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新罗国随从在阁子里被放倒了一地,正满地打滚哀嚎,没人来救驾。
闹剧维持了许久,终于有人看不下去报了官。
大唐是宗主上国,泱泱数千年文明,怎能容许如此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
在青楼恩客和街上路人的集体围观和鄙夷目光下,巡街的武侯匆匆赶来,见有人居然光溜溜的如此厚颜无耻,武侯都惊呆了。
这是何方孽畜成了精,连衣裳都来不及穿?
金文颖见武侯赶来,不由大喜,张嘴一串听不懂的话。
然而武侯让他失望了,这种人出现在长安街头是必须要马上处理掉的,否则武侯们都担不起损害国际都市形象的罪过。
没等金文颖说完,一名武侯上前,扬手一记铁尺,狠狠拍在金文颖的后脑勺上,金文颖哼都没哼一声便被拿进了大牢。
青楼阁子内,李钦载听完李家部曲的禀报,表情顿时变得很怪异。
今日的目的之一,是代李治惩治一下那个无法无天的新罗使臣,当然,借倭国人的手惩治是最合适的,这件事从头到尾没有大唐人出面,将来打起官司,李治和李钦载都能推脱得一干二净。
只是李钦载没想到,藤原犹野这货居然搞得如此过分,揍一顿也就罢了,还把人家光溜溜扔到大街上,又被巡街武侯一记铁尺再次弄晕。
确实有点过了,其变态程度让李钦载这个变态听说以后都觉得变态……
“倭国和新罗两国算是结下死仇了……这样也好,铺垫很完美,将来两国打起来也算有因有果。”李钦载喃喃道。
随即李钦载又疑惑地道:“藤原犹野呢?大仇已报,他咋还没回来?”
旁边的刘阿四笑了笑,道:“倭国使臣今夜报了大仇,得偿夙愿,在新罗使臣的阁子里乐疯了,此时正一人独战三五位姑娘,战势正酣呢。”
李钦载吃了一惊,断然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八嘎这样的种族,怎么可能独战三五位姑娘?你太看得起他了。”
刘阿四淡定地道:“小人从没看得起他,实际上,那位倭国使臣三两下便降了,此时的他犹未甘心,正用他一双灵巧的双手,试图在姑娘面前找回面子……”
李钦载这才释然,下意识垂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叹道:“他们也就这点出息了,走吧,今晚的这出戏完美落幕,对陛下也算有个交代了。”
刘阿四突然荡漾地笑了起来,低声道:“五少郎难得进一回青楼,要不要叫十来个姑娘,跟倭国使臣同场竞技,也好教他见识一下咱们大唐汉子的雄风。”
神特么同场竞技……
斜瞥了他一眼,李钦载似笑非笑:“如何竞技?比谁的双手更灵巧?今晚把我掏空了,回头你们把我抬回甘井庄,看看少夫人如何夸奖你们。”
刘阿四一凛,急忙道:“玩笑,五少郎,小人刚才不过是玩笑,万莫当真,千金贵胄岂可将儿孙种子浪费在这等风尘楚馆之地。”
“我种子多,倒也不是不能浪费,但要我跟倭国人同场竞技,这就触犯我的底线了……你会跟一条狗比谁跑得快吗?”
……
倭国和新罗两国使臣闹出了大新闻,这次长安城的新闻热搜榜被两位外国友人占据了。
第二天一早,倭国与新罗使臣在青楼互殴的消息便传遍了整座长安城。
吃瓜群众们振奋了,这瓜吃的,不仅保熟,而且甜到忧伤。
至于两国使臣为何在青楼互殴,坊间有许多说法。
有人说是两国使臣为某个青楼女子争风吃醋,最后打起来了。
也有人说是两国世仇,新罗使臣对倭国使臣无礼,倭国使臣忍无可忍,奋起而抽之,抽完再脱之。
许多说法里,无疑都掺了几分桃色意味的剧情,任何传言里都必须带几分旖旎桃色,传言才有广为传播的基础。
太极宫内。
李治一脸无奈地看着李钦载,苦笑道:“景初你真是……一言不合就搞个大事出来,朕简直服了你了。”
李钦载急忙解释道:“陛下,昨晚的事可不是臣搞出来的,是倭国使臣搞的。”
李治似笑非笑道:“与你无关?”
