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只见伍举起身,给李然是再度躬身作揖,谦卑的姿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然而对于这件事,对于何种制度才能使得楚国上下都安分守己,上下齐心,李然却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毕竟,他自己如今也是在寻找这样的一条路,一条可以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道路。
  只可惜到目前为止,他也不能说他是真能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前,他这一世脑海中的“周礼”,便已算得是目前的最优解了。
  “正如李然今日所言,然以为,就目前而言,‘克己复礼’当是最为合适的方法了。”
  说了老半天又回到了原点,李然所言,也当真是有些虎头蛇尾了。睿智如李然,如今所能借鉴的,居然仍旧只是复刻‘周礼’而已。
  伍举听罢,也不免是有些失望。
  他原本以为仗着李然博古通今的本事,想要替楚国找出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李然的回答却并未能让他感到满意。
  于是,他又甚是索然无味的与李然回道:
  “只以‘周礼’而论,如此是否显得有些牵强……或者说……”
  他本来想说李然这是在白话。
  说来说去,毫无卵用,这不是白话又是什么?
  “呵呵,伍举大夫可不要忘了,然可并非楚人呐。若你们楚人能有更好的办法,那自当李某全然白说了,也亦无不可啊?”
  “正所谓‘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楚人之成败,全系于楚人自身。我李然不过是一外臣,又能有何作为呢?”
  言尽于此,好自为之。
  这大体上应该就是如今李然的所思所想。
  “周礼”中的君君臣臣,对于如今的楚国而言,肯定是有利的。但是你们楚人用不用,那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他李然作为外人,终究也不过只有说说的份。若觉得对于你们楚国有利,你们就姑且听听。若是觉着不妥,那李然也就言尽于此了。
  “先生此言……恐是不妥吧,难道就不怕让寡君听了去?”
  伍举也不甘示弱,眼睛里浮现出一丝轻慢。
  你可是已经答应了大王的登佣请求的,怎么着?搁这儿是来撂挑子的么?我们楚国花得这些代价,就听你来这推销“周礼”来了?如果我们楚人不买账,你还就真杠上了?
  伍举搬出了楚王,觉得李然按理说应该会感到害怕。
  而其言下之意,也是再明显不过:
  他既然已经被留在楚国,那就老老实实的替楚国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如若不然,以楚王的性子,只怕给不了他好颜色看的。
  然而,李然是何许人?他会被这阵仗给唬住?
  只见李然非但是没有感到惧怕,反而更是不以为然的发出了一阵狂笑声来。
  他的笑声就像是这时节里最后一抹秋风,如浪起伏,其肃杀之意令人是不寒而栗。
  “先生笑什么?”
  伍举甚是疑惑不解。
  “呵呵,这些个话,楚王他只管是听得去便是,又能奈我何?想我李然,到头来还是能在这章华宫内高卧的!”
  李然的回答仍旧是十分的霸气。
  不过,当他这话刚一说完,伍举的脸色顿时便不对劲了。
  “先生,祸从口出啊!”
  伍举环视一周,压着嗓子如是言道。
  “此处好歹是在章华宫内,先生此言……当真就不怕惹祸上身?”
  他只当这是李然是在羞辱楚王。
  殊不知,李然这言却是另有一番深意的。
  “呵呵,伍举大夫是误会了,李然所言之意,并非是说楚王无能,杀不了李然。”
  “然的意思是,就算然当真如此,对楚国之事是漠不关心,想来楚王也必然不会对然是有半分斥责的。”
  “哦?先生如此笃定?”
  伍举虽是如此说,但其实,他二人对于此事皆早已是心知肚明的了。
  正如之前所说的,李然留在楚国,便已是对楚国极大的帮助。
  倘若楚王要对李然不利,试问天下诸侯又该当如何看待?楚王的这个“君明臣贤”,“唯才是举”的名声,还能维持的下去么?
