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抱拳说道:“抚台的嘱咐,末将一定铭记。只是我灵山卫本就人口稀疏、财政短缺。此番为了操练这九千多新军将士,已经几乎将灵山卫的人力榨干。灵山卫的男丁不是入伍从军,就是在军屯耕种、打造兵备等等。”
“此战我灵山卫新军有一千七百多名将士伤亡,末将就算是将缺额补充上,也是实属不易。要再多编练些人马,末将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颜继祖微微一愣,然后看向卢象升,只见卢象升也眉头紧锁,显然是在琢磨刘衍这番话的用意。
就在此时,卢怀英抱拳说道:“督臣、抚台,既然灵山卫的人力不足,此战不是救回来七千多百姓吗,不如将这些百姓迁到灵山卫,全部充作军户,以补充灵山卫的人力。”
一旁的许桐珲也趁机说道:“末将以为卢参将所言甚是。眼下济南府城周边残破非常,想要将这些百姓原地安置,也是困难重重,不如迁到灵山卫去,两全其美。”
有了卢怀英和许桐珲带头,李继文和胡宗明、张友勋、鲁庭言、韩煦等人也纷纷附和,明眼人都知道刘衍盯上这七千多百姓了,于是众人都想帮着刘衍说话,落个好人情。
卢象升点了点头,众人的建议很合理,便直接说道:“也好。刘指挥使,你率部回去的时候,便带上这七千多百姓吧,随后本督会派人为这些百姓变更户籍,全部登记为军户黄册。”
刘衍心中喜悦,抱拳谢过。
卢象升又说道:“还有此番缴获的钱粮,本督决定拿出一部分来,犒赏各部将士。”
众人顿时大喜。
“灵山卫新军将士战功最大,分得白银三万两、粮草四万石。督标营分得白银一万两、粮草五千石,抚标营分得白银一万两、粮草五千石,即墨营、文登营、登州营各分得白银一千两、粮草三百石。其余各部将士各分白银五百两、粮草一百石。”
众人闻言,虽然眼红刘衍的收获,但是却无话可说,毕竟灵山卫新军的战绩摆在那里。
刘衍也笑了笑,这些钱粮自己原本没想要,此时卢象升提出来,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颜继祖拍手笑道:“好,现在公事说完了,咱们举杯,今晚诸位定要尽兴!”
第二百三十七章 德王召见
次日一大早,刘衍睡眼惺忪的从营帐中出来,昨晚的酒宴一直持续到深夜,刘衍喝得晕晕乎乎的才从总督府出来,在苗绍等几个亲卫的陪同下,坐着牛车回到城外大营。
“下次再也不喝这么多了!”
刘衍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昨晚喝的都是大盘堡酒坊出产的烧锅酒,喝了两壶,就已经到量了。
“大人。”
苗绍笑着走过来,手里还递过来一个水囊:“这里面是酸汤,听说很解酒,大人喝点吧。”
刘衍接过来喝了一大口,果然生津解腻,醉宿之后的不适感顿时消减了许多。
“这是从哪来的?”
“城中有卖的,只在早上售卖,属下刚刚派人买回来的。”
“有心了。”
“大人!”
苗绍凑近了低声说道:“大人,咱们何时撤军回去?”
刘衍看着归心似箭的苗绍,诧异的问道:“怎么,你又没有家事,着急回去?”
苗绍笑呵呵的说道:“这不是发下了赏银,而后朝廷的封赏也会有,属下想回去托人说媒,娶上一房媳妇。”
刘衍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还没,所以属下才着急啊,急着回去找媒人。属下听说灵山卫城有一个闻名的媒婆,经她寻觅,都能找到合适的对家。”
刘衍笑着说道:“放心吧,我估计时间不会太久了。”
正说话间,刘衍便看到许铭领着一个太监走来,顿时谨慎了起来,对明末的太监也没有什么好感。
“走,咱们过去迎迎。”
刘衍、苗绍走上前去,只见那太监很是谦恭,笑呵呵的双手一摊,说道:“杂家见过刘指挥使,刘指挥使如此年轻,却战功卓著,真乃少年英雄啊!”
