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76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徐阶说道:“陛下,现在不是汉唐了,东重西轻的局势已经形成,如果放弃徐州,那苏贼全占南直隶,朝廷就再也争不过了!”
  徐阶拿出自己的计划:
  “陛下去西安,可以用湖广的粮食在关中招募灾民当兵,只需要训练出一只军队就能守住关中。”
  “在徐州的九边精骑,则可以控制江淮。”
  赵贞吉立刻反对说道:“徐阁老说的简单,那九边精骑不要吃饭的?有现成的精锐不用,在关中编练新军干嘛?”
  徐阶搞不清楚赵贞吉为什么突然跳反,他还是将自己的方案说道:
  “徐州的九边精骑可以就地屯田,另外山东的粮食也可以供应大军,陛下,如今时局不明,一静不如一动啊!”
  看到皇帝又犹豫了,赵贞吉终于图穷匕见说道:
  “陛下,太子殿下罔顾您的命令,不守京师擅自去了宣大,导致京师陷落才有太原兵变!”
  “若是徐州的九边精锐向东宫效忠,陛下要怎么办?”
  徐阶彻底傻了,他看向赵贞吉。
  裕王去宣大这件事,一直都被朝廷大臣们默契的沉默着。
  清流本来就算是支持裕王登基的,而立裕王为太子,也是徐阶建议的。
  就算是裕王以后做了皇帝,徐阶也是有大功劳的。
  但是赵贞吉不是。
  赵贞吉入京时间短,和裕王也没有什么交集,赵贞吉能够入阁,全部是因为嘉靖的提拔。
  而且裕王也有自己的班底,高拱张居正都给裕王讲学过,和裕王的关系深厚,这些人日后必定是要被裕王重用的。
  赵贞吉很清楚,裕王继位之后的内阁中,是没有他的位置的。
  赵贞吉干脆图穷匕见说道:“陛下,景王就在湖广,臣以为如今的乱世必须要行非常的制度。”
  “湖广巡抚无法专任一方,请陛下以景王为都督荆楚赣淮诸军事,总督湖广、江西、江淮军政,守卫关中门户并负责征调抗贼饷银!”
  赵贞吉这句话一说,徐阶怒发冲冠道:“贼子!国家危难之际你竟然想要分裂大明!”
  赵贞吉面无异色的说道:“陛下,景王也是您的亲子,有景王在湖北筹措,才能万无一失。”
  赵贞吉说完这些,就不再说话,但是在嘉靖皇帝的心中,却掀起了巨浪。
  这一路上逃亡,让皇帝十分疲惫,连权术上的直觉也迟钝了。
  但是灵活赵贞吉这么一提醒,嘉靖反应过来。
  自己的敌人不仅仅是苏泽,还有自己的儿子裕王。
  西狩加上太原兵变,都已经说明皇帝的权威大不如前。
  若是裕王在北边登基称帝,自己要怎么办?
  难道和李隆基一样退位?
  可是历史上李隆基是怎么死的?
  在唐肃宗收复京师之后,李隆基从蜀中返回长安。
  刚开始的时候唐肃宗还让李隆基住在兴庆宫中,允许他和旧臣交往。
  可是很快李隆基的宠臣高力士被杀,唐肃宗又怕李隆基复位,将他囚禁在高楼之上,连楼上的窗户都用木板封上,每日只从一个小窗送饭菜。
  最后曾经杀宰相杀儿子如屠狗一样的皇帝,曾经被群臣称呼为圣人的李隆基,就死在这么一个小黑屋子里。
  嘉靖彻底恐惧了。
  赵贞吉的计划,则给了嘉靖一个另外的可能。
  景王!
  景王就蕃在湖广,就蕃的时候皇帝给了他很大的土地,有钱有粮食。
  如果能让景王出来,那就算是裕王夺回京师,也不敢贸然登基。
  有了两个儿子制衡,他才能继续做这个“好父皇”。
  立刻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嘉靖看向赵贞吉说道:
  “爱卿所言极是,朕这就拟圣旨,不过谁去湖广宣旨?”
  赵贞吉立刻说道:“臣去!”
  皇帝装作舍不得样子说道:“可是内阁只剩下你和徐阁老二人,内阁的事情都交给徐阁老可要怎么操持的过来?”
  赵贞吉立刻说道:“礼部侍郎李春芳做事稳妥,能协助徐阁老处理国政。”
  徐阶又看向李春芳,只看到李春芳并没有抬头,徐阶很快明白他已经和赵贞吉结盟了。
  皇帝立刻说道:“那就让李春芳入阁!”
