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21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只有立刻拨乱反正,推翻朝鲜君臣的统治,才能在日后东亚的新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
  李舜臣的这番话,在朝鲜大量的不得志的年轻读书人中,非常具有煽动性。
  朝鲜的两班制度,形成了一个和魏晋世家门阀一样的怪物,这个怪物让血统成为决定一切的东西。
  只有两班子弟才能成为高官,官位几乎成为这些家族垄断世袭的。
  这个矛盾甚至已经激烈到,就是两班文武大臣的子弟,都已经太多了!
  由于这些贵族的子弟越来越多,所以朝鲜又出台了“庶孽禁锢法”。
  所谓的“庶孽”,其实是指两班家庭中妾侍所生的后代,为了减慢两班的人口增长速度,作为庶孽的两班人口,沦落为脱离两班圈子的另一个阶级,称为“中人”,不得享受两班的待遇,而只能充当翻译、医官、捕校等低级基层官员。
  也就是说,即使在两班贵族内部,都已经出现官位和利益不够分的情况。
  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原也发生过,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魏晋豪门也非常重视嫡出和庶出的观念,就是因为世家大族内部的利益已经不够分。
  而“中人”这个阶层的出现,进一步的侵害原本还能掌控基层职位的小地主的利益。
  如今朝鲜大量的书院,以及在书院中不得出仕的年轻读书人,就是这样的小地主阶层,或者是两班贵族的中人群体。
  而在所有群体中,中人群体的怨气是最大的。
  大家都是一个爹,不过是因为嫡出和庶出的区别,嫡出的子女就可以生下来就继承家族的职位,可以和名门闺秀联姻,不需要任何才学就能身居高位。
  而庶出的孩子就如同家里的奴仆一样,去竞争那些可怜的基层职位,还要承受嫡出子女的排挤和打压。
  越是见过上层奢华生活的这些“中人”们,就越发的对朝鲜的现状不满,因为他们是真的见过人上人的生活,而不是乡下土包子幻想朝鲜国主的金扁担。
  李舜臣的主张中,反对两班制度,反对门阀政治的主张,很得到这些中人的推崇。
  而他们之中,有不少就是基层的官吏。
  有基层的官吏来推崇,有基层的书院读书人宣传,印刷技术的发展,让宣传的成本进一步的降低。
  所以李舜臣在朝鲜游历了一阵子后,立刻出现了大量的追随者,李舜臣成立了名为“进步会”的组织,在各地发展骨干。。
  这其中一部分人被李舜臣送回了济州岛上,另一部分人都被李舜臣安抚,让他们继续留在本地积蓄力量。
  如今李舜臣已经抵达了釜山,他正在秘密召集本地进步会的成员开会,突然有人冲了进来。
  “会长,官府要动手了!”
  李舜臣一看,这个冲进会场的人,是釜山倭商馆的一名低级官员,也是李舜臣发展的骨干。
  这名骨干今天没有参会,是因为倭商馆临时开会,在倭商馆散会之后,他立刻找到了李舜臣。
  朝鲜朝廷也不是瞎子,济州岛那么大的一座岛,来来往往这么多人,现在朝鲜朝廷才发现问题,已经说明这个小朝廷烂透了。
  在场的都是进步会的骨干,李舜臣立刻让这个小吏说清楚了情报。
  “釜山水师十艘船全部出动,再加上倭商馆的三艘大明战舰,三日后起航突袭济州岛!”
  李舜臣冷静下来,问道:“打探到了要从什么地方登陆吗?”
  这个骨干低下头说道:“会长,还没打探到。”
  李舜臣笑着说道:“没事,只要知道起航日期就足够了。”
  “速度派人将消息传到岛上,让穆夏带人好好招呼‘王师’!”
  三日后,朝鲜水师和三艘大明战舰在清晨起航,登陆济州岛。
  遭遇木下藤吉郎带领的济州岛民团伏击,明朝联军大败!


