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252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若按说庆封的这番话,其体现出来的目光其实的确是极为长远的。
  而且,也是值得细细推敲一番的。
  这与后世的那一句惊世骇俗之语可谓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确实,没有谁能够规定谁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天命”这种东西之所以会被命名出来,可不就是为了能够更简便的去驭人吗?
  所以,真正的智者从来都不认天命的。
  可庆封的这番话,自从他穿越至这一时代后,李然却还从未从其他人的口中听到过类似的言论。
  即便是在楚国,一个民风彪悍致斯,思想亦是混杂的国度内,他也从未听到这样的论调。
  这又是为什么呢?
  楚国不是最先称王的国家么?他们不是最反感所谓的周礼与天命么?
  不,不对。
  楚国反感的,只是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才想极力的想证明自己,于是楚武王才称王了而已。
  换句话说,楚国虽是反“天命”而行事的,但是他又无时无刻,自始至终都是活在了“天命”的阴影之中。
  但凡当时的周王室乃至中原诸国,能给予楚国应有的尊重,想必楚武王也必然不会头脑一热,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直接称王了。
  所以,楚人反对天命,说到底其实都是假的。而如今庆封所说的,这才是真正的“逆天而为”。
  想到这里,李然这才突然发现,这一时代的人,虽然明面上都是遵天命的。毕竟这一面旗帜乃是他们统治阶级的根基,它是如此的闪耀夺目,也绝不容他们去反对。但其实呢?阳奉阴违的人那可是大有人在的。
  就譬如眼前的庆封,若不是今日他是有求于自己,庆封那也断然是不会对自己如此说的。
  而有此共识之人,那必然是不止他一个的。也正是这些人,组成了如今所谓的暗行众。
  这帮人,应当就是这一时代最反感天命和周礼的人了。
  “所以……”
  “所以老夫置身其中,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成为一国之君!”
  说了许多,当庆封最后这目的脱口而出的时候,李然还是忍不住有些失望了。
  他原本以为庆封,或者说暗行众能够怀揣更为远大的目标,甚至可以与后世的智者相提并论。
  然而,庆封的这一句话,却是瞬间令自己的格局是落了下乘。
  成为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便是他的终极目标。
  这是何等的落俗?
  “那你们就从未想过利用这样一个庞大无比的组织,利用这些看起来与当下格格不入的思想,去做一些前所未有之创举?”
  “成为一国之君,便是你的目标?”
  李然不禁如此问道。
  庆封闻声一怔,冷笑道:
  “我们要改变的,就是这整个天下的格局。当这个天下为之改变,则世上之人自然也会随之改变,这又有什么区别?”
  “不,你们不是想改变世界,你们想的只是‘掠夺’,或者说,是夺取这个世界的统治权,仅此而已!”
  李然的回答一时铿锵有力。
  “哼!竖子而已,随你如何说吧。毕竟你还是太年轻了,许多事与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
  话到这里,庆封的诡辩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理性。
  而李然对于继续深入这个话题,也一时没了兴趣,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暗行众的目的。
  一个贯穿各国权贵的庞大组织,利用各自资源谋求他们各自的利益。
  架空君权,甚至颠覆君权,使他们得以从阴暗的角落里操纵全局,成为这天底下的实质话事人。
  这就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果然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身上始终烙印着这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可你当初既然已经成为钟离国的国君,又为何还不知足呢?”
  既然是成为一国之君,按理说庆封应该已经成功了。
  钟离国好歹那也是周王室的分封国,虽然地位没有其他诸国那样,可名义上始终是能得到国际认可的国家。
  然而庆封却仍未满足。
  “知足?呵呵。”
  “钟离国说到底,不过就是吴国的棋子罢了,而吴国也不过是暗行众的棋子。”
  “老夫成为钟离国的国君,说穿了不过是为了尽可能的去讨好他们而已,这样的国君形如傀儡,哪又能称得上是名正言顺?”
  庆封想要的显然更多。
  钟离国国君这个位置,在他看来,还是太过局限了。并不能让他为所欲为,也并不是所谓的真正的一国之君。
  而当李然听完这话,心神顿时一震。
  吴国果然也只是暗行众的棋子!
  那么从现有的信息来看,鲁国,宋国,晋国,齐国,吴国甚至是楚国,应该是都有了暗行众的人!
