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一切,有一部分实现了,另外一部分却距离目标越来越远了。
隆庆帝流下眼泪,再次后悔自己不听高拱的劝谏,在后宫沉溺于女色。
“高师傅,这是朕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隆庆在内心念着,垂下了右臂,开始闭幕养神。
果不其然,侯太医回到太医院之后,皇帝风疾的消息,立刻传了出来。
本来已经准备离京的杨博和高拱,都来到皇宫求见皇帝。
但是皇帝见了杨博,却没有见高拱。
见过皇帝的杨博出来之后一眼不发,只是对高拱摇了摇头。
高拱在宫门前守了一夜,最后还是被冯保劝了回去。
此时留守内阁的李春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一道圣旨。
这是召张居正入京,担任内阁首辅的圣旨。
随着这道圣旨,就是皇帝正式批准杨博和高拱辞职的圣旨。
高拱接到的圣旨,还要求他必须要在初一之前离开京师。
高拱含泪谢恩,他的老仆装着一车的书籍,除此之外没有其余的家财。
高拱回乡的车马费还是高务观通过人送来的,用的都是这些年高务观存下来的薪水和赏银。
高拱再次回头看了一眼京师的城墙,又看了看城墙后方被挡住的九重宫阙,让老仆驾驶驴车,向着河南新郑老家而去。
刚刚到任山东的李成梁,在年初五的时候接到了京师的消息。
儿子李如松连忙说道:“父亲,京师有变!”
李成梁放下秘信说道:“我们的实力不够,京师的变局和我们没关系,先编练新军再说。”
李成梁幽幽的说道:“且看他张居正,能把大明这个烂摊子搞成什么样子!”
大年初十,在南京的苏泽接到了京师的全面情报,包括了高拱罢相,张居正五省逼宫,隆庆风疾的消息。
看着这些熟悉的剧本,苏泽感慨于历史的强大惯性。
明廷能这样折腾,说明还有很多人对北方不死心。
甚至在东南内部,都还有这样的人存在。
而让明廷继续折腾,即使为了让大家看一看,高拱张居正他们尝试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等到明廷做完了所有的选项,就能证明苏泽这条路是正确的了。
苏泽只是将这份情报放在一边,又拿起了徐渭送来的报告。
原本准备在年前召开的制宪会议,由于各地代表推举的问题,名单到了现在才确定好。
制宪会议决定在元宵节后,也就是正月十六在南京的大明故宫召开。
为了这一次的制宪会议,东南的工匠在过年都没有休息,将明故宫的宫墙拆除,建造了一座新式建筑。
这座建筑用上了胡宗宪在杭州修建塘坝时候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用上了大量的平板玻璃。
徐渭送来的是制宪会议最后的筹备报告,苏泽看完了之后,在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徐渭送来的报告,另外一份就是福建制宪会议代表的任免状。
从正月十六开始,苏泽要以福建制宪会议代表的身份,而不是东南大都督的身份参加制宪会议了。
这一次制宪会议除了要确定根本大法,确定各项税收的税率和征税方案,也是东南各方面代表商讨各项问题,进行磋商的地方。
苏泽开始期待这第一次制宪会议了。
新历三年,元宵,苏泽乘坐马车,在南京百姓簇拥下进入制宪会议会场水晶宫。
隆庆三年,元宵,张居正登上八匹马拉的豪华马车,和留守汉阳的刘世延道别,在军士簇拥下入京。
新历(隆庆)二年,无战事。
东风呼啸
第421章 制宪会议开幕
挺着大肚子的丹芸,作为广西选出的制宪会议代表,在李言恭的陪同下来到了水晶宫前。
李言恭在大沽的热气球试飞完成之后,就立刻乘坐飞剪船赶回了南京。
丹芸的预产期是年后的三月份,现在正是孕期稳固的时候。
广西那边的制宪会议代表派人来征询丹芸本人的意见,在经过李时珍医学院毕业的名医诊断后,丹芸还是决定参加这第一次制宪会议。
李言恭依然不放心,他从后勤部请了假,亲自陪同丹芸参会。
丹芸穿着汉人女子的衣服,却带着瑶人特色的银质头饰,她大着肚子却甩开李言恭的搀扶,径直的向水晶宫内走去。
李言恭生了一会儿闷气,最后还是追上妻子,来到了确认代表资格的检查站。
检查站就是原来明故宫的正门,苏泽下令拆除了一部分城墙,让明故宫前马路上的行人也能看到熠熠生辉的水晶宫。
“你家大都督真是转了性子,这么抠门的人竟然建造了这样华丽的建筑。”
丹芸看着反射着阳光的水晶宫,对着身边的李言恭说道。
“什么我家大都督,你这话说的。”
丹芸冷笑一声说道:“你在军营的时候比在家的时候多多了,在家的时候提大都督的次数可以比提我的次数多多了,难道不是你的大都督?”
李言恭又是一阵语塞,他过了半天才反唇相讥道:
“咱们在广西的时候,你不也一天天不着家!”
