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三兄弟都已经站起来了,听到苏泽这这句话后立刻重新坐下。
  陈伯飞立刻问道:“苏相公,真可以吗?”
  林显扬也看向苏泽,他也不理解,为什么苏泽要同意让背山村来疏通水源,难道这个时候不是应该乘胜追击,让背山村知道长宁卫的厉害吗?
  苏泽继续说道:“取水文图来。”
  林显扬立刻从宗祠后方取出一份泛黄的图册,这东西就是流经长宁卫的建溪的流域图。
  大明朝从村到县,都有这样的水文图。
  水文图记录了河流的走向和分支,也记录了河流的宽度和基本形状。
  水文图一方面是记录了水文基本信息,一方面也是对河流归属权的确权,如果一条河流分属不同的村落,或者这条河流上游属于哪个村落,这些都是要标注在水文图上的。
  苏泽看着水文图,果然和他今天早上观察的一样,淤塞的支流是在河道弯曲的地方。
  建溪虽然叫做溪,实际是一条挺宽的小河,要不然长宁卫也不会靠着建溪就能灌溉出这么良田。
  不过从几十年前开始,建溪的水流就逐渐变小,而且水中的泥沙也多了很多。
  在降雨少的时候,建溪甚至还会断流。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建溪上游路过一片矿区,因为挖掘采矿和矿坑冲刷泥浆,让建溪中的泥沙含量增加,因为泥沙的增加建溪的河床被抬高,水流也就变缓了很多。
  河床抬高不仅仅导致了河流变缓容易断流,而且在暴雨时节还容易发生水灾,长宁卫的家谱中就记录了很多次“治溪”的事迹。
  从嘉靖二十年开始,官办的矿坑为了多贡矿税,更是不断的破坏土地开挖矿石,建溪也从时隔几年泛滥一次,变成了几乎每年都会泛滥一次。
  对于长宁卫的人来说,建溪流经长宁卫又是祝福又是诅咒。
  原本长宁卫百废待兴,苏泽还管不到治溪的事情,但是这一次背山村送上门来,这些人手不用白不用,干脆乘着机会治理一下建溪。
  虽然如今苏泽的【水利】技能只有Lv1,但是建溪也只是一条普通的闽江支流,Lv1的知识体系加上苏泽前世阅读水利史的经验,治理这条小溪绰绰有余,吧?
  苏泽对着陈家兄弟说道:“我打算治理建溪,这样背山村的河道也就不会淤塞了,但是治溪的人手要背山村出。”
  陈氏兄弟愣住了,就连长宁卫众人也愣住了。
  家老阿公咳嗽了一声说道:“阿泽,这建溪的问题老百户也曾经请渠房的曹典史看过,曹典史说只要上游的矿坑不绝,下游断无安宁之时啊。”
  陈氏兄弟也点头说道:“苏相公,这建溪淤沙太多,就算是我们陈氏和长宁卫全员出动,也挖不清这溪内的淤沙啊。”
  苏泽知道,这是大家不相信自己。
  水利这个东西,一向是专业性非常强的。
  比如县衙渠房的吏员,家族世代都是从事水利工作的。
  而大明朝非常重视治河治江,专门设立了河道衙门负责治水。
  不过大明朝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财政极度紧张,各衙门严重缺乏经费。
  而水利工程一直都是投入巨大,但是收益却很缓慢的工程。
  所以在明初的水利工程发展之后,大明中期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停滞期。
  南平县渠房能将闽江管好就不错了,根本管不到建溪这种支流。
  甚至在降雨量大的时候,还会将洪水引入建溪来泄洪。
  不仅仅是南平县,整个大明朝的水利工程都存在年久失修,旧工程维护不下去,新工程没钱开工的窘境。
  苏泽暗暗想到,在读史书的时候,总觉得各个王朝后期是“气运耗尽”,整个王朝的天灾不断,似乎老天爷都要送走这个王朝。
  但是实际上,这个观点就是因果颠倒了。
  是因为到王朝后期朝廷财政崩溃,无法再和王朝建立初期那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进行大型工程建设,这才让各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遭遇到洪水就会“河堤大溃,千里泽国。”
  又或者是爆发蝗灾和旱灾,如果是王朝强盛的时期,自然有办法赈灾抗灾,但是到了王朝末年,朝廷连官员俸禄都快要发不上了,自然也没能力组织救灾了。
  但是嘉靖朝廷的时间点还不太一样,这位皇帝还不是他孙子的孙子那时候,朝廷还能从民间收到大量的银钱。
  只不过这位“聪慧”的皇帝更愿意将钱花在修建宫观上,而不是用在他的“子民”身上。
  大明朝的国库空虚,皇帝的私人金库太仓库却堆满了金银。
  嘉靖皇帝像是个极端的守财奴一般,从太仓库“借”给国库的钱还要收利息。
  除了闽江之外,其余水系的治理都靠民间自筹经费自行开工。
  苏泽却胸有成竹的说道:
  “我只需要五十能干活的青壮,就足以治好建溪和背山村的支流。”
  陈伯飞忍不住问道:“苏相公真的有治河之法?”
  苏泽笃定的说道:“我有一‘束水冲沙’之法,可为百年大计,彻底解决建溪淤沙的问题。”


第103章 射击技能突破
  众人都看向苏泽,目中闪烁了怀疑的目光。
  如果是别人说自己懂水利,能够一举解决建溪和支流淤积的问题,家老阿公和陈氏三兄弟早就开骂了。
  但因为说这话的人是苏泽,家老阿公竟然觉得他真的能办成。
  就连陈氏三兄弟都不敢出言反驳,谁让人家苏泽是读书人呢?
