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841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话说得非常愤慨,但群臣心头却一惊。
  这话初听没什么毛病,但若是斟词酌句的话,里面的信息量可就大了。
  尤其是李治的最后一句,直接把李钦载被刺放在“大唐”的立场上,那么反过来说,岂不是暗示是大唐之外的敌人干的?
  大唐之外的敌人还能是谁?
  昨晚与李郡公饮宴者,是吐蕃大相赞悉若,所以,天子的这句话意思还不明显吗?
  殿内群臣窸窸窣窣低声议论,互相交换眼神,许多人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看来市井坊间的那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连天子都这么说了,吐蕃无论如何逃不了干系。
  传说曾经的吐蕃大相禄东赞,至死都对当年的吐谷浑之战念念不忘,认为与李钦载交手失败是毕生的耻辱,如今他的儿子来长安朝贺,暗中指使刺客为父报仇……
  没错,说得过去。
  殿侍中刘仁轨当即出班,沉声道:“陛下,辽东郡公被刺,而且是在长安被刺,此事尤为恶劣,必须侦缉真凶,严惩不殆,臣以为,当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以及百骑司合办此案,从速从严。”
  群臣纷纷附和。
  李治冷着脸点头:“朕意亦如此,刑部尚书刘祥道,御史台侍中刘仁轨,大理寺卿戴至臻,百骑司掌事宋森,着尔四人速办此案,三日内朕要见到结果。”
  刘仁轨等人肃然领旨。
  李治叹了口气,露出悲痛之色,看着仍跪在殿中的李思文道:“李卿勿悲,景初为社稷立过无数大功,吉人天相,又有国运加持护身,此次定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遇刺之事,很快会有结果,只要拿到凶手,朕必将他碎尸万段,以报景初之仇。”
  说着李治仰头望向太极殿的房梁,眼眶一红,泣道:“可怜景初,壮志未酬,竟遭此毒手,朕实不愿失此良臣益友,散朝之后,朕当入太庙为景初祈福,但求祖宗气运加于景初,渡此厄难。”
  跪在殿中默默啜泣的李思文心头也是一紧,心情不由忐忑起来。
  天子这演技也不差啊,话说到底是不是演的啊?
  我儿设此计谋,天子应该是知情的吧?但……天子怎会如此伤心?搞得好像我儿真躺棺材里了似的。
  君臣互相揣度,究其本心,终是对彼此演技最诚挚的肯定。
  ……
  任何事拿到朝会上来说,就代表着事大了,提出的事情必须解决。
  李钦载遇刺案也是如此。
  散朝之后,刘仁轨和刘祥道领衔,带着御史台和刑部官员,神色凝重地赶往长安万年县衙。
  案情重大且恶劣,刘仁轨一声令下,长安城以及京畿附近州县的能吏差役仵作全都召集起来,案发地的青楼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差役们一寸一寸地寻找线索。
  当然,事发时那股神秘的檀香,也成了破案的重大线索。
  那种奇特的檀香不难找,长安西市就有,很快差役便找到了相同味道的檀香,再仔细往上追溯,这种奇特的檀香产地水落石出。
  吐蕃,再次出现在办案人员的视线中。
  李钦载当初设此计谋,根本没敢留太多线索,唯一的线索便是这股檀香。
  一桩刺杀案,本就不应该留太多线索,经验丰富的刺客不会如此轻易露出马脚,影视剧里那些如同筛子似的漏洞,被办案人员一找找个准儿,事实上是不存在,至少不应该。
  留下这股檀香其实已经算是漏洞了,至于刺客故意留下兵器,兵器上好死不死还刻了字,又或者不小心遗落一个香囊,一枚铜钱,更过分的是,居然掉了一封书信……
  这种智障型刺客现实里是接不到活儿的,就算接到了,这辈子也只能干一次买卖,一次就露馅儿,被人揪出来剁了。
  李钦载留下的只有一股檀香味,风一吹就消失的那种。
  这股檀香味不是给办案人员的线索,更直白的说,是留给赞悉若的。
  吐蕃国内政局不稳,赞悉若来大唐朝贺的目的是消除外患,与大唐修好,他才能回过头专心处置吐蕃国内的时,稳定朝局,坐稳大相位置。
  李钦载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利用赞悉若在吐蕃国内的政敌繁多,用这股檀香味,勾起赞悉若的疑心,让他无法怀疑这次刺杀的真实性,然后怀疑吐蕃朝堂政敌对他的陷害,借大唐天子的刀杀他。
  三司查案会审,造出的声势不小。
  李钦载遇刺之后,随着天子的震怒,朝臣的同仇敌忾,以及刘仁轨的铁面无私,案情抽丝剥茧层层推进,长安城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


第1329章 深陷漩涡
  国公府后院。
  久未谋面的唐戟一身素装站在李钦载面前,以往常见的面无表情,此刻却有些无奈。
  李钦载竖起一根中指,以指化剑,不停地捅着唐戟的腹部,一边捅一边问:“biubiubiu!痛不痛?我就问你痛不痛!”
