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载目光闪动:“孙儿当然扛不过去,如果扛不动了,就把锅扔给陛下,反正差事是他让我干的,出了事陛下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李勣一愣,接着失笑:“你倒是打的好主意,也就是天子与你私交不错,否则你这念头已是大逆不道。”
李钦载摇头:“孙儿为陛下办事,是因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说白了,朝臣是雇工,君主是掌柜。雇工为掌柜办事尽心尽力,掌柜在雇工无法扛住事时,也应该出来帮雇工解决困难。”
“无论掌柜还是雇工,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都希望这条船能驶得越远越好,君主该站出来办事时,也不能推搪,说到底,这条船的所有权是君主的,船漏水了,最着急的人应该是他才对。”
李勣呆怔许久,愕然叹道:“你这个说法……”
李钦载眨眼:“更大逆不道了?”
李勣笑了:“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比喻还是颇为贴切的,君臣一体,共治天下,本是立国之本,江山社稷是条大船,每个人都希望它行得越远越好,没错,是这个道理。”
李勣顿了顿,却又道:“比喻归比喻,你招惹了那几个世家,纵是陛下也无法帮你扛下,自长孙无忌倒下后,陛下虽对世家颇多打压,可终归还是对他们忌惮三分。”
“所以,这一次你招惹世家,陛下能帮你的地方恐怕不多,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扛过去。”
李钦载无所谓地耸肩:“掌柜的不能扛事,雇工怎么办?爷爷,人家都已经在我家门前杀马示威了,我难道忍气吞声?”
李勣眼睛眯了起来:“以老夫对你的了解,别人在家门前杀马,你不可能什么都没干吧?说说,你如何反击的。”
李钦载正色道:“孙儿向来遵纪守法老实本分……”
李勣冷冷地打断了他:“再说这种不要脸的话,莫怪老夫痛下杀手了。”
李钦载叹了口气,道:“孙儿早已派人回了长安城,伺机潜入李游道府中,他们怎么在我家示威,我就怎么回敬过去,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李勣皱起了眉:“杀人?”
李钦载点头,目光平静坦然地直视他:“杀人。”
李勣叹了口气,道:“手段太激烈,此仇怕是不死不休了。”
“他们杀马的那一刻,已然是不死不休了。孙儿纵然不是国公府的子弟,也忍不了这口气,大丈夫立于世间,若不能快意恩仇,遇事只能忍气吞声,未来不知会变成什么窝囊样子,整个人都废了。”
李勣朝他投去赞赏的一瞥,笑道:“我李家男儿,当有此气魄。”
李钦载眨眼:“爷爷不揍我?”
李勣捋须冷哼道:“你没做错事,老夫何必揍你?我英国公府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看着李钦载的脸庞,李勣露出了一丝笑意:“你啊,还是太年轻,对世家门阀的势力和手段太过轻视,招惹了他们,可不是杀几匹马那么简单。”
“陛下既任你为科举主考,你安心办你的差事,剩下的事,老夫来帮你解决。”
李钦载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勣的脸,突然道:“爷爷,不知为何,孙儿发现您越来越英俊了,您就算不是当世名将,就凭您这张老脸,也足以迷倒长安万千老妇,您年轻时一定祸害过不少绝世美人吧?”
“孙儿依稀能想象到爷爷当年拉着无数少女,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潇洒英姿……”
李勣冷着脸道:“话说完就滚,灌点迷魂汤就以为老夫忘乎所以了?你若再闯祸,莫怪老夫清理门户!”
李钦载乖巧地滚了。
李勣独坐书房内,突然取出一面小铜镜照了起来,左看看右看看,端详许久,脸上每个老年斑都数清楚了,这才放下铜镜,捋须喃喃道:“老夫果真如此英俊么?”
“算你识货!”
……
太极宫。
百骑司雍州掌事宋森站在李治面前,正一五一十地向李治禀报最近长安城的风吹草动。
当年李世民设百骑司的初衷,便是为了风闻奏事,缉探百官,尤其是长安城的朝野动静,百骑司更须事无巨细禀奏。
毕竟是天子皇城,当皇帝的若连自己住的城池的动静都不了解,未免太无能了。
宋森是个能干的官吏,这些年干得一直很不错,当初配合李钦载出使吐谷浑,百骑司给李钦载提供了不少情报,大唐能收回吐谷浑,宋森也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起,李治便对他高看了一眼。
此刻宋森正恭敬地站在李治面前,说起了赵郡李氏在甘井庄杀马示威的事。
李治的眉头渐渐皱起:“赵郡李氏竟张狂若斯?”
宋森垂头低声道:“陛下,李县侯为明算科主考官,他的手里可握着数十个功名,数十个功名便是数十个官职,天下哪个世家不动心?”
