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179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灭国之仇,辱主之恨,臣下必戮李钦载,报此深仇大恨!”货郎痛哭流涕。
  顺手从怀里掏出一柄短刀,一边哭一边在自己的肚子上比划,似乎想要切腹自尽表达一下忠心,然而短刀比划了半天,终究还是没切下去。
  鸬野赞良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急忙道:“不必如此,若能保得父亲大人与大和国臣民的平安,我纵委身为奴亦甘之如饴。”
  货郎擦了把眼泪,突然站了起来,哽咽道:“皇长女殿下请放心,请您再委屈几日,待我等从容谋划布置,定会寻个完全之机,将李钦载一击致命。”
  鸬野赞良脸色突然变得平静,平静中透出一股威严。
  “我刚才说的话,你没听见吗?”鸬野赞良语气渐冷。
  货郎愕然看着她。
  鸬野赞良加重了语气道:“我说,不必如此,我纵委身为奴已甘之如饴!”
  货郎惊道:“殿下何故如此?”
  鸬野赞良冷冷道:“你们若杀了李钦载,远在大和国的父亲大人,和无数臣民将何以自处?”
  “宫闱禁卫和国都飞鸟城的防卫,皆在唐军掌握之中,李钦载若被刺而亡,可知我的父亲大人和臣民们将要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货郎重重地道:“罪在臣下,与无辜者何干?臣下若刺杀成功,愿当场引颈自戮,了此仇怨!”
  鸬野赞良冷笑:“你以为唐国会与你讲道理?当初唐军登陆本国,每克一城便屠城,数万无辜子民死在唐军刀剑下,李钦载若在唐国境内被刺,唐国会放过我的父亲大人和臣民吗?”
  “唐国天子极为看重李钦载此人,天子最重视的臣子被刺,我大和国臣民岂能置身事外?唐国天子必将报复,以我大和国十数万臣民的性命来为李钦载陪葬,你若刺杀他,便是陷我大和国于万劫不复之地。”
  货郎悲愤道:“难道灭国之仇不能报了?”
  鸬野赞良叹道:“时势如此,如之奈何……说来终究是我们大和国有错在先,当初若不主动在白江口突袭唐军,我们也不会遭此灭国之祸……”
  盯着货郎的脸,鸬野赞良缓缓道:“近日庄子里布满了唐国禁军和国公府的部曲,显然唐国已经知道你们欲行刺李钦载之事了……”
  “放弃吧,你们没有希望的,无论成与不成,我们大和国臣民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
  货郎眼中闪过阴霾,他听出来了,皇长女没有任何报仇的念头,如此深重的灭国之仇,在她心里却被一种对仇人的深深恐惧敬畏而代替。
  罢了,命运被仇人掌控的王族,果然不能指望他们的骨气。
  拜伏于地,货郎低声道:“是,皇长女殿下,臣下放弃了。”
  鸬野赞良盯着他,狐疑道:“你果真放弃了吗?”
  “臣下真的放弃了。”
  鸬野赞良点头:“你快离开吧,此地四处是眼线,你能乔装混到这里已经算是运气极好了。”
  货郎看着她,深深地道:“皇长女保重,臣下告退。”
  看着货郎挑着担走远,鸬野赞良心里却仍然不踏实。
  鸬野赞良不是傻白甜,她不会那么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从货郎刚才的语气神态来看,恐怕不会那么轻易放弃刺杀。
  那么,五少郎是否会有危险?
  明明是灭国的仇人,然而相处久了以后,鸬野赞良心中对他的恨意似乎没有那么纯粹了,刚刚那一刹,她的脑海里甚至闪过一丝为他担忧的念头。
  尽管只有短短一刹,可她仍然很讨厌自己刚才那一丝不该有的念头,对她来说,那是不忠不孝。
  四下无人,鸬野赞良突然面朝东方双膝跪拜下来,万分悔恨地道:“父亲大人,对不起!我会继续恨下去的!”
  ……
  货郎挑着担,走另外一条山林小路回转,小心躲过了几拨禁军的巡弋队伍,离开甘井庄十余里后才放下担子,充血的眼睛盯着远处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庄。
  货郎名叫藤原石利,倭国京都飞鸟城人士。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中臣镰足的家臣,就连“藤原”这个姓氏,也是中臣镰足赐予的。
  龙朔二年三月,李钦载率唐军攻陷倭国京都飞鸟城,城破当日,中臣镰足率城内残余军队抗击,然而终究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
  藤原石利的父亲在守城战中战死,城破以后,唐军屠城三日,他的母亲,姐妹,族人,皆被唐军屠戮。
  后来中大兄不得不向大唐屈服,签下了停战盟约,交出了飞鸟城和宫禁的防卫权,战争停止后,远在大唐长安求学的遣唐使藤原石利才收到来自倭国的报丧书信。
  一家人整整齐齐都死光了,只剩下孑然一身的他。
  万念俱灰的那一刻,藤原石利便决定了复仇。
  他发誓要亲手杀了李钦载。
  对他来说,灭国灭家是血海深仇,无论任何人都不可能劝说他放弃。
  中大兄不能,中臣镰足不能,皇长女更不能。
  不共戴天的血仇是任何人都无法化解的,除了仇人的头颅。
  跪在地上默默流泪,许久之后,藤原石利擦干了眼泪,整理了表情,瞬间变成了一个憨厚老实的货郎,挑起了货担朝远方走去。


第241章 老兵凋零
  甘井庄。
  随着各家权贵部曲和禁军的进驻,庄子里的空气莫名变得紧张起来。
  当部曲和禁军们开始以小队为组,在庄子内外巡弋,外界通往村口的几条小路也被封锁,任何人进出庄子都会被人拦下盘问。
  紧张凝滞的气氛越来越浓郁。
  李钦载知道给庄户们带来了不便,于是吩咐下人准备了一些粮食肉干布匹等礼物,他带着荞儿亲自挨家挨户登门赔礼。
  话说得客气,态度也很谦逊,告诉庄户们最近的生活可能会有些影响,但很快会过去。
  庄户们也通情达理,毕竟都是李家庄子上的庄户,很多都是跟随过李勣南征北战的老兵,对李钦载的赔礼表示理解。
  听说有人要行刺五少郎,庄户们纷纷义愤填膺,不仅没有责怪庄子内外的风声鹤唳,一群老兵反而自发地组织起来,与部曲和禁军们一同巡弋,并细心地在某些隐秘的小路上设下机关埋伏。
  向庄户们登门赔礼后,李钦载牵着荞儿往回走。
  荞儿的粉嫩小手握在李钦载的掌心里,金黄色的夕阳将父子二人的背影拖曳得老长,像一幅关于岁月与依靠的名画。
  “爹,最近庄子里好多陌生人,荞儿出去玩都有好多人跟着,是有人要害你吗?”荞儿仰头问道。
  李钦载嗯了一声,道:“确实有人要害我。”
  “他们为何要害你?爹做了坏事吗?”荞儿懵懂地问道。
  李钦载想了想,道:“对敌人来说,我确实是做了坏事,但我问心无愧。”
  “爹做了什么?”
