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777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这就不能忍了,新罗国小,但国民莫名狂妄自大,怎能容许倭国人入境放肆。
  国主金法敏一封书信递向李勣,请大唐行军大总管主持公道,同时调动军队急赴边境,与倭国人在边境展开厮杀。
  要说倭国与新罗两国的军队战力,其实算是半斤八两,不然也不会打了上百年都没征服过对方。
  小规模的抢掠,从小小的摩擦发展成为两国的国战。
  新罗朝野彻底愤怒了,倭国人的举动已不止是挑衅,而是要灭他们的国。
  金法敏调动了两万新罗军,与三万倭国人在边境对峙,厮杀。
  奇怪的是,无论倭国还是新罗,他们互相厮杀时都是拼尽全力,战场相遇全是不要命的打法,但对唐军却都是毕恭毕敬,不敢稍有违抗。
  眼见局势不可收拾,李勣终于派人发话了。
  遣辽东道行军副总管庞同善为使,赴两国边境调停倭国与新罗之争。
  李勣在书信中重点强调,大唐,是爱好和平的国度,也是宗主国,绝不容许两个藩属国之间互相残杀。
  这次将辽东道行军副总管派出来调停战争,可见大唐对两国边境摩擦事件的重视,你们最好听话一点。
  挟灭国之余威,又有强大的唐军在高句丽虎视眈眈,倭国和新罗立马老实了,同时恭敬地表示,愿意接受大唐的调停。
  李勣的军报到此为止,送出书信时,庞同善刚从唐军大营动身。
  李钦载又仔细看了几遍军报,然后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事情正按照祖孙俩的谋划一步步地实现着。
  若新罗国真以为庞同善是去调停战争的,未免有点天真了。
  唐军灭高句丽后,已开始对新罗国磨刀霍霍了,如今缺少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
  这个理由,相信庞同善会找到的。
  海东半岛如今只剩了一个新罗还没划入大唐的版图,这可不行,强迫症患者受不了,李治和李钦载也受不了。
  军报不算报捷,但在李钦载看来,这比报捷军报更振奋人心。
  海东半岛的最后一块拼图,大唐正不慌不忙地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
  ……
  军报分为两份,一份送至太极宫,另一份是李勣私人写给李钦载的。
  李钦载看到军报的同时,太极宫里的李治自然也看到了。
  不用说,当然是龙颜大悦,关于海东战略,本就是李治,李钦载和朝中几位重臣一同秘密商量的。
  如今海东半岛的局势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李勣不愧是三朝功勋,尤其是征战方面更是经验丰富,只看倭国与新罗这场交锋的细节,就知道李勣是何等的老谋深算。
  下午时分,太极宫出来了几辆马车,上面满载各种丝帛瓷器和美酒美食,马车由禁卫护送,驶至英国公府门前停下。
  这些都是李治赏赐的东西,理由是酬劳英公征战有功,当然,具体什么功就不说了,对新罗出兵这件事还属于大唐的高度机密,没几个人知道。
  李思文代表国公府收下了李治的赏赐,宫人临走前突然来到李钦载面前,恭敬地递过一个小巧的锦盒。
  李钦载打开锦盒,里面静静地躺着一贯簇新的开元通宝。
  整整一贯钱,不多也不少。
  李钦载顿时明白了,含笑收下了这一贯钱。


第1222章 武后野望
  武后最终还是含蓄地答应了这场交易。
  是的,一次性的纯粹交易,像一个落魄潦倒且半秃的中年男人,在一个无人注意他的夜晚,垂着头走进了粉红色小灯的洗头房。
  在里面待满了神秘的九十分钟后,神情气爽地走出来,身后的一切全当没发生过,以后谁也不认识谁。
  李钦载想对武后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帮你一次忙,大家互相结个善缘,关系最好别太复杂,保持纯粹的互惠互利关系就好,什么后党党羽,什么培植势力,那是你自己的事,与我并无关系。
  就算你想一飞冲天,只要你男人不反对,我没话说,如果你男人抽你了,我也不过是个吃瓜的人。
  收下这一贯钱后,李钦载开始认真琢磨如何提振皇后的威严这件事了。
  这些年李钦载虽然尽量远离朝堂,但生活里来往的文臣武将都不少,当年李治身体抱恙,武后代为批阅奏疏这件事,实在恶心了太多人,导致如今的朝臣多少都对武后有些不满。
  真实的历史上,武后为何能够推动“二圣临朝”,以及后来的称帝,那是因为没有李钦载这个变数。
  若按真实的历史轨迹,如今的李治病情已经比较重了,眩晕症越来越严重,武后代理朝政的同时,大肆在朝中安插党羽,朝堂势力正是疯狂扩张之时。
  以至于李治死后没多久,武后假模假样当了几年太后,随即索性桌子一掀,黄袍一披,老娘要当皇帝,老娘不装了。
  支持她这么做的底气,就是她确信朝中大半已是她的党羽,她有这个实力掀桌子。
  可是有了李钦载的大唐,历史轨迹被他生生掰弯了。
  李治的旧疾被李钦载的偏方治好了,身体无恙的天子,自然再也容不得外人染指皇权,武后从此只能是皇后,不能越雷池半步。
  不仅如此,李义府等后党党羽被猝不及防地剪除,早年代批奏疏的事在朝臣们心中又落下了案底,如今的武后在朝臣们心中的风评委实不佳。
  当然,表面上的君臣之礼并无异常,武后陪着李治出席重大的活动时,听到的也是一片山呼。
  可是实际上朝臣们心中的皇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量。
  原因很复杂,不仅仅是当年代批奏疏的事。
  后来的毒杀魏国夫人,以及全力推行科举等等,都给武后这个皇后的形象狠狠抹了一把又一把的黑。