第477章 惯性和溢出
  朝鲜水师的这场史诗级大败,其结果自然是深远的。
  朝鲜葬送了唯一的一支能够出海作战的力量,甚至连大明在倭商馆的海上力量也送了出去。
  更重要的是,这场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朝鲜的本岛上,立刻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朝鲜朝廷的纸老虎。
  惯性,是牛顿发明的物理定律,但是这个定律同样适用于政治上。
  有的时候,维持整个政治体制的,并不是什么强大的反动势力,而是某一种政治惯性。
  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政策还在持续,就是因为官僚体系的惯性。
  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社会还没有发生动乱,也是因为惯性。
  而这么一场战败,就彻底打断了朝鲜小朝廷维持统治的惯性,也让所有朝鲜人看到了这个朝廷的虚弱之处。
  而看到了朝鲜朝廷的虚弱之后,很快各地就发生了很多动荡。
  首先就是釜山,李舜臣在釜山组织的进步会立刻领到了一次小规模的起义,不过釜山还驻扎了一支维持明廷租借的军队,李舜臣的进步会骨干毕竟没有真的打不过仗,最后还是因为起义时候的情报不严密,被明廷驻军先发制人的挫败了。
  李舜臣只能带着起义失败的进步会成员离开釜山,开始一路向着济州岛逃亡。
  不过这支明廷驻军能够挫败进步会的起义已经算是不错了,根本没有能力出城追击李舜臣。
  李舜臣倒是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就跑出了釜山。
  逃亡出釜山的李舜臣没有选择返回济州岛,而是继续带着手下在朝鲜的城市和乡野活动,搅合得整个朝鲜小朝廷不得安宁。
  而木下藤吉郎在全歼了登岛的朝鲜军队后,也得到了朝鲜的水师舰船和装备。
  这时候,东南支援济州岛的水师军官和舰船也送到了济州岛。
  支援济州岛的领头军官名叫林远华,是在水师筹备时期就追随了苏泽的长宁卫族人,如今是第一旅下的一名团级的主力舰长。
  林远华也算是主动请缨,但是为了援助朝鲜,他也脱下了东南新军的军服,作为特别军事顾问加入到了李舜臣的造反队伍中。
  等林远华抵达了济州岛之后,正好是木下藤吉郎刚刚击溃了朝鲜水师,正愁着没办法开动这些战舰的时候。
  林远华立刻将自己舰船上的水手分到其他船上,从济州岛上的难民中挑选能够出海担任水手的,带着他们在船上训练。
  紧接着,林远华开始以济州岛为基地,开始进攻釜山周围的朝鲜和大明商船。
  林远华的意图也很简单,东海贸易公司是一个商业组织,既然是商业组织,那就不能用以前军队的思维作战了。
  在前往朝鲜之前,大都督苏泽就亲自向林远华灌输了要如何“经营”这家东海贸易公司。
  商业组织不同于正规军,所有的作战都是要计算成本的。
  所有的军事目标,也都必须要是有利可图的。
  这些满载货物的商船,显然是最有利可图的目标。
  林远华还没等到舰队整编完毕,甚至连船员水手都没有训练完毕,就急匆匆的带着舰队离开了济州岛,开始劫掠釜山的商船。
  本来就失去了水师保护的釜山,直接就成了济州岛肆意劫掠的活靶子。
  也成了林远华训练手下的目标。
  从四月份开始,林远华一共出动了八次,每一次都至少缴获了一艘明廷和朝鲜的商船。
  而林远华当年曾经随着林默珺,在东海冒充鹿大王劫掠大明的商船。
  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甚至对于林远华来说,自己从军的时候做“海盗”的日子,都要比正经做水师军官打仗的日子还要长!
  林远华很快就重新适应了海贼王的身份,开始纵横于朝鲜海域。
  作为一名资深的海贼王,林远华知道做海贼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如果不能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那么商船就会躲在港口里,贸易就会中断,那么海盗在抢劫了几次之后,就会没有“生意”了。
  林远华清楚,自己需要一个恐怖的名声,但是又不能太残暴,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矩”。
  于是林远华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在做海盗劫掠的时候,都不会随意杀船上的水手和商人,也不会故意破坏商船。
  如果商人每次出海的风险太大,那他们肯定就不会出海了,这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林远华这支海盗只劫财不图命。
  紧接着,林远华也不会将所有的货物和金银珠宝都搬空。
  首先是那些坚决抵抗的船,林远华会多抢劫一些,用来警告那些船主以后不要抵抗。
  对于那些主动放弃抵抗投降的商船,林远华只抢劫其中一部分货物,还会护送他们一段路程。
  这样下来,看到林远华的旗帜后,一些小商船就会干脆放弃抵抗,然后派人送上买路钱,双方都能节约时间。
  而釜山这个地方,也有不少倭寇出没,这些都是倭国的真倭寇,也经常骚扰朝鲜的商队。
  林远华还带人主动扫荡这些倭寇,消灭这个商路上的海盗,反倒是让这条商路更安全了。
  而林远华还在木下藤吉郎的帮助下,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销赃体系。
  木下藤吉郎靠着自己在倭国的关系,联系上了倭国神户港口的一些商人,将这些抢劫来的货物卖给他们。
  木下甚至通过这些商人,打听到了自己主公织田信长的现状。
  织田信长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军事和外交的操作,彻底控制了倭国的美浓地区,跻身于倭国的实力派大名行列。
  织田信长取得美浓后,采用中国周朝立于岐山后,打倒殷朝统一天下的故事,将美浓国旧主土岐氏斋藤氏的据点井之口改名为岐阜。
  织田信长还开始使用此时开始使用“天下布武”印,并正式以统一全日本为目标。
  木下藤吉郎见到自家的主公如此给力,连忙也派人去联系上了织田信长,将自己的近况写信带给了织田信长。
  就在朝鲜这边的巨大变化,让明廷焦头烂额的时候。
  大同。
  曾经有过历史学家说过,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
  虽然这句话说夸大了战争的作用,但是在战争期间的科技传播确实更快。
  甚至在更加古老的时代里,战争就是传播科技和文化的手段之一。
  也正是如此,在与东南的战争中,大明的科技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这当然不仅仅是军事技术上的,在所有科技领域都发生了进步,这就是先发文明的科技溢出效应。
  后发的国家往往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就能赶上先发国家的技术。
  其中一点,就是农业技术。
  红薯、土豆这种农作物,也被一部分逃难的农民带到了北方。
  而经过东南育种的优质农产品,也传播到了北方。
  这种科技传播几乎是没有办法抑制的,要知道大明和东南的边境绵延这么长,总有来往的百姓和商人,他们也许都是无意识的完成了这种科技的传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5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1/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