  “我把一个国家灭了,于是那个国家的人视我为仇,必除之而后快。”
  荞儿不解地道:“可是,庄子里的叔伯们都说,爹是大英雄,爹为大唐立下了大功……”
  李钦载笑了:“彼之仇寇,我之英雄。立场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如果有人打进了我们的庄子,杀了我们庄子上的许多庄户,你会恨这个人吗?”
  荞儿毫不犹豫地道:“当然会恨。”
  李钦载轻轻呼出一口气,道:“爹在倭国,也做过这样的事。”
  想了想,李钦载又道:“爹参与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目的就是杀敌掠地,双方厮杀本就是残忍的,我们杀了他们的人,他们同样也杀了我们的将士,不同的是,这场战争我们胜利了。”
  荞儿似懂非懂地道:“但是那些失败了的敌人不甘心,对吗?就像庄子里的孩童跟我玩游戏,他们输了也不甘心,还骂人。”
  李钦载笑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敌人不甘心,所以用了阴谋诡计,想悄悄地把我杀了,为他们的失败而报仇。”
  明明还是没太明白,可荞儿还是露出恍然状,道:“所以,那些要杀您的人是坏人,爹是好人,是大英雄。”
  “没错。”
  荞儿突然挺起了小胸膛,昂然道:“爹,不怕,若坏人真来刺杀您,荞儿保护您!”
  李钦载停下脚步,蹲下身与他的视线平齐,缓缓道:“荞儿还小,还不能保护爹,爹可以保护你。”
  “但是,很多年以后,爹会慢慢变老,荞儿会慢慢长大,爹的力气越来越小,胆子也越来越小,那时爹就需要荞儿的保护了。”
  荞儿用力点头:“爹,荞儿会练好本事,学得文武艺,将来保护爹,荞儿要像盾牌一样,挡在爹的前面。”
  李钦载欣慰地揉着他的小脑袋:“你先练好后空翻……”
  ……
  深夜,宁静的庄子忽然被一阵哭嚎声打破,随即各家各户传来不停歇的犬吠声,然后庄户们纷纷点亮了灯。
  李钦载披衣而起,走出院子,迎面便遇到披甲待旦的刘阿四。
  刘阿四神情紧张,右手按在腰侧的刀柄上,见李钦载要出去查看,刘阿四伸手拦住了他。
  “五少郎,您不能动,哪里也不能去。”刘阿四严肃地道:“不知哪户人家出了事,禁军已过去查看,您与小郎君留在别院,否则恐中了敌人的计。”
  借着院子里火把的微弱光芒,李钦载看了刘阿四一眼。
  刘阿四额头冒汗,眼神努力维持镇定,但他的背部微微弓起,像一支随时激射出去的利箭。
  最近庄子里气氛紧张,但真正风声鹤唳,心理压力极大的,却是他们这些部曲和禁军。
  百骑司传递的情报不会错,有了十成的把握,宋森才会亲自登门示警。
  也就是说,刺客一定会刺杀李钦载,此时只不过隐藏在看不见的阴暗处,说不定在什么角落用阴森的目光盯着他。
  尽管部曲和禁军已将李钦载和亲眷保护得密不透风,可众人的压力还是极大,敌暗我明的态势下,今夜此时庄子里突然传出哭声。
  无论哭声是正常还是不正常,对刘阿四这些部曲来说,既是考验也是折磨。
  保护主家最重要的是风平浪静,像一片死湖一样不泛丝毫涟漪。一旦出现不同寻常的事物,便代表着可能发生变故。
  所以此刻刘阿四才会如此紧张,如临大敌。
  院子里,李钦载笑了,用力拍了拍刘阿四的肩:“轻松点,不要太紧张,把我的命交给你们,我从来没有担心过。”
  刘阿四擦了把额头的汗,苦笑道:“小人却快担心死了,真害怕刺客还没来,小人已忧思过度而亡……”
  “你一个粗人,学什么文艺腔,忧思过度这种事还轮不到你,那是读书人才有的症状。”
  急促的脚步声从院子外传来,一名禁军的队正匆忙走来,向李钦载禀报。
  庄子里确实出了事,不过只是一件看起来并不特殊的事。
  一位老人故去了。
  老人也是庄户,曾经的老兵,大约六十多岁。
  在唐朝能活到这个岁数,绝对属于喜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1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9/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