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心中不屑,他对于朝鲜人的所谓“势大主义”并没有半分好感,评价甚至连安南都不如。
所谓“事大主义”,就是谁强就臣服于谁,这个事大的对象可以是明廷,也可以是东南,还可以是女真人也能是倭人。
实际上,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朝鲜就是这样做的。
万历年的朝鲜抗倭战争,明明是明廷帮助朝鲜抵抗倭国的侵略者,但是倭国却表现的非常怂包,经常不战而降甚至是成建制的投降。
甚至在开战初期,因为倭国的逼迫还帮着倭国掩藏倭国侵略的野心,不向明廷报告倭国的真实动态。
而在后来后金崛起的时候,朝鲜也是首鼠两端,两边下注,完全不感念朝鲜抗倭战争的援手,反而很快在后金势大之后倒向了后金。
沈一贯对于朝鲜的理解非常到位,所以他这一次来,一方面是为了给东南的军队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彻底让朝鲜军民失去侥幸心理,必须要为东南流血作战。
沈一贯冷冷的说道:
“大都督已经紧急调集军队,准备从朝鲜进入辽东,平定女真之乱。”
“在我东南大军登陆之前,还要请李统领组织军队,确保鸭江沿线的安全。”
李舜臣心中有些苦涩,他最担忧的情况还是发生了,东南还是要拉着朝鲜作战。
不过此时他也没办法拒绝,只能答应下来。
东南和大明这两台战争机器,都为了女真人高速运转起来,如果李如彘知道这个结果,他恐怕死活也不会起兵叛乱了。
不过此时此刻,开弓已经没有了回头箭,女真在辽东的叛乱还是愈演愈烈起来。
虽然如此,但是李如彘心中却没有半点高兴,因为战争的发展和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由于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的仇恨,这一次建州女真起兵后,并没有得到海西女真的支持。
虽然海西女真也没有响应李如松的号召,出兵和建州女真作战,但是作壁上观的态度让李如彘非常难受。
他本来打出来的就是团结女真的口号,自然不能和以前一样再去掠夺海西女真部落了,李如彘没办法掠夺海西女真,也打不下汉人的城池,只能在野外掠夺。
可是辽东的冬季寒冷,城外的物资并不多,而随着作战的深入,虽然看起来李如彘占领了大片的地盘,但是这些地盘却没有足够的食物。
不仅仅是没有食物,保暖的衣物和取暖的燃料也越来越缺,李如彘想象中的滚雪球景象并没有出现。
李如彘看着投靠自己的族人越来越多,但是北地汉人地主的反抗却非常的激烈。
李成梁在辽东的威名赫赫,而且如今东南又压着明廷在打,肉眼可见的这个南方的新政权要比大明刚立国的时候还要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从贼不仅仅是气节问题,更是将家族推向彻底的毁灭。
要知道就算是现在拉胯的明廷,也将曾经强大的蒙古土默特部按着打了,如今稍微有些见识的地主都清楚,战争已经彻底改变了。
火炮和火枪让游牧民族的马上优势大大削弱,贵州的西南夷叛乱甚至都没有动用多少东南主力,就被迅速的平定。
跟着这些蛮族起兵,肯定是家破人亡的下场。
而北方的地主本身也都是军民合一的坞堡,而且北方还有很多军屯和商屯,这些地方也都是有武装民兵的。
靠着火器和堑壕,这些武装民兵在保卫家乡这件事上迸发了极大的力量,李如彘想要攻打这些地方,也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么多人要养,辽东的土地如此贫瘠,想象中杀进城内劫掠的日子根本没有出现,这都让李如彘非常的焦虑。
李如彘只能继续向朝鲜方向派出使者,向东南提出归顺的请求,希望能够等到东南的武器装备支援。
只要能够得到东南最先进的火炮,那就可以攻破辽阳城,获得补给和武器,到时候女真就有机会割据辽东,最差也可以弄个渤海国,和朝鲜一样向东南称臣纳贡好了。
李如彘的如意算盘打的响亮,但是他向朝鲜派出去的使者如同泥牛入海,一点音信都没有带回来。
而另一边,李成梁已经将国事安排好,亲自带领京师的两镇新军,筹备辎重补给准备北上平叛了。
李如彘心中焦急,很快就到了元月底,这时候他终于盼到了自己派往朝鲜的使者返回了军营。
“你说什么!东南拒绝了我们的请求,还说要从朝鲜派兵剿灭我们!”
李如彘身体晃动了一下,差点晕倒在地上,他连忙抓着使者问道:
“是不是你的态度不够恭顺!惹恼了朝鲜人?”
这個使者连忙跪下来说道:
“冤枉啊!族长!我态度根本没有能够见到朝鲜的李大统领,刚刚递交了国书就被囚禁了起来,一直被关到现在才被放回来,根本没有机会得罪朝鲜人啊!”
第654章 分工体系
沈一贯接到了大沽急送到汉城的情报,没想到李成梁的速度竟然这么快,已经准备好了军队北上了。
沈一贯知道如今东南的军队还需要动员,一时半刻根本来不及渡海抵达朝鲜。
沈一贯也知道,如果等到李成梁真的出关,那李如彘的女真人根本无法抵挡,等到了那个时候,东南的军队再出动也就晚了。
沈一贯连忙找到李舜臣,他立刻向李舜臣说道:
“李统领,如今到了您为东南立功的机会了!”
