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89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随即面色一板,李钦载正色道:“你们昨日回家定是没跟长辈们说清楚,李某真的没有半分本事,你们看,我没过什么报效家国的伟大事业,也没说过经天纬地的至理名言,说起学问更是一塌糊涂,比你们还无知……”
  “回去跟长辈们好好说,就说李钦载真的是个没本事只会糊弄世人的家伙,你们慧眼识妖识破了我的真面目,回去告诉长辈后,他们一定会夸你们的。”
  “听话,都回去吧。”
  众人没动,李钦载这番话根本泛不起他们心中一丝波澜。
  良久,李显缓缓伸出一只手掌,做了个爬行动物的手势,表情复杂地幽幽道:“我若再信你,我就是这个……”
  “英王殿下,快收回去,多不雅观。我不准你如此侮辱自己!”李钦载嗔道。
  事情有点难办,这些子弟里最小的才五六岁。五六岁的孩子都不相信他的忽悠了,对李钦载的个人魅力是一大打击。
  昨日在村口搭帐篷的李素节赫然也在列。
  相比一众孩子的颓然,李素节的精神状态明显好多了,显然昨天没回长安是个明智的选择,说不定还有宦官转达了李治对他的表扬。
  毕竟论求学的态度,一众子弟里李素节是做得最出色的。堂堂皇子宁肯在野外搭帐篷也不肯走,这端正的态度,不当个大师兄都委屈了他。
  站在李家别院门口,年纪最长的李素节带头朝李钦载躬身长揖。
  “弟子诚心求学,请李先生教授学问。”
  李素节带了头,其他的子弟们纷纷躬身长揖,异口同声附和。
  李钦载的脸色微沉,不是他矫情,他是真不愿意当乡村教师,这严重破坏了他的废物人生计划。
  明明无所事事毫无压力的过着悠闲日子,如果莫名多了一群学生,每天睁眼第一个念头便是,昨天的作业批改了没,今天要教什么,明天要不要写教案……
  这日子怎么过?又成社畜了。
  努力挤出一丝微笑,李钦载道:“诸位找个地方先休息,我去一趟长安城。”
  将荞儿暂时托付给吃斋念佛的祖姑母,李钦载吩咐宋管事备马车。
  说走就走,李钦载窜上马车便朝长安城风急火燎地奔去。
  ……
  长安城,太极宫。
  今日请求觐见天颜的朝臣不少,而且大多是三朝老臣,也有新晋的功臣。
  朝臣们事先都没约好,暗戳戳地来到宫门前求见,于是许多朝臣们就在宫门前碰了头,错愕之后纷纷会意一笑。
  大家觐见李治的目的彼此心知肚明,昨日揍自家孩子时都没少用力气。
  孩子倒是揍了,也把他们赶回甘井庄了,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
  英国公那个孙子究竟有何高深学问,竟能让天子同时派出两位皇子向他求学?
  朝臣们并不清楚,事前没有任何征兆,天子就突然把两位皇子送过去了。
  朝臣们揍孩子也好,把孩子赶回甘井庄也好,都只凭着事情的表象做出的下意识反应,皇子都被派去求学了,一定是好事,自家的孩子必须跟着去。
  总之,先把热闹凑上,再研究热闹的真相。
  至于李钦载究竟有何学问,天子为何如此看重,更重要的是,派皇子求学的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政治风向,说实话,他们不明白。
  不明白就要问,这便是今日朝臣们齐聚宫门的原因。
  两仪殿内,君臣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李治登基后,对贞观朝的老臣向来敬重,而且和他的父皇一样善纳谏,胸怀宽仁,有太宗遗风,故老臣们亦非常乐意与李治商讨国事。
  不仅是国事,李治还经常将老臣们召进宫,家长里短聊些闲话,临了再赠一些不值钱但心意足的某地贡品。
  今日两仪殿内,君臣见面后先聊闲话,话题却离不开自家那不争气的儿孙。
  单论年龄,李治在这群老臣中算是晚辈,但提起儿孙,李治也忍不住叹气。
  儿孙这个话题让人既爱又恨,明明是亲生的,又恨不得不是亲生的。
  聊了不过片刻,君臣的儿孙们种种劣迹被抖落出来,气氛顿时陷入僵滞,可见聊起儿孙比聊国事更沉重。
  当中书侍郎上官仪试探着问起李钦载其人,并好奇李治为何送两位皇子求学时,殿内众臣精神一振。
  终于说到正题了,聊了半天儿孙,不就是为正题铺垫吗。
  见老臣们一脸好奇,李治笑了,缓缓道:“诸位可是认为,英国公之孙仍是当年那纨绔混账的模样?如此名声恶劣的人,朕为何要让皇子向他求学?”
