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刘衍抱拳行礼,然后看了看王靖身后的十辆大车,笑着说道:“王掌柜真是利落,这么快就收购到这么多的高粱,真是不简单啊!”
  王靖摆了摆手,说道:“刘总旗交代的事情,我肯定要竭尽全力去办的,绝不会有半点疏忽。”
  “请,咱们进去说吧。”
  刘衍将王靖请到了总旗官厅内,苗绍则是出去招呼那十辆大车,前往大盘堡内的库房,那边赵民正在忙着登记近期新开垦出来的荒地数量,正好让赵民将这些高粱录入库房内。
  总旗官厅内,刘衍亲自冲茶,王靖连呼不敢,二人在屋内对坐。
  “我这官厅小而简陋,王掌柜见笑了。”
  王靖摇头说道:“话不能这么说啊。现如今大盘堡在整个夏河寨前千户所都是数得上的大屯堡,这样的规模,这么多的人口,可都是刘总旗的功劳,没有刘总旗,便没有现在的大盘堡。这么说起来,大盘堡便是刘总旗的家,又怎能说小而简陋呢?”
  “哈哈。”
  刘衍笑了起来,说道:“王掌柜真是太会说了。”
  “只是……”
  王靖话锋一转,说道:“有个事我想问一下,不知道刘总旗方不方便告知?”
  刘衍说道:“王掌柜请讲,只要不是机密之事,我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王靖抱拳谢过,然后说道:“是这样的,此番刘总旗要的两千斤高粱已经凑齐,今天便一次运了过来。只是我有些不明白,刘总旗要这么多的高粱做什么?”
  此时的高粱虽然也多用于酿酒,但是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的白酒都是用豆类、大米、糯米,甚至是各种杂粮、果蔬发酵酿成的。所以酿酒所需的高粱数额并不大,王靖自然也没往这方面去想。
  高粱需求最大的还是军队,高粱是一种非常好的饲料作物,可以用来喂养战马,所以明军每年都会采购大量的高粱,这才是最大头。当然了,明军采购给出的价格也是非常低的,甚至还经常拖欠,最后直接赖账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此时的朝廷已经非常穷了,军费更是拮据。
  刘衍看着王靖的表情,便笑着说道:“王掌柜是不是想问,咱们灵山卫是否有大的行动,所以我才要囤积高粱,想要借机大赚一笔?”
  “呵呵,”
  王靖笑了笑,说道:“我知道这是军国大事,刘总旗肯定不方便说的。只不过如果真的有这方面的风吹草动的话,还请刘总旗方便的时候知会一声,让小号也跟着赚些零用。”
  刘衍大笑起来,说道:“王掌柜想的周全,可是这一次却想的有些多了,咱们灵山卫并没有什么大的行动,我囤积这么多的高粱也不是为了做马料。”
  “那……”
  王靖想要继续问下去,却又意识到有些不妥,于是便嘿嘿一笑,不再说话了。
  刘衍看着王靖欲言又止的样子,说道:“既然王掌柜问到了,我也就没必要有所隐瞒,毕竟将来我还需要王掌柜协助,大批量囤积高粱呢。”
  王靖明白这是刘衍将他当成自己人了,于是抱拳说道:“刘总旗放心,今日所言只是我心中疑惑而已,从刘总旗嘴中出来,进我耳朵为止,绝不会有别人知晓的。”
  刘衍说道:“我之所以大批量囤积高粱,是准备酿酒的。”
  “酿酒?”
  王靖显然不太相信,毕竟高粱酒在此时还不是很流行,由于蒸馏技术的限制,这个时代的高粱酒口感和口味都很差,远远赶不上黄酒和米酒,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流行和黄酒与米酒,只有乡野农夫才会去喝高粱酒、杂粮酒等等。
  所以当王靖听闻刘衍准备酿造高粱酒的时候,自然是不相信的,这不是明摆着准备亏钱吗?
  “呵呵,刘总旗说笑了,这高粱酒能赚到钱吗?”
  刘衍说道:“别人酿造高粱酒自然是要亏本的,可是我却不一样,我手中有秘笈!”