  李春芳谢恩之后,皇帝立刻让赵贞吉前往湖广,宣布朝廷的命令,并且专门刻了一枚三省都督大印交给景王,并且还允许他直接任命三省七品以下官员的权力。
  此外皇帝又派出使者,让徐州的九边精骑移镇荥阳。
  等到平阳会议之后,徐阶心灰意冷,向皇帝告病请辞。
  皇帝依然不许,还许诺入关中后要重赏徐家。
  徐阶长子离开西狩队伍,北上宣府。
  而太子妃的父亲李炜,再次找到了女婿裕王。
  写历史文很多作者不愿意偏离历史轨迹,就是历史推演太累了,这里肥鸟都是从各方各人利益出发做的推演,不足之处大家海涵。
  求一下月票,最近不好写,实在没办法加更,这章又删了两千字。


第353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
  太子妃的父亲李炜,在上次冬衣贸易中赚了不少的银子。
  在京师粮价上涨中,李炜又被推举为粮商的龙头,靠着和女婿裕王打招呼而在粮商中声望大涨。
  就在李炜紧急去外地买粮食,想要再大赚一笔的时候。
  东南新军登陆大沽,李炜只能舍弃了满仓的粮食,随着裕王仓皇北逃。
  这么一来,李炜之前赚的家业全部砸进去了,一分钱银子都没能带出京师。
  虽然李炜作为外戚宗亲,这一路上裕王也拨给他禄米,但是曾经过上奢侈日子的李炜,又怎么甘心领着这点钱过日子。
  而随着宣府的局势逐渐稳定,宣府大同的总兵都宣誓效忠之后,李炜手下的商人侯平找到了李炜。
  “国丈,这上好的买卖摆在您的面前,你守着金山哭穷呢!”
  侯平是李炜的门客,在上一次的冬衣买卖中承包了三千冬衣的份额,很是赚了一笔。
  后来又随着李炜炒粮食,本来也是赚钱的,但是因为东南新军进京,所有的钱全部都折了进去。
  侯平的日子就要比李炜难过多了,他不是朝廷的人,自然没有禄米来领,李炜也不可能分吃的给他,所以到了宣府之后,侯平就一直在城里找发财的机会。
  李炜连忙问道:“金山在哪里?”
  侯平知道李炜是个粗人,也不和他绕弯弯,直接说道:“大同贡市边贸!”
  侯平说道:“蒙古俺答,国丈爷知道吗?”
  李炜连忙点头:“知道知道,几年前不是差点打到京师城下,那个蓟辽总督王什么的,不就是因为这个被杀的嘛?斩首的那日我还去看了的呢。”
  侯平说道:“为了和东南贼军开战,陛下和蒙古停战,按照蒙古的请求在大同开了贡市,允许蒙古在大同附近朝贡贸易。”
  “国丈爷,这可是金山啊!”
  侯平将打听到的消息说道:“茶叶、丝绸,这些东西送到在大同边市上可以卖出高价!”
  “如今朝廷急需要的战马、毛皮,都可以在边市上买到,再卖给朝廷可以大赚一笔啊!”
  听到侯平这么说,李炜自然是心动了。
  他连忙问道:“既然这么赚钱,九边的商人不是都去大同了吗?那怎么轮得到我发财?”
  李炜好歹也做了一阵子的国丈,也算是长了一点脑子,他当然知道商人逐利,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可能随便就能做。
  果不其然,侯平说道:
  “大同边贸可不是谁都能做的,朝廷榷卖了边贸资格,只有十三家商号才能在大同边市里做买卖。”
  听到这里,李炜自然明白了。
  榷卖类似于官方资格的拍卖,只有大商人才有财力去买边贸资格。
  不过李炜是谁?是太子妃的父亲,是皇孙的外公!
  一想到这里,李炜立刻就去求见女婿裕王。
  见到裕王之后,李炜先是说了几句家常,然后说道:
  “殿下,臣来了宣府之后,整日无所事事,臣也想要给朝廷出点力气。”
  听到老丈人这么说,裕王微微点头,心中感慨果然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啊!
  李炜主动要求出来做事,裕王很高兴的问道:“丈人是准备做什么事?”
  李炜立刻说道:“臣听说大同边贸火热,还能帮着朝廷采买战马,所以臣想要去大同做买卖,帮着殿下开辟财源!”
  听到李炜这么说,裕王愣住了。
  在高拱南下之前,高拱就提过大同边贸,请裕王不要轻易插手,只要认真收税就可以了,不要影响大同边贸的稳定。
  可高拱这才出发,自己老丈人就找上门来,要参加大同的买卖。
  李炜是小商人出身,也是懂得察言观色的,他看到裕王的表情后立刻说道:
  “殿下,臣也是想为您,为皇孙做点事情啊!”
  说完这些,裕王的心又软了。
  不就是自家老丈人做点生意吗?
  不是有十三家都在做边贸吗?增加李炜一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裕王这么想着,又觉得李炜确实是自家人,自己在京师的时候小心翼翼,如今都已经到九边了,给自家老丈人去做点生意,又不是讨要官职,根本不是什么大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3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6/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