李治沉默片刻,道:“李景初如何反应?不要告诉朕他忍了,景初从来不是忍气吞声的人。”
宋森圆滑地笑了笑,道:“陛下猜得没错,李县侯没忍,当时便派了人潜入李游道府上,昨夜丑时左右,李游道府上死了十三个部曲,恰好与甘井庄前杀的马数量一致。”
李治苦笑道:“朕就知道,这混账忍不了。”
第853章 天家暗助
李治也伤脑筋。
说实话,贵为天子,他对世家门阀其实也忌惮三分。
隋朝是如何推翻的?高祖李渊起兵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当年隋炀帝无道,天下世家门阀皆有反心,恰好李渊那时登高一呼,世家门阀便欣然景从。
大唐立国后,三代帝王都对世家门阀不敢怠慢,每代帝王都与各大世家联姻拉拢,怕的就是当年隋朝墙倒众人推的场面又对李唐皇室来一出。
哪怕到了李治这一代,他已深知世家门阀对皇权的威胁,刻意用各种政策打压世家,然而李治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总归要缓行,徐徐图进,逐年削弱。
当皇帝的要平衡朝局,做事就不能太冲动。对世家门阀再恶心,每年朝贺的时候李治也要捏着鼻子笑吟吟地对世家示之恩宠,每隔几年或许还要送个公主出去与世家联姻。
可是李钦载这个臣子却管不了那么多,人家活得太潇洒了,快意恩仇,有仇当场就报,而且连数量都保持一致,简直是对李游道的另一种羞辱。
此刻李治甚至有点羡慕李钦载,生于世间百无禁忌,不但有个牛逼的爷爷帮他兜底,还有一个冤种天子当他的靠山。
这样的人生,不一定比皇帝差。
“向李钦载要功名的只有赵郡李氏么?”李治又问道。
宋森道:“赵郡李氏只是浮出水面的,事实上山东有几大世家都联合起来了,他们打算瓜分李钦载手上的数十个功名,给自家在朝堂上扩张势力……”
李治冷笑数声:“数十个功名,世家的吃相还不至于如此难看,他们更重要的目的是,将科举制搅黄,名声搞臭,朝廷从此失信于天下士子。”
“若是科举乌烟瘴气,仍然只凭权势便可插足,从此以后,天下寒门子弟谁敢再信朕?谁还会参加下一次的科举?”
宋森心悦诚服道:“陛下比臣看得更远,臣佩服。”
李治淡淡地道:“李景初如何反应?”
宋森道:“若是李县侯答应了他们,就不会有杀马示威这回事了。正因为他拒绝了李游道,便惹了麻烦上身,得罪了那几个世家,此事怕是难以善了。”
李治欣慰笑道:“景初不负朕望,守住了良知,朕没看错他,哈哈。”
随即李治的眼神盯住宋森,缓缓道:“朕听闻,你与李景初私交不错?”
宋森眼皮一跳,急忙跪地道:“臣虽与李县侯略有私交,但臣从来未做过对不起陛下的事,李县侯偶有所请,臣也只是量力帮忙,帮他查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陛下明鉴!”
李治笑了笑,道:“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和景初都是朕信任的臣子,你们私下里交情不错,自是无可厚非,再说,你俩也曾合力帮朕立过大功,当初收吐谷浑,你亦功不可没。”
宋森心情这才松缓了一些,悄悄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
李治沉吟片刻,缓缓道:“景初招惹了几大世家,凭他一己之力,怕是应付不来,既然你与他私交不错,不妨帮帮他,百骑司这些年想必积累了不少关于世家的案宗吧?”
宋森立马心领神会,躬身道:“臣遵旨,定会帮李县侯从容应对世家。”
宋森退下后,李治独自坐在殿内沉思许久,突然扬声道:“常福,传许敬宗觐见。”
……
太极宫的另一座宫殿,名曰“贞观殿”。
武后坐在殿内,垂帘召见了河间郡公李义府。
李义府是不折不扣的后党,而且是后党的中坚力量。
没办法,当年抱李治大腿的朝臣太多,有本事有资历的人也太多,李义府排了好些年的队都没轮到他,只好另辟蹊径,转身抱上了武后的大腿。
抱上武后的大腿后,不得不说,官运也是一样的亨通,枕头风吹得劲道,李义府升官的速度简直飞起。
这些年下来,他与武后的利益已深深地捆绑在一起。
如今武后的利益是什么?
跟李治一样,削弱世家势力。
武后是应国公武士彟之女,说是国公府出身,但武士彟原本只是个商人,单论出身的话,却是无法高攀上那些千年底蕴的世家。
废王立武事件后,长孙无忌倒台,武后从此与世家门阀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李治下定决心削弱世家势力,多多少少也是武后吹了枕头风。
赵郡李氏在甘井庄村口杀马一事,李治听说了,武后也听说了。
李治召见宋森的同时,武后也紧急召见了李义府。
她和李治的想法一致,李钦载一个人扛不住世家的报复。
所以天家必须出手,与私下的交情和恩怨无关,李钦载现在做的事,恰好符合武后的利益,她也希望借李钦载之手狠狠打压一下世家,将朝廷的科举制正式立起来。
李义府自然是唯武后马首是瞻,听完武后的述说后,李义府皱起了眉,沉声道:“这些世家,简直越来越猖狂了,连朝廷的科举都敢插手,是该好好敲打一下。”
武后坐在珠帘后,叮当脆响的珠帘遮住了她的面颊,却能听到她清冷的声音。
“李郡公,科举制是陛下和本宫都十分看重的,本宫不希望此事有波折,纵有人暗中兴风作浪,本宫也希望能够将风浪死死压下去,科举必须风平浪静如期举行,不容一丝错漏。”
李义府迟疑了一下,试探道:“不知皇后的意思是……”
武后冷冷道:“李钦载得罪了世家,他终归太年轻,有些事情他独力难支,本宫希望李郡公在朝堂上与他呼应。”
李义府毫不犹豫地道:“臣明白了,皇后放心,臣一定为皇后尽力帮李县侯。”
沉默片刻,李义府小心翼翼地道:“皇后,臣有一事不解……”
“你说。”
“咱们与李钦载……臣想问的是,当初李钦载谏止泰山封禅,与皇后有了嫌隙,这桩恩怨,皇后是否已经揭过了?还请皇后坦言以告,臣与李钦载相处时也好有个章程。”
武后明白李义府的意思,是在问她与李钦载是否恩怨已消,李钦载是否有投靠后党的迹象。
武后沉默许久,缓缓道:“本宫是那么容易原谅别人的人么?”
李义府立马懂了。
利益归利益,恩怨归恩怨,做人不能太天真。
第854章 黑料
两个人之间的恩怨一旦发酵,很容易变成两股势力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