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现在的李如彘,早就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感动了。
当年李如彘拼死帮着李成梁在大沽之战中突围,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被李成梁提防,他们族人依然是历次大战中的牺牲品。
后来李成梁就任山东之后,每年依然要从北方抓很多女真人来前线送死,和李如彘一同参军的族人都已经死伤过半了。
这一次李成梁放自己返回辽东,也将李如彘的亲人都扣在山东。
李如彘表面上的恭顺,其实是内心更大的野心。
紧接着,李如松看到了列队整齐的女真骑兵。
李如彘说道:“总兵大人!这些都是我们部族最好的儿郎,他们的父兄都是为老总兵死战的勇士,如今轮到他们为总兵效力了!”
这句总兵说的李如松心花怒放,他在父亲账下多年,终于有了单独领兵的机会了。
他看着这支骑兵虽然武器装备不行,但是军容相当不错,而且看向自己的目光也很炽热。
“如此精兵,为何甲胄如此残缺?为何马匹如此瘦小?”
李如彘说道:“老总兵有命令,俺们女真人只能用残甲,只能用劣马,这是规矩。”
李如松听到李如彘提起父亲,心中不由的产生了逆反的心理,他说道:
“父帅是父帅,如今我是辽东副总兵,下令打开武库,给勇士们穿正甲,给他们发放军马!”
李如彘心中狂喜,但他还是跪在地上说道:“总兵大人!这是规矩不能破!俺们女真人命贱,可穿不得好甲!骑不得好马!”
李如松立刻说道:“你是听我父帅的,还是听我的?”
“当然是总兵大人的。”
“那就打开府库,按照我说的办!”
李如彘大喜,李如松又说道:“你带人去多招募一些族人,组建一支女真铁骑,此外李总兵那边怎么说?”
李如松说的李总兵,就是在朝鲜作战的李洵。
李如彘老实说道:“李总兵在朝鲜作战不利,已经退回到平壤,如今正在向朝廷抱怨,鸭江补给不利呢。”
李洵在朝鲜的作战,前期是取得了一些战果。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在打仗的时候朝鲜国主的军队就是累赘。
李洵的九边新军人数不多,很多作战需要朝鲜军队配合。
但是每次作战,朝鲜国主的军队还不如别上场!
比如好几次李洵带兵围困汉城,都是朝鲜国主的军队拉胯,被李舜臣找到机会杀出来,先将朝鲜国主的军队杀的大败,然后引起大军的连环崩溃。
还有一次作战也是,朝鲜国主的军队还没上战场,就被李舜臣一次夜袭搞的全员崩溃,然后搞得九边新军也只能被朝鲜的军队裹挟着撤退。
到了最后,李洵甚至都禁止朝鲜的军队出现在前线,只敢让他们做一些后勤的事情。
可就算是这样,朝鲜也做不好。
这一次鸭江的补给被劫,就是发生在朝鲜境内,是明廷那边将物资送到朝鲜军队手里,然后被叛乱的女真人抢劫了。
得到消息的李洵气急败坏,直接冲到了朝鲜王宫中。
而此时朝鲜国主还在和自己的大臣宴饮。
看到急匆匆的李洵,朝鲜国主还端起酒杯说道:“李将军,何事如此匆忙?”
李洵看着朝鲜国主,气的都笑出来,可是他又觉得和这种草包没什么可说的,直接转身而去。
这等虫豸,活该他亡国!
第532章 猴子回倭国
就在李如松就任了辽东之后,明廷的内斗没有消停,反而更激烈起来。
征朝的军队又发生了好几次补给被断的事情,按照李如松的说法,都是北面的女真人在捣乱,他已经在辽阳募集骑兵去清剿那些生女真了,只是需要时间才能平定。
李洵自然是大怒,他向明廷弹劾李如松养寇自重,又向明廷上书说朝鲜的军队不堪重用,自己几次失利都是朝鲜军队作战不利造成的。
李如松自然也不肯善罢甘休,他弹劾李洵尸位素餐,自己打了败仗还委过于朝鲜人,请求朝廷罢免他的职位,由自己带领九边新军去帮助朝鲜国主收复失地。
在这种情况下,在朝鲜的明廷大军再次失利,整个南部朝鲜地区都被李舜臣占领,前期李洵的战果全部拱手相让。
李春芳这才发现,李成梁父子的胃口大的惊人,根本不满足一个辽东副总兵的位置,他们还想要吞下在朝鲜的九边新军!
李春芳后悔放虎归山,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他只能加大了对李洵的支援,只希望他能够在朝鲜打一场胜仗,压制住李家父子。
汉城。
李舜臣带领进步会的骨干刚刚开完会,原本在巡视城防的木下藤吉郎突然求见。
李舜臣将木下藤吉郎请进来,两人已经认识多年了,此时的木下藤吉郎,完全看不出倭人的样子了。
他穿着汉人武将的衣服,留着汉人的长发。
因为之前在山东作战,跟随他们济州岛的也是梁山好汉,所以木下藤吉郎说着一口纯正的山东话。
这些年他的汉字读写水平也已经很不错了,已经能够读得懂苏泽的文章。
木下藤吉郎就是一个标准的东南中高层军官的样子了。
所有人都知道,木下藤吉郎日后返回东南,肯定会得到重用,就算是不返回东南,留在朝鲜也肯定会被授予要职。
木下藤吉郎见到李舜臣后,首先用东南的礼仪向李舜臣行礼,紧接着又对他行了一个倭礼。
李舜臣有些疑惑,木下藤吉郎抬起头说道:
“李兄,我想要返回倭国了。”
“什么?”