  大明朝的读书人,不仅仅是科举做官影响大明朝,在野的读书人在民间也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乡绅。
  致仕的官员,没有出去做官的生员,在家办学的儒生,也许他们身上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在地方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虽然苏泽也不喜欢乡绅这个阶层,但是不得不说他现在的身份就是乡绅,并且正在借用乡绅的影响力。
  背山陈氏只是出了三个衙役,就在附近横行霸道,甚至敢于欺压军卫。
  苏泽虽然还不是秀才,但也是县城里有名的读书人的,是被方知府和白知县夸赞的,又是县学教谕海瑞的弟子。
  海瑞虽然只是县学教谕,但也是正经八百的举人,教谕也是县城里少数的官员。
  光是这一点,他说他会水利,陈氏三兄弟就不敢反驳他。
  家老阿公看着苏泽说道:“阿泽,你真的能治河?”
  建溪虽然叫做溪,实际上是一条不窄的小河,这些年每到降雨季节就会泛滥,经常冲出河床冲毁农田。
  靠着建溪的都是长宁卫上好的水田,其中有几亩就是家老阿公家的,每次水患对整个长宁卫都是巨大的损失。
  其实家老阿公也早就想要整治建溪了,可是长宁卫日益凋敝,根本出不起修河的钱,而且修建水利工程还需要大量的人手,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壮丁劳动,这也是一笔相当大的负担。
  陈仲飞说道:“什么束水冲沙,俺们问过县衙的渠房,要整治建溪只有先断开溪水,挖掉河床上的淤沙,可是只要上游矿坑还在开采,水中泥沙不绝,不出几年就会重新淤塞上,难道还能年年清挖不成?”
  背山陈氏可要比长宁卫更有动力去清理建溪,因为泥沙淤积,支流的水口经常会堵上。
  一旦水位降低,背山陈氏全村水源就会断绝。
  但是请了县衙的渠房水利专家看了之后,背山陈氏也放弃了这个念头。
  他们只想要能清理分水口,将建溪的水引入支流就行,也不想着恢复以前的流量。
  苏泽却信心满满,他早上看过了建溪的水文情况,又看到了水文图,结合相关的消息,他已经知道了建溪淤塞和经常发生水患的原因了。
  其实建溪水利问题就和黄河一样,都是因为上游土地沙化导致的泥沙淤积问题。
  因为建溪上游的铁矿坑和石灰矿坑,导致大量泥沙进入建溪中。
  这些泥沙就随着溪水冲刷到下游,然后在河床上淤积下来。
  河床的淤积让建溪流量变慢,更是让泥沙沉淀变多,加剧了建溪淤塞的速度。
  河床的升高,也迫使水平面上升,一旦发洪水了,建溪水就会冲破河堤,冲毁附近的农田。
  而所谓“束水冲沙”,就是明代水利专家潘季驯提出清理黄河淤泥的方法。
  这位大明朝的水利官员,在任大部分时候都在治理黄河,而他治理黄河的思路一直沿用到清代,成为明清两代治河的标准方法。
  所谓“束水冲沙”说起来原理也很简单,将河面收窄,建造蓄水池,然后通过增加水流速度的方法,利用流速冲刷积累的泥沙。
  建溪距离出海口近,只要能将泥沙冲到海中,就能够解决淤塞的问题。
  苏泽想要在建溪进行“束水冲沙”,一方面是想要肝一下“水利”的技能点,另一方面也想要造福长宁卫。
  长宁卫的水利设施相当的落后,除了建溪泛滥这一种水利灾害之外,长宁卫每年还会遇到潮灾。
  潮灾就是在潮汐上涨或者海上风暴情况下,发生的海水倒灌的灾害。
  沿海的村子几乎都面临潮灾的影响,经过海水倒灌的田地会盐碱化,需要好几年养护才能恢复耕种。
  苏泽真的了解到长宁卫的问题,才知道为什么古代农业的困难这么多。
  种苗问题只是一个方面,农业技术也是其次的,大量天灾人祸才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
  长宁卫是军卫,不少田地是军屯,大家也都是穷惯了,倒也没有出现大的地主。
  但是在距离南平县城的很多地方,有的村子大半土地都是豪绅地主的,普通百姓只有租种他们的田地维生。
  一年到头下来,大部分产出都交了田租,一旦遇到什么天灾粮食减产绝收,除了卖身为奴之外,就只能逃出去做流民了。
  可以说在南平县城内外,完全是两个世界。
  南平县城内,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官宦豪绅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非常丰富。
  但是在南平县城之外,大部分百姓面黄肌瘦衣不蔽体,如同牲口一样住在棚屋中。
  在苏泽来长宁卫之前,九姑婆的家庙都是不饱饭,少数粮食只能用来供养正卒。
  如今长宁卫好歹有了些产业,孩童晒盐和妇女纺纱织布也有了些收入,但是距离大家都吃饱饭还有一段距离。
  苏泽要建设长宁卫,必然要治理建溪。
  这一次背山村送上门来,正好让他们出劳动力,帮着苏泽肝一下“水利”技能。
  陈氏兄弟看到苏泽这么笃定的样子,心中也有些动摇。
  本来他们只想要疏通支流河口,让建溪的水重新流入到支流中。
  这只是一个小工程,只要长宁卫同意就能开工。
  但是现在苏泽提出要五十民夫,彻底清理建溪下游的泥沙,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陈伯飞想了想说道:“事情太大,我们兄弟做不得主。苏相公,我要回去请示宗族,再给你答复?”
  苏泽挥挥手说道:“你们背山陈氏不出人,那这河就由长宁卫来治了,只是到时候淤沙冲入支流,那我们可就不管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