  “昨晚我肚子青了一大块,知道是做戏你还下那么重的手,昨晚你那一刀捅下去,我差点被你打出屎来,姓唐的,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唐戟一脸无奈地道:“五少郎,我只会杀人,不会做戏,昨晚我已尽量做到逼真了。”
  李钦载不满地瞪着他。
  没错,昨晚手执匕首,朝他腹部捅刀的人正是唐戟。
  当赞悉若惊慌失措往楼上逃窜时,唐戟飞身扑到李钦载身前,就在楼梯口一刀捅去,李钦载腹部备好的血包炸裂,于是重伤倒地,躺在血泊中。
  唐戟扮演的角色是给李钦载致命的一刀,彻底将事件引爆到不可收拾。
  然而这货太实诚了,手里的匕首虽然是假的,可以伸缩的,但这货下手是真的很用力,当时一刀捅去,李钦载五脏六腑都移位了,差点假戏真做一命呜呼。
  回到府里,李钦载越想越气,于是命人将唐戟秘密召来,见了面二话不说,拿中指使劲戳他。
  有仇不报非君子,李钦载对自己的中指很自信,无论力道还是节奏都拿捏得死死的,它的厉害之处,自己的女人最清楚。
  戳到中指发疼了,李钦载才停手,恨恨地道:“多简单的戏份,扑过来,捅一刀,飞身远遁,很难吗?这点戏都差点演砸了,你说当时我若是被你捅得当场失禁,你除了自刎以谢天下,还能如何弥补?”
  唐戟无奈地叹了口气,道:“是,五少郎,下次我会注意力道的。”
  淡淡瞥了他一眼,李钦载道:“事情办完了,你也该销声匿迹了,莫在长安城被吐蕃人发现,你现在马上出城,赶回甘井庄,隐居一阵子再说,等事情彻底结束你再露面。”
  “是。”
  唐戟答应了一声,随即不放心地道:“据说朝廷三司查案会审,此案若要结束,必须拿到一个刺客,五少郎要不要我假装被官府拿下,做一份供状?”
  李钦载摇头:“不需要,不要弄巧成拙,此事我已有安排,从刑部大牢里找一个死囚顶罪便是,这把火肯定会烧到吐蕃人头上的,你是真正的参与者,没必要出现在别人的视线中。”
  唐戟沉默半晌,低声道:“我只是一介武夫,不懂朝政国事,但我知道五少郎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唐社稷,若五少郎有需要我之处,尽管吩咐。”
  李钦载笑道:“你本是官宦出身,被世家所害才落到如此境地,按说你应该痛恨朝廷和世家才对,为何愿意为朝廷出力?”
