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琼浦馆驿,他精挑细选八名美貌女子献给李钦载,后来却被鸬野赞良无情地赶走。
进献美女这种事儿,无论大唐还是倭国,其实并不稀奇,严格说来,这算是一桩雅事。
后来听那八名美女的禀报,说李钦载其实并未拒绝她们,还主动让她们服侍洗浴,人家裤子都脱了。
后来鸬野赞良闯进来,亮出了倭国皇长女的身份,美女们身份卑贱,当然不敢得罪,只好飞快跑了。
这就让藤原犹野很伤脑筋了。
赠送者和接受者都没意见,你一个皇长女跑出来凑啥热闹?再说,这八名美女可不是藤原犹野的私人赠送,是代表倭国国主中大兄送的。
为何给李钦载送美女,当然是倭国国主担心来自大唐上国的李县公登陆倭国后,吃不好睡不好,没有良好的睡眠,如何充满激情地调教倭国?
当然,更重要的是,倭国王室和臣民能否在唐军的高压下松绑,李钦载是唯一的关键人物,如此关键的人物初来乍到,送几个美女过分吗?
一点也不过分,李县公要是不嫌弃的话,中大兄都愿意自荐枕席,任君采撷。
所以,送那八名美女其实已上升到国事的高度,原本一切进行得很顺利的,却莫名被鸬野赞良搅和了。
也不知李县公阁下这几日睡得香不香,藤原犹野操心死了。
跟随着李钦载进城的脚步,藤原犹野很识趣地隐隐落后一肩之距,走在李钦载的侧身后小声地道:“李县公,前些日请恕臣下得罪,那八位美貌女子仍留着,臣下发誓没碰过她们,只等李县公宠幸……”
李钦载一怔,随即笑道:“让你费心了,但有几个年纪太小了,有的只有十二三岁,真是造孽啊,你也不怕被雷劈……”
藤原犹野两眼一亮,立马顿悟了。
原来李县公阁下不喜欢年纪小的,我懂了!
确实也是,年纪太幼小的女子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抱在怀里就像搂了一根干巴瘦的劈柴,哪像成年女子那般充满了风情风韵。
自认为了解了李县公的口味后,藤原犹野立马开始自我反省。
实在是太失礼了,在未了解李县公的喜好前,便冒然送去他不喜欢的女子,这简直是对倭国服务行业口碑的摧残和败坏。
藤原犹野立马羞愧地朝李钦载猛地一鞠躬:“死一马赛!臣下知错了,一定改正,请李县公再给臣下一个机会!”
李钦载愣了:“啥机会?”
藤原犹野悔恨地道:“请给一个让臣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臣下这次一定好好挑选,定让李县公阁下满意!”
李钦载愕然,半天才反应过来,人家这是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地继续送美女。
“不必了,留着你自己用吧。”李钦载拒绝了。
他倒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或是道德洁癖,道德这方面,他实在是太没有洁癖了。
主要是倭国所谓的美女好像都有些畸形,也不知是人种问题还是进化没完成,藤原犹野进献的八个美女普遍都是身材矮小,乍一看就像进了小人国,齐刷刷八个小侏儒,李钦载实在提不起兴趣。
相比之下,鸬野赞良其实发育得很不错了,身高方面也不差,基本算是大唐女子的中等水平,长得又很符合李钦载的审美。
有鸬野赞良在身边,李钦载哪里看得上藤原犹野送来的美女。
……
众人进了飞鸟城,李钦载放慢了脚步,认真地观察倭国都城的繁华程度。
一个国家的实力大小,很大部分取决于其国的经济发展,而如何快速了解它的经济情况,其实只要在都城的大街上走一圈,基本就清楚了。
李钦载仔细观察了许久,发现这座所谓的都城其实很贫瘠,城里只有纵横的四条主路。
也学着大唐一样有东西两市,但两市看起来冷冷清清,街边的商铺也是门可罗雀,商铺内的掌柜懒洋洋坐在里面打呵欠。
再看两市的货物流通情况,也是甚为稀疏,街上基本不见什么商队或是来往拉货的大车。
走过一圈后,李钦载心里有数了。
自从倭国被唐军灭后,倭国不仅是政治军事被唐军掌控,连带的连经济也是大受打击,一蹶不振。
看到他们过得不好,李钦载就放心了。这才是倭国该有的样子。
都城内肉眼可见的贫富差距很严重,位于都城东面有许多富丽堂皇的大宅院,其中几栋尤为华贵,那是倭国国主的王宫,以及围绕王宫周围的权贵臣子的宅院。
而以主路为界,另一端却是大片矮小如鸽笼的房子,看起来破败又脏乱,走在街上的倭国百姓面黄肌瘦,有的甚至衣不蔽体,眼神麻木地看着李钦载等人经过。
