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57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高拱有定策之功,当年高拱提出离开西狩队伍,去宣府集结边军收复京师,后来又是高拱带他劝说自己登基。
  原本隆庆皇帝是对高拱非常信任的,将吏部、户部和京察都交给他办。
  可这一次公车上书,让隆庆帝怀疑了。
  难道内阁辅臣这个位置还不够,高拱还要当宰相?
  当了宰相呢?难不成还要当皇帝?
  皇权就是这样的冷酷和排他,隆庆帝对高拱的那点情分,也早就已经消磨光了。
  隆庆帝放弃了惩治带头上书读书人的想法,准备留着以后秋后算账。
  杨博又说道:“陛下,读书人上书还是小事,他们也是心向朝廷的。”
  “如今当务之急,是山东的战事。”
  高拱疑惑的看向杨博,这位泥塑阁老怎么突然转性了?一下子这么话多了。
  这其中必定有反常之处!
  杨博继续说道:“臣以为,徐文壁不堪大任,辜负陛下信任,应该立刻让他解职回京。”
  隆庆帝立刻点头,这一次战败前线的背锅侠就是徐文壁了,这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情了。
  “可撤回徐文壁,山东大局应该交给谁来主持呢?”
  杨博继续说道:“山东大败,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三镇新军统制官谨慎,没有跟着徐文壁制定的计划冒进,保全了三镇精锐,才没有酿成大祸。”
  隆庆帝连忙点头,一开始接到山东战败的消息,隆庆皇帝差点吓死。
  后来知道折损的是山东地方军和乡团之后,皇帝才舒了一口气。
  如今杨博提到了山东的问题,又让隆庆帝紧张起来。
  只听到杨博说道:
  “如今三镇新军都对徐文壁不满,之前去职的王本固也在报纸上列数徐文壁的罪状,山东地方军和乡团也将战败的责任都归咎再徐文壁身上,当务之急还是要立刻将徐文壁罢职。”
  隆庆帝连忙点头,可是他又说道:
  “可若是徐文壁罢职,何人能够担任新军大臣,统御山东兵马呢?”
  杨博这一次没有和之前一样如同泥塑一样不说话,而是立刻说道:
  “臣以为,新军学堂祭酒李成梁可堪大任。”
  高拱几乎是脱口而出说道:“不可!”
  高拱盯着杨博,杨博肯定是已经和李成梁达成了什么秘密协定,才会在自己去职之前推荐李成梁。
  高拱压了李成梁这么久,就是不想让他染指军权。
  若是李成梁真的去了山东,那高拱压制新抬头的军方势力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可这一次杨博也没有退缩,而是看向高拱问道:
  “高大人,除了李成梁,还有谁可以为这个新军大臣?山东防务可是关系到京师安全,若是东南贼乘乱北上怎么办?”
  说到了京师安全,隆庆帝立刻怂了。
  高拱欲言又止,他准备推荐在湖广的张居正出任新军大臣,可是一来没有通气,张居正也不一定愿意。
  二来高拱还想要推荐张居正接替自己入阁,继续推进新务。
  而抬头看到隆庆皇帝的眼神,高拱的心又凉了半截。
  自己已经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这时候再推荐张居正,恐怕要适得其反了。
  高拱只能将话吞下去,现在看来京师确实没有人适合担任这个新军大臣了。
  就这样,李成梁出任新军大臣,前往山东整饬山东防线的任命就通过了。
  李春芳出来说道:
  “陛下,门外上书的读书人不用担心,只需要用臣的办法,他们很快就能散去。”
  李春芳说出自己的办法,隆庆皇帝连忙点头,吩咐按照他的办法去做。
  高拱茫然的从文华殿出来,抬头看着飘落的雪花,他突然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轻松感。
  李春芳立刻前往左顺门,宣布了朝廷的处理结果。
  皇帝接受了士子的建议,“考虑”政改的事情。
  紧接着李春芳宣布另外一件大事,过完年后提前举行春闱大典,这一次科举取士的规模将是比以往更大的,进士人数会比前面的人数都要多!
  在春闱之后,还会加开一次顺天府的乡试,所有有生员功名的读书人,无论是不是籍贯京师的都可以参与,这一次乡试的录取人数也远超往届。
  那些留在左顺门外的读书人纷纷激动起来。
  和佟安一起上书的几个读书会的读书人也都抬起头来。
  佟安叹息一声,他知道这次上书是失败了。
  他们这些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就是为了科举做官吗?