  王靖误以为这是刘衍在打马虎眼,于是便笑了笑不再追问,刘衍却继续说道:“王掌柜不要多想,我的确是准备酿酒的,而且两千斤高粱还不够,希望王掌柜回去之后,要继续大量收购高粱,只要高粱质量够好,我大盘堡这边有多少收多少!”
  这下王靖算是彻底相信了,担心的说道:“刘总旗可要想好了,千万不要莽撞,毕竟刘总旗积攒些银子也不容易。”
  “王掌柜的好意我心领了。”
  刘衍笑着说道:“不过王掌柜放心,这高粱酒的生意绝不会亏的,这将会是我大盘堡的又一条生财之道,而王掌柜也会跟着大赚特赚的。”
  王靖笑着抱拳说道:“呵呵,好,那我就跟着刘总旗发财了。”
  就在这时,小旗官苗绍拿着一份交割单走了进来,抱拳说道:“启禀甲长,王掌柜运来的高粱已经全部清点完毕,数量为两千斤,质量良好,按照市价每斤十二文的价格成交,折合白银共计二十四两,这是交割单。”
  刘衍接过交割单看了看,然后便递给了王靖,说道:“王掌柜看看可有出入?”
  王靖笑着直接将交割单收了起来,并没有看,说道:“不用看,刘总旗办事我自然是信得过的。”
  随后王靖便接过小旗官苗绍递过来的二十四两银子,笑呵呵的收进了钱袋之中。
  “好了,现在财货两清,那我便回去了,继续为刘总旗收购高粱,压榨豆油。”
  刘衍笑着将王靖送了出来,然后嘱咐小旗官苗绍一路护送王靖出堡。
  走到总旗官厅大门口的时候,刘衍装作无意的说道:“下次王掌柜再来送货的话,可以让王姑娘一同过来,看一看大盘堡的风貌,也可以散散心。上次王姑娘送给我的油脂,我还没来得及谢过呢。”
  王靖笑着答应下来,心中暗道:“看来我这傻姑娘的终身大事有门啊,看来回去之后可要琢磨一下了。”
  送走了王靖,刘衍去库房查看了一下正在入库的高粱,然后找到赵民询问了一下现在大盘堡的家底。
  赵民则是找到刘衍抱怨了一番,原本赵民的想法是过来教书育人的,可是刘衍却把赵民当做了文案书吏,几乎是压榨一般使用,让赵民每天每夜都忙到发狂,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刘衍看着已经消瘦不少的赵民,笑着说道:“赵主事的辛苦我是看在眼里的,不过现在咱们大盘堡的情况就是这样,别说做学问了,就连识字的人都很少。要不是这段时间赵主事教各小旗官以及一些墩军识字,现在堡内恐怕就只有赵主事一个学问人了。”
  赵民也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不过还是说道:“现在堡内的人口和事务都太多了,就只有我一个人带着几个学徒,实在是忙不过来。倒不是我怕累,而是担心误了堡内的事务。”
  刘衍点头说道:“赵主事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这样,这段时间我派人去王家庄一趟,招募一些识字的伙计过来,多少可以帮赵主事一些。”
  说到这里,刘衍忽然想到了什么,这赵民之前在王家庄之所以不合群,就是因为理念不同。
  赵民是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读书人,与那些一心做官、读死书的书呆子不同,赵民想要干实事,想要将自己的所学和精神传递下去。
  之前刘衍跟赵民喝过几次酒,赵民便谈及于此,显得非常的激动。
  于是刘衍继续说道:“至于其他的,我准备等到咱们大盘堡发展起来之后,再为赵主事建立一处私塾,由赵主事负责教授,专门为咱们大盘堡教授读书人,教出来可以实干的读书人,如何?”
  赵民闻言顿时激动起来,站的笔直的行礼而揖,说道:“甲长的大气魄,赵某实在佩服,自当从命!从今以后,赵某便是甲长的马前卒,愿为甲长肝脑涂地!”