步行许久,李钦载该了解的差不多已了解后,便骑上马,众人朝王宫行去。
飞鸟城王宫,偌大的宫门今日大敞而开,宫门内一阶之地,倭国国主中大兄和一众倭国臣子静静地站在里面。
他们的旁边,则是执戟林立的唐军,没错,王宫的禁卫早已被唐军接管,这也是李钦载到达都城后,中大兄和臣子们为何没能出城远迎的原因。
早在当年离开倭国前,李钦载便下令驻扎当地的唐军,严密监管国主和臣子的言行,尤其是国主,不得出王宫一步。
刘仁愿后来到任后,完美地执行了李钦载的这条严令,倭国国主和王室家眷已然数年没出过宫门了。
第989章 宫宴变故
说是一国之主,其实与笼中囚鸟无异,这对一个国家的臣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国主但凡有点骨气,都不会甘于被囚禁,要么发动军队反抗,要么放把火烧死自己。
然而中大兄两样都没选择,他选择了苟且偷生。
李钦载对中大兄的选择表示很满意,大唐需要一个苟且偷生的倭国国主,太有骨气的人只能杀掉。
当李钦载一行人骑马来到王宫前,等候已久的中大兄和一众臣子纷纷双膝下跪。
“藩臣倭国国主中大兄,拜见大唐宗主上国李县公阁下。”
略显生硬的汉语,居然还带了几分怪异的关中腔,李钦载笑了笑,然后下马。
大步上前,李钦载扶起了中大兄,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与君一别,暌违数年,国主殿下别来无恙乎?”
中大兄露出了荣幸的表情,仿佛被李钦载拍肩这个动作是对他的肯定,急忙踮起了脚,让李钦载拍得更顺手一点。
“李县公阁下倒是愈显年轻,面色更是红润,可见气运正盛,藩臣为李县公感到高兴。”
李钦载哈哈大笑:“国主殿下的性情倒是越来越平易近人了,当年在倭国与你谈判时,你可没这么好的脾气。”
中大兄毫不尴尬,沉声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藩臣早已洗心革面,每日都在忏悔当年不该对大唐正义王师刀戟相向。”
“宗主上国欲德被王化于倭国,正是倭国的无上荣光,藩臣正应箪食壶浆迎之,动之刀兵实在是罪过大焉。”
李钦载微笑,如此没骨气的话,从一国之主的嘴里说出来并不意外,但李钦载却暗暗提高了警惕。
姿态越卑微,内心或许越仇恨,仇恨的背后,或许酝酿着狂风暴雨。
再看中大兄身后仍然双膝跪拜的倭国臣子,李钦载淡淡扫了一眼。
倭国臣子的官服很有特色,款式跟大唐一般无二,但颜色却颇有寓意。
早在隋朝时期,倭国算是出了一位明君,史书称为“圣德太子”,他大力主张引进隋朝中原文化,推崇佛教,并推出《十七条宪法》对倭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不得不承认,改革是颇具成效的,学习了中原圣贤文化和官制后,倭国的文明程度愈盛,在当时已有了文明国家的雏形。
后来大约是觉得自己行了,倭国对隋朝渐渐有些强硬,那句著名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便是出于圣德太子的授意。
当时收到这份国书的隋炀帝顿觉不悦,于是下旨将倭国使臣拒之宫门之外,不允觐见。
后来圣德太子又推出了模仿大唐的倭国官制,称为《冠位十二阶》,将倭国臣子的官服分为紫,青,赤,黄,白,黑六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大小,共计十二种官阶。
这六种颜色分别对应了中原圣贤经义里的德,仁,礼,信,义,智六种品德。
熟悉吧?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抄袭之后连脑子都不动,直接用六种颜色来代表。
至此以后,倭国进入了所谓的“飞鸟时代”,直至今日,纵是被大唐灭了国,其国的国主臣民在礼仪和服色上,仍然沿袭了当初飞鸟时代的传统和法度。
或许在他们认为,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定下的礼仪,是倭国曾经最辉煌的时候,他们无法舍弃那段辉煌的日子。
用什么礼法,穿什么服色,李钦载并不在乎。
这些礼仪上的东西都是虚妄无用的,等到大唐派遣来的儒生对倭国臣民进行洗脑教育的时候,他们便会慢慢摈弃现有的一切,不得不接受来自大唐的文化占领。
欲灭其国,先戮其军,再诛其心,其国可定。
死国乎?死国矣!
