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51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旅长请看,下邳可以沿着运河西进,支援沛县,也可以沿着泗水向西,支援徐州。”
  “将旅部的主力放在下邳,随时可以支援二城。”
  徐渭看着地图,拍手称道:“《孙子兵法》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你这是常山之蛇的阵法啊!”
  “那就按照这个布置,这场仗的指挥权就交给你了。”
  陈璘疑惑的看着徐渭,徐渭将自己的配剑接下来,又将带来的印鉴交给陈璘。
  “大都督府军令,陈璘从现在开始担任第五旅的旅长,统领第五旅抵挡南下的明廷新军。”
  众人也没想到,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苏泽竟然直接提拔了陈璘担任第五旅的旅长。
  徐渭拍了拍陈璘的肩膀说道:
  “大都督说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明廷这一次的进攻,看起来是来势汹汹,实际上就是纸老虎。”
  “大都督相信你们能守住徐州,所以大都督府才没有从其他地方抽调兵力来防御徐州。”
  徐渭继续说道:“指挥作战,最近忌讳帅不知将,将不知帅,长期以来都是陈璘你训练指挥作战,第五旅你比我了解。我这个名义上的旅长在徐州,反而会妨碍你指挥作战。”
  “所以我向大都督请辞,让你正式担任旅长,指挥整个徐州防御作战。”
  徐渭看向陈璘说道:“你有信心吗?”
  陈璘感激的看着徐渭,他不是福建第一批起义的元勋,以前也是戚继光的副手,在东南新军的几次重要大战中,陈璘都没有参与。
  却没想到苏泽竟然这么信任他,在这样的大战中临危受命,让他担任旅长。
  徐渭拍了拍陈璘的肩膀说道:“不要辜负大都督的信任,好好守住徐州,到了冬季我给你请功!”
  说完这些,徐渭直接离开军营,彻底将第五旅的指挥权交给了陈璘。
  陈璘接管了第五旅之后,不必再事事请示徐渭,果然军令畅通了很多。
  第五旅从扩编到训练都是陈璘主持的,由他指挥第五旅也算是众望所归,在统一了指挥权之后,整个徐州地区迅速的动员起来。
  重要军事目标地区的百姓撤往后方,侦查的斥候军队分布出去,山东的情报部门开始运转。
  而返回南京的徐渭,则以扬州为节点,开始向徐州调运物资,各种火炮、火枪、弹药、粮草、军马被送到徐州,依靠着东南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陈璘的底气更足了。
  反观明廷这边,王本固的三镇新军拖拖拉拉才从济州城出发,刚出城就遇到了补给的问题。
  由于明廷在山东的指挥系统混乱,王本固这个三镇统制官只有带兵的权利,所以筹措粮草这件事是交给山东巡抚韩楫的。
  韩楫本来就和王本固不对付,沿途补给也不上心,以至于王本固出了济州城之后,大军竟然都吃不饱肚子了。
  王本固认为是韩楫故意拖他的后腿,开始上书弹劾韩楫,说他延误军情。
  而韩楫这边也是焦头烂额,因为矿监的事情,整个山东怨气很大,今年的秋粮征收遇到了不少抗税抗捐的事情。
  原本三镇新军在济州城内,靠着运河补给还能勉强维持,等到大军行动起来,后勤就有些跟不上了。
  不过韩楫也是真的全力操持,并不是故意拖王本固的后腿。
  但是王本固却不由分说的上书弹劾自己,这让韩楫非常的愤怒,也上书反击。
  这明廷新军才出济州城,山东军政两名大员就开始打起了笔墨官司,这也让在京师的高拱出离了愤怒。
  可是愤怒归愤怒,这仗还是要打的。
  其实无论从明廷还是东南,这一场仗都是非常仓促的。
  明廷这边三镇的新军才操练完毕,根本没有打过硬仗,而且高拱也很清楚,就算是攻下了徐州,以明廷的能力可能也守不住徐州。
  对东南来说,此时是发展休养的重要时期,和明廷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根本没有必要,打胜仗之后,第五旅也没有能力控制山东全境。
  所以高拱很清楚,这并不是一场军事仗,而是一场打给皇帝和百官看的政治仗。
  而高拱之所以支持打这一仗,也是想要看看明廷新军中包含的问题,检验一下明廷新军的实力。
  可高拱怎么也没想到,这三镇新军还没开出山东,王本固和韩楫就开始互相拖后腿。
  就在这个时候,京师武备学堂的祭酒李成梁,向明廷递交了一份奏章。
  今天是肥鸟生日,最近剧情有点僵,就不求票了。
  求大家一个生日祝福吧,感谢大家!


第414章 潜伏的新阶层
  李成梁的上书内容很简单,请求朝廷派遣一名大员前往山东,节制文武,统筹整个山东的战局。
  虽然高拱一直都对李成梁这样的军头很提防,但是他也承认李成梁的建议是合理的。
  政出多门,在行政上都是大忌,更不要说在战场上了。
  如今整个山东就搞了一个三巨头,三镇统制官王本固,山东总督陈以勤,山东巡抚韩楫,这三人每个月互相攻击的奏章,和苏泽最近刚出的《算学新解》的排列组合完美契合。
  时而,王本固弹劾陈以勤、韩楫,陈以勤弹劾王本固、韩楫,韩楫弹劾王本固、陈以勤。
  时而,王本固联合陈以勤弹劾韩楫,王本固又联合韩楫弹劾陈以勤,接着陈以勤和韩楫联合弹劾王本固。
  再这样下去,别说进攻东南了,山东自己就要分裂了。
  李成梁的上书有道理,可是派遣谁去山东,才能压服所有人,指挥这一次的战争呢?
