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609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得胜归幽州之后,黄权在了解马谡兵败前后之经过,并得知马谡担心被惩罚,已逃回长安。黄权恼怒不已,遂向诸葛亮上疏弹劾马谡三罪,即忤逆军令,临阵脱逃,孤军擅入。
  六月,黄权屯兵幽州,筹备征讨平州事宜。
  与此同时,大破鞠去源与弹劾马谡的奏疏,同时送到长安尚书台。
  尚书台内,诸葛亮得知马谡兵败并且临阵脱逃,当下还不知踪迹,大为震怒。
  诸葛亮脸色阴沉,一言不发;各部尚书与侍郎噤声而坐,等候着诸葛亮发话。
  诸葛亮环视众人,沉声问道:“今据黄骠骑言,马谡败逃回长安,亮不知其踪迹。不知诸公是否有所了解?”
  马谡兵败之后,担心被黄权治罪,遂逃回长安,准备通过兄长与自己人脉关系运作,以赦免他罪责。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同样不知马谡去处。
  见众人不语,诸葛亮语气放冷,说道:“马谡不从军令,畏罪潜逃,当通缉之,以死罪论处。”
  向朗犹豫几许,说道:“天下初安不久,马谡治颍川有功,不知丞相是否赦之,将其贬为白身,免其死罪!”
  诸葛亮神情严肃,厉声说道:“马谡下军令状出征,今不仅有违军令,更是临阵脱逃,陷大军于险境。今若不以有司论处,安能取信于民!”
  说着,诸葛亮语气略有缓和,说道:“亮知诸君中有与马谡友善者,然今若包庇,亮绝不姑息。如能早劝马谡服罪,亮或能既往不咎。”
  马谡兵败而逃,让诸葛亮失望至极。他本以为马谡历练多次,以其天赋或能成为大将,然马谡贪功心切,且还毫无担当,实在让诸葛亮后悔选他为副将。
  诸葛亮在失望之余,却又有庆幸。幸亏他没同意马谡出任主帅,而是选黄权为主将。今马谡虽忤逆军令,但却幸因黄权出色的军事才能,扭转了战事的不利。
  向朗心中有事,不再问话,而是低头思索马谡之事。
  马谡在兵败之后,第一时间逃到向朗府上。而向朗出于与马氏兄弟深厚的友谊,选择庇护马谡。今诸葛亮怕是猜到了马谡被他们庇护,故给出了最后的警告。
  “咳咳!”
  赵昂咳嗽几声,说道:“丞相,今马征北虽临阵脱逃,但大军却破东部鲜卑,宜当下诏封赏。”
  “善!”
  诸葛亮微微颔首,说道:“派人告诉黄骠骑,如能征伐平州,望尽快征讨。至于是役立有战功将士,尚书台将不日下令封赏。”
  “诺!”


第773章 蝮为姓
  在诸葛亮的施压下,向朗劝马谡负荆请罪,看能否得到赦免。但马谡却寄希望于兄长,希望马良能够上疏为他请求。
  可惜马良深知诸葛亮愤怒,也明白马谡犯下多大的过失。
  如果马谡仅是兵败,并未临阵脱逃,能请黄权稍微美言几句,加上荆北诸卿的劝说,或许能免死罪。
  但如今马谡愚蠢的选择了临阵脱逃,不仅惹怒主帅黄权,反而还衬托出马谡的无能。
  马良深思之下,寄书信与马谡,劝马谡先行投案,之后他会发动人脉尽量为他求情。
  得到兄长的书信,马谡背负荆条,主动向尚书台投案。然出乎马谡意料,诸葛亮拒绝见马谡,仅让潘浚负责马谡一案。
  潘浚虽为荆州江夏人,但却与南阳士人瓜葛不深。在潘浚的审问下,马谡如实将他前后经过坦白。
  期间,为了减轻马谡的罪责,马良、向朗尝试写信与潘浚,希望潘浚能手下留情,免马谡死罪,改判流放之类,然潘浚并未给予回应。
  甚至考虑到霍氏与潘浚有久,马良写信与步练师,望步练师能否出面与潘浚沟通下,或是让黄权高抬贵手。
  毕竟在诸葛亮欲惩治马谡下,能让马谡免死之人,唯有负责审判的潘浚,以及作为主帅的黄权。
  步练师犹豫不决,询问霍弋。霍弋拿捏不准,转而请问蒋济。