  “呵呵,若楚王当真有杀李然之心,只怕也不会三番五次的如此招揽于我,既是楚王下定了此等的决心,那么无论李然如何行事,楚王必是不会追究的。”
  李然言罢,又与伍举是对视了一眼。随后,二人不由是一齐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而李然所提出的楚国之疾,李然虽是一并拟出了一个药方,但是,若真想治好这一场大病,那还得看楚国人自己到底是服不服了。
  但无论楚国人服不服,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楚国若不能把这顽疾给彻底根治的话,楚国的霸业也是必然持久不了的。
  至于李然,他今日能在这里发现这个问题并是将其提出来,便也算得是尽到了一个谋略家的本分。
  毕竟,在这种事上,他更多的只能是充当一名看客罢了。


第二百三十章 伍子胥来了
  说来也是奇了。
  今天伍举之所以前来,原本是为了试探,而如今却变成了请教。
  伍举作为楚王的宠臣,楚王对他的信任,可谓是远超其他的卿大夫的。
  而伍举,也同样是感念楚王待他们伍氏的恩德,自是一直想着如何报答楚王的知遇之恩。
  所以,伍举虽然是出身行伍,却也一直是十分留心这些个治国安邦的道理。
  尤其是面对如今楚国的内忧,伍举虽是隐隐有所察觉,却也是没有半点办法。
  今日有所幸能够与李然说起,并向其请教究竟该如何避免这萧墙之祸。
  只不过,令他有些失望的是,这个问题,即便是睿智如李然,所开出的药方,却也是令楚人有些水土不服。
  “克己复礼”无论是对于楚王本人,亦或是楚人而言,实在是太难了。
  而且,这个问题终究还是要靠他们楚人自己解决,他李然作为外臣,实在是很难办到这一点。
  这绝不是李然不肯倾囊相授,实则是他也有心无力。
  就在这时,园外的一名侍人是进来禀报,说是伍举的孙儿伍员前来探望。
  李然一听,这伍举居然还带着自家的孙儿也来了。心道这伍家上下倒还真是齐心协力,这祖父还没完事儿呢,孙儿却又来了。
  而伍举却只灿然一笑,朝着李然拱手道:
  “呵呵,实不相瞒,拙孙早就听闻了先生身旁的孙将军乃是武艺高强之人,近日听闻孙将军是随先生一同来了楚国,所以便一心想与孙将军是比较一番,故而今日是不请自来了,还请先生莫怪啊。”
  原来,这伍员前来拜访,为的竟是来与孙武比武来着!
  李然听罢,当即是扭头朝着孙武看去:
  “呵呵,看来如今长卿也是名声在外了啊。”
  孙武此时却也是一脸的懵,只在那是一言不发的立在原地。
  李然得见孙武不置可否,却也知孙武的这场比试,想躲也绝对是躲不开的。于是,这才与伍举是回了一礼,并是恭言道:
  “呵呵,看来伍家可当真是人才辈出啊。”
  “既如此,那便请令孙进来吧。”
  其实李然心里明白,伍员前来找孙武比试武艺,也很有可能也是伍举的授意。
  至于为何,以后再表。
  李然话音落下,那侍卫便去将伍员带了进来。
  只见伍员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长相还颇为稚嫩,生得也可谓眉清目秀,骨子里透着一股子南方士族所特有的书香气息,尽管其手中是握着一柄三尺长剑。
  “员儿,快来拜见先生。”
  伍举见得孙儿进来,便急忙为其引荐。
  “此乃拙孙,伍员,伍子胥。”
  当李然猛然听到这个“伍子胥”三字,心中不禁是顿是一个“咯噔”。
  “妈耶,我差点就给忘了,原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啊!”
  伍员,字子胥,便是几十年后那个将楚平王“挖坟鞭尸”的始作俑者。
  这可也是个猛人呐!
  饶是李然见了如此意气风发的少年伍子胥,也不由得是眼睑一跳,足见此人之英气逼人。
  而此时的伍员,肯定也没想到自己日后竟会是倒戈相向,成为楚国上下的噩梦。
  伍子胥听得祖父之言,当即躬身上前,双手举过头顶,朝着李然恭敬一拜。
  “伍员拜见先生。”
  虽然伍子胥如今是比李然小不得几岁的,但祖父既然是将李然尊称为先生,那伍员自是不敢妄自托大的。
  然而此时的李然仍旧是深陷于伍员日后的“大作为”之中,见得伍员上前拜见,这才是突然醒来。
  “子胥无须多礼,快请入坐。”
  比起伍举,其实日后的伍员才是那个真正让整个楚国都闻风丧胆的猛人。
  而这样的猛人,李然作为未来的理科生,好歹是经过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纵是他华夏史再差,也不可能没听说过伍子胥。
  可他这一激动,却也一时竟又忘了这一时代的规矩:人家伍举还坐在这儿呢,伍员他怎敢坐下?他此时此刻便只有站着的份儿啊。
  而伍员也误以为李然此言只当是客套之辞罢了,当即躬身再礼,并是言道:
  “员今日前来,只求能与先生麾下的孙长卿比试比试,还望先生成全。”
  人狠话不多的伍员直接是说明了来意,根本没有任何客套的意思。
  李然听得这话,自知今日孙武若不露一手,伍举与伍员只怕是都不会同意的,当即只得转头给孙武使了个眼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