刘衍笑着抱拳称谢,然后说道:“公公是……”
“呵呵,杂家是德王府的监管太监,姓王名悦。嗨!说是什么监管太监,其实就是德王府上的一个奴才,平日里伺候德王殿下,有事的时候,帮着德王奔走奔走……”
刘衍和许铭、苗绍顿时愣住了,这个太监竟然跟后营千总王越同名!
刘衍礼貌的拦住喋喋不休的监管太监王悦,说道:“不知公公此来有何指教?”
王悦笑着说道:“呵呵,是德王召见。这不是奴贼撤军了吗,今早卢总督和颜巡抚去了德王府,向德王偿还了部分赊借的钱粮,顺便提起了此战的功臣良将。这头一号大功臣,就首推刘指挥使啊,待到朝廷论功行赏,刘指挥使至少也是个将军了!”
刘衍眼见太监王悦又要喋喋不休起来,便急忙笑着说道:“既然是德王殿下召见,那咱们就尽快动身吧。烦劳公公到帐内稍后,我这就去换身衣服,咱们马上出发。”
“好!刘指挥使果然是快人快语,杂家喜欢……”
许铭急忙恭敬的将王悦请到中军大帐内,同时刘衍将苗绍拉过来,小声说道:“我去准备一下,你去准备五十两银子,回头塞给那个太监。”
苗绍一脸不情愿,嘟囔了一声:“便宜这个死太监了!”
不多时,刘衍换上了一身指挥使的官服,骑着崇祯帝赏赐的战马,与监管太监王悦一起入城,直奔德王府。
刘衍并没有来过德王府,不过也听闻过德王府的一些趣闻,在穿越之前,甚至还曾到济南德王府旅游参观过,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德王府,与后世德王府有多大的不同了。
德王府是在元代张荣府的基础上扩建而来的,这个张荣本就是济南人。张荣年轻的时候,济南还是金人统治,为了反抗金人的压迫,张荣率领一众济南人发动起义,义军盘踞黉堂岭与金人大军激战多年。
而后元太祖成吉思汗发动了对金朝的战争,一举拿下山东,张荣随即率五十万大军投靠元军,张荣率先锋部队强渡黄河,夺取战船五十余艘,立下赫赫战功。元太祖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省尚书、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所以张荣府邸辉煌,不难想象。
刘衍在太监王悦的陪同下,从德王府正门进入,一路上算是见识到大明藩王府邸的华丽和奢靡。
大明朝对王府建制有严格的规定:藩王府邸只能是紫禁城规制的一半,不能逾越。德王府东西阔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长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城高二丈九尺,墙厚:下宽六丈,上宽二丈。
王城面积相当于紫禁城面积的一半偏小,实地建筑东起县东巷西至芙蓉街;前对州城主干道,后临厚载门街。
德王府内建有三座大殿,分别称名为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并建有正宫、东宫、西宫。
王府周围有两丈多高的宫墙,府前立有高大的牌坊,坊额题字"钦承上命","世守齐邦"。宫院四面各辟宫门:南门(正门)称作"端礼",东门称作"体仁",西门称作"遵义",北门称作"广智"。各门前均有牌坊。正门外有一座砖砌的影壁,影壁后有半圆形围墙,东、西各开一门,即东辕门和西辕门,以供人出入。