李舜臣有些吃惊,如今朝鲜这边局势一片大好,自己只要再努力一把,将李洵的主力歼灭,就能占领整个朝鲜。
在这种时候,木下藤吉郎竟然要返回倭国?
“你和大都督说过了吗?”
木下藤吉郎掏出一份公文说道:“这是我的辞表,大都督府已经批准了离开军队,返回倭国了。”
李舜臣呆了一会儿,木下藤吉郎和自己相识多年,在最艰苦的时候都是两人一起面对的,如今马上要看到成功的曙光了,他竟然要离开朝鲜了?
看着李舜臣,木下藤吉郎说道:
“李兄,还记得当年我们初见之时,曾经说过我们二人的理想?”
李舜臣点头。
木下藤吉郎说道:“当时李兄说,要效法东南,驱赶朝鲜贵族,让朝鲜百姓不会被欺压,建立一个主权在民的社会。”
“如今李兄的志向虽然距离完成还很远,但是已经走在路上了。”
李舜臣沉默,就连他也不敢相信,阴差阳错进入东南军队的自己,竟然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样的成就。
驱赶了维持了几百年的朝鲜李氏皇族,推翻了在朝鲜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两班贵族们。
虽然在距离建立东南那样的民权社会还很遥远,但是好歹已经走在路上了。
李舜臣得到了朝鲜进步士人的支持,又有不得志的普通军官帮助,加上东南的援助,仗越打越顺,眼看着就要彻底将朝鲜国主赶出朝鲜了。
木下藤吉郎说道:“当时李兄也问过我的志向,我当时说要匡扶我家信长公,实现在倭国布武的梦想。”
李舜臣点头,他从木下藤吉郎口中听到那位信长公的次数,仅次于大都督苏泽,他是木下藤吉郎的主公,也是提拔他的恩主,木下藤吉郎从不掩饰自己对织田信长的崇拜。
木下藤吉郎说道:“李兄这边已经有人相助了,成就理想就是早晚的事情,但是我的祖国还在战乱中,我想要返回倭国,辅佐信长公统一倭国。”
听到这里,李舜臣说不出挽留的话来了。
他想了一会儿说道:
“当年我曾经问过你,若是你家信长公和大都督的路不一样,伱要如何自处?”
木下藤吉郎坚定的说道:“信长公不是普通人,这些年我托人给信长公带回了大都督的著作,前段日子通过釜山的商船我联系上了信长公,信长公对大都督的思想大为敬佩!”
“信长公在倭国也发明了三段击,和大都督的火枪轮射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听说我在东南学习的火器用法之后,信长公也大为赞赏,认为战争的未来在于火器的使用。”
“我要回去辅佐信长公,实现倭国的统一,只有一个统一的倭国,才能在亚洲的新体系占据更好的位置。”
听到这里,李舜臣也无法再挽留木下藤吉郎了。
李舜臣说道:“你在釜山组建的倭人战团我都给你,你带回倭国吧。”
“多谢!”
“另外这一批援助朝鲜的火枪,你也带一批回去吧,应该可以组建一支火枪连队了吧。”
“多谢李兄!”
李舜臣接着说道:“有了木下你的帮助,你那位信长公一定能完成统一倭国的梦想。但是,他如果不能认清当今的局势的话?”
木下藤吉郎立刻说道:“这一点李兄请放心,我一定会劝说信长公去东南看一看,明白倭国日后在亚洲的位置。”
从最近南洋的事情,可以看出东南对于领土的态度。
安南地区是中华古代的控制地区,所以收复安南不仅仅是战略需要,也是自古以来的地区。
安南地区的风俗本来就和中原差距不大,近百年也都在使用汉文。
相比之下,比安南更南方的占城,沈一贯出使后和占城国主签订了协议。
占城向东南朝贡,租借岘港给东南的军舰停靠,东南并不准备吞并占城。
对于南洋的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大都督苏泽多次表示,东南对于南洋大部分的土地没有需求,目前也没有殖拓南洋的打算。
这也同样适用于朝鲜。
虽然东南内部有很大的吞并朝鲜的呼声,但是苏泽还是力排众议,成立东海贸易公司,以商业行动来支援朝鲜的战局,就说明苏泽并没有出兵占领朝鲜的意思。
而且大都督府已经发出军令,宣布李舜臣从东南军队序列中退伍,他现在的身份是朝鲜进步党的领袖,而不是东南的将领。
所以东南对于倭国的态度应该也和朝鲜一样,倭国和朝鲜日后也许会和琉球一样内附,但是目前来说东南没有占领他们领土的打算。
那现在的问题是,日后要如何处理和东南的关系。
李舜臣为此也很头疼。
作为一个小国,朝鲜并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产业,自然资源也不丰富,李舜臣对于如何发展朝鲜依然没有任何头绪。
如果朝鲜无法在亚洲发展中得到好处,好一点的结果就是和琉球一样,主动并入东南获得红利,依靠成为东南的一部分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