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新督学即将到任的消息传遍了南平县城,按照规矩在乡试前,新督学要巡视全省,接见各地的生员,考较他们的功课。
  能在督学心中留下一个名字,对于乡试总是大大的好事,南平县城准备参加乡试的读书人都憋着劲儿,要在汪督学巡视诸县的时候一鸣惊人。
  苏泽对于这些事情没兴趣,他目前的任务就是肝科举技能,顺带刷一刷其他的技能。
  窗外的雨水总算是小了一些,众生员连忙撑起油纸伞,趁着雨小向家里走去。
  苏泽正准备回去,就看见风尘仆仆的海瑞返回县学,他看到苏泽后立刻说道:“汝霖稍等一下。”
  苏泽知道是海瑞找自己有事,于是放下手里的油纸伞,跟着海瑞去了他的书房。
  擦干了头上的雨水,海瑞换上一身干的袍子,对苏泽说道:“古文观止的初稿我已经弄完了。”
  苏泽也没想到海瑞在一边给县学上课,一边在县里救灾的情况下,竟然还能这么快完成《古文观止》的校对和排版。
  海瑞将一叠文稿递给苏泽说道:“你看看排版印刷需要多久?”
  清代的《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从先秦以来诸多大家散文的文集,上面很多内容都是直接收录到语文课本上的。
  苏泽的文学技能已经提升到了Lv6,他记忆中的古文都默写下来,交给海瑞校对排版题注。
  海瑞对于编这本《古文观止》也非常的上心,他遍访了城内藏书的家庭,拉下脸向他们借阅书籍,才完成了《古文观止》的校对工作。
  清代的《古文观止》总共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篇,苏泽的文学等级显然还记不得这么多。
  苏泽和海瑞编写的古文观止,只收录了精华选文五十篇,由海瑞做注解来解释古文中的典故和字词用法,苏泽则负责点评作者和文章。
  苏泽翻看完毕说道:“用活字印刷的话,只需要十天就能装订成书了。”
  海瑞大喜说道:“我打算将这本书献给新到任的汪督学。”
  苏泽有些感激,海瑞又是帮自己铺路,想要帮自己扬名。
  能在汪道昆那边挂上号自然是不错的,苏泽点点头说道:“学生这就让印坊刊印出来。”
  说完了《古文观止》的事情,海瑞又对苏泽说道:“汝霖,听说你还会水利?”
  苏泽点点头,海瑞立刻说道:“明日你随我去闽江看看。”
  苏泽只能答应下来,果然自己是闲不住的命,还准备这段时间好好在县学读书,又被海瑞拉着去治河。
  不过闽江的情况不好,如今春耕已经种下了,万一决堤那就是数万百姓遭灾,既然海瑞找到自己,苏泽也不能坐视不理。
  海瑞又说道:“把书带着,闲暇时候我带你读书。”
  苏泽又说道:“老师,县学生韩历,是家传的阴阳生,精通堪舆术,老师也带着他一起吧。”
  海瑞点头说道:“我这就去找他。”
  接下来几天,虽然还是暴雨如柱,但是有了苏泽之后,靠着疏堵结合的办法,闽江始终被束缚在河堤中。
  五月初,雨水逐渐小了,海瑞这才露出轻松的表情。
  就在海瑞风尘仆仆的治水结束返回县城的时候,朝廷的使者终于抵达了南平县城。
  方知府摆下桌案,在府衙门口摆上了迎接朝廷旨意的仪仗。
  新章节,暂时不厚颜求月票了。
  这几章剧情要缓一下


第180章 定亲
  宣旨的并不是太监。
  大明有行人司,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其行人出使。
  行人司有品级的朝官三人,分别是行人司正和左右行人司副,皆由进士担任,也算是清流官。
  在朝官三人下,还有人数不等的流外官,和海瑞的县学教谕一样,也是由举人充任。
  行人司的司正司副负责的是出使藩国之类的差事,而负责册封官员的工作则是不入流的行人来做。
  来宣布任命的戴行人是有根的,但是一个人的品行和有没有根倒是没太大的关系。
  行人司是清水衙门,正常情况下都是在京师各部衙门递送公文,出来册封大臣都是好差事。
  戴行人好不容易抢到了这个好差事,扯着朝廷大事的虎皮,沿途搜刮了不少银两,终于在朝廷规定的最后期限内抵达了南平县。
  大明朝各衙门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敲诈方法,戴行人出京之后,到了驿站就以朝廷要务为由敲诈驿站,索取驿站最好的马。
  然后这位戴行人抢了好马之后,立刻将好马换成驽马,再慢悠悠的前往下一个驿站。
  等到他晃到延平府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后的期限。
  这位戴行人先遣驿站的人通知府衙接旨,自己再赶来府衙宣旨。
  听说朝廷来了行人,延平府推官张思敬匆忙从城外游山玩水中赶回来,本以为是朝廷要复起自己,得意洋洋的来到府衙门口。
  “府尊大人,行人司的人还没到吗?”
