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4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干烧?”
  吕铁点头说道:“干烧,就能处理掉煤炭中的杂质,得到焦炭。我们福建铁的质量好,除了因为本地铁矿煤矿的质量好,最重要的就是干烧彻底,所以闽铁才能打造鸟铳枪管。”
  奇才啊!
  苏泽看着吕铁,大明因为匠户制度,大部分匠人做事都是照本宣科,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步骤来。
  明代确实已经解决了煤炭直接炼铁的硫元素杂质问题,但是因为铁匠不留文字,干烧煤炭制作焦炭再炼铁这项重要的技术,只是作为一个技术规程传下来。
  大部分铁匠都知道这么做能制作出好铁,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像是吕铁那样,联系实践和历史总结出干烧焦炭能炼制好铁的原理。
  苏泽看向吕铁,立刻对左右说道:
  “传我的命令,升任吕铁为大都督府参赞,专司冶铁!”
  吕铁愣住了,连陶公公都愣住了。
  大都督府参赞,虽然不是如今闽越官场体系最高级的官员,但绝对是最重要的职位。
  徐渭的职位就是大都督府参赞,这是大都督府的直属职位,所有闽浙官场的人都知道这个职位的分量。
  苏泽竟然一下子授予吕铁这么重要的职位?
  陶公公惊讶的看着苏泽,吕铁则激动的跪下来。
  苏泽连忙扶起他说道:“吕公对冶炼的研究,胜雄兵十万!”
  苏泽对吕铁设计的新高炉更有期待了,他又问道:“国朝冶铁又有什么新技术,吕公所改进的高炉呢?”
  吕铁连忙说道:“大都督折煞我了,匠人又怎么敢称公啊!”
  苏泽说道:“我所言四民道德,士农工商,工匠也有其德,如吕公这般改进工艺,就是工匠中的贤人。”
  “四名平等,为何不能称为公?”
  吕铁心中火热,他世代匠户,从来都被官府视为贱民。
  因为对冶铁痴迷,被称呼为“铁疯子”。
  现在统领这个闽越的苏泽竟然称呼他为“吕公”,吕铁终于明白了戏文中“士为知己者死”是什么意思了!
  他连忙说道:“国朝炼铁,除了发明干烧焦炭的技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炒钢法和生熟铁合练法。”
  “炒钢法就是将铁水加热,再用东西搅拌,我认为搅拌就是为了祛除铁水中的杂质,和大都督的钢铁杂质说是一脉相承的。”
  “生铁熟铁合练法,其实也是同样的原理,生铁杂质多,熟铁杂质少,两者混合就是杂质不多不少的钢了。”
  陶公公喃喃说道:“也难怪国朝能够驱逐元蒙,原来是国朝冶铁发展了啊。”
  但是陶公公很快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如此,为何鸟铳的枪管还这么难练。”
  吕铁说道:“因为无论是炒钢法,还是生熟铁合练法,都太不可控了。”
  “杂质怎么才多,怎么才少,全靠匠人的经验。我青年时开炉,十炉才能成钢一炉,还是需要继续锻打淬炼的粗钢。”
  “就算是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十炉最多也只能成钢三炉,能不能成钢,全靠运气,有的铁匠甚至会在出铁水的时候祭祀祈祷。”
  陶公公好奇的问道:“那吕公的新炉,用的是什么方法?”
  吕铁骄傲的说道:“温度!”
  “我总结成钢的经验,发现铁水红润的,容易出钢。”
  “当年追随陶公铸币的时候,曾经听陶公说过,以铜水光亮可以判断铜水温度,铜水越亮,温度越高,也就能搅拌融化的更好。”
  “所以我就想到了,若要炼钢,是不是要更红更高温的铁水?”
  【参观冶铁厂,获得大量“冶金”技能经验!】
  【冶金技能经验+200,Lv4,200/400】
  系统的提示,让苏泽确定吕铁是真的找到了冶铁的方向。
  吕铁继续说道:“而如何提高铁炉的温度,我是看家中老妻做饭的时候,得到的灵感。”
  陶公公已经急不可耐的说道:“做饭?”
  吕铁说道:“想要火旺,一是鼓风,二是加盖。”
  苏泽忍不住说道:“吕公真大才啊!”
  这时候两人终于看到了远处的高炉。
  高炉顶部加上了巨大的盖子,下方的燃烧室则有十几台大型鼓风机,正在工匠和牲畜的带动下,不停的向高炉中鼓入空气。
  炽热的温度席卷整个铁厂,苏泽感觉自己正在面对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
  “出铁了!”
  只听一个年轻的汉子大喊一声,工匠们立刻拉开出铁水的机关,就看到红彤彤的铁水从这个口子流出来。
  立刻有赤膊的工匠,用工具捞出铁水上方的残渣。
  工匠们迅速开始忙碌起来,将铁水引入到预定的模具中冷却。
  等到苏泽一行人下来,一个年轻的工匠夹拿一块半冷却的铁块,献给了苏泽。
  苏泽熟练的用铁钳夹着铁块,又用铁锤锻打了一下,立刻说道:“好钢!”
  苏泽立刻说道:“铁炉所有工匠,这个月发赏银币两枚!”
