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77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只要建设电报线路能够取得一定收益,那内阁应该就不会反对建设电报网络了。
  只要电报网络建设起来,苏泽相信整个电报系统一定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想到这里,苏泽对于宗远说道:
  “既然于兄有意向投资,那我让人将电报的技术专利都给你,你找几个人来负责这个项目吧。”
  接下来苏泽带着于宗远参加了家宴,等到于宗远从大都督府出来的时候,老管家颇为激动的说道:
  “要不还是咱们家公子和大都督亲近,老仆听说大都督很少留宴的。”
  于宗远也有些微醺,今天苏泽家宴难得喝了点酒,据说是南洋那边传过来的甘蔗酒。
  这种酒度数不低,喝起来却甜腻顺滑容易入口,于宗远一不小心就喝多了。
  他撑着老管家说道:
  “那是,本公子和大都督可是老交情了,这次大都督交给我的重任,一定要完成!”
  紧接着于宗远又开始发愁。
  今天苏泽给他将的电报原理他一句话都听不懂,而且如今的东南,根本没有人懂苏泽说的这些技术。
  就算是大都督府提供全部的技术资料,于宗远这个学渣也完全看不懂,这要如何建造电报公司?
  这是苏泽成为大都督以后,对自己唯一提过的要求,于宗远自然上了心。
  老管家说道:“公子,大都督请您筹办这个项目,难道是因为公子懂得技术吗?”
  于宗远摇头,他的人设很稳,苏泽也知道自己的能力。
  老管家说道:“公子,大都督还是看中您懂得投资和用人啊!”
  用人?
  于宗远一拍大腿,是啊,自己不懂,但是自己有钱啊!
  难不成大都督还真的指望自己懂得技术啊?
  于宗远想了想,自己麾下的那些卧龙凤雏们,到底谁能够胜任建造电报公司的任务。
  如果说最懂得技术,那自然是任福了。
  对了,就是这个家伙!
  于宗远想起来,任福最近正要了一笔钱,准备改良蒸汽机,如果被这家伙搞出来,岂不是又要再大赚一笔了?
  还不如将电报公司的项目交给他,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没办法好好改良蒸汽机。
  于宗远立刻对老管家说道:
  “去,拿着我的拜帖去找任福任厂长,请他来松江府搞这个电报公司的项目!”
  于宗远心满意足的趴在马车上,这个电报公司一看就是扑街项目,任福肯定要大亏一笔,同时还能耽误蒸汽机的项目,真是一举多得!
  自己难道真的是天才?
  于宗远心满意足的睡去。
  与此同时,汉中通往四川的阴平山中。
  熊况已经彻底失去了和汉中第五旅的联系,他实在是低估了野外作战的艰险程度了。
  好在熊况的军中还是有懂得地理学的参谋的,参谋们用星星定位,确定他们还在阴平山脉中。
  实在是太难走了!
  熊况这一次探索入蜀的道路,携带了足够的补给,就算是这样他的补给也已经消耗了一半。
  他很难想象,魏晋时期邓艾伐蜀的时候,到底是如何翻越阴平山脉的。
  阴平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大片连绵不绝的山脉,其中最高峰足足有三千多米,山中悬崖峭壁无数,熊况在山中探索了半个月,已经有好几名士兵失踪了。
  不用说,这些失踪的士兵大概是死了。
  而且熊况要探索的不是单人探险的路线,而是能够容纳一支军队通过的可靠道路。
  号称老家是阴平的参谋金湛,手里拿着族谱中的古老地图,也已经没有了方向。
  “团长,要不然还是回去吧?”
  金湛也打起退堂鼓,再这样险峻的山中,探索出一条能够容纳军队通行的道路实在是太困难了。
  但是熊况却说道:“不行,昨天我们宿营的地方不是看见陷阱了吗?这附近肯定有村子,看看这些村子里知不知道出山的路!”
  “团长!”
  一名斥候激动的冲过来,对着熊况说道:
  “团长!我发现村子了!”
  熊况立刻站起来,他随着斥候快步走出这片临时扎营的森林,拿起望远镜看去,果然看到了山林中的炊烟。
  村子!
  熊况放下望远镜,立刻下令:“全体开拔,出发!”
  一行人顺着炊烟,这炊烟看起来很近,实际上望山跑断腿,一行人用了半天时间才到了这座古村寨。
  熊况进山侦查的时候,装作是客商的样子,他拦住村子口一名樵夫:
  “兄台,我们是客商,在阴平山中迷了路,不能去村子里讨口水喝?”