  朝堂上的臣子大多数仍与世家门阀有些牵连,亲缘也好,利益也好,不得不承认的是,李治还需要世家门阀帮他治国。
  朝中尽是门阀之臣,对一心想挖门阀墙角的武后自然没什么好印象,这也是杨弘武等人为何绕过武后,向天子联名上疏选秀的原因。
  一则是故意恶心一下武后,二则是,希望通过选秀在宫里安插几位世家女,与武后争宠,最好能像武后对付王皇后一样,把她这个皇后也扳倒,让多年备受打压的世家门阀缓一口气。
  失败了也没关系,不过是几个女人的生死而已。
  不得不佩服的是,武后的政治嗅觉很灵敏,仅只通过杨弘武等人上疏选秀这件事,她便敏感地察觉到不同寻常,于是立马采取了行动,而且行动的方向很正确,她选择向李钦载求助。
  诚如武后所说,若能在短时间内提振皇后的威严,一切麻烦都迎刃而解。
  当朝野臣民都对这位皇后内心敬重之时,有些阴谋是无法得逞的,这是王道的碾压,所有见不得光的东西都会被碾得粉碎。
  贞观年间,长孙皇后虽然不插手朝政,但朝堂内外无论臣子还是百姓,都对长孙皇后无比敬重,没人敢对长孙皇后有丝毫不敬。
  哪怕是长孙皇后的葬礼上,许敬宗只不过在行拜礼时无故发笑,都被愤怒的朝臣参了个生不如死,被打发了一个闲职不得翻身,直到李治登基才缓过劲来。
  武后想要达到的,就是长孙皇后的那种威严,朝野臣民打从心底里敬重的那种威严。
  事情有点难办,稍微提振一下皇后的威严可以,但武后想达到长孙皇后的地位,根本是痴人说梦。
  这两个女人在本质上就完全不一样。
  除非武后能安分守己演一辈子的贤惠皇后,不然迟早露馅儿。
  李钦载很清楚,武后跟“贤惠”俩字根本不搭边儿,她其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
  一贯钱收下了,有点烫手,但问题不大。
  从对付世家门阀这个角度来说,李钦载觉得应该帮她这个忙,如今的朝堂宫闱的局势是比较平衡的,虽然风波不断,但总体上各方面的势力都形成了制衡。
  这种平衡不能打破,李钦载为这个国家差点付出了生命,他不希望自己和无数将士的牺牲,换来的却是朝野动荡。
  本打算解决了卢迦逸多之后,李钦载便回甘井庄继续当他的教书先生,但现在又接了一个大活儿,看来暂时不能离开长安了。
  心里有点遗憾,好像那些小混账们的学业又被自己耽误了。
  没关系,李钦载可以亡羊补牢。
  于是当即便奋笔写下了一大堆题目,派部曲送去甘井庄。
  这是李钦载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又给宣城公主单独写了一封书信,叮嘱她和义阳公主督促小混账们的学业,还是老办法,温柔共霸道一色,棍棒与鞭子齐飞。
  布置的作业量有点大,李钦载粗略估计了一下,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小混账们大抵会做得怀疑人生。
  这就很舒服了,李钦载由内而外地感到神清气爽。
  当晚李钦载睡得很踏实,算算时辰,部曲应该已将海量的作业送到了甘井庄,此时的小混账们应该是一边抹眼泪一边着急忙慌赶工。
  想到那幅画面,李钦载睡得格外香甜,久违的婴儿般睡眠。
  深夜丑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国公府的门房。
  门房骂骂咧咧披衣而出,打开侧门,却见一名宦官和一队黑甲禁卫神情凝重地站在门外。
  “奉旨,辽东郡公李钦载马上进宫,接管皇宫防务,邢国公苏定方接管长安城防,二人皆执天子鱼符,掌长安十二卫,未得天子诏命,任何人不准调动兵卒,违者斩。”


第1223章 太子薨逝(上)
  天子诏令来得猝不及防。
  诏令不仅任命李钦载和苏定方分别掌管皇宫和城池防务,还紧急下了宵禁令,从此刻算起,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除了巡弋的武侯和城防府兵之外,不准任何文臣武将或百姓出现在街上。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坊门也必须关闭,任何人不准通行。
  宵禁令犹为严厉,谁若敢在今晚犯了宵禁令,等待他的可就不止是蹲几天大牢,挨几记板子那么简单,轻则流放千里,重则论罪杀头。
  突如其来的诏令,明眼人都很清楚,今晚的长安城出事了。
  国公府的门房吓坏了,门外的禁卫一副抄家拿人的架势有点吓人,幸好是让自家五少郎掌兵,不然门房真以为今晚国公府要被抄了。
  诏令紧急,后院的丫鬟顾不得李钦载的起床气,壮着胆子把他从被窝里支棱起来。
  李钦载还没来得及发火,丫鬟们便一拥而上,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李钦载的屋子里还站着李思文和李崔氏夫妇。
  深夜而至的天子诏命,将整个国公府都惊动了,李思文夫妇自然不能视若无睹。
  丫鬟们忙着给李钦载穿衣,由于接到的是掌兵的诏令,丫鬟们给他穿衣之后,还要给他披甲。
  李思文站在身后神情严肃,沉声问道:“天子突然下诏,令你掌兵,长安城难道出什么事了?没听说最近有何异常呀……”
  李崔氏却忐忑地道:“大半夜的突然来这么一道诏令,我儿会不会有危险?不会又让我儿上阵杀敌吧,钦载身上的伤还没养好呢……”
  李钦载道:“爹娘不用担心,长安城不会出事,天子令孩儿掌兵,是防患于未然。”
  李思文皱眉道:“什么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7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7/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