  蒋济虽未深度不参与马谡案,但也明白诸葛亮惩治马谡的用意,提醒霍弋别参与这件事,并让步练师想办法拒绝马良。
  得有蒋济的指点,步练师以妇人不得干政为由,委婉拒绝了马良。然虽说拒绝,但步练师却让马良,向刘禅或诸葛亮求情。
  马良上疏于刘禅,而刘禅为了维护诸葛亮的权威,对其奏疏视而不见。
  与此同时,潘浚与有司商讨多日,以马谡临阵脱逃、违背军令为由,判处马谡死刑。
  此消息一出,马良、向朗联名写信与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暂赦马谡。然诸葛亮却以司法公正为由,含泪回拒了二人,并下令处死马谡,以正军法。
  后续几日,潘浚向诸葛亮检举向朗的包庇之罪,以及马良的走通人情之事。
  诸葛亮为正典刑,下令,罢免向朗的官职,勒令其归乡反省;马良罚俸两年,考核记大过一次。
  秋七月,马谡被判处死刑,临刑前写遗书与诸葛亮,为自己所为而后悔。诸葛亮含泪回信,表明他待马谡之情,今之所以惩处,实因律法公正,不得已而为之,并承诺他会照顾马谡家眷。
  马谡案若是放到刘备执政时期,以刘备的性情,无非冷藏几年,绝不会如此大动干戈。
  但如今情况不同,不仅是因诸葛亮执政,更是因天下一统,出现了不少走通人情,最终改判的案件。如果诸葛亮赦免了马谡,下面的官吏有样学样,南汉官场风气将会严重恶化。
  7月10日,马谡因触犯军法被斩,向朗因包庇罪而被免官,马良因走通人情而被罚俸记过。
  13日,驻守幽州的大军,得闻马谡受刑处死,军士上下为之庆贺。
  14日,黄权向诸葛亮请罪,表明自己委任不明,轻信马谡,险些导致兵败。
  17日,诸葛亮代交黄权奏疏,并表示自己点将失职,请求刘禅治罪。同时表彰潘浚拷问有功,请刘禅赏赐。
  刘禅非常识趣,先下诏削减黄权俸禄、食邑,而后通过下诏将所罚食邑、俸禄加了回来。针对潘浚审判有功上,刘禅赐珠宝、蜀锦以为封赏。
  至于诸葛亮,刘禅以黄权击败东部大人鞠去源有功为由,以功过相抵,不追究诸葛亮的责任。
  见上下相关责任人都被问罪,朝野官吏无不肃然,百姓无不称赞诸葛亮执政公允,凡恶必纠,凡善必赏。
  诸葛亮执政手段极其特殊,在政治上诸葛亮采用宽和,在律法上却格外严苛。并且经常性问责自己,嘉奖有政绩突出之人。
  如此不一样的治国手段,方造就了刑政虽峻而无怨者这一特殊现象。
  不仅于此,诸葛亮更是有功必赏,从不看对方与自己关系远近。以刘番为例,因他治理儋耳郡有功。诸葛亮提高了儋耳郡的规格,从八百石郡提高为千石郡,仍由刘番继续治理。
  正因诸葛亮‘有功必赏,有罚必判’的手段,这才有南汉开国以来,即便年年边塞打仗,但人口依旧岁岁增加,府库钱粮越来越多。
  八月三日,黄权与霍范将水陆并进的出征平州方略上报中央,诸葛亮批准了二人的方略。
  同月十日,黄权率兵出旁海道,霍范浮海出征平州。
  九月,霍范击败辽东水师,在乐浪郡登陆,降服朝鲜半岛上的乐浪、带方二郡。
  黄权出兵连克数城,破昌黎郡,逼临辽泽。
  孙权率步骑两万拒守辽泽,采纳刘晔缓兵之计的建议,上表至长安,请求诸葛亮准他归降。
  区区缓兵之计,黄权怎会看不出来。为了击破孙权,黄权故意佯装中计,三十日间不见动作。
  一月之后,黄权在慕容木延的指引下,忽然率汉胡骑兵出征,暗中从辽泽上游渡至对岸,出其不意地突袭孙权,遂大破之。
  孙权兵败之后,逃入襄平城固守,写信于黄权希望归降。为铲除祸患,黄权拒绝了孙权的请求,并暗中劝降孙权部下。
  时襄平令孙咸见大势已去,偷开城门,放汉军大部入城。
  孙权、刘晔二人逃脱不及,被汉军兵马所杀。黄权将二人首级及族人送至长安,交由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将二人头颅传首北疆,因考虑死刑残酷,仅将二人族人流放云贵,以丰边塞汉民人口。
