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依豹愚见,这盟主之位是万万不可让度于楚国的,此乃我等诸夏之底线。”
  “二位可愿随豹一道,前去劝谏?”


第一百五十章 文胜质则史?
  楚令尹王子围,召天下诸侯会盟于虢。
  而此次前来参加会盟的晋国执政卿——中军帅赵武,竟是直接提出要将盟主之位平白无故的让给王子围。
  这能忍?
  于是,鲁国大夫叔孙豹,齐国大夫国弱,宋国向戎,郑国罕虎以及其他中原的各国的上卿尽皆是来了晋国使团的驻地,以劝谏赵武。
  叔孙豹与罕虎,李然一起进入赵武的营帐,而帐内此时的赵武却是莫名心情大好,竟正在与众人饮醴,见得又来了三位贵客,当即是吩咐手下给他们各自安排了座位。
  待得落座之后,赵武这才开口言道:
  “豹啊!哈哈,真是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了,此番能与你们在此会面,老夫也甚是欣慰啊。这位……想必就是郑国新继任的当国罕虎,罕子皮了吧?哎呀,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来来来,诸位,看酒。”
  说着,赵武举盏,欲邀三人共饮。
  而叔孙豹与罕虎见状,皆是面面相觑,不知赵武这到底是何用意。
  不过,碍着赵武的地位,他们二人又如何敢当面拂了赵武的面子,于是,只迟疑了片刻后便也都举起了盏来。
  待得三人皆是一饮而尽,赵武看着李然笑着道:
  “子明前些日子便造访了我晋国,在我晋国朝堂也可谓是大放光彩。然世事皆有异数,利弊各显,寡君未纳子明谏言,还望子明莫怪哟?”
  他像是知道叔孙豹,罕虎,李然三人前来所为为何,故此对此次会盟之事竟是闭口不谈,一番话也说得是格外的客套,直叫李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不过李然想了想,还是应声道:
  “岂敢,岂敢,赵中军谬赞了。晋侯所虑也是情理之中的,我等又岂有不遵盟主之理?”
  “而今,听闻中军意欲让出盟主之位,然实难理解,还请中军释惑啊。”
  既然赵武没有给叔孙豹,罕虎提及此事,那他李然自是当仁不让的揭开此问。
  可谁知赵武闻声却只是一笑,且笑得是格外神秘。
  一旁的叔孙豹见状,与罕虎是面面相觑,随后又皱眉拱手言道:
  “赵中军,当年在宋盟之上,便是已让楚人屈建是占了我周邦的便宜,他们也由此是得以与晋国共霸天下,而其余诸侯国亦尽皆需得向楚国朝贡。”
  “而今楚国令尹不守信用,这是诸侯都听说的。中军您为何到现在还不戒备一二?这样下去,只怕是又会像上一次在宋盟上,再度吃亏的啊!要知那时候的楚国令尹屈建,其信用还算是为诸侯们所称道的,可最后到头来却还是欺了我等,并是凌驾于你们晋国之上。更何况现如今这个飞扬跋扈的王子围呢?”
  “倘若楚国在此又是占了晋国的上风,那必将是晋国的耻辱啊!”
  “再者,您辅佐晋侯成为盟主到如今已有八年,两次会合诸侯,三次会合大夫,使齐国,乃至是狄人都纷纷归服,东方由此而得以安宁。又平定了秦国造成的动乱,在淳于修筑城墙,军队不疲弊,国家不疲乏,百姓没有诽谤,诸侯没有怨言,即便是上天也不降下大灾,此乃是何等的功绩啊?天下百姓又谁人不为您的功绩而歌颂?”
  “然而到如今,您的声名已是如此显赫,威望也如此的盛隆,最终却要以这样的耻辱来结束,我们害怕的便是这个啊。赵中军,您可不能不警惕啊!”
  赵武这一生,其功绩已然无法细数,但凡与他生在同一个时代的人,说还有谁不服他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就是这样辉煌的一生,如今却要以“让出盟主之位”这样的耻辱来结束。他自己或可以不以为然,可是在旁人眼中,这可谓是极大的污点,甚至可能成为千百年之后,为世人所不齿的黑料。
  叔孙豹的一番话说完,无论是李然还是罕虎,尽皆是点头称是。
  在这等甚是关键的节骨眼上,赵武让出盟主之位,那无异于承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届时天下诸侯又该如何自处?他晋国霸主的面子又要往哪搁?
  而他赵武一世英名,岂不直接毁于一旦?
  “呵呵,武受赐矣!”
  面对叔孙豹慷慨激昂的劝说,赵武所表现出来的非但不是恼怒,反而十分的恭敬,甚至可以说是谦卑。
  这或许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毕竟,赵武这一生,就是秉持着一个“谦”字当头。他对所有人,甚至是自己的政敌,都永远是这一副和颜悦色的态度。
  此时,只听赵武是继续言道:
  “呵呵,豹兄还真是健忘呐。豹兄可还记得,当年宋国盟会之时,楚国令尹屈建乃是有害人之心的,而武呢?却是有爱人之心,这就是楚国当时之所以能够凌驾晋国之上的缘故。”
  “现在呢?武还是秉持着这样的心,无论楚国是否遵守信诺,赵武都将以信义作为我的根本,并按照这个原则去做事。”
  “譬如农夫,只要勤于除草培土,虽有一时的灾荒,但最终必然获得丰收。《诗》中有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不去僭越,不去投机,很少不会成为榜样的)。这都是因为我们能够守信用的缘故。那么,倘若武真的能够成为信守诺言的表率,那我赵武又怎么会屈居于别人的下面呢?”
