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的中央,一群妖娆婀娜的舞伎翩翩起舞,她们脸上带着媚笑,目光集中在李治的身上。
李治单手搂着魏国夫人,另一只手端盏痛饮,发出欢愉的笑声。
今天的李治很高兴。
因为朝廷传来两个好消息,一是苏定方已彻底平定吐谷浑,率数万大唐将士征伐近一年,终于将吐谷浑境内所有的抵抗武装全部剿杀。
在李钦载赶走吐蕃军之后,吐谷浑虽在法理上已收归大唐版图,但境内的贵族和少许百姓却不愿认大唐为主,民间仍有许多支权贵和地主武装起来的反抗军。
说是反抗军,其实都是小股的乌合之众,在无敌的大唐将士摧枯拉朽的碾压下,根本无人能抵挡,可架不住人家队伍多且杂,而且善于游击。
苏定方这一年来,也被吐谷浑的反抗军折腾得够呛,终于在快入冬之时,彻底平定了吐谷浑。
至于那些抵抗大唐王师的反抗军,以苏定方的性子,可不会跟他们讲什么怀柔安抚,无论是战是降,都是全数屠戮,不留一个活口。
如今的大唐王师就是这么霸道,领军的将军为了省事,也为了节省粮食,基本很少留什么俘虏,平白给自己添累赘,无端增加粮草支出。
抓住就杀,管杀不管埋,大漠的秃鹫会帮唐军将敌人的尸首啃得干干净净。
这一年里,在苏定方的军令下,吐谷浑被杀得赤血千里,尸横遍野。唐军毫无怜悯的屠戮,也终于收到了效果。
吐谷浑境内已无人再敢反抗唐军了,活着的百姓虽未归心于大唐,但他们已臣服,只求苟活于性命。
军报送进长安,李治大喜过望,当即令兵部和吏部委派将领和官员,在吐谷浑设立都护府,接管吐谷浑的军政之权,集权于长安。
第二件喜事,是科考已定榜,李治亲自监察数日,从礼部的名单上了解到,今科进士的人选与往年大不相同。
在朝廷有意的偏袒和控制下,今科进士十之八九皆出于寒门子弟。
李治和武后为打压世家而推行的科考制,在这一年终于开花结果,未来朝堂上,世家与寒门的势力相较,更利于帝王左右平衡与集权。
两件事,对李治都是好消息,怎能不歌舞痛饮贺之?
而今日宣召魏国夫人进宫,也是李治给自己的嘉奖,男人在功成名就之时,身边怎能缺了女人?
至于为何不叫武后与他同贺,这个……
功成名就的男人,身边缺的是年轻貌美的女人,关键词:“年轻貌美”。
第880章 杀意顿生
千年以来的饭局上,都少不了女性的角色。
直到千年后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传统文化也流传了下来,饭局上的女性可以是领导的女下属,女同事,也可以是乙方的美女经理,关系户的女秘书等等。
她们出现在饭局上的最大作用是气氛组,让整个场子莫名嗨起来,尤其是饭局的主角恰好获得了某项成就和荣誉,那就更需要女性角色将它无限放大,然后满桌宾客围绕这项成就进行毫无底线的赞誉。
而饭局上的主角,便在满桌宾客的赞誉声中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
今日的李治将魏国夫人召进宫饮宴,目的便是如此。
而魏国夫人,也确实是一朵善解人意的解语花,在李治面带得意告诉她两个好消息后,虽然与魏国夫人毫无关系,但她还是非常识趣地送上了自己的赞誉。
天子英武,天子雄才大略,天子功绩远迈先帝等等,软软糯糯的夸赞令李治顿时飘飘然,甚至比在床上夸他厉害更满足。
薰风殿内,舞伎们仍在用尽浑身解数翩翩起舞,力求自己妖娆的舞姿能被天子多看一眼,从此能够登上枝头成凤凰。
而李治的心思,已明显不在歌舞和美酒上,他脸颊酡红,神态微醺,一手搂着魏国夫人,手掌不规矩地在她的周身游走,惹得魏国夫人身子一阵酥麻颤栗,俏脸含春,水汪汪的大眼睛似嗔似喜瞥向他。
“月儿啊,朕在宫中,你在宫外,隔月方能见你一回,实难解朕的相思啊……”七分醉意的李治附在她耳边轻声道。
魏国夫人红着脸瞥向他,轻笑道:“陛下若纳臣妾为妃,那时朝夕相见,相思可解。”
李治叹了口气,道:“如今后宫正是你姨母把持,除了皇后,朕几乎已无别的妃子,而你是她的侄女,封妃更难掩天下悠悠众口。”
魏国夫人年轻貌美,也有一股子恃宠而骄的傲气,一来她自觉得宠,二来因为年轻,总觉得自己迟早能将皇后和母亲熬走,那时后宫不就是她做主了么?
见李治为难,魏国夫人眨了眨眼,道:“当初姨母可是太宗先帝的才人,先帝驾崩后,陛下命她在感业寺出家两年,接回宫便是陛下名正言顺的女人,朝臣也说不得什么。”
“陛下何不依此而为,让臣妾也去道观出家一年,待臣妾还俗后换个名字身份,陛下便可名正言顺将臣妾纳进宫了。”
李治苦笑道:“朕倒是没意见,你姨母能答应吗?”
提起武后,魏国夫人身躯不由微微一颤,神情露出畏惧之色。
武后在宫闱里的威严和手段,魏国夫人是亲眼见识过的。
就在两年前,她的母亲韩国夫人还差点被她杀了,若非她的外婆也就是杨氏亲自出面,她们母女的下场如今还很难说。
如此厉害的女人,怎么可能答应让她的侄女进宫,姨侄二女同侍一夫?