  上官仪笑了笑,捋须道:“李钦载此子,老臣倒也听说过他昔日的一些事迹,说实话,确实有些不堪。”
  “但自从数月前,军中一个名叫‘神臂弓’的东西横空出世,而造出此物者,便是李钦载,老夫便觉得,或许该重新认识一下他了。”
  众臣互相交换眼神,无声中透着迷茫。
  李钦载最近几月的表现,其实并未到人尽皆知的地步。
  就像后世很多歌星一样,歌红人不红。李钦载造出的神臂弓,马蹄铁,滑轮组,乃至百家姓等等,已经由尚书省和兵部颁行全国全军。
  他发明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东西全部出自李钦载之手。


第116章 择才而教之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说的大概便是李钦载了,以往那些斑斑劣迹人尽皆知,反而发明神臂弓马蹄铁等事迹,除了朝堂和军中的重臣外,几乎没人知道。
  毕竟在这个年代,新发明颁行下去不会带上说明书,官府和军队也不会特意张贴榜文告之大家此物是何人发明。
  于是在大多数人眼里,李钦载仍然是那个顽劣不堪的李钦载,若说有什么不同,大抵是最近几个月没听说他有什么新的劣迹,可能老实一阵了。
  看着迷茫的众人,李治笑道:“李钦载此人,已非吴下阿蒙,诸位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呀,许多人知道神臂弓,也知道马蹄铁,这两个新物件早已推行军中,在座的有军中将领,想必不陌生。”
  几位将军缓缓点头。
  李治又道:“还有一个滑轮组,此物用之于工,可大大节省人力,工部如今正在打造,不久后将用于大唐各州县之河工,建造等方面。”
  “对了,前不久朕还让尚书省下文,让各州县张贴榜文,颁行《百家姓》全篇,此文可为大唐继《千字文》之后颇为难得的蒙学读物,对孩童启蒙之效,尤在《千字文》之上……”
  李治笑容渐敛,缓缓道:“或许在座诸卿不知,也或许只知一两件,今日朕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些东西,全都出自李钦载之手。”
  一言出,举座皆惊。
  在座的朝臣职司不同,文武不同,职司之外的事情他们很少打听,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年代,不主动打听的事自然不容易知道。
  知道今日,天子亲口说出来,他们才知道原来英国公的孙儿如此了不得,这些文武不同的新奇东西居然都是出自同一人。
  发明一样两样或许是巧合意外,可以称之为妙手偶得,可四样五样呢?还是巧合吗?
