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载想起崔婕与荞儿曾经共同经历的患难,忍不住叹道:“不错,她是个好姑娘。”
夜宴已毕,李勣醉了,被下人扶回了卧房。
李钦载也抱着昏昏欲睡的荞儿往后院走。
年岁渐长,荞儿抱在怀里有些沉,李钦载一边走一边拍着他的背。
怀里微微的颠簸,荞儿突然醒了,揉着眼睛看了看漆黑的四周。
“爹,年过完了吗?”
李钦载微笑道:“没到子时,年还没过完。”
“爹,什么叫过年呀?”
“‘年’是一种怪兽,很凶很凶,专门吃人,所以我们民间每到这个时候,便要‘过年’,为的是吓跑年兽,顺顺利利过到下一个年。”
荞儿眨巴着清澈的眼睛,道:“爹,荞儿长大了保护爹,不让爹被年兽吃了。”
李钦载笑道:“好,但如今荞儿还小,爹来保护你。”
“嗯!爹保护荞儿,荞儿长大后保护爹。”
荞儿说着又有些睡意,眼皮一耷一耷的。
迷迷糊糊靠在李钦载的肩上,荞儿如梦呓般道:“爹,过年好。”
李钦载脚步一顿,侧头看着荞儿迷糊的小脸,心中涌起无限的柔意,轻声道:“你也过年好,慢慢长大,余生长得很,不必着急。”
……
深夜,长安城仍然热闹非凡。
市井坊间彻夜不眠,臣民们纷纷携带家眷,上街逛夜市。
一片喧闹喜悦之时,一匹快马从长安的延平门飞驰而入。
快马入城仍未止步,飞快朝太极宫方向驰去。
快到宫门前,马上骑士终于收了缰绳,放慢了速度。
见宫门前值守的将士缓缓围上来,满面尘土的骑士大声道:“前方紧急军情!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千里奏报长安!倭国贼子出兵百济,与我大唐战于白江口,我军将士伤亡近千!”
第169章 启战原委
奇耻大辱!
大唐立国至今,从未被倭国这种蛮夷小国算计过。
大唐的敌人不少,昔年北方有强大的突厥,东边有仗天险地利之便与中原抗衡多年的高句丽,西边高原有吐蕃,南边有蛮夷部落南诏……
可是大唐立国之后,唯一耻辱的是曾经签了渭水之盟,那一年,突厥人已经快打到长安城,太宗不得不忍辱负重,与突厥人签了停战的渭水之盟。
从那以后,大唐如同开了挂似的,突然奋发起来,两年以后,大唐出兵六路,彻底灭了北方突厥,一雪前耻。
这些年无论是东征高句丽,还是西并吐谷浑,大唐都保持着战略进攻态势,也就是说,只有我们打敌人,敌人只能仓惶地被动防御,从未有敌人胆敢主动招惹我们。
而这一次,倭国居然敢主动进犯,还对大唐将士造成了伤亡,对大唐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曾几何时,区区三岛倭奴也敢挑衅上国虎威?
正月初一的这个夜晚,民间举国欢庆新年之时,太极宫里却炸了锅。
李治被宦官从睡梦中叫醒,然后得知了这个消息,睡眼惺忪的他呆坐半晌仍没反应过来,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倭国?东边与新罗百济隔海相望的倭国?”李治神情呆滞地问道。
武皇后亲自为他穿戴衣裳,柔声道:“是,就是那个倭国。”
李治仍然呆呆地道:“他们……在白江口突袭我大唐将士,伤亡我将士千余?”
武皇后叹了口气,道:“是。”
李治使劲甩头,这会儿他终于清醒了,接着勃然大怒:“大胆!三岛倭奴,都活腻了么?敢犯我大唐,朕必平了这蛮夷岛国!”
武皇后急忙揉他的胸口:“陛下不宜激动,冷静一点,此时咱们该商议章程了,倭奴胆敢犯我,咱们便百千倍报还回去!”
李治仍然很激动,不停地咬牙切齿,冷笑道:“好得很!当年父皇在世,大唐的邻国仓惶跪伏,莫敢与敌,谓父皇‘天可汗’,到了朕这里,连区区蛮夷岛国也敢主动招惹,是欺朕不如父皇耶?”
心思敏感的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内心最忌讳的事情上,李治最忌讳的便是别人议论他不如李世民,所以任何事情都能联想到这上面,哪怕并不是事实。
“传旨!军中留守长安的大将军们,英国公李老将军,还有苏定方,薛仁贵,程知节,契苾何力等,马上入宫议事!”
半个时辰后,长安城中诸位名将皆匆忙入宫,承香殿内一时将星荟萃,闪耀殿堂。
名将们本都在家与亲眷团圆,歌舞娱乐,突然被宣进宫,正是一头雾水之时。
没多久,穿着明黄便袍的李治阴沉着脸走出来,开门见山便说了前方战报。
老将们面面相觑,一脸不敢置信,就连久经战阵为人沉稳的李勣也禁不住白眉微掀,显然内心无比震惊。
李治盯着他们,冷冷道:“你们没听错,是倭国,与百济新罗隔海相望的倭国,他们出兵了!”