德王府内的珍珠泉和北面的濯缨湖为西苑,珍珠泉上建有渊澄阁,阁后为孝友堂和燕居斋。此时元人所建的白云楼已塌毁,首代德王朱见潾又在旧楼的废基上修建了濯缨轩,并在濯缨湖北岸堆修假山。濯缨湖,汇聚珍珠、散水、溪亭诸泉而成,当时广约数十亩。湖水自南而北,绕过假山,而后流出宫墙。湖中可泛舟,湖水荡漾,云影入波,景色秀丽。
此外,朱见潾在王府内还开凿了玉带河,与王府以西的曲水河(也称梯云溪)沟通,营造了画舫,供朱见潾及其嫔妃们在濯缨湖游乐。出有香车骏骥,嬉有画舫轻舟。登高远望,南观青山叠翠,北眺黄河闪银,一派京畿外的皇宫御苑。
德王无参政之劳,终日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朝朝宴舞,日日笙歌,尽享人间富贵荣华。他曾在濯缨湖上赋诗一首:"印月池头月正明,主人曾此濯冠缨。肯夸风景殊人世,却爱源流合圣清。"据此,这位皇子独霸湖泉后的得意之情可见一斑。
不过德王府西北缺一角,刘衍也曾听说,于是便向太监王悦询问起来。
得知此处原为居民毛氏之宅,德王为扩大王宫,以巨款买毛宅,毛氏不受,激怒德王,把毛氏二子抓进王府,毛二投湖以死抗争。于是邻舍群起,向德王提出抗议,德王不得不让步。因而王府终缺一角。
街邻每逢旧历六月初一毛二投湖之日,便聚集湖上划船摆贡,以纪念反抗王府的毛二。明末诗人王象春还特意为毛二之举写诗赞颂,诗云:"咸阳官阙已成尘,毛二蜗居可认真?鬼哭城崩当六月,几时秋雨灭青磷。"
刘衍走在德王府内,只见一路上遍布楼台水榭,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石桥曲径、奇花异木、参天古木郁郁葱葱,极其豪华。
刘衍跟随监管太监王悦一路从三座大殿经过,向内府走去。同时太监王悦也颇为自豪的喋喋不休,向刘衍介绍着德王府的情况,仿佛是在向刘衍炫耀一般。
“刘指挥使有所不知,我德王府下设长史司、审理所、仪卫司、群牧所、纪善所、典宝所、典膳所、典仪所、奉祀所、工正所、良医所等机构,均驻王府内……”
说话间,刘衍来到内院的一处雅苑,只见雅苑之内种植了北方难得一见的竹林,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从竹林之中流经。
刘衍走入雅苑,仿佛瞬间置身于成都城外的诸葛祠,不得不赞叹德王府的奢华程度。
“呵呵,刘指挥使请入内,德王殿下和卢督臣、颜抚台就在里面。”
太监王悦恭敬的将一处屋舍的房门打开,刘衍谢过之后,便走了进去。
只见屋舍内的陈设非常雅致,古琴、檀香、名画、茗茶一样不缺,让刘衍不得不佩服德王的品味,至少在“装X”上面,品味还是不错的,可以甩后世所谓的名人几条街。
“末将灵山卫操守官刘衍,拜见德王殿下,参见督臣、抚台!”
德王朱由栎笑着说道:“刘指挥使快免礼,入座吧。”
卢象升和颜继祖也是含笑让刘衍入座,屋内还有一个空位,一个金丝缝制的蒲团,还有一张金丝楠木制成的食案,让刘衍见了瞠目结舌。
刘衍入座后,只见食案上只有四道佳肴,分别是乌巢鱼唇、干煸鹿肉、蜜蒸熊掌和酒炙鲍鱼,另外还有一份汤羹,刘衍仔细看了看,食材竟然是鱼翅和干贝。
德王朱由栎笑着说道:“本王听闻,昨晚刘指挥使在庆功宴上喝了不少酒,不妨先尝一尝这羹汤。这可不是普通的鱼翅,汤底可是用虎骨和象拔吊的高汤。”
刘衍刚刚礼貌性的喝了一口,听完之后差一点就喷了出来,这也他娘的太奢侈了!
“要是将这些藩王享乐的钱粮节省出来,全部砸在军力上,估计明军都能装备东风41了,天下局势哪里会败坏到这种地步!”