  见座中朝臣们震惊的模样,李治满意地笑了,他很喜欢众人的反应。
  当初李钦载一件又一件创出新东西时,李治的反应也和他们一样,如今终于轮到他们了。
  “诸位,英国公家的这位孙儿,可是有大才之人,以往被埋没于世,没有被朝廷重用,是朕的过错,如此大才弃而不用,国朝之大失也。所以,朕要用他。”
  “李钦载的学问颇为古怪,但却非常实用,无论神臂弓,马蹄铁,滑轮组,或是百家姓,都对我社稷大有用处,更难得的是,李钦载的学问高深,如今展露出来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环视座内,李治看见人群中的契苾何力,不由指着他,笑道:“契苾将军。”
  契苾何力躬身:“臣在。”
  “你是百战将军,对战事自然熟悉,朕这里有个题目,想考考你。”
  “陛下请说,臣知无不言。”
  李治笑着将当初那道两军追击的题目说了出来。
  契苾何力沉思半晌,缓缓道:“臣不敢说精确,但大致能算到时辰,大约两刻到三刻之间。”
  李治大为赞赏,老将到底是老将,对战场的敏锐非一般人能及。
  “将军百战成名,对战事自然巨细无遗,但将军麾下的将领们呢?他们都能算出来吗?”
  契苾何力苦笑:“这个……臣就没把握了。”
  李治缓缓道:“李钦载算出来了。”
  契苾何力一惊,不敢置信地看着他。
  李治叹道:“他真算出来了,而且弄了一个公式,任何人学了这个公式,都能算出来。”
  说着李治召人拿来纸笔,凭着当时的记忆,将李钦载的两军追击公式一笔一笔地写出来。
  写好后让宦官将纸传阅众人。
  中书侍郎上官仪接过纸,看到上面一串完全不懂的数字和文字,最后只看到下方的结果,果然是两刻多时辰,上官仪不由大吃一惊。
  李钦载可是从来未曾领过兵,也未上过战场的纨绔子弟,他为何能如此精确地算出两军追击的时辰?这很不科学!
  其实对李钦载的学问,在座的朝臣大部分不清楚,唯独契苾何力还是颇为熟悉。
  当初去英国公府拜访李勣时便曾羡慕过李家横空出了一个麒麟儿,回家后越发看自己的儿子不顺眼,狠狠揍了几顿。
  今日契苾何力来觐见李治,并非怀疑李钦载的学问,他只是想探听一下让皇子向李钦载求学,其中有什么政治风向。
  见殿内众臣愈发震惊的模样,李治这才缓缓道:“这个东西,名叫‘公式’,据李钦载说,理工格物一道,可为定国之本。公式便是理工格物之道,它是万物定理的基础。”
  “只要万物有规律,便可用公式算出来,从而掌握它的规律,无论行军,攻城,还是建房,修堤,播种,收割等等,万物定理皆在其中,皆可用公式示之。”
  “现在,诸位知道朕为何要派两位皇子去求学,并让其以师礼待之了吗?”
  众人彻底明白了。
  若李钦载果真掌握了世间万物的定理,一切事物的规律皆可用公式算出来,这等才华,实为经天纬地,可传万世,可鼎社稷千年。
  半晌,上官仪苦笑道:“臣虽老迈,但也不得不对李家这位麒麟儿说一句钦佩。”
  契苾何力大笑道:“某早知李家那小子厉害得很,数月前偷卖了一尊先帝御赐的白玉飞马,被结结实实揍了几顿后,整个人如脱胎换骨一般,没想到还是低估了他的本事,把我家那不争气的混账送去求学,老夫放心。”
  众臣急忙附和,纷纷表示要将自家的儿孙送去甘井庄。
  殿内的气氛瞬间被点燃,李治满意地看着众人,随即忽然叹了口气,道:“你们愿意送,怕是那李钦载不愿教啊,昨日可不就将诸位的儿孙原路送回去了么?”
  殿内顿时一静。
  李治苦笑道:“李钦载这人,朕算是看出来了,他真是……懒得出奇。除了宠爱他那个儿子,对别的事好像都不关心,让他教别人家的孩子,只怕他满心不情愿……”
  朝殿外的天色看了看,李治嘴角露出一抹微笑,道:“诸位再等等,说不定很快有客至矣。”
  众人奇怪之时,突然见宦官匆匆入殿禀奏,英国公之孙李钦载宫外求见。
  殿内众人顿时对李治钦佩不已,看来天子对李钦载已经非常了解了,知道他一定会回长安觐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