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被两柄刀架在脖子上,道:“尊驾可是李景初,李县伯?”
“不错。”
来人松了口气,道:“恕在下冒昧,在下受金乡县主所荐,欲拜李县伯门下为幕宾。”
“金乡县主?”李钦载愕然,然后仔细看了他一眼,道:“你是何人?”
“在下,骆宾王。”
第460章 初唐四杰之最穷一杰
李钦载真被惊到了。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虽然官路混得很惨,可人家在文学上却是妥妥的大佬啊。
仔细打量眼前这位文学诗歌界的大佬,如今的骆宾王大约三十多岁,穿着朴素陈旧的长衫,长衫似乎有些年头了,看起来有点不合身,但却仍被熨得平平整整。
腰间系不起玉带,用一条锦布嵌上几颗铁扣来代替,脚上一双青云靴后跟都快磨穿了,以至于为了减少磨损,骆宾王无论站或走都好像在踮着脚,姿势看起来有点嚣张,像个收保护费的街溜子。
李钦载打量一番后不由叹为观止。
“穷酸”俩字应该是为骆宾王量身打造的吧?
刚才要不是他自报姓名,李钦载都想掏几文钱施舍他了。
“你是骆宾王?”李钦载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初唐四杰都混得如此落魄吗?
骆宾王挺胸站在他面前,神情有几分拘谨,又有几分傲气:“正是在下。”
李钦载一拍掌,高兴地道:“久仰久仰。”
骆宾王一怔,顿时欣悦地道:“李县伯认识在下?”
“认识,当然认识,尊驾佳作传遍大唐,哪个读书人没听过你的大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当年留校到八点多才堪堪背诵全文……”
骆宾王欣悦的脸色顿时一僵,难堪地沉下脸:“……不是我作的。”
李钦载一呆,尴尬地搓手:“啊,可能我记差了,‘古来征战几人回’?”
骆宾王面颊涨红,脸色愈发难看:“也不是我作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长安城’?”
“……不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县伯,要不您还是直接巴掌扇脸吧,在下心里兴许好过点。”骆宾王一脸惨然道。
李钦载有点不耐烦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这个四杰是花钱买的吗?”
骆宾王黯然叹道:“在下才疏学浅,不足与李县伯谋也,告辞!”
刚转身要走,李钦载突然福至心灵,一把拽住了他:“我知道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对不对?对不对?”
骆宾王仰头无语望天。
生平佳作也不少了,这位唯一能记得的却是自己七岁时的戏作。
要不你还是把我删了吧……
然而想到自己渺茫的前程,和金乡县主的一片好意,骆宾王还是决定忍了。
找份工作不容易,古今皆如是。
“李县伯好记性,《咏鹅》正是在下所作。”骆宾王颓然道。
李钦载高兴地道:“我早跟你说过久仰了吧?你这首诗不错,我幼时背的第一首诗就是它,好诗!寓意深远,引人深思,定是流传千古的绝句。”
骆宾王无奈地行揖道谢,刚直起身,赫然回想起李钦载刚才念错的那几句诗。
“海内存知己,古来征战几人回,春风吹又生……”骆宾王出神地喃喃念道。
醒过味来的骆宾王浑身一激灵,李县伯刚才那几句,每一句皆是绝妙好诗,而且他从未听闻过,显然是李钦载自己所作。
脑子里嗡嗡作响,骆宾王终于明白了,刚才李钦载看似无意说错他的作品,但出口的每一句都比他所作的强上许多。
分明就是在敲打他的傲气,含蓄地警告他不要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论才华,你特么算老几?
想通了关节后,骆宾王顿时通透了,神情突然变得恭敬谦逊。
朝李钦载长揖一礼,骆宾王叹道:“天下皆言李县伯之才,古今罕见,天子以国士待之。在下今日总算亲身领教,拜服!”
