,也在清军火炮的轰击下狼藉一片,大量的攻山器械都被摧毁在了半路上。
杨国柱策马在中军之内,放眼望去,只见不断有将士死在了清军的炮火之下,不由得心痛万分。不过幸好杨国柱周围有大量的攻山器械,这些器械如同防御一般,也为杨国柱当下了几颗炮弹,算是万幸了。
不过杨国柱一路安然无恙,其麾下的将士却没有这么幸运,清军的炮弹不断射入宣府镇的军阵之中,巨大的炮弹呼啸飞过,经常还伴随着群弹,每一波炮弹就是大小数百颗,这些炮弹落入军阵之中,就是一顿乱滚乱砸,不断有将士断手断脚、血肉横飞。
特别一些火炮,专门对着正兵营的骑军炮击,呼啸的炮弹砸下,便是身经百战的骑军战士,一样挡不住炮弹的威力。若被炮弹击中带中,就是骨折身死的下场。便是饱经沙场的战马被炮弹扫中,也是不断惨嘶哀嚎,到处乱蹦乱跳。
此时已经路程过半,但是杨国柱的脸色却非常的难看,内心更是万分愤恨,虽然己方军阵摆得疏稀,但也经不住这样的折损炮击啊。
另外,宣府镇中军部的车营将士,基本上都是洪承畴从各镇之中抽调来的,那些将士与推拉轒辒车、尖头轳、巢车、幔车、壕桥等攻山器械的民夫们,面对清军火炮的时候全都是惊慌混乱,要不是宣府镇将士极力弹压,此时那些人马已经溃散了。
眼见如此,杨国柱心急如焚,大军便是逼近奴贼第一道战壕,己方大部分军阵,也一样处于山上清军火炮的数层打击之下,攻打黄土岭的难度,远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啊。
杨国柱心中暗暗想着的时候,忽然听到山上又是一阵尖利的天鹅声音,一瞬间炮声轰隆,又是一波沉重的炮弹呼啸而来。
轰隆隆巨响,许多沉重的实心炮弹重重的砸在地面上,然后反弹起来,在宣府镇的军阵中横冲直撞。
轰!
一辆车营的战车被炮弹冲炸开来,那些推车的民夫顿时一片惨叫,随后便倒下了一大片,那辆战车也散落歪倒在地,就连车上的佛郎机炮,都远远的摔落开去,变成了一块无法使用的废铁。
轰!
一辆巢车也被清军炮弹击中散了架,推车的民夫也倒了数个,剩下幸存的民夫,也全都尖叫着远远跑开。
轰!
一颗十余斤的大铁球呼啸飞来,正好砸向几个推着一辆长板车的民夫。那辆长板车上,堆满了沉重的麻布袋、土筐,本来是载运泥土,作为待会填壕之用。
那几个民夫看着炮弹当头,都已经是面如死灰,纷纷发出一阵绝望的尖叫声。
他们想跑,可是却脚步发软,根本迈不动脚步,就那样直愣愣的待在原地等死。
电光石火的一刹那,炮弹己是激射在车上的土袋之中,一声巨响,车身剧烈震动。
不过让民夫们喜出望外的是,虽然泥土破布飞扬,不过那炮弹却嵌入袋中,一动也不动,几个民夫却是安然无恙!
第三百四十一章 沙袋盾车
明军遭受猛烈炮击的情形,在黄土岭上的清军都看得非常清楚,此时石廷柱张狂的大笑着,然后说道:“好啊,打得明狗哭爹喊娘,实在是痛快啊!”
多尔衮、多铎、阿巴泰几人也是同样大笑,之前第一道防线的驻军被明军火炮打得伤亡惨重,此时清军却找回了场子,也让明军尝尝被火炮轰击的滋味。
不过多尔衮笑过之后,心中却又另有一番滋味,眼前的功劳都是汉军乌真超哈营的,难道曾经无敌的大清铁骑,己经退居后位,以后战场主导的,都是火炮火铳了吗?
当然,这个念头只在多尔衮心中一闪而过,至于多铎、孔有德、阿巴泰等人,则根本没有这个想法,此时只顾着放浪形骸的大笑着。
一旁,金自点则是看得眼角直跳,心想满清原本就有铁骑优势,步甲也是天下无双,如今又有了火炮助阵,朝鲜就更加不是对手了。
“今后朝鲜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一定要抱住大清的大腿,绝不能惹来大清上国的怒火!”