老将们沉默片刻,接着轰的一声,满殿炸锅了。
“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么?胆敢招惹我大唐!陛下,老臣请命领兵东征,为陛下平了这蛮夷岛国,登上倭奴岛,杀他个鸡犬不留,彰我大唐之威!”苏定方首先怒喝道。
一旁的老将们也纷纷躬身请命,神情激愤万分。
李治摆摆手,沉声道:“先听军报,再议征讨之事。”
千里报信的小校被召入殿内,站在君臣面前声音洪亮地道来。
事情始末并不复杂。
后世所称的“朝鲜半岛”,如今还没这说法,但半岛上有三个国家连年战争,它们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其中高句丽和百济是联盟国,两国经常合兵群殴新罗。
新罗,也就是后世的棒子,他也忍不了这口气呀,于是早从贞观年便果断归为大唐的藩属国,年年向大唐朝贡。
大唐表示,棒子舔功很精湛,舔得很舒服,好吧,以后我保护你,正好老子看高句丽不顺眼,咱们一起揍他和百济。
数十年来,半岛三国和大唐之间,大概便是这种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大唐与半岛三国相爱相杀,跟倭国有啥关系?
答案是,没有任何鸟关系。
但是,没有关系不代表不能主动发生关系。
倭国貌似恭谨,对大唐也一直谦卑臣服,可这都是表面现象,倭国蜗居三岛,心思狭隘,忘恩负义,长了个人模样实则人人皆有禽兽之心。
半岛三国互相征战,从隋朝开始,高句丽便一直与中原王朝为敌,数十年下来,中原几次东征,虽然没有平灭高句丽,但也将它的国运和国力耗得奄奄一息。
百济与新罗是东西交界,两国的国境线特别长,难免冲突会愈加剧烈,这些年征战下来,三国臣民其实都苦不堪言。
就在此时,大唐看准了时机突然出兵百济。
龙朔元年,大唐与新罗联兵攻入百济。
高句丽国力孱弱,指望不上,于是百济权臣鬼室福信向倭国求援。
半岛三国之争,倭国默默旁观数十年,早已心痒不已,倭国的野心很大,他想要在半岛建立势力,树立威信,进而达到扩充国土的目的。
恰好此时唐罗联兵攻入百济,百济亡国之际向倭国求援。
倭国所谓的皇极女天皇顿时上头了,于是悍然出兵百济,并于百济西面的白江口对唐军突袭。
骤然之间,唐军来不及反应,被倭国伤亡了上千人,唐军留守百济的主帅刘仁轨只好下令后撤至新罗境内,并命人千里飞马向长安报信。
事情呢,大概就是这么个事情。
总的来说,不是唐军战力低,唐军骤遇突袭而小败,败就败在事先谁都没想到倭国竟然敢出兵挑衅大唐。
确实没人能想到,无论大唐还是新罗,都以为倭国与半岛隔海相望,半岛三国之争怎么也跟倭国没啥关系。
再说倭国这些年来对大唐处处恭敬谦卑,光是遣唐使都派了一批又一批,倭国使节每年都代表倭国向大唐天子朝贡,女天皇写给李治的亲笔信句句肉麻,字字撩人。
这么个貌似恭谨的小国,谁能想到它竟如此大胆,突然介入了半岛三国之战?
第170章 备战雪耻
前因后果说清楚,殿内君臣瞬间达成了一致。
揍它!
一股森然的战意在殿内突然升腾而起,偌大的承香殿内瞬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
“陛下,老臣请命,领兵出征倭国,老臣善攻,亦善屠城,若陛下任老臣为帅,老臣打入倭国后,必将倭国上下屠尽,以报我千余将士伤亡之仇!”
一片喧嚣怒骂声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站出来昂然请命。
众人顿时一静。
这位老将正是程知节,又名程咬金。
如今的程咬金年事已高,贞观朝时可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老混账,撒泼打滚争军功,单挑文臣,群殴武将,啥事都敢干,偏偏先帝李世民对他恩宠得很,不管他做出啥恶心事都能立马得到原谅。
李钦载若不改脾气的话,早年的程咬金大约便是李钦载晚年版。
然而在显庆元年,程咬金干了一件错事,这件事令他一生名节尽丧,事后他不得不上疏致仕,被李治批准了。
今日上殿,程咬金并无官职,而是作为顾问被召入宫中,与天子奏对。
见程咬金突然出班请命,一众武将顿时愕然,面面相觑后,纷纷将目光投向李勣。
李勣是军方第一人,在军中威望极高,但凡有兵家之事,大唐的武将们都会请示李勣的意见,连李治也不例外。
李勣深深看了程咬金一眼,良久,忽然一笑:“老货,都快进棺材了,这时跑出来逞甚能?滚回去抱孙儿便罢。”
程咬金仍是当年的火爆脾气,闻言环眼一瞪:“老不死的,老夫请命与尔何干?老夫虽老,仍日食三斗,敢欺我马槊不利乎?”
李治叹了口气,神情复杂地看了看程咬金,道:“此战为雪耻之战,非同小可,绝不容败,否则大唐国威尽丧,程叔年事已高,还是安心在长安养老吧,主帅当另遣他人。”
程咬金神情一呆,看着李治复杂的表情,长长叹了口气,整个人萎靡下来。
他需要的,也是一场漂亮的胜仗,这一战是大唐的雪耻之战,何尝不是他程咬金的雪耻之战?
然而将军已白头,昔日锋芒已钝,浩瀚的篇章里遗憾谢幕后,很难再重新登上这座璀璨的舞台,它已被后来者占得满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