  这就是李成梁居心叵测的地方了。
  内阁首辅杨博?他资历威望是够的,又是内阁首辅,但是他肯定不会同意去的。
  杨博已经是首辅了,打赢了还能再升官吗?升副皇帝?
  打输了一辈子名声都毁了,还要因此丢官罢职甚至被问罪。
  杨博虽然是纸糊阁老,但是不代表他就淡泊名利,只是争权争不过高拱,只能当内阁吉祥物罢了。
  高拱自己?
  高拱还在推进新务,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山东前线。
  而且高拱对自己也有清醒点的认识,他确实不通军务。
  不擅长就是不擅长,强行去山东前线指挥自己不熟悉的军队,这反而是将明廷好不容易编练的新军推向灭亡。
  内阁四辅李春芳,他是靠着劝说上皇回銮京师才得以入阁的,无论是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以担任统帅。
  高拱怀念起在湖广的张居正来。
  张居正虽然对东南也是零战绩,而且还接连丢了南直隶和武昌,但是张居正屡败屡战,好歹在湖广和东南对峙稳住了局势。
  这在大明的高层中,已经算是精通军事的人才了。
  可是张居正留在湖广不能动,看来看去,明廷高级文官中根本没有能够担任这样大任的人。
  那李成梁就是这个统领全军最好的人选了。
  他是京师武备学堂的祭酒,这三镇新军的中高层军官都是他的学生,取代王本固担任三镇统制官是恰当的人选。
  李成梁经略辽东过,显然也是懂得政事的,有他在山东主持局面,好歹能压住各方势力。
  李成梁也是对东南作战最有经验的武将,大沽之战虽然说是惨败,但是也是明廷有史以来对东南新军杀伤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而李成梁也总结出不少对付东南的新战术。
  整个京师还有谁比李成梁更适合去统领山东军民两政呢?
  总不能让皇帝御驾亲征吧?
  那万一搞出个土木堡,不能再拥立朱翊钧吧?
  但是高拱也敏锐的感觉到,李成梁在个人野心下的包藏祸心。
  比如有言官就上书弹劾李成梁,认为他的建议就和东汉末年设置州牧一样,是要分裂大明的举动。
  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地方上的野心家开始窃取州牧的职位,堂而皇之的成为一方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节度使,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割据一方的。
  高拱很清楚,一旦下放的权力,就很难收回来。
  可是如今的朝堂又能如何呢?
  所谓饮鸩止渴,不是不知道酒有毒,而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喝罢了。
  “高阁老,陛下在文华殿召集诸大臣商议山东战事。”
  一名内廷的太监走到内阁前,高拱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前往文华殿。
  在一番御前的争议后,最终李成梁的建议还是被明廷采纳。
  山东总督陈以勤,山东巡抚韩楫两人出局,调回京师另有任用。
  重新设立一个新职位新军大臣,加兵部尚书衔,总镇明廷新军的兵马,并且加巡抚衔掌管作战地区的民政大权,允许在地方上自筹粮草和武器。
  但是在高拱的坚持下,朝廷没有将财政权让出去,地方赋税还要是要报给京师朝廷才能动用,不得擅自截留。
  这个新军大臣的人选,群臣也在朝堂争论了半天,最后还是定国公徐文壁被推了出来。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这位定国公徐文壁,才是如今朝廷上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徐文壁有护送上皇回銮京师的功劳,如果不是他的定策之功,上皇还赖在陕西不肯回来呢,所以隆庆帝信任徐文壁。
  从陕西回来之后,隆庆帝不仅仅将定国公府重新修整后还给徐文壁,还多次赏赐金银,召徐文壁进宫共饮。
  徐文壁自己是勋贵,定国公本身就是顶格的勋贵,他的级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年轻但是在上朝的时候,他都是站在文武大臣头一位的,这就叫做“班首重臣”。
  而且勋贵和勋贵还不一样,徐文壁这种世家勋贵,早已经和文臣缠斗了几百年,互相也是知根知底了,文官并不惧怕他们,甚至有些勋贵都已经儒化了。
  相比之下,李成梁这种新崛起的军头,才是文官最提防的,文官都说他是来自辽东的粗鄙野人。
  而李成梁这一类的武将也支持,毕竟定国公是勋贵,勋贵武将一体,李成梁还有什么资格反对呢。
  徐文壁又被授予天子节仗,隆庆帝还亲自授予他一本百人名录,可以在山东地方直接用名录授官,任免之后只需要将结果通报京师吏部就行,最高可以授予正九品的职位。
  因为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所以三镇统制官王本固没有被撤职,但是归于新军大臣徐文壁统领。
  徐文壁带着皇帝的节仗,浩浩荡荡的离开京师,向着山东而去。
  明廷控制的报纸《皇命新报》上疯狂报道了山东前线的消息,又对徐文壁大肆吹嘘了一番,将他吹成了大明军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4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