李钦载迷茫地眨眨眼,虽然不知道这货为何突然前倨而后恭,但意思还是基本懂了,他服了。
其实刚才李钦载扯了半天,他真正记得的骆宾王作品却没敢说出口。
这货跟李敬业一样,也是个隐藏版的反贼,骆宾王一生最牛逼的作品是《讨武曌檄》,全名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让这样的人当自己的幕宾,李钦载委实有点顾虑。
“金乡县主荐举你来的?”李钦载问道。
骆宾王躬身道:“是,在下不敢欺瞒李县伯,原本在下是打算投滕王殿下,可滕王殿下正在并州,金乡县主说李县伯求贤若渴,在下虽才疏学浅,却也愿投李县伯门下,为李县伯分忧。”
说着骆宾王从怀里掏出几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郑重地双手捧给李钦载,道:“此为在下之行卷,所记皆是在下对时政和经义的一点陋见,还请李县伯过目。”
李钦载接过行卷,随意瞥了两眼,嗯,完全看不懂。莫说古文诘屈聱牙,晦涩难懂,就这不打标点符号的毛病,他也无法适应,完全没兴趣看。
“好文!振聋发聩,博大精深!”李钦载脱口赞道。
骆宾王脸色又变得难看了:“李县伯,您都没看。”
“不必看,光闻味道就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李钦载面不改色地将行卷塞入怀里,道:“回头我再慢慢细看。”
骆宾王黯然道:“李县伯,您真会细看么?”
李钦载正色道:“看我诚恳的眼神,会!”
这个年代的幕宾不是随便收的,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至于怎样的真才实学,看东家的性格。
滕王那种喜欢吟风颂月附庸风雅的,府中幕宾便大多是文人骚客之流,陪着滕王作几首酸诗腐句,哄他开心。
但李钦载是个比较务实的人,如果要收幕宾,至少要对自己的生活或事业有帮助。
比如他收老魏,人家是身手好,经验足,关键时能救自己的命。
那么,骆宾王有什么?
文章这种东西作得再好,在李钦载这里也不可能成为加分项,他要的是真实的能力。
“骆……宾王。”李钦载刚开口,却被骆宾王打断了。
“李县伯,在下表字‘观光’,您可直呼表字。”
李钦载点点头,道:“观光先生,金乡荐你来时,可有说过我如今的境况?”
“听金乡县主说过。”
“不知观光先生可有良策助我解决麻烦?”
骆宾王沉思片刻,缓缓道:“英国公府本是功臣勋贵,英公戎马一生,立有赫赫战功,如今竟被奸人构陷,李县伯,恕在下直言,功勋之臣,不可轻辱。”
“故,在下以为,此时英公和李县伯不应疲于应对构陷,被动守势反而落了下乘。”
第461章 避开敌人的战场
看似文质彬彬的人,出口却锋芒毕露。
李钦载直到此刻才正眼看他。
原以为他会滔滔不绝夸夸其谈,说一堆废话最后再毕恭毕敬地表示,您自己看着办。
如果真是这种货色,李钦载真会施舍他几文钱,然后和颜悦色地告诉他,当今皇后武氏也求贤若渴,你去祸害她好不好。
不料骆宾王却是语出惊人,一句话便给了李钦载很大的启发。
是啊,别人构陷,自己就忙着如何自证清白,就算最后自证成功了,别人若再随便拿一桩陈年往事出来继续构陷,难道自己仍然继续自证清白?
贱不贱呐。
李钦载也非常讨厌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感觉自己就是一头拉磨的驴,人家在鼻子前吊一根胡萝卜,自己就被耍得团团转。
不得不说,骆宾王的这番话,甚合李钦载的胃口。
于是李钦载也严肃起来,沉声道:“愿闻其详。”
骆宾王似乎在来之前便已有过成熟的思考,此刻不假思索地道:“两桩麻烦,实则是同一个麻烦,这个麻烦就是背后有人指使针对英公,或许,也包括李县伯你。”
李钦载点头,一言直指实质,初唐四杰能在史书上留名,确实是有实力的。
“所以在下以为,李县伯不应将两桩麻烦分开处置,而是锁定一个事实,把背后的人揪出来。”
“如何揪出来呢?”
骆宾王缓缓道:“太史公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说人话。”
骆宾王苦笑,只好说人话:“不要在敌人的战场上,与敌人决斗。”
李钦载神情一振,恍然道:“把敌人拉到我自己的战场上,再狠狠揍他?”
骆宾王笑道:“不错,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被动化为主动,李县伯方可从容自如应敌。”
“也就是说,不管别人如何构陷我爷爷和堂兄,我只需避开自证清白,用我自己的方式搅乱这个战场,逼敌人自己现形?”
骆宾王含笑道:“在下就是这个意思。”
李钦载大喜,拍了拍骆宾王的肩笑道:“你是个人才,我收了,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幕宾,若有机缘,我会向天子荐你为官。”
骆宾王喜出望外,这几年他到处向权贵家投行卷,毛遂自荐为幕宾,终极目标当然是求官求名利。
李钦载的这句承诺挠中了他的痒处,骆宾王眼眶泛红,他觉得自己终于能一遂生平之志了。
“多谢李县伯,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