第六十三章 出兵剿匪
  夏河寨前千户所城。
  这天傍晚时分,百户戴璟彬从千户官厅出来,心情郁闷的走在街巷上,寒风吹在脸上,好像被人拍打在脸上一般,让本就心情不好的戴璟彬更加愤懑,于是准备找一处酒肆散散心。
  这段时间戴璟彬心情非常差,先是收到了徐家覆灭、刘大煜等人被杀的消息,紧接着王家庄管队官王炆镇便派人送来了奏报,说是徐家勾结贼寇袭击了黄山墩、风火山墩和沙沟墩,杀了三处烟墩的总旗官甲长,这样的鬼话谁能相信?要知道黄山墩甲长正是刘大煜,那可是徐家老太爷的亲外甥!
  具体情况如何,戴璟彬就算用脚丫子思考都能想明白,一定是王炆镇联合了大盘堡甲长刘衍,二人联手灭掉了徐家和刘大煜等人!
  可就是这样荒唐的奏报,整个夏河寨前千户所除了戴璟彬以外,竟然所有人都相信了,防守官章海林在收到王炆镇奏报的“已召集大盘堡等处官兵出击,旋即剿灭贼寇,王家庄各处现已安定”的消息之后,竟然还专门命人前去嘉奖,戴璟彬得知之后心情更是烦躁。
  “哼!”
  戴璟彬眉头紧锁闷头走在街上,抬头便看到了一家酒肆,只见里面的食客并不是很多,于是便走了进去,大声吼着店小二,要了几样下酒菜,以及一坛烈酒,找了一个靠边的地方,自顾自的喝了起来。
  “不就是收了王炆镇送来的房契吗,那些都是徐家的产业,是赃物,千户所上下竟然收得心安理得,一团和气的给瓜分了,防守大人还一身正气的夸赞了王炆镇,真是天大的笑话!”
  此时的戴璟彬也许忘记了,之前自己与刘大煜等人同流合污的时候,不就是为了瓜分刘衍的产业和家底吗?现在不过是被刘衍反过来击败了而已,心中却开始恼怒了起来。
  戴璟彬独自喝了一阵,抬头便看到街巷上走来一人,正是千户官厅内的一个小旗官。
  此人姓严,乃是防守官章海林身边的一个书案小旗官,戴璟彬在前两天给了严小旗二两银子,托其在千户官厅内打探消息,二人约好了每天傍晚的时候,在城内酒肆见面。
  此时只见严小旗进了酒肆,左右张望了一番,看到了坐在里面的戴璟彬,顿时拍手笑了起来,大步走过来,低声说道:“我说戴百户,你找的这间酒肆真不好找,为何不在咱们常去的那间酒肆啊,今天我可是一连找了三家才寻过来的,冷得我都快昏死过去了!”
  戴璟彬微微皱眉,不耐烦的说道:“废话少说!现在千户官厅内是什么情况,防守官大人对王家庄徐老太爷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打算?”
  “呵呵,”
  严小旗笑了笑,说道:“还能有什么打算?戴百户你每日也都在官厅内,难道不知道?现在官厅内根本没人在意什么徐家老太爷的死活,反正管队官王炆镇送上来的产业已经手下了,千户官厅内小旗官以上的人,多少都有分润,这就足够了啊!”
  显然这严小旗也分到了银子,即便不多,也足够封口的了。于是严小旗便拿出了这些不疼不痒的消息过来,说完之后看了看戴璟彬,然后便盯着一桌子的酒菜,两个眼珠子不停地扫来扫去。
  听完之后,戴璟彬眉头紧锁,脸色很是纠结,不过许久之后还是喟然长叹。
  毕竟徐家跟刘大煜跟自己非亲非故,只是有着多年的交情,他们二人每年也没少给戴璟彬送银子而已。
  如今徐家灭了,刘大煜也死了,戴璟彬的财路也断了,如今没了这份交情,戴璟彬这才想着推一推千户官厅的人,想要找王炆镇和刘衍的麻烦,出一口恶气。
  可是一番试探下来,戴璟彬却发现以自己的能量根本推不动千户所内的众人,如今虽然心中不甘,但也只能是死心了,等到将来再找机会出口恶气好了。
  于是戴璟彬起身看向严小旗,说道:“好了,我没事了。不过你要记住,今天咱们两个没见过面!”