“当然有关,臣是幕后黑手。”
李治大笑:“你倒是坦率,朕让宋森传话,说朕很生气,你便是如此为朕解气的?”
李钦载盯着他的脸,道:“陛下,臣只问你,解气了吗?”
李治一愣,接着笑道:“哈哈,确实解气了!”
李钦载也笑了:“出面的是倭国人,打人也好,扒衣裳也好,都是倭国使臣干的,从头到尾臣都没露过面,这把火烧得再旺,也烧不到咱们大唐的头上。”
“相反,两国使臣争风吃醋,竟在大唐国都做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陛下正应严旨训斥两国国主,令他们再遣使臣,另备厚礼,一路从沿海磕头磕到长安,向陛下谢罪。”
李治两眼一亮:“有道理!”
旁边的武后白了他一眼,嗔道:“有什么道理,陛下也跟着景初胡闹,岂是一国英君所为?”
说着武后又望向李钦载,叹道:“景初,陛下的意思,是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的同时,又能对新罗使臣施以严惩,你昨晚布的局未免……太龌龊了。”
李钦载无辜地道:“皇后,此事臣只布局了一半,让倭国使臣出面揍金文颖,确实是臣设的局……”
“但藤原犹野后来一时兴起,将金文颖扒光了丢出去,臣拿藤原犹野二十年阳寿发誓,此绝非臣所授意,是他灵光一闪福至心灵遂而为之。”
第957章 弗取反咎
布局这种事,一旦开始后,事情的发展有时候是不由自主的,当情势失去控制,幕后黑手也不一定能挽回。
李钦载这位幕后黑手就是这样,倭国人嗨起来的时候,像一头脱了缰的驴,没人拽得动它。
事情办得有点出于意料,但总的来说,基本还是能拿捏住的。
武后显然不这么认为,你们玩爽了,烂摊子谁收拾?这件事终究还是要闹到朝堂上,被刘仁轨那些清流当面直谏下不了台的人,还是李治。
“新罗使臣被武侯拿进了万年县大牢,说是有伤风化,人还在牢里关着呢,景初你说怎么办?朝廷是抓是放?”武后不满地道。
李钦载无辜地道:“臣以为,朝廷不妨装聋作哑再关他几天,也算给那些伤风败俗的异国猢狲们杀鸡儆猴了。”
武后气笑了:“继续关下去,诸国使臣如何看我大唐?”
“新罗国失臣礼,所有人都知道新罗使臣竟敢行贿我大唐朝臣,都等着看天子如何处置,结果新罗使臣果然被关进了大牢,而他的罪名却跟行贿朝臣无关,陛下,皇后,不得不说,这种处置其实很妙。”
武后挑眉:“妙在何处?”
“妙在不管是揣着明白,还是揣着糊涂的人,看到的结果都一样,朝野内外没人在意新罗使臣的罪名是什么,他们只看到新罗使臣被关起来了,大唐维护了律法尊严,大唐的君臣也保住了体面。”
李钦载笑了笑,道:“相反的是,新罗国在我大唐颜面尽丧,若是因行贿朝臣被拿问,好歹也算是功败垂成,输也输得悲壮,然而新罗使臣被拿问的罪名却是伤风败俗……”
“消息传到新罗,国主只怕是恶心到家了,偏偏还不得不遣使向天子赔罪,行贿的事无法拿到台面上说,新罗国主赔罪的缘由也只能是本国人伤风败俗……”
李钦载坏笑着朝李治眨眨眼:“陛下,解气不?”
李治哈哈大笑:“解气,这个闷亏朕要让新罗国主记一辈子,还要让史官将此事记入史册,让新罗国人世世代代都知道,他们的祖先在大唐有过一段如此不光彩的经历。”
见李治大感满意,武后也不敢跟他唱反调,娇俏地白了他一眼:“陛下越来越没正形儿了。”
李治笑过之后,突然问道:“朕刚才听出点儿意思了,景初,你对新罗国似乎亦有敌意,为何?”
李钦载不卑不亢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臣对新罗有没有敌意无关紧要,臣只是希望陛下对所有的异国都应该保持清醒和警惕。”
李治神情严肃起来:“景初何出此言?”
