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62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总督大人,这边是丁香园和胡椒园,还有甘蔗园。”
  张琏随着左铭新参观了国营种植园,种植园并不是种植一种作物,这座国营种植园还有育种的功能,所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植物展览馆。
  在这里工作的,除了本地华人和马来人雇工之外,技术骨干都是来自东南的天工书院。
  马尼拉国营植物园,同时也是天工书院的农学实践基地,对很多天工书院的农学生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毕业的希望。
  随着天工书院开始进一步改革,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实践类的科目,比如农学就需要完成一个课题,才能毕业。
  民以食为天,张琏也种过地,从没想过种地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这些天工书院的学生们,每天都在种植园辛勤的伺候着他们的课题,研究育种、防虫害等等课题,忙的热火朝天的。
  源于大都督苏泽对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痴迷,天工书院中选择热带作物方向的学生也是最多的。
  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郁闷的地方。
  那些研究主粮的学生,只需要在南京附近的试验田就可以完成自己的课题了,有些甚至在学院宿舍的阳台上就可以完成。
  研究茶树的,只要去浙江、福建的茶园也就可以完成学业了。
  只有他们这些研究热带经济作物的,去广西都算是近的了,有些课题更是只能来马尼拉。
  看着这些忙碌的书院学生们,张琏说道:
  “可要把这些秀才们伺候好了,大都督可是把他们当宝贝的。”
  左铭新立刻说道:“总督大人放心吧,他们也是我们种植园的宝贝,您可不知道,上一次有个秀才闲着没事,帮着一个马来人的部族治好了他们香蕉园的病害,您猜后来怎么了?”
  张琏也好奇的问道:“后来怎么了?”
  “后来那个马来酋长非要将女儿嫁给他,最后还是属下出面平息的。”
  张琏哈哈大笑起来,也难怪大都督将他们当做宝贝,这些人确实是宝贝啊!
  这些农学生打理的园子,产量高种植出来的东西又好,又能治理病害,可不就是宝贝吗?
  张琏此时也已经彻底对大都督服气了,要不然人家怎么就能轻易击败自己呢。
  自己这个农民出身的飞龙军首领,在起兵以后也没有像东南这么重视农桑。
  看来这些天工书院的学生种田,张琏都怀疑自己前半辈子根本不会种田!
  参观完了种植园,张琏又前往马尼拉的港口。
  东南的运输船已经靠岸,卸下来一部分设备。
  负责接收在码头接收设备的,也是一名天工书院的毕业生,他的名字叫做李东兴。
  “总督大人。”
  李东兴正在清点货物,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装置,张琏好奇的问道:
  “这是什么东西?”
  “回总督大人的话,这些都是制造水泥的设备,都是在东南制造好拆下来,然后分批送来的。”
  “水泥?”
  张琏想起来这是东南时下报纸上讨论最多的东西,因为是目前东南最需求的材料。
  早期投入开办水泥工坊的人都赚了大钱,如今在东南,无论是铺路造桥,还是建设房屋,都需要这种材料。
  张琏也对这种材料非常好奇,他问道:
  “为什么不直接从东南将水泥运过来?还要把设备送到这里来建厂来制造水泥?”
  李东兴笑着说道:“总督大人,水泥这东西很容易受潮,在海上运输一旦吸水受潮就不能用了。而且水泥这个东西需求很大,一步到位建厂反而更划算。”
  “而且咱们南洋的火山很多,火山灰是最好的水泥原料。”
  张琏也没想到,在东南大为紧俏的水泥,竟然是火山灰制造的。
  李东兴继续说道:“南洋的资源实在是太好了,硫磺,硝石,属下已经派人勘探了好几个矿脉,而且都是富矿,只要开采出来就是很大的一笔收入。”
  张琏大喜,他当然知道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当年他造反,一方面是明廷盘剥的太厉害了,另外一方面也是实在过不去下去了。
  他是闽南地区的人,明廷禁海,而福建又没有多少田,最后只能造反。
  而来南洋之前,张琏也返回过家乡一次。
  如今家乡到处都是工坊,临海的地方也建造了小码头,整个县城都非常的热闹,家家户户都盖上了小楼。
  张琏看到家乡的样子,知道自己如果要造反,恐怕也很难在家乡拉起队伍了。
  而南洋的问题,在张琏看来也是发展问题。
  南洋华人和土人争夺的资源本来就不大,而南洋这么丰富的资源,只要发展好了,到时候人力反而会是最稀缺的资源。
  比如在国营种植园中的雇工,他们的薪水已经比以前高了很多了,但是当地人依然不愿意去种植园干活。
  马尼拉的码头上急需很多工作岗位,就算是在城里做一个搬运工,也好过在偏僻的种植园里割香蕉。
  城市对于乡村人口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马尼拉正在虹吸周围的人口。
  张琏对着李东兴说道:“水泥工厂要尽快办起来,另外你上次说的炼钢厂,我也在向内阁打报告,等到工部的人来勘探完毕,如果真的合适就立刻上马项目!”
  “你好好锻炼队伍,多培养几个懂技术的管理人才出来,如果天工书院有愿意来南洋工作的,总督府给双薪!”