李舜臣有些难色,朝鲜国内刚刚安定,现在跨过鸭江攻打女真人,这并不符合朝鲜的利益。
李舜臣很清楚自己麾下军队的成色,当年如果不是东南的军队,朝鲜这些军队根本赶不走朝鲜国主的旧军队。
看到李舜臣犹豫的样子,沈一贯立刻说道:
“李统领,地位都是自己挣来的,朝鲜想要提供在东南内部的地位,必须要拿出一些东西来。”
“身为内省藩属国,若是只想着好处却不想要出力气,仅仅靠着旧日的恩情,可无法维持持久的感情啊。”
沈一贯这么一说,李舜臣立刻惊醒。
如今朝鲜的政权完全是依靠东南扶持的,如果没有东南军队的支持,李舜臣还在济州岛上打游击呢。
而现在朝鲜的种种优惠待遇,也完全是依靠东南的政策优惠。
甚至现在朝鲜内部的产业,也都是东南分给它的。
随着东南庞大的市民经济崛起,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产生,这个市场生产了很多的产品,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需求,东南生产最多的工业品,同时也在消费最多的商品。
这样的局势,就意味着东南是整个国际市场完全的核心。
大都督苏泽早就判断,在决定一個国家强大与否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一个国家能够从事工业活动的工业人口数量。
工业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劳动力人数。
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力了,一个劳动力是生产者也是最旺盛的消费者。
就比如松江的纺织工人,他们拿着超过朝鲜和安南官员的薪水,如果用生活水平来说,他们已经超过了南洋很多岛主和酋长。
这些苏松的工人们可以吃饱饭,家中还有缝纫机、钟表等最新的工业品,他们在休沐的时候还可以去崇明岛上的剧院度假听戏,可以吃到香甜的糕点和甜美的果茶奶茶。
一个这样的劳动力人口,每年生产的丝绸和布匹价值都超过上百银元,而他们同时也会消费大量的银元,促进了整个经济的活动。
一个国家的从事工业人口的数量,就是一个国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总和,一个具有旺盛生产力和消费能力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
苏泽这个理论在贸易中很快得到了验证。
因为东南的消费能力,大量外国商船运送了大量的商品前往东南贸易,他们也会成船成船的拉走东南生产的工业品。
而一个沿着东南建立起来的贸易体系就这样建立起来。
南洋的香料、安南的蔗糖、高棉的象牙、朝鲜的人参,这些国家和地区都被划分成为东南商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个体系内才能获得贸易的资格。
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分工”就极为重要。
比如刚刚被攻占的马尼拉,原本这里的特产就是香料和一些热带水果,但是为了打击南洋海盗,保护南洋航道,海军部将南京的一座火炮工坊转移到了马尼拉。
对于马尼拉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座火炮工坊,还意味着和火炮工坊一系列配套的工坊,比如炼铁厂和冶炼厂,而这些工厂也不仅仅只能生产火炮,同时还能培养本地工人和生产各种民用制品。
总而言之,对于马尼拉来说,这等于多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得到了东南的产业和技术的转移。
和马尼拉同样的是安南的甘蔗产业。
安南如今支柱的甘蔗产业,原本并没有这么大的需求。
正是因为整个中原日益旺盛的糖消费市场,带来了大量蔗糖需求,安南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甘蔗种植优势,又依靠作为内省的关税优势,迅速成为甘蔗的主要生产和加工地。
在之前,朝鲜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水平,都是远远要超过安南的。
安南是什么鬼地方,和朝鲜这种一直恭顺的藩属国相比,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可是现在靠着蔗糖贸易,以及最近在南洋兴起的甘蔗酒产业,安南的经济发展大大加速,如今已经超过了朝鲜,成为东南藩属国中发展的前列。
安南的繁荣让李舜臣看到了东南的强大。
这种强大并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强大和文化上的先进,而是一种超越以往宗藩关系的强大力量。
这种力量指的是中原庞大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让它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而东南依靠这些,可以将一个普通国家从这个国际分工体系中擢升到新的高度,这个国家就能和马尼拉和安南一样,迅速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而如果一个地区得不到东南的“青睐”,那么这个地区就无法从东南制定的国际分工秩序中得到好处,或者被定义在国家分工比较低的地位上,比如和南洋的一些国家一样,成为粮食的供应国。
那这些地区就无法摆脱贫困的地位,甚至还要被其他地区的商品剥削。
如今朝鲜就是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
作为内省,朝鲜不像是安南那样得天独厚,得到天然的蔗糖产业。
而东南至今也没有把炼钢和武器制造的产业转移给朝鲜,甚至连纺织业都没有转移给朝鲜。
目前朝鲜只是个尴尬的奢侈品出口国和铜矿出口国,而铜矿还都是东南的工厂在生产,只是象征性的向朝鲜官府交点税。
李舜臣明白了沈一贯的画外音,朝鲜想要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得到更高的地位,就需要自己用汗水和血水来拼搏。
李舜臣立刻说道:
“我立刻动员!发兵辽东!”
第655章 拼命
接下来的战争结果,却出乎了沈一贯的预料。
他没想到想到,女真人竟然对鸭江根本没有布防,朝鲜的军队虽然在沈一贯看来只是勉强合格,但是跨过鸭江后竟然势如破竹,迅速杀进了辽东。
李舜臣亲自带兵,打出东南的旗号后,鸭江边上的几座坚守的汉人军事据点,看到东南的旗号后立刻闻风而向。
这些戍卫军屯的士兵们,都是扎根在北方的汉人军户的后代,他们对于李如松在辽东的政策是不满的。
在李成梁时代,辽东汉人依然是核心地位,享受诸多的特权。
李成梁虽然任用女真人,但是只是将女真人当做耗材和奴仆,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