  樵夫看着熊况一行人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内心就有些不愿意,熊况则掏出一些铜钱说道:
  “我们就在村子外歇着,只是想要打听一下路?”
  樵夫看着铜钱,这才点头让他们在村子外歇着。
  熊况激动起来,这樵夫能认识大明流通的铜钱,证明这个村子不是与世隔绝的村子,他们肯定知道出山的路!
  感觉中招,不知道是甲流还是阳了,不舒服,今天欠一千,抱歉。
  已经吃药了,希望别发烧。


第544章 翻山入蜀!
  这座村子里认识大明的铜钱,说明这里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和樵夫聊天之后,熊况惊喜的发现,果然有路!
  樵夫说道:
  “村子里是有一条山路通向山下,下山后走上一段路,就能到江由了。”
  听到樵夫这么说,熊况大喜过望的说道:
  “我们是汉中的商旅,因为如今汉中交战,商路断绝,所以才入阴平山开凿商路,若是能知道前往江由的道路,那日后必有重谢!”
  听到熊况这么说,淳朴的樵夫却说道:
  “这路可不好走啊。”
  “此路按照我们祖辈的说法,是当年魏晋三国魏国大将邓艾伐蜀的通道,村里都称之为邓公道,这其中最险的一段路只能徒手攀爬,没办法载货啊。”
  “我们村子里将山货拿出去卖,都只能将货物从山崖上先滚下去,然后人再下山寻找货框,而山下的货物更是完全运不回村里。”
  听到之类,熊况的狂热表情消失了。
  如果这条路这么险,那就根本没办法容纳大军通行,那根本没有意义。
  不过已经到这里了,熊况自然还是不死心,提出要樵夫带他去邓公道看看。
  熊况拿出了随身的火柴和肥皂,向樵夫演示了用法之后,樵夫对于方便的火柴非常感兴趣。
  熊况立刻用一大包火柴作为交换,樵夫带领他们向山中走去。
  在绕过了几条不算崎岖的山路之后,众人果然看到了一条极其陡峭的山道。
  熊况看着山道有人工开凿的痕迹,这里还真的有可能是邓艾伐蜀的通道啊。
  熊况来之前也看了三国志中,关于邓艾伐蜀的记载: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说的是邓艾走到最后一条陡峭山道的时候,用毛毡将自己全身裹住,然后从山道上滚下去,众将士跟着他才翻过了阴平山。
  这条山路的陡峭程度,一不小心就会翻滚下山了。
  樵夫走到一块石头边上说道:
  “我们村里都会将货物从这里扔下去,人再从山道上下去,将货物捡回来。”
  “但是山石陡峭,十份货物只有一两份能够平安滑落山下。”
  熊况看到一块比山道更陡峭的坡面,这个坡面的石头是一块整体,非常的光滑,从这里可以滑落到山下。
  熊况看着这个山石说到:“这段山路大概有多远?”
  “大概五里的样子罢。”
  熊况看着山路,心中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他又让樵夫带着他从步道下山,一行人小心翼翼的沿着山体盘旋而下,等到了山下的时候已经快黄昏了。
  果然这条步道非常难走,有几个地方需要躬身才能通过,也就是说除了随身携带的少数物品,货物是无法扛下山的。
  熊况手下的参谋们都有些泄气,山路是找到了,但是难道真的要学习邓艾滚下山吗?
  邓艾伐蜀可是相当惨烈的,部众死伤大半,独立团都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精锐,折损在这里实在是太不划算了,还不如直接攻打剑阁,战死在沙场上呢。
  而且现在的军队和魏晋时期的军队又不一样了,现在的军队更需要稳定的补给线。
  火枪手没有补给,火枪只能发射几轮。
  炮兵没有补给,火炮根本没有作用。
  这条山路无法给军队提供稳定的补给,那就算是士兵进入江由,也是需要用火枪火炮才能作战的。
  勘察完毕之后,熊况却十分的兴奋,他紧接着又让樵夫带着他前往江由。
  果然下山之后的路好走多了,只用了三天时间,一行人就从阴平山脉中走出来了,看到了前方蜀地重镇江由城。
  江由,是蜀地的门户,从这里就可南下到绵阳,而绵阳就是成都和阆中的补给中转。
  如今四川巡抚江东臣将自己的驻地从成都移动到了阆中,成都的物资补给都会运送到绵阳,然后从绵阳运送到剑阁前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5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7/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