第525章 赚钱的都写在禁令中
  草原,板升。
  自从上一任可汗俺达汗屠杀汉人,驱逐了土默特部的汉人之后,板升城日渐变得残破起来。
  板升城是当年俺达汗收留了汉人工匠建造起来的。
  当年俺达汗靠着这些汉人工匠,改进武器提高装备,还在板升城附近开垦土地种田,给后来土默特部崛起提供了基础。
  一开始的时候,俺达汗给逃亡草原的汉人,和草原上的人一样的待遇,还轻徭薄赋,对开垦土地的汉人免税。
  那时候很多在边境活不下去的汉人,以及在大明内部造反的白莲教逃到了草原上,也算是土默特部崛起的原因之一。
  但是随着俺达汗的权威日益加深,蒙古的贵族们也越来越不能容忍手里掌握了财富的汉人,这才发生了以后的事情。
  五原城建立以后,板升城的汉人工匠们几乎都逃亡干净了,剩下的也被当做奴隶,根本没有愿意好好干活的。
  板升城的王宫开始出现破损,但是整座城市竟然找不到能够修补的工匠。
  而板升城附近那些汉人的工坊,也很快就荒废了,因为根本不会经营这些工坊。
  城市变得脏乱差,因为没有懂得城市治理的人。
  粪便在街道堆积,引水渠已经被污染,就连王宫里的水都是从上游运回来的,普通百姓更是要走上几里路去打水。
  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已经没有人来维护,那些被蒙古贵族占领的汉人土地,也开始荒废。
  种田和放牧,完全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而且农作物的精耕细作,也是需要不少知识的,这些蒙古贵族根本不懂得如何打理土地。
  而懂得打理土地的汉人都已经跑的差不多了,在五原城只要是汉人就能分田,开垦两年就授田,耕种自己的土地,总比要给别人做奴隶强多了。
  在新可汗上任后,三娘子掌握了土默特部的民政权力。
  黄台吉恭顺的请上了顺义王的封号,对大明俯首称臣,也获得了大明不少支援。
  但是草原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了,三娘子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藏地佛教已经在草原流传开,虽然禁止各部族供奉藏地佛教的僧侣,三娘子也和索南加措达成协议,控制草原上僧侣的数量。
  但是信仰这个东西,一旦传播开,就很难用官方遏制。
  不要说草原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部落共和的政治体制了,顺义王的控制范围,就是土默特部左右两翼的部族,再加上一个板升附近的地区,剩余的部族都是比较松散的军事联盟关系。
  宗教问题只是三娘子操心的问题之一,日益猖獗的烈酒走私问题,才是三娘子最关注的。
  自从颁布禁酒令以来,板升附近公开售卖烈酒的几乎没了。
  但是这门生意迅速转入地下,而与此同时,大量马匪也伴随着烈酒走私猖獗而兴起。
  这一切都是三娘子所没有想到的。
  本来她简单的以为,只要执行了禁酒令,断绝草原上的烈酒供应,就能断绝草原上酗酒的问题。
  实际上,三娘子的禁酒令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
  烈酒作为一种瘾品,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
  而生产烈酒的是隔壁大明,草原上是根本管不到大明的工坊的。
  大量走私商人聚集在地下黑市上,将大明工坊生产的烈酒,交给运送烈酒的马贩子。
  而三娘子颁布的严酷的禁酒令,让出售和贩卖烈酒都成了杀头的罪名。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商人就无法参与到运送烈酒的业务中来了。
  因为是非法的生意,所以必须要有武力支持,一群以贩卖烈酒为生的亡命徒聚集在一起,成为呼啸草原的马匪。
  而烈酒的高昂利润,又让这些马匪可以招募更多的同伴,甚至购买更好的武器。
  比如今日在板升城附近出没的马匪德林帮,这是一个叫做德林的亡命徒组织的马匪帮会,这个帮会都是骑的最好的战马,装备马刀和火枪,在草原上遇到土默特的缉私骑兵根本不怵,甚至还直接和缉私骑兵火并,将土默特的缉私骑兵逼退。
  这也给马匪德林帮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不少草原上的破产者和亡命徒加入德林帮,这个在板升城附近游荡的马匪,已然成了整个土默特部最头疼的威胁。
  除了德林帮,大大小小的马匪帮派不断在草原崛起,这些马匪有人有武器,很快就发现除了贩卖私酒之外,在草原上还有不少赚钱的买卖。
  这其中包括而不限于,袭击在草原上的小部族,袭击草原上的商队,抢劫其他的马匪私酒商队,走私军马和棉花羊毛这些禁止出口的货物,以及顺义王颁布的一切其他禁令。
  总之,草原上的最赚钱的生意,都写在顺义王的禁令中。
  这句话迅速被马匪奉为圭臬,前任俺达汗用一辈子建立的秩序,在短时间内就轰然倒塌了。
  俺达汗是被自己的次子刺死的,其后长子黄台吉娶了俺达汗的妻子三娘子,继承了土默特可汗的地位。
  黄台吉对于明廷的妥协态度和恭顺,本来就让很多部族不满,而禁酒令和宗教禁令,又加强了其他部族的不满。
  崛起的马匪们再一次虚弱了土默特部作为蒙古草原盟主的地位,三娘子很快发现,如今的局势连俺达汗在位的时候还不如。
  三娘子甚至也发出政令,释放了一些汉人奴隶,希望他们能够好好耕种土地。
  但是蒙古贵族们的反复无常,让这些被释放的汉人奴隶根本不可能安心种田,大量的良田依然荒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5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2/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