  “赵武如今所担心的,只在于我赵武到底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至于楚国究竟如何……武以为,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武终究是赵武。
  这时候,李然又突的想起了当初在郑邑城外的祭氏庄园内,王子围对赵武的评价——文胜质则史。
  那时候楚王子围对赵武其人,可谓是颇不以为然。
  只说赵武此人乃“文胜其质”。换说成人话,那就是:太软了。
  当然,李然对王子围的这一番评价从一开始便是不甚苟同的,此时再听得赵武的这一番话,李然的脑海中便顿时浮现出了八个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赵武便是将这一句话给诠释得淋漓尽致。
  真正的君子,他的初心,绝不会因为时过境迁而做出任何的改变。
  真正的君子当自始自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与高尚的品德,不为任何事,任何人发生任何改变。
  而所谓的君子之道,可不就是在于这“自昭明德”么?
  无论赵武究竟是打的什么算盘,便只是这一番话,确已是令李然受用良多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鲁国现状
  晋国驻地,赵武营帐。
  随着赵武的一番话落下,营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叔孙豹皱眉看着赵武,眼神之中依旧流露出些许的不解。
  赵武的这些个大道理,说得确实是很漂亮,但显然也不具有绝对的说服力。
  他还是不能明白,而今晋国这么做,究竟为何要将楚国捧上这盟主的位置?
  晋楚相互斗争了百年,以晋国为代表华夏诸邦,与以楚国为首的荆蛮之邦,二者互不相让早已成为共识。更何况当初平丘之会上,晋国的韩起还宣读了讨伐楚国罪状的檄文,这才过去了多久?晋国便就要这样认怂了?
  这叫什么道理?!
  其实,这也怪不得叔孙豹对此反应强烈,主要是晋国在平丘之会和如今虢地之会上的反差实在太大,以至于让其他诸侯国一时间都难以适从了。
  原本他们以为亲晋便能抵御来自楚国的威胁,所以无论是平丘之会还是而今的虢地之会,他们都还算是对晋国寄予了厚望。
  然而现在晋国来这么一手,岂不等同于将他们这些小国直接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们若是不从,楚国难道还会放过他们?可他们若是从了,那他们这些华夏之邦,岂不等同臣服于蛮夷?此乃何等的笑话?!
  郑国的罕虎对此也是颇为纳闷,尽管李然与子产已经告诉他此次晋国同意会盟的真实原因,但眼下赵武的这般态度,却是让此次会盟好似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他郑国这些年一直跟着晋国的步伐走,如今反而晋国却要向楚国低头?这叫他郑国还如何自处?
  若届时王子围当着各诸侯国上卿的面,就把他郑国树为典型进行惩戒,他这个郑国首卿却又如何应对?
  这可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一来郑国距离楚国是最近的,二来,郑国又是所有诸侯国里最是“不老实”的。这一点,所有诸侯都是心知肚明的。
  为此,他也可谓是忧心忡忡。
  唯独一旁的李然,对此却反而显得格外的轻松,既没有出面再劝,也没有发表其他任何意见,好似整件事他跟无关一般。
  叔孙豹与罕虎见状,当即也不再多言。
  三人只在赵武的营帐内很是尴尬的饮了一阵,这才告退离去。
  此次叔孙豹远道而来,自是有许多话要与李然言说的。而李然也深知叔孙豹此来并非参加盟会这么简单,当即跟罕虎说了一声,便随着叔孙豹来到鲁国的驻地。
  “子明,你对此事如何看法?”
  刚刚坐下,叔孙豹便是直言问道。
  “赵中军以仁义之名冠著天下,以爱人之心斡旋列国,此等境界可谓世间少有。”
  “然以为,此事如此应对,也未尝不可。”
  李然又如何不知赵武的真正用意?
  他这么做,不正是女叔齐那招“欲擒故纵”的加强版?
  叔孙豹闻言顿时皱眉,很是不解。
  于是,李然当即将那日在赵武府上,羊舌肸解释女叔齐的一番话是再度说了一遍。
  “王子围篡位夺权之心,而今已是路人皆知。他越是膨胀,僭越之心便越是强烈,若我等能够顺水推舟,助其一臂之力,虢地之会后,楚国必生内乱!”
  “赵中军让出盟主之位,所意所指,亦在此处!”
  晋国如今主动让出了盟主之位,而王子围以楚国令尹的身份,号令诸国,成为天下盟主,这难道还不够他膨胀的?
  赵武这一手推波助澜与女叔齐的欲擒故纵可谓是如出一辙,只不过在形式上,更为激烈,以至于甚至让其他诸国上卿都大为不解。
  “原来竟是如此!”
  “这么说来,晋国也早已有了对付楚国的打算?”
  叔孙豹闻言后,顿时恍然大悟,旋即再度问道。
  既然赵武亲自前来“助纣为虐”,那么待得楚国内乱,晋国难道还会作壁上观?
  可谁知李然却依旧是摇了摇头,神色微顿。
  “楚国若乱,按理晋国当不会放过如此机会。若能借此天赐良机,从而搓其锐气,于晋国而言,着实是有着无尽的妙处。”
  “然则,晋国如今也已成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矣。且赵中军年老体弱,不能认事,韩起亦非大公之人,为人处事甚是圆滑。所以,想要指望他们钳制楚国,只怕亦是很难……”
  除了国内六卿相互倾轧以外,对外也愈发变得漠不关心,这也是晋国霸业陨落的一大原因。
  遥想文公,悼公当年,倘若他们遇到此等良机,那毫无疑问的是要与楚国一较高下的。
  可自从悼公薨世,晋国内部的争斗也愈发的白热化。所以,如今晋国虽空有霸主之名,但实际上已无有霸主之实了。
  “唉,可惜了,可惜了啊!”
  “豹原本还想着若能借晋楚相争,重启我鲁三军之制,如此我鲁国中兴便是指日可待了,但是如今看来,却是不切实际的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