  众多工匠们都欢呼起来。
  吕铁将年轻的工匠召到身边,对苏泽说道:“大都督,这是我儿子吕钢,这铁炉的鼓风机就是他设计的。”
  苏泽看向复杂的鼓风机,立刻拉着吕钢的手说道:“前几日我准备在福州重开天工书院,请吕大匠父子去书院讲课,如何?”
  吕铁吕钢对视一眼,自己去讲课?
  苏泽立刻说道:“二位之功,可入史册也!区区讲课又算什么!”
  吕铁吕钢也没想到苏泽对他们的评价这么高,立刻诚惶诚恐起来。
  苏泽说道:“你们父子可识字?”
  吕铁说道:“小老儿只能读,吾儿能写能读。”
  苏泽立刻说道:“那请吕大匠将全套的冶铁流程,包括刚刚吕公所说的华夏冶铁史,全部都下成书册,这就是日后天工书院冶炼科的教材了。”
  苏泽又对陶公公说道:“我弘四民道德,士农工商若是都能和吕氏父子这般,天下就已经安定了!”
  “工匠有工匠之德,传都督府命令,浙闽和苏松二府,若有能改进工艺,如吕氏父子这般倍增效率的,授予‘大匠’的称号,大匠同正七品待遇,再赏银币百枚!”
  苏泽看向吕氏父子,他拉着吕钢说道:“你父被人叫做‘铁疯子’,别人叫你什么?”
  吕钢低着头说道:“回大都督的话,铁厂内都叫我‘钢疯子’。”
  众人都是善意的笑起来,陶公公问道:“铁疯子,钢疯子,又有什么区别?”
  吕钢抬起头说道:“我爹痴迷于炼铁,所以被称之为铁疯子。”
  “而我则认为,钢才是一切!”
  “我相信,未来的衣食住行全都离不开钢!以后可以用钢做椅子!钢做床!还能用钢做房子,做船做车!”
  “未来是钢,钢是未来!”


第326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
  李妃的父亲李伟,虽然只是裕王妃的父亲,但是大部分和他结交的商贾依然喊他李国丈。
  李妃当时诞下皇孙朱翊钧,皇帝就下旨赏赐李妃娘家丝绸五万匹,又封了李妃的哥哥李长风为锦衣卫千户,李家的恩宠在京师也出了名的。
  不过李家的恩宠如今才刚刚开始,李家虽然也做些皇家的生意,但是规模也不太大。
  这一次从裕王手里接到了置办九边冬衣的大生意,李伟立刻开始大操大办,这可是给自家女婿长脸的事情!做好了女儿在裕王府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牛皮吹了出去,在女婿那边打了包票,可是真的要筹办纺织坊和制衣坊,李伟才明白了其中的难处。
  原料这个东西还能解决,大明朝北方种棉已经有了规模,南方的棉花以前都要通过北方供应。
  只要一道政令,让西北地区的棉花都送到京师就行了。
  但是接下来轧棉,去棉籽,纺线,织布,再到裁布制衣,这一道道工序虽然都写在《天工开物》上,但是李国丈真的玩不转啊!
  技术只是一个方面,组织原料,分解工序,制造织布机,管理工人,想一想都是极其恐怖的工程量,根本不是李伟给女婿拍胸脯的时候想的那么简单。
  折腾了几日,虽然织布机也造出来了,但是整个工坊依然乱糟糟的,一匹布都没有织出来。
  实在没有办法,李伟将自己的狐朋狗友召集起来,商议如何完成今年九边冬装的供应买卖。
  李伟泥瓦匠出身,富贵也没多久,大明朝的外戚又远不如汉代显贵,所以结交的也就是京师小商人,或者没落的勋贵子弟。
  这帮人喝酒吃饭上青楼斗蛐蛐,都是一把好手,可是说到开办工坊,一个个都低着头不说话。
  实在是不会啊!
  要是会开工坊,他们又怎么会围着李伟拍马屁呢!
  李伟环视一圈,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帮废物天天围着自己,抱怨朝廷官府不给他们机会!说自己怀才不遇。
  可等到真的等到了业务,一个个都和死狗一样,根本没人能说出要怎么开工坊!
  就在这个时候,李伟的儿子李长风匆忙的从门外进来。
  看来还只有靠自家人啊!
  这些日子,都是儿子李长风在内在外操劳,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等到李长风喝完了茶,李伟这才问道:“儿啊,咋样了?”
  李长风顺了气,这才说道:“爹,京师附近就没有像样的织布坊,这京师大户人家的银子都可都在庄子上呢,谁愿意费心费力兴办产业啊!”
  李伟的眼睛一黑,他本来寄希望于能够收购一些京师附近的工坊,尽快将架子搭起来。
  现在听儿子的话,京师附近根本没有棉纺织工坊,这条路也没戏了。
  不过想想也是,如今京师卖的棉布棉衣都是苏松二府的货,要是京师自己能做,为什么要从南方买?
  李长风下一句话,却给李伟打开了新的思路:
  “我说爹啊,咱干嘛非要自己织布啊,直接买不行吗?”
  李伟愣了一下,李长风继续说道:“我听那些江南的商人说,在江南棉布和冬衣可便宜了,朝廷定下的采购价格,算上运费都有得赚,既然这样为什么要自己弄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3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3/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