此时的乳峰山山城上,也是一片欢声笑语。
代善、英俄尔岱等一众文武大臣都大声向皇太极贺喜,庆贺己方炮营的出众表现。
皇太极也满脸笑容,对黄土岭战事松了口气。
此时皇太极心想:“精良的火器的确是制霸天下利器!以往,明军之中敢战的精锐凭借车营,往往可以挡住我大清铁骑的进攻,可是却挡不住大炮的轰击。强入当年的浙兵,战力的何等的出众,我大清铁骑死伤狼藉也无法突入其阵中,到了最后不也是使用大炮轰开的吗?血肉之躯,实不能与炮相比!”
于是皇太极寻思着,为了打赢此战,大清已经大力扩充了汉军旗的乌真超哈营,打造了大量的火铳、火炮,日后也要继续扩大火器的装备数量。
只是大清境内产铁数量有限,想要扩大火器的生产规模,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些年,满清国内开采的铁料,几乎已经全部被这批火铳、火炮消耗掉了,甚至连往年从明国抢掠来的铁料也用光了,皇太极想要继续扩大火器的产量,实在是困难。
而且皇太极心中还有一个担忧,使用火器作战,这一仗下来,库存的火药与炮药也是消耗巨大,使得满清的火药储备也频频告急。
皇太极为了保证此战中火炮、火铳能够得到足量的火药供应,甚至不惜血本,从朝鲜运来了大量的火药,耗费了大量的钱粮和人力。
“使用火器就是与刀箭不同,看来除加走私及从朝鲜国收刮步伐,还得再入明境抢掠,多多掠来铁料、火药才是!”
在隆隆的炮声中,黄土岭一带的清军兵马欢呼不止,而明军阵地则是一片寂静,各镇将士都是怒火中烧,看着友军被清军的炮火杀戮,所有人的心中都涌起止不住的杀意。
此时洪承畴、张若麒、马绍愉、邱民仰等人无不面色铁青、握紧拳头。
几个总兵官也是焦急万分,援剿总兵左光先更是不断嘟囔着:“奴贼的火炮如此厉害,怎么办,怎么办?宣府镇和山西镇能不能坚持住?”
而军阵中的一些辽东官将,则看得面无人色,只在心中暗暗庆幸,辛亏攻山的不是自己。否则奴贼的火炮如此犀利,己方的军队,还没攻到山上,就在奴贼火炮下溃败了。
吴三桂也是神色凝重,同时心中则是在感叹:“宣镇军果然精锐,被奴贼火炮轰击到了现在,竟然还能冒着奴贼炮火不断前进!”
吴三桂扪心自问,以自己麾下兵马的情况,多半是坚持不到现在的。
刘衍望着远处的情况,同样是心急如焚,举着千里镜凝神眺望,忽然炮营指挥使钱樰在身旁大叫道:“大人快看那边!”
刘衍心中一惊,急忙举着千里镜望去,顺着钱樰指引的方向,刘衍看到清军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宣府镇的一辆土袋车。与别的战车不一样的是,这种简陋的土袋车,在清军呼啸的炮弹下,不管是战车还是民夫,全都安然无恙。
刘衍顿时眼前雪亮,直呼自己耽误事,竟然将沙袋防弹的事情给忘了。虽然刘衍在战前也提醒洪承畴和一众总兵官,要多多准备沙袋备战,可是却忘了嘱咐杨国柱、李辅明二人,让二人将沙袋武装到战车上,去抵挡清军的炮火。
此时大明的战车都是用来对付胡人骑兵的,对抗他们的弓箭骑射,所以木料的战车装备了挨牌就足够了。但是现在随着清军装备了大量的火器,战场上的局面已经不同了。大明的对手己经不再是纯冷兵器军队,而是装备了犀利火炮与大量火器的半火器化军队!
旁边的洪承畴时不时的关注刘衍,此时见到刘衍似乎若有所思,于是急忙说道:“刘总兵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刘衍点了点头,对洪承畴说道:“洪督看那边。”
洪承畴连忙举起千里镜,顺着刘衍指点的方向看去,张若麒、马绍愉等人也急忙望去,随后众人不约而同叫道:“麻袋车!”
“土筐车!”
“土袋车!”
张若麒大叫道:“咱们早该想到的,刘总兵的长岭山防线,不就使用大量的麻袋土筐,用来防止奴贼的炮弹?怎么到了这里,却都给忘了!”