  唐戟面容渐冷:“我不是为朝廷出力,而是为五少郎出力,你这些年之所为令我敬佩,我才愿为你效力。”
  李钦载一愣,随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我就当你在夸我了,不劝你放下仇恨,但除了仇恨,你还可以好好生活下去,鸟语花香,风花雪月,人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比仇恨更吸引人。”
  ……
  青楼遇刺案发的第三天,刘仁轨终于拿下了一名刺客。
  刺客是在长安西市被官府差役拿获的,据说躲藏在西市深处的暗巷里,被全城布索的差役发现了蛛丝马迹,于是布下天罗地网。
  但刺客的身手委实厉害,居然在天罗地网下逃脱,于是官府全城搜捕,动静闹得很大,追索之时西市的诸多路人都受了牵累,最后刺客终于力竭,被差役活捉。
  李治下旨三日内必须看到结果,刘仁轨做到了。
  被活捉的刺客当即被押解刑部大牢,刘仁轨和刘祥道亲自参与审问。
  审问的结果不得而知,这属于高度机密。
  但刺客的供状被递进太极宫后,李治却勃然大怒,立马下旨召苏定方等老将入宫,并派出八百里快骑,紧急从海东新罗战场召回名将薛仁贵。
  这个消息再次震撼长安臣民,于是全城议论四起,人人惊诧。
  海东战事未平,天子却急召薛仁贵回京,难道大唐又要兴刀兵?
  长安四夷馆驿。
  赞悉若坐在馆驿的堂屋内,神情惊疑不安。
  他的面前,坐着吐蕃使团的副使和几名武官。
  长安城传遍的消息,赞悉若当然也听说了,当听到大唐天子急召薛仁贵回京,赞悉若打从心底里感到颤栗。
  联想到刘仁轨查出了青楼刺客,天子便立即下旨召回薛仁贵,实在令人不得不揣度,那名被拿获的刺客所交代的供状,是否与召回薛仁贵这件事有关。
  如果两者相关的话,吐蕃则大难临头了。
  赞悉若从来没怀疑过大唐官员办案的能力,那晚他闻到了那股檀香,而官府的差役也闻到了,顺藤摸瓜追查下去,拿获刺客并不是太难的事。
  若刺客真是吐蕃国内某个政敌所遣,很难说大唐天子会否因此大怒,愤而兴兵伐国。
  当然,赞悉若是吐蕃大相,是政治人物,他很清楚没有人真正会因为一时愤怒而兴兵,但无可否认的是,李钦载被刺,却是大唐兴兵的一个绝佳理由。
  因为赞悉若知道,大唐欲取金齿部,而他,是明确拒绝李钦载的,大唐没达到目的,恰好又发生了刺案,刺案牵扯到吐蕃,如此绝妙的理由,大唐怎会不用?
  大唐天子欲动刀兵,必然是其中有天大的利益所驱使的。
  不幸的是,这里不是吐蕃的逻些城,赞悉若只是朝贺大唐天子的客人,在这座大唐的都城里,他的消息渠道完全被封闭了,根本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情报。
  刺客是如何拿获的,刺客在刑部大牢交代了什么,他是否真是吐蕃国内的政敌所遣……这一切赞悉若都不知道,此时的他,像一个夜半临渊池的瞎子,全凭盲目的摸索而决定进退。
  这才是最令他痛苦的。
  馆驿堂屋内,吐蕃副使的表情也忐忑不安,现在不仅是赞悉若,整个吐蕃使团都察觉不妙。
  他们发现自己已被牵扯进一个巨大的漩涡里,无论如何用力,也摆脱不了这个漩涡,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越陷越深。


第1330章 上疏启战
  李钦载用的计,算的是吐蕃的政局,以及赞悉若的心理。
  禄东赞已逝,权威渐失,其子即位大相,位置坐得并不稳当,一番争夺杀戮后得到的大相之位,记恨他的政敌一定不少。
  不然赞悉若为何无故来大唐朝贺?他的目的是先解决外患,然后回过头专心对付政敌。
  这样的机会,李钦载怎能不利用?
  于是李钦载索性利用赞悉若对政敌的猜忌,在长安城来了一出被刺的把戏。
  没人引导赞悉若会如何想,但李钦载能肯定,赞悉若一定会这么想。
  赞悉若会以为吐蕃的政敌指使刺客杀李钦载,是为了借刀杀人,而赞悉若已深陷漩涡,他不是坐以待毙之辈,必须自救。
  听说大唐官员已拿获了凶手,赞悉若的身份是无法去刑部大牢见凶手的,而且他也是嫌疑人,更不可能让他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8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1/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