  说完,戴璟彬留下了酒菜钱,以及一桌子没怎么动的酒菜,便径直离开了,只留下那严小旗笑呵呵的收下银子,又美滋滋的继续吃喝起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管队官王炆镇已经向各处屯堡、烟墩下达了正式的命令,让各处墩军立即开始集结,限各部两日内集结完毕,前往王家庄汇合,准备出兵剿匪。
  王炆镇还特意让总旗官贾洪雨亲自跑一趟,一个大盘堡,一个黄山墩,总旗官刘衍和总旗官沈拓必须出动主力人马赶来,这两个可是王炆镇心中的两员主力大将,此番出兵剿匪可缺不了刘衍、沈拓二人。
  大盘堡内,刘衍接到总旗官贾洪雨亲自送来的命令之后,当即下令张义旗依旧驻守晒盐场,继续加紧生产海盐,陈勋旗驻守军屯,继续监督开垦事宜,苗绍率领的亲卫旗驻守大盘堡。
  刘衍命令小旗官许铭、汪博、王越三人集结人马,准备率领这三旗墩军出发前往王家庄。
  当天傍晚时分,刘衍下令宰羊备酒,犒劳即将出发的三旗墩军,三旗一百多名墩军将士尽兴而归,吃喝完毕之后便早早入睡了,明天凌晨时分便要集结出发了。
  而小旗官王越、汪博、许铭则在安顿了各部将士之后,三人一同赶到了总旗官厅,出发之前刘衍是要召集战前会议的。当王越、汪博、许铭三人赶到总旗官厅正房的时候,此时陈勋、张义已经都赶了回来,苗绍也在这里等候。
  刘衍洗了洗脸,然后换了一身便衣,来到了几人等候的正房内。
  “明天就要前往王家庄了,有些事情我要提前嘱咐你们一下。”
  六人纷纷挺直了身体,静静的听着下文。
  “如今徐家和刘大煜已经覆灭,咱们可以专注发展了,晒盐场的海盐生产,军屯那边的开荒事宜,都要抓紧一些。在入冬上冻之前,晒盐场要囤积一万八千斤海盐,以备冬季售卖之用,而军屯那边则要至少开垦出两千亩耕地。”
  陈勋和张义抱拳领命。
  “肥皂工坊的产量已经很高了,现在每月的收益都有三千多两,目前已经很不错了。大盘堡这边我也很放心,只不过我率部出击的这些天,要在堡内辟出一块地方,招募些工匠修建一处院落。”
  苗绍问道:“敢问甲长,这处院落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吗,是居住还是工坊?”
  刘衍随即拿出了一张草图,递给苗绍之后说道:“大体上按照这张草图修建,这处院落将来是作为酒坊使用的,我在里面有一些涉及,你招募工匠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只让工匠按图修建,不要问任何问题,明白吗?”
  苗绍领命。
  就在这时,赵民冒着夜晚的寒风赶到了正房门口,刘衍笑着招呼进来,说道:“赵主事来晚了啊?”
  赵民搓了搓手,说道:“属下有些事情耽误了,新开垦出来的耕地数额有些许的出入,属下又重新核对了一下,全部弄清楚之后才赶过来。”
  刘衍让陈勋端来一杯热茶,赵民谢过便喝了起来,瞬间暖和了不少。
  “赵主事要注意休息,有些事情不是太着急的,就不要太打熬身体了。”
  赵民抱拳说道:“甲长如此器重我,将堡内的钱粮、文册要事全都交给我来办,属下心中感激不已,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熬夜而已,属下虽然是文人比不得诸位小旗官,但是也能撑得住。”
  说完,赵民便坐了下来,一脸正色看向刘衍。
  刘衍微微叹息一声,这个赵民什么都好,有能力、有责任心,可就是太执拗了,这是好事,但有时候也太……
  刘衍不再去想,只是打算将来手下的人才多了,给赵民提拔一下,将其身上的担子卸下来一些,以免将这个好部下累坏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