洪承畴也是带着自责的语气说道:“是啊,我等早该想到,用车辆装袋泥土,护住前行将士。”
其实也怪不得众人想不起来,军队是最保守、最固执的群体,因为军队中的每一个习惯,或者是规定,都是用无数人命和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机遇的话,是想不起来改变的。
而且有时候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机缘巧合捅破了,就是另一片天地。机缘未到,或许几百年,都有可能想不到那边去。
就好像是青莱镇新军装备的定装纸筒弹药,其实早在戚家军之中,就已经开始使用颗粒火药与分类别装的鸟铳弹药,但是却没有将二者合并到一起。
很多东西,只是一层纸,一个思路罢了,便如战车,或许众人会说,装价昂贵的战车,竟比不上区区民间使用的推拉车?事实就是如此,面对火炮,战车无用,叠上土袋土筐的民间之车,反而成为利器劲器。
此时众人知道了可以使用沙袋、竹筐等物来阻挡清军的炮弹,于是便急忙下令,命后方的民夫准备大量的长板车,少要二轮的,四轮好,独轮车不要。因为面对火炮,独轮车过于轻巧,不能挡住敌虏炮弹的震动。然后在上面装运大量的土袋土筐,一旦准备好了之后,便会紧急送到阵前去,用这些改装后的战车挡在将士及车营前面,护卫宣府镇、山西镇将士们前进。
为了防止奴贼炮从车的底部钻过来,滚断推车众人之腿,前面的车底,需绑上不少土袋,尽量不留缝隙为好。而为防止奴贼炮砸得车倒震,倒退,车的前方与后面,都需要专门加固。
辽东巡抚邱民仰负责大军后勤,马上奉洪承畴之令,招集大量工匠与民夫,进行土车的改造事宜。
由于前线战事紧急,改造之车暂时无法就备,邱民仰指挥大量的民夫,选用一些合适长车,上面装满麻袋土筐,车的前底与两边,绑上众多的土袋,紧急运送到前线去。
同时,洪承畴也急忙派人到杨国柱与李辅明两军之中,向二人告知此法。
而后洪承畴又对刘衍说道:“奴贼炮火犀利,杨总兵与李总兵军中将士伤亡甚多,还需要刘总兵援以医官!”
自从刘衍率领青莱镇新军抵达辽东战场,新军之中有众多训练有素、手段高明的医官,以及被各镇所熟知。每部就有医官三十人,每个医官还带有十几、二十不等的帮手,人数非常充裕。
以此时明军的后勤能力来说,即便加上洪承畴的督标营在内,各军之中的医官人数,都还没有刘衍一镇多。
所以此时听了洪承畴的话,刘衍郑重说道:“不消督臣言说,这是自然之事!”
于是刘衍立即召来医部部长鲍学镇,命其带人立即支援宣府镇、山西镇,对撤下来的两镇伤员进行救治。
鲍学镇当即领命,率领一百多人赶往中军前方的临时“医院”。
鲍学镇等医官都是统一装备、统一服饰,他们身穿简略版的胸甲,内穿大红色的圆领袍,上面绣有蓝色水纹的图案。每人还都有一个专门的救护箱,在救护箱内,装满了各种药品器械,如剪刀、止血粉、金仓药、酒精、纱布绷带、行军丸等等物品,十分的齐全。
自从青莱镇幕府成立之后,刘衍也想过让医部成立一家、或是几家医学院,专门收罗、培养大量的医官,以及研制各种药物。
此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大明的医疗水平还是最高的,抗生素没出现之前,此时的西医就是扑街货,不管是什么病,欧洲人都习惯用放血疗法来治病,完全就是愚昧的行为,草菅人命。
不过刘衍筹建医学院的想法,因为辽东战事急迫,建立医学院的事情才搁置了下来,只能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做打算了。
此时洪承畴等人看着鲍学镇带着大批医官前去支援,众人熟练的在前面的临时救护场所搭建帐篷,烧水给各种见都没见过的器械消毒,然后相互配合的为伤员清创、诊治,都是感慨不己。
可见青莱镇新军之强,不仅仅是新军将士如何善战,还在于新军的军备军制之强,青莱镇新军如此完善的制度与后勤能力,放眼当今大明,可以说是无人可比!
洪承畴此时也下令,命中军的大批民夫听从鲍学镇的指挥,承担抬担架、运送伤员等杂事。同时洪承畴还调集了部分督标营的兵马,以便保护青莱镇新军一众医官的安全,也算是向刘衍示好的一个表现。
第三百四十二章 小胜一阵
战场上,杨国柱接到中军紧急派来的传令兵,得知了使用麻袋、竹筐装土,阻挡清军炮弹的办法,顿时懊悔得大声叫了起来。
当初杨国柱也是参与过巨鹿之战的人,刘衍当时就在巨鹿防线中使用了大量的麻袋、竹筐装土,以阻挡清军的炮轰。当时可以将麻袋垒在地上用作防线,现在当然也可以装在战车上,推着向前推进,这么简单的变通道理,自己为什么就想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