李钦载沉默片刻,才道:“陛下知臣秉性,臣一心只想隐于山野混吃等死,这辈子没滋长过野心,对朝政国事向来也是能避则避,鲜有妄议……”
“但今日,臣为大唐社稷计,为江山百年经略计,臣不得不当面直谏陛下。”
李治含笑道:“你尽管说,朕洗耳恭听。”
李钦载缓缓道:“臣请陛下,万不可弃百济,不仅如此,新罗也必须在大唐的掌控之中,将来王师灭高句丽后,整个半岛都应该纳入大唐的版图。”
李治和武后吃了一惊,李治沉下脸道:“景初,这话可不敢乱说,高句丽与百济倒也罢了,但新罗自贞观年开始,历代国主皆对大唐忠心耿耿,若师出无名而伐之,天下人岂不对朕寒心?”
李钦载道:“新罗使臣大肆收买朝臣,为争百济之土地而在大唐国都内玩弄阴谋,这件事本身就是新罗国主对陛下的背叛,陛下何言他们‘忠心耿耿’?”
李治一愣,张了张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
“陛下,异国之忠心,不过是暂时臣服于大唐之兵威,若是大唐变得孱弱,他们一定会撕下所谓忠诚的外衣,露出狰狞的面孔,合谋如何狠狠咬下大唐的一块肉来。”
“大唐如今强盛之时,他们尤敢密谋窃取百济之地,陛下敢想象若有一天咱们衰弱了,他们会是怎样的表现吗?”
“故臣以为,大唐正应趁着强盛之时,应取尽取,该收尽收。把别人的彻底变成自己的,然后施以王化。”
“用儒家的理念使他们对大唐归心,以入大唐户籍为荣,若有那么一天,大唐才是真正的威德泽于天下,而中外万民欣然景从。”
李治微微动容,与武后互视一眼。
武后轻笑道:“陛下,景初所言,似乎与刘仁轨如出一辙呢,刘仁轨的奏疏里也是据理力争,劝陛下不要放弃百济,王师将士流血牺牲打下来的土地,怎可轻与外邦东夷。”
李钦载又道:“臣坦言,臣与刘仁轨其实并不对付,但对事不对人,臣对刘仁轨的这番话还是颇为赞同的。”
“不过臣与刘仁轨还是有区别的,刘仁轨重义,而臣重利。”
“刘仁轨的出发点是不希望将士的鲜血白流,臣的出发点是得取半岛之地,对大唐百年经略有莫大的好处。”
李治突然坐直了身子,颇有兴趣地道:“好处何来?”
李钦载撇了撇嘴,这货其实也是个重利的,说到利益,立马就不困了。
“陛下,还记得臣给陛下画的那幅世界地图吗?”
李治点头:“当然记得,朕已烂熟于心。”
“那么陛下再回忆一下那幅地图的全貌,然后再想想,如果半岛三国皆纳入大唐的版图,对大唐探索整个世界是否有好处?”
李治于是开始回忆那幅地图的全貌,从东面一直延伸,到澳洲,到南北美洲……
接着李治悚然一惊,他突然发现,若以新罗或倭国为出港口,一直向大洋的东面探索,无论航行的距离,还是后勤补给的便捷,或是仅仅只作为横向战略缓冲地带,它们都是绝佳的理想之地。
以往大唐的战略重心不是北面的突厥,就是西面的吐蕃或西域诸国,如今有了李钦载的地图,李治稍稍转变思维,便发现如果占领了半岛和倭国,对大唐的好处远甚于西面战略。
在莫大的利益面前,新罗国就算是大唐最忠诚的看家狗,李治也必须将这条狗宰掉,连皮带骨都吞了。
天赐良港,不取反咎。
第958章 谋灭新罗
取半岛之地,资大唐之良港。
这是李钦载向李治提出的战略构想,但这种构想是大航海战略的一种补充或是延伸。
它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在此之前,李钦载已提出了大航海构想,在大航海的基础上,大唐必须取半岛之地,才能加速大航海战略的完成。
说起来有点绕,简单点说,倭国,百济,新罗和高句丽,这几个国家都必须彻底掌控在大唐手里,如同后世美军的海外军事基地一样,完全有存在的理由,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