  刘禅则是因芥蒂刘晔,以助纣为虐之人,不可以刘为姓,遂将其族人改姓为蝮姓。
  与此同时,随着孙、刘二人被解决,昌黎、玄菟、乐浪、带方、辽东四郡尽数归降,周围蛮夷纷纷向汉上表请降。
  因霍峻遗嘱之故,蒋济则与霍范、黄权联络,询问东北环境如何,能否将霍氏藩国改封至辽东。
  霍范本因顾忌辽东蛮荒,迟疑改迁封国,但见乐浪地形环绕山海,水土肥沃,可种水稻,如在乱世可为太平之所,遂改变了原有想法。
  得到二人的建议之后,蒋济遂拜会诸葛亮。


第774章 后继者
  当蒋济找到诸葛亮,提出为霍氏迁改封国,诸葛亮态度上有所迟疑。
  这个迟疑不是诸葛亮不愿,而是忧思南汉日后的政治局势是否真会恶化。
  毕竟霍氏放弃肥沃富庶之地,转迁未开化的乐浪郡。其之用意不难理解,无非是难料南汉未来的政治走向,故而避走东北,以求保留封国。
  理解归理解,但乐浪为蛮荒之所,如果诸葛亮准许霍氏远迁封国,恐会落人口舌。
  为了照顾霍氏,诸葛亮提出为霍氏改迁到长沙郡或是犍为郡。但蒋济坚持以遵循霍峻遗令,为国镇守东疆,希望为霍氏改迁至东北。
  见蒋济坚持不变,诸葛亮则登门拜会步练师,看步练师之意如何。
  步练师虽有意留在中原,但也明白夫君霍峻的用意。中原虽好,但或许仅能保全数代富贵;如远走他乡,子孙富贵或能延续数百年。
  在面对诸葛亮的劝说,步练师的态度与蒋济保持一致,依旧希望将封国改迁到乐浪郡。
  见步练师与蒋济态度一致,作为霍氏政治伙伴的诸葛亮也不愿阻止。
  临走前,诸葛亮示意由步练师代霍氏上表,他将会压下朝中异议。
  建兴十四年,春。
  步练师上表改封乐浪,以了却楚武成王遗愿。
  朝堂众臣颇有异议,毕竟内外封藩待遇不同,不能统一对待。
  如以边郡为藩国,封国内需要拥有军队,否则封国将难以维系他的统治。
  如以内郡为藩国,武力由大汉提供,封国不准拥有军队。受封者仅能享受食邑,以及在封国中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今霍氏改封至乐浪郡,大汉准许其拥有军队,且又享有优渥的政治待遇。假以时日,乐浪郡恐会被霍氏所控制。
  针对朝堂众臣的异议,蒋济以两汉为例子,因朝鲜半岛离中枢遥远,郡县容易被三韩蛮夷占据,今之疆域多有不及两汉。
  尤其辽东地区先后被公孙、曹,孙三氏控制,汉民受战乱波及,人口凋敝,今封国坐镇边疆,将有利大汉在辽东的统治。
  至于是否会上演诸侯之乱,则就是无稽之谈。一郡如何能与大汉相比,单单一平州都能解决乐浪郡。
  相反霍氏虽迁封乐浪,但因处蛮夷之间,反而会和大汉关系紧密。霍氏离开不了大汉的支持,待南汉国力强盛,霍氏将能顺理成章成为内郡。
  蒋济此番言语颇是中肯,说服了不少人。加上霍氏在朝廷上的影响力,以及诸葛亮从中斡旋,霍氏改封乐浪郡的奏表在朝堂上顺利通过。
  刘禅出于各种原因的考量,当即颁布诏书,以推崇楚成武王峻遗愿,特将襄阳郡公霍弋改封为乐浪郡公,以乐浪郡为封国。
  不仅于此,为了确保霍氏不受蛮夷侵犯,准许乐浪国拥有千人甲士,但需要接受大汉中央调令。
  虽给予兵权,但大汉为了加强对乐浪郡的控制,制令乐浪国需要将世子留在京师。郡公需每年入朝朝拜天子,每岁如期上贡。
  至于官职方面,霍氏族人依旧拥有在汉出仕的权利,与昔日并无不同。考虑到霍氏与羆虺军的特殊关系,刘禅下诏迁原羆虺军将士千家至乐浪郡,如有自愿者则以自愿者为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6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9/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