丹芸却说道:“好呀,一吵架你就翻旧账是吧?”
当丹芸使出技能“翻旧账”之后,李言恭的气势立刻就泄了。
“也不是我一个人说苏大都督抠门,是大家都这么觉得,这一次的水晶宫,可是苏大都督进南京城后唯一修建的建筑。”
李言恭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苏泽占领一个地方之后,都会保留原本的官署衙门,就算是新设立的部门,往往也都挤在其他衙门里办公,有些地方实在没有公署了,苏泽竟然安排他们去空置的寺庙或者道观办公。
在刚刚占领南京的时候,就有东南官员上书,请苏泽将前明官员的旧产抄没,赏赐给在东南就任的官员。
但是苏泽立刻就否定了这条建议。
南京城内除了魏国公徐鹏举这样的明廷开国勋贵,原本各府的宅邸都不大。
那些规模庞大的大宅,基本上都是官员不断侵占周围百姓房产兴建的。
苏泽刚刚进南京城的时候,就让徐渭梳理了争产官司,并且鼓励百姓来告官,拿回他们被侵占的田产。
剩下的那些产权明确的明廷旧臣的宅子,如果是临淮侯李家这种经过核查没有残害过百姓,没有贪污劣迹的前明官员,东南也会发还房契,让他们搬回府邸居住。
临淮侯李廷竹原本被赶到城外农庄,后来经过核查,李廷竹在任期间确实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
而李廷竹家的宅子也确实是祖产,于是又将临淮侯府发还给了李家。
李言恭夫妇如今就住在老临淮侯的府上,不过侯府的匾额已经被拆掉了。
但是南京的房子价格贵,租金也不便宜,虽然东南的官员俸禄要比明廷高多了,但是在南京生活还是大不容易。
对于这些在南京就任,名下又没房子的官员,苏泽也不可能逼着他们贪污。
那些靠着自己俸禄养活家庭,也想要通过进步改善自家生活的普通官员,苏泽提供了三种选择。
第一种是廉租,南京城内也有不少无主的院子,苏泽命令工部将这些院子改成了大杂院,低价租给这些官员。
只不过这不是将整个院子全部租出去,而是将一座院子的厢房拆下来,一间一间的租出去。
这种院子被南京百姓称呼为“大杂院”,四五家乃至于七八户挤在一起,厨房和茅厕都要共用,这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只有一些单身的官员会选择租住这种廉价的房子。
第二种是官邸和宿舍,不少官府衙门本身就有居住区域,比如知府知县的衙门,仪门后就是知府知县的私宅。
县里的县丞主簿也都在县衙附近有配套的住宅。
这些衙门往往还有县吏居住的宿舍,条件上自然要比大杂院强不上。
不过苏泽对于官邸和宿舍也提出了要求。
地方主官到任之后也不得私自翻修官邸,不许在本地私置产业别居,必须要住在官邸中。
随同官员住在官邸中的,只能是官员本身的直系亲属,且雇佣的仆役数量有限制,这些仆役的雇佣费用也必须由官员自己掏腰包,不得由衙门承担。
而吏员的宿舍也只能本人居住,不能将宿舍转租出去。
第三种办法就是那些既没有官邸宿舍,又不愿意住大杂院的官员了,苏泽给出的办法是贷款。
这些官员如果愿意在南京购买房产,苏泽自然也是不干涉的。
可也有一些手头拮据,买不起房产的人。
对于这些在东南官府任职的官员吏员,各个官办钱庄可以提供一定年限的贷款,借钱给他们买房。
而每个月先会先扣除掉每月需要偿还的贷款,然后再发俸禄。
不少人都在暗自嘀咕苏泽这个大都督太过于抠门,但是想到这位大都督自己住的地方,这一类的非议少了很多。
对普通官吏抠门,苏泽对自己也同样抠门。
南京城内那么多气派的府邸,苏泽进城之后的大都督府还是当年他在南京时候方望海的那座宅子。
据说那座宅子还是苏泽的岳父方望海的,也就是说堂堂东南大都督,竟然和赘婿一样住在丈人的房产中!
这一次的水晶宫,可以说是东南新军占领南京之后,苏泽第一次大兴土木,不仅仅是丹芸,不少熟悉苏泽做派的人也很惊奇。
李言恭看着这座用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建造而成的气派建筑物,对着妻子说道:
“听说这一次的制宪会议开过之后,水晶宫还要用来开博览会。”
丹芸惊讶的问道:“这水晶宫可是开制宪会议的地方?大都督还要另做他用?”
李言恭点点头,丹芸说:“不愧是抠门的大都督啊。”
检查口的速度很快,确认制宪会议代表的身份,再发放通行证和会议用品,李言恭陪着妻子进入明故宫。
水晶宫内,这座能够容纳五百人共同会议的巨大建筑物,采用了特殊的回音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发言席上的人说的话,能够传到会场每一个人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