话说到这里,便陷入了僵局,李治也没这个魄力打破这个僵局。
武后不仅仅是他的皇后,重要的是,她与李治其实是一对在事业上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李治定下的国策,包括打压世家,推行科举等等,这一切都有武后在背后帮他筹谋。
若夫妻关系真因别的女人而决裂,后果很严重,说不定会影响社稷,动摇国本。
李治冒不起这个险,而且他在该清醒的时候一定很清醒,魏国夫人的价值纯粹是年轻貌美,对一个帝王来说,她的价值远不如武后大,李治断不会为了她而与武后决裂,很不划算。
手掌依旧在她身上不规矩地游走,李治附在她耳边笑道:“时日还长,我们从长计议,朕会给你一个名分的,待朕多做出几桩功绩,朝堂里树下了威信,朕便有底气与皇后当面商议纳你为妃的事了。”
这番话很敷衍,很渣男,就跟“我一定会跟家里的黄脸婆离婚”一个性质,谁信谁傻。
可偏偏魏国夫人信了。
她觉得李治说这番话时很真诚,而且君无戏言,天子说出口的话一定会作数。
于是她的眼中顿时升起了憧憬,想象自己被接进宫,受封妃子的画面,从此与心爱的男人朝夕在一起。
想到这里,魏国夫人的眼神愈发炽热,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野心,梦想,还有几分并不单纯的男女之情,糅合而成的欲望,令她自欺欺人地以为,它叫“爱情”。
……
殿内丝竹绕耳,舞姿蹁跹,李治和魏国夫人都有了几分醉意,行为也愈发放荡起来。
殿外,武后在一群宫女宦官的围侍下悄然走进,远远听到薰风殿内的丝竹声乐,武后皱了皱眉,脚步不由慢了下来。
站在殿门外守候的一名宦官见皇后驾到,正要尖声通报,武后突然抬起一只手,眼神严厉地制止了他。
一步,一步,武后像一只闲步的猫,缓缓靠近殿门,然后悄悄探头朝殿内望去。
恰好见到李治正搂着魏国夫人,两人紧紧地粘在一起,撕都撕不开,李治一手端着酒盏,正放肆大笑,魏国夫人小鸟依人贴在他怀里,仰头用崇敬的目光看着眼前的男人。
这一幕落在武后的眼里,仿佛一根尖针,深深地刺痛了她的眼瞳。
武后的眼睛眯了起来,俏脸却不见任何表情,只是目光冰冷地看着殿内的一切。
深深的妒意和危机感渐渐袭上心头,武后的眼中渐露寒光。
她不年轻了,今年已快四十岁,在古代,快四十岁的人算是一只脚迈进了老年人的门槛。
年纪越大的女人,对未来越恐惧,恐惧丈夫变心,恐惧容貌渐老,恐惧得到的终将失去。
她不愿失去。
李治与魏国夫人放浪的样子落在她眼里,像是在无声的告诉她,她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她很快将要失去曾经得到的一切,包括皇后的位置。
这是她绝对无法容忍的。
纵死,亦不可再失。
望向殿内的目光由冰冷渐渐变成了浓浓的杀意,武后那双散发寒光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了李治身旁的魏国夫人。
第881章 知书达礼
经历过失去的人,更害怕再次失去。
武后经历过,她曾是李世民身边甚为得宠的武才人,那时的她也很年轻,她聪慧而温柔,对宫闱有着不加掩饰的勃勃野心,自从被李世民调到身边当才人的那一天起,她便对皇后之位志在必得。
然而年轻的武后的种种举动,终究逃不过李世民睿智的目光。
李世民喜欢这个年轻又聪明的女人,只可惜,这个女人聪明得有点过分,这样的人不仅不可能当皇后,甚至连留在身边都是祸害。
天可汗选女人的眼光,岂止是年轻貌美和聪明?
长孙皇后薨逝后,世间再无女子配得上皇后之位。
于是武后一夜之间跌落凡尘,她被发配掖庭,地位连普通的宫女都不如。
那一次,武后能失去的东西全都失去了,一点也不剩。
时隔十余年,当初瑟缩在掖庭冷宫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武后至今记忆犹新,不敢或忘。
李世民死后,李治从感业寺将她接回宫中,那时的她心性成熟了不少,她暗暗发誓,这辈子所得即永得,她再也不要失去任何东西了。
可是现在,李治与魏国夫人放浪的一幕落在她眼里,她的心中再次浮起深深的恐惧。
这个男人是她所有野心和权力的来源,如果失去了他,她将永坠地狱。
一个女人挽回丈夫的方法并不多,有人跪在小三面前哀求放过,有人在丈夫面前撒泼打滚,也有人放弃自尊,用尽一切办法重新讨得丈夫的欢心。
武后不一样,她不是普通的女人。
她若想要挽回丈夫的心很简单,把丈夫身边出现的女人杀掉,并且严防死守,不让他身边再出现有威胁的女人。
魏国夫人是她的亲侄女,那又如何?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在薰风殿的殿门外静静站立许久,武后一直面无表情,李治与魏国夫人的声声打情骂俏传入她耳中,她却不为所动。
李治和魏国夫人不知道的是,浓浓的杀机已在大殿内外弥漫。
不知站了多久,武后突然转身离开,门口的宦官这才悄悄直起了腰,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
第二天,长安城突然喧嚣起来。
礼部差役将一张张红色的榜文贴满全城。
榜文上誊写着今科进士的名单,从明经科到明算科,每个名字都清晰地写在通红的榜文上。
金榜题名。
这一天,这张红色的榜文牵系着万千士子的心。
长安城沸腾了,到处都是不顾仪态迈足狂奔的士子,众人围在榜文前,用充满希望的目光焦急地在榜文上寻找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