中大兄和臣子们行礼之后,毕恭毕敬地将李钦载迎进王宫。
当晚,王宫夜宴,奢靡极贵。
一群穿着大唐宫裙的女子在王宫大殿上翩翩起舞,美女们更是直接在李钦载面前做出各种勾引挑逗的动作,伸臂抬腿,春光乍现,又现,再三现……
酒宴之上,李钦载在中大兄的强烈请求下,不得不坐了主座,中大兄小心地陪侍在侧,席间不停向李钦载敬酒,祝酒词说得一套一套的,堪比千年后的应酬饭局。
酒宴上的宾主落座格局,李钦载俨然已是倭国太上皇的姿态。
酒至酣处,李钦载的脑子却越来越清醒了。
得意之时不可忘形,尤其是在倭国的王宫内,无论倭国的君臣对他如何恭敬畏惧,理论上来说,这里仍是敌国。
酒宴过半,起舞的美女没被李钦载看中,数曲之后只好失望地退下。
一名倭国的臣子突然站了出来,走到大殿中央,面朝李钦载跪倒,然后痛哭流涕地说了一串话,李钦载没听懂,但仍微笑地看着他。
谁知这名臣子说完话之后,突然指着自己,又指了指中大兄,不知高声吼了一句什么,然后表情愈见决绝。
突然从怀里拔出一柄精巧的匕首,猛地朝自己的心窝狠狠一戳,臣子浑身颤动几下,重重扑倒在地。
殿内宾主大惊,短暂的沉寂之后,顿时大哗起来,许多臣子匆忙跑出了大殿,国主中大兄吓得面无人色,浑身瘫软在李钦载身侧,脸色苍白,嘴里不知喃喃念叨着什么。
李钦载的脸色已是一片铁青,盯着大殿中央那名自戕的倭国臣子,许久不曾挪开视线。
酒宴上变故突发,出了人命,掌管宫禁的唐军将士匆忙赶来,同时入殿的还有刘阿四等部曲。
见殿中央一人倒在血泊中,刘阿四眼中瞳孔剧烈一缩,然后一挥手,部曲们上前将李钦载围住,几柄横刀立马架在国主中大兄的脖子上。
中大兄仿佛失了魂一般,对脖子上的刀毫无所觉,浑身瑟瑟发抖。
良久,李钦载冷冷地瞥了中大兄一眼,对刘阿四道:“下令刘仁愿,封锁王宫,国主受惊,着人将他请进寝宫安歇,任何人不得允见。”
“你们护送我出城回营,召百骑司所属入王宫查缉,明日将前因后果禀于我。”
说完李钦载不与中大兄招呼,袍袖一拂,昂然走出大殿,出宫而去。
第990章 真相表象
王宫酒宴,当场自戕,事件很严重。
往严重了说,唐军可以怀疑倭国国主中大兄有谋刺唐军主帅之心,往轻了说,也是对初来乍到的李钦载的羞辱,用一条人命来恶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