  明廷直接一个要开科举,就将读书人打发了。
  大家一起上书自然不怕,可如果继续留在这里,那被朝廷记上了,取消科举资格怎么办?
  取消自己的科举资格也就罢了,说不定还要连累子孙三代,亲朋故旧,那可就要被整个家族唾弃了。
  佟安等人只好站起来,看着高大的宫门叹了一口气。
  就在同伴们兴高采烈的讨论明年科举的时候,佟安却升出一个想法,自己追求了一辈子的科举,到底还有什么好考的?
  难不成要真的陪这大明一起死?
  湖广,汉阳的张居正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了。
  张居正不仅仅接到了明廷的变化,还接到了南京召开制宪会议的消息。
  东南各县,通过各种方式挑选出来的制宪会议代表,已经齐聚到了南京。
  据说东南为了召开这一次的制宪会议,还专门改建了明廷的皇宫,拆除了一部分的宫墙,建造了一座会议堂。
  这时候东南上下才发现,这个制宪会议好像才是东南政改最重要的内容。
  一直在关注东南政改的张居正,也认真研究了这个制宪会议的内容。
  “用制宪会议来限制文官吗?会不会太理想化了?”
  “让制宪会议来决定税率?这也太儿戏了。”
  “好歹苏汝霖没有疯狂到让制宪会议来选他这个大都督。”
  放下了南京的情报,张居正又看起来京师的情报。
  公车上书之后,杨博内阁开始集体请辞。
  就连在湖广的张居正也连着上了几个辞表。
  皇帝对四人的辞表都坚决不受,还下旨慰留杨博、高拱、张居正和李春芳。
  但是四人又连续上表,最后隆庆皇帝才接受了杨博,高拱二人的辞表。
  张居正的官职不变,依然坐镇湖广。
  李春芳依然留在内阁,成为这一次政治动荡的最大受益人。
  虽然皇帝还是要求杨博和高拱继续在内阁留到元宵节后,但是这也表示了高拱内阁已经垮台。
  李春芳?
  张居正嘴角露出冷笑,高肃卿在京师执政也就算了,李春芳算什么东西?
  张居正看着书桌上的《三经新注》,去他们的君权天授,既然朝廷不想要自己改,那就只能让别人逼着改了。


第419章 张居正变法
  和高拱不同,张居正对于隆庆皇帝并没有什么感情。
  而张居正如今的地位,也都是他自己一步步挣来的,和皇帝的私人关系也没有什么关系。
  张居正原本的志向,是传统士大夫的想法,辅佐君王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随着他接触到苏泽的学问,再加上皇帝的一系列骚操作,让张居正意识到,明廷的问题可能就是来自于皇帝本身?
  为了个人享乐,向湖广派遣矿监。
  为了供养天下宗室,让明廷开支紧张。
  但是张居正并不相信苏泽的那一套“主权在民”的理论。
  主权在民?普通百姓懂什么治国之道?
  别说治国的道理了,这片土地上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县,浑浑噩噩的渡过一生,对这些人讲什么主权在民?
  不相信“君权天授”,也不相信“主权在民”,张居正所选择的道路,就是精英治国了。
  恢复相权,廷推大臣,张居正听到东南的政改方向之后两眼放光,这才是他追求的政治理想。
  让皇帝退回到深宫,和上皇一样“垂拱而治”,不要插手参与朝政,这才是最好的道路。
  高拱罢相之后,张居正终于动手了。
  十二月十五日,张居正上书支持公车上书,公开支持“恢复相权,廷推大臣”。
  张居正上了一篇万言的奏章,首先从当今天下的乱局讲起。
  张居正引用了当年太原兵变的时候海瑞所上的《治安疏》,将如今天下南北对峙的原因,归结于上皇沉迷修道,所谓“以天下而私一人”。
  在奏章中,张居正提出了一个观点。
  如果遇到和当今天子一样“贤能”的皇帝,在群臣的“辅佐”下自然能够治理好国家。
  如果遇到和上皇一样昏聩的皇帝,不听从群臣的劝谏还要一意孤行,那就是天下的祸患,也是天下动乱的根源了。
  就如同普通人家一样,子孙也有贤能和无能的,皇室同样如此。
  张居正也很直白的说出,既然无法保证皇帝是否贤能,那就应该重用周公一样的贤能大臣,来“辅佐”皇帝治理天下。
  张居正图穷匕见的提出,请求明廷恢复朱元璋废除的宰相制度,在朝廷设立丞相,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4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7/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