  方知府瞥了这位同年一眼,自从上任延平府推官之后,这位张推官是一件正事不做。
  府衙推官有勘验再审县衙判决的职责,而这位张推官上任后,遇到上诉的案件一律发回重审,连审问当事人都没有做过,每天就和南平府的名流厮混在一起,空谈阳明心学。
  据说这位张推官,还命令推官府内的衙役,在五峰山上建造了一座“陋室亭”,取唐刘禹锡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用意,无功名者不得入亭,府学生黄时行颇得这位张推官青睐,据说还要将黄时行举荐给新来的汪督学。
  方知府已经对这位同年非常失望,这家伙竟然听到消息从城外回来了?
  难不成还以为行人是来给他宣旨的?
  看到张思敬得意洋洋的样子,方知府翻了一个白眼。
  张思敬心中充满期待,幻想着是不是自己的奏章让皇帝幡然醒悟,知道屈了自己这个贤才,下旨召唤自己回京担任要职,从此之后就是平步青云。
  张思敬本来就看不起方望海这个三甲进士,此时更是鼻孔朝天,感觉封侯拜相就在眼前。
  戴行人赶来了县城,他拿着吏部公文,趾高气昂的问道:“知延平府事,方望海何在?”
  方知府正了正衣冠,立刻上前:“臣在。”
  然后他伸出手,将准备好的红封塞进戴行人的手上。
  这下子戴行人的口气好了很多,他拱手对方知府说道:“请知府大人设下香案,接旨吧。”
  张思敬站在一边,是方望海接旨?
  怎么可能?
  他一个地方知府,就算是升迁也只是朝廷正常的升降,根本不需要朝廷派遣行人啊!
  朝廷派遣行人,那都是拜清贵机要之职,他方望海一个三甲进士,凭什么啊?
  张思敬已经快要发狂了,戴行人掏出吏部的公文,开始宣读朝廷的诏令。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思敬更是嫉妒发狂,这可是正四品的清流官!
  四海斋醮使?江南、浙江钞关使,这是什么职位。
  等到圣旨宣读完毕,张思敬终于知道了,方知府突然得授要职,是他上了平倭策!
  佞臣!幸进!
  张思敬立刻给方知府打上了严党标签!
  让皇帝拜海神,这不是奸臣是什么?
  还有什么钞关使,自己虽然没听懂,但这不是盘剥百姓与民争利是什么?
  张思敬心中狂恨,只可惜自己不是言官,不能上书弹劾奸臣!
  张思敬很快想到,自己在京师还有好友,马上写信!
  一定要让他们弹劾方望海这样的奸臣!
  张思敬已经嫉妒到模糊。
  站在观礼队伍中白知县就是心中充满了羡慕。
  作为南平县的正印官,白知县也跟着上奏了平倭策。
  他也曾经幻想过一策而入青云,却没想到这样梦幻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
  白知县突然想起县里一个传言,苏泽是靠着一策而被方知府点为案首的,难道方知府所上的策,是受到苏泽策论的启发?
  白知县默默的看向站在生员队伍中的苏泽,也是了,上一次蔡家的案子中,方知府绕过县里帮着苏泽对付蔡家人,看到苏泽年轻的面庞,白知县突然想到一个可能性。
  此时白知县只恨自己没有适龄的女儿。
  作为这次的主角,方望海心中是懵的。
  他可没想到朝廷给他这么大的奖励!
  正四品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更重要的是差事!
  江南、浙江钞关使!按照大明升迁的惯例,这一类外任的钦差如果做好了,返回朝堂就是升迁。
  而正四品往上,本身就是朝堂升迁的一道坎了。
  因为从正四品往上,官员的数量就急剧下降,正式的步入高级官僚的行列。
  正三品的六部侍郎,这就是六部的副长官了,往后可以做掌管阁部事务的重臣了。
  方知府只要干好了钞关使这个差事,那就可以青云直上成为朝廷重臣!
  这样的速度,即使放在庶吉士中也是飞快的了!
  完成了全套的仪式,方知府又继续打点了戴行人,接过了朝廷准备的新官袍和印绶,以及上任的任免状等文书。
  方知府也看到了县学生中的苏泽,他此时都想要带着苏泽一起前往江浙上任,但是他很快就忍住了。
  苏泽马上要参加乡试了,对于读书人来说举人的功名至关重要,可断不能误了他的功名。
  知府衙门中自然是一番喜气洋洋,等到晚宴过后,方知府对着李夫人说道:
  “朝廷命令来的急,我马上就要准备行囊前往江南上任,筹建钞关。”
  李夫人也很欣赏,夫妻一体,丈夫升职加薪,自己自然也是一荣俱荣,顿时理解的说道:
  “老爷你尽管去,家里我会照顾好的。”
  方知府点头说道:“如今江浙的局势紧张,我暂时不想要带你们上任,你带着儿子女儿先回泉州府娘家,等我安顿好了再接你们过去。”
  李夫人点点头,大明朝的官员自然可以选择带家眷上任,也可以不带家眷上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