  换句话说,这天下,可能都已经在暗行众的掌控之中了!
  可怕。
  李然一时感到有些后背发凉。
  因为,他从未想象过,这天底下居然会有如此一个庞大的底下组织,而且已经是庞大到直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而这样一个组织,其中所蕴含的能量,那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绝不能让他们起势!”
  李然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


第三百二十六章 扶持吴国的目的
  正如之前所说的,其实李然一开始就怀疑吴国内也有暗行众的人。
  就像庆封自己所言,他出逃吴国乃是多种巧合下的结果,而这种巧合又没办法得到合理的解释。唯一能够解释的,便只能是其背后乃是暗行众所刻意为之的结果。
  即便庆封不想承认,但他自己其实从头到尾,也都是做得如此想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要在钟离好好的当“国君”,并以此来讨好暗行众。
  于是,这就可以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即便是在吴国,暗行众也依旧有着足够强大的力量,可以左右着吴国的决策。
  再加上之前得到的信息,李然现在知晓的有暗行众所渗透的国家,已然是超过五个。
  而除了边陲地区的秦国与燕国不得而知外,其盘踞于中原各国的力量,却已然超过了他的想象。
  像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对于这个世界所起到的作用那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李然仍然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暗行众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才会选择扶持吴国的呢?
  他将目光又看向了庆封,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
  “吴国偏安一隅,极少参与中原诸国之事,况且还有楚国压制,暗行众之所以要暗中扶持吴国,却是为何?”
  在李然的印象中,吴国在春秋历史的舞台上,其实并未得到过太多的表现机会。而在吴国崛起与楚国为敌之前,吴国的整体实力也并不算得十分出彩,也根本不足以给楚国和中原构成威胁。
  在这样的情况下,暗行众扶持吴国,做得这种亏本的买卖显然是一件十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不得不将极多的物力财力投入其中,而且还无法肯定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毕竟,吴国距中原地区实在太远了,很多事他们也根本无从染指。
  那么暗行众为何还要投入如此之多的资源来扶持吴国呢?
  庆封笑了笑,似乎是在嘲笑李然的目光短浅,又似乎是为自己所知晓的一切而得意。
  “先生既号称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智绝当代。”
  “何不猜一猜?”
  这已经不是庆封第一次讽刺李然了。
  刚才他就这么干过,只不过被李然给当即无视了。
  可当李然再度听到这样的话时,他却没有与刚才做一样的选择。
  他当真思考了一番,而后看着庆封正色道:
  “毫无疑问,暗行众之所以要扶持吴国,那自然是为了牵制楚国。”
  庆封闻声一怔。
  他显然没想到李然居然能够这么快就想清楚这其中的原由,这倒一时让他有些感到意外。
  此时,只听李然是继续言道:
  “吴国自先王寿梦起,便与楚国在东南一隅是多有争雄之意,虽败多胜少,然则吴人称雄之心,也是路人皆知。”
  “大夫该当知晓,吴王诸樊临死之际,然就在现场。”
  “吴王诸樊宁死不降的气节令当时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吴国男儿尽皆自戕与之陪葬的场景更是令人震撼。”
  “然则,以吴国之力,之于楚国而言,终究不过是蚍蜉撼树。这一点,历任的吴王不可能不知道,吴国上下的朝臣们也不可能不知道。”
  “可吴国却仍旧选择了与楚国正面为敌,甚至不惜倾举国之力而伐之。”
  “如此所为,若非是有他人许以相助,吴国又是何来的底气?”
  巢邑之战,当吴王诸樊死在他眼前的时候,他便已经开始怀疑这一切的背后,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丝的不对劲。
  首先,是伍举的突然出现,一下子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以致于吴王诸樊直接自戕而死。而吴楚两国自此也就结下血海深仇。
  其次,乃是吴王诸樊在救援舒鸠时的神速。
  此二者,让他不由得开始怀疑楚国内部定是混入了奸细。
  最后,还有吴王诸樊一开始的寻衅滋事,居然会选择直接攻占舒鸠,而完全不担心楚国日后的报复行为。
  把这一系列从后往前推的事件串联起来,虽然如今的李然已经知道了最终的结果,可当他再回过头去看看已经发生过的事,旧题新解,其中的一些细节也足以让他产生些许新的怀疑。
  伍举为何会突然出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2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2/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