刘衍心中暗暗想着,同时也对这些大明藩王心生厌恶。大明自从永乐大帝以后,便将各地藩王当成猪养,原本的用意是防止藩王作乱,可是结果却给朝廷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有朝一日我能掌权,一定整治这些藩王,否则天下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卢象升看着若有所思的刘衍,说道:“本督准备让各部将士返回驻地休整,德王殿下听闻,便要宴请你,这可是恩宠,刘指挥使要谨记啊。”
颜继祖也说道:“刘指挥使能与德王殿下结下善缘,自当受益匪浅。”
刘衍闻言,明白这是两人在提点自己,于是便起身抱拳说道:“殿下知遇之恩,末将铭记在心!”
朱由栎笑着说道:“刘指挥使客气,此番击退奴贼大军,保全我德王府,刘指挥使劳苦功高。不如这样,眼下捷报虽然已经送往京师,但是朝廷的封赏下来,还需要些时日,本王便逾越一番,先给刘指挥使一些赏赐好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后继有人了
深夜时分,刘衍乘兴回到城外新军大营,一同回来的,还有数车赏赐的财物。
此番赴宴,德王朱由栎兴致所知,赏赐刘衍大批财物,光是白银就有五千两,还有布匹三百匹、粮食三千石、黄金一千两。
刘衍将这些财物运回大营内,全部充作军用,自己也没有留下。
两天后,卢象升命各部将士返回驻地,刘衍接到命令之后,也开始做着准备,各营将士欢声雷动,纷纷开始收拾行装。
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有几支明军开拔,济南府城外的明军大营陆续减少,又过了两天,灵山卫新军将士也整装待发,刘衍入城向卢象升、颜继祖辞行。
总督府内,卢象升与颜继祖都身穿便袍,坐在府中的凉亭内,刘衍身着铠甲,抱拳说道:“属下见过督臣、抚台,今灵山卫众将士整装待发,准备返回灵山卫各处驻守,特来向督臣、抚台辞行!”
卢象升笑着说道:“也好,刘衍你先回去抚恤将士、安抚百姓,有什么需要,就派人向本督禀报。不过有一点,要尽可能多多操练新军,为国出力!”
颜继祖说道:“督臣所言在理,刘指挥使如今战功卓著,前途不可限量,手中必须要有一支强军才行。新军将士在济南之战中折损不少,一定要及时补充……”
不多时,刘衍辞别了卢象升和颜继祖,又向德王府递上了辞呈,然后便出城来到城外大营。
此时城南的防线已经修筑完毕,但是清军已经撤走,这条防线也就失去了作用。卢象升专门下令保留这条防线,作为济南府城的一道防御工事使用。
刘衍看着赶工出来的防线,心中感慨万千,更多的则是遗憾,这条防线如果能够起到作用,清军主力至少要留下一万条人命!
灵山卫新军各营已经集结完毕,七个战兵营在旷野中列阵待命,刘衍策马巡阵,随后便下令全军向南返回灵山卫,数千将士高唱战歌向南进发,其余还没离开的各部明军将士纷纷出来观看,一睹强军风范。
卢象升和颜继祖站在城头上眺望着,心中都有着一丝希冀:希望刘衍能在自己麾下越战越勇,多立战功。
八天之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中旬,刘衍率领灵山卫新军将士抵达灵山卫城,留守的指挥同知王炆镇、指挥佥事田辉叙、管屯官张耒、经历赵民、钱粮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中千户所防守官贾洪雨,以及灵山卫商会会长、刘衍岳丈王靖,都已经聚集在灵山卫城的东门外。
众人看到威风凛凛的新家将士沿着官道开过来,纷纷振臂高呼,济南大捷的消息早就传来,灵山卫上下轰动不已,如此大捷,朝廷肯定会重赏有功将士。
刘衍作为首功将领,到时候封赏一个将军是少不了的,众人作为刘衍的部下,势必会水涨船高,心中自然喜悦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