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日,武汉。
凉亭中,霍峻跪坐凉席之上,头插檀木簪,着儒服,静心翻阅西土军报。
自黄元反叛以来,多次袭扰蜀郡,初破临邛,而后劫掠蜀中乡野。王平统兵至蜀中,与黄元交战于江原,王平以佯败诱敌,大破黄元兵马。
王平乘胜追击,攻入汉嘉郡内。黄元退守汉嘉,向蛮王高定求援。高定率兵五千北上,被王平伏击,退至严道间,不敢轻易北进。
据王平战报所言,汉嘉之乱指日可平!
诸葛亮逆长江而进,至重庆统辖巴蜀兵马,而后西进至成都,欲先抚蜀中。
期间,诸葛亮根据蜀人的口碑,用公车征召大量巴蜀士人至成都,如五梁、杜微等。且代天子封赏有功文武,提拔张嶷、马忠、何祗等巴蜀俊才。
霍峻放下奏疏,淡笑说道:“孔明、子均终未负我之所托!”
“大司马,西土三州如能平,则国无内忧!”
费观笑道:“日后则可全心北伐,看能否如大司马之所书之文,旋下河南,复兴汉室;兵往河北,荡平曹氏。”
自《论汉》之后,霍峻再撰写了两篇文章,同样是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调,不谈天命归属,仅与众人论述江汉、淮泗地区敌我形势,让朝野上下士民了解边境形势。
而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并未涉密,霍峻仅是将往昔高层上讨论的内容,下沉到士吏群体中。毕竟在信息不流通的社会,许多士吏对许多战况并不熟悉,更别说正儿八经的科普了。
两篇文章的发表,士吏的传播下较快的散布开来,让更多的官吏愈发相信大汉能消灭曹魏。而霍峻通过三篇文章的发表,赢得不少士吏的钦佩与追捧。
霍峻端起茶盏轻抿,笑道:“以今之形势,旋下河南不易。但如有河南,则一战可下河北。然下河南之前,当需先下寿春、宛城,方能兵入兖、豫。”
“大司马~”
费观的话未说完,却见关兴脚步匆匆而来,奉上来自江汉、江淮的谍报,着急说道:“大司马,襄樊、合肥、钟离来报,贼人从中原南下,大举进犯我军边界!”
“什么?”
费观吃了一惊,问道:“大司马遣于禁北归,曹丕怎会直接南犯我军?莫非曹丕识破我缓兵之策?”
霍峻眼睛微眯,冷笑说道:“昔鸿沟之盟,高祖为破项羽,撕毁盟约。今曹丕当复行此策,表遣使者南下议和,实则欲向我国用武。约分南北,怕曹丕从未有过此念!”
将于禁放回曹魏,霍峻是以缓兵之策为借口。众人信以为真,不料如霍峻所料,曹丕有南征之念。
当然霍峻却没有想到的一件事,曹丕会这么快南征。不过所幸谨慎的霍峻,早有所防备,已令边城将士警戒。
费观略有担忧,说道:“西土骚乱未宁,今外寇进犯,那当如何是好!”
霍峻看了下手上的三封谍报,吩咐说道:“安国让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将军等诸位将军至此!”
“诺!”
说完,霍峻便拆掉印泥,浏览谍报上的内容。
襄樊地区,吕蒙传来军报,言司马懿与张郃率兵南下,且关中兵马从武关道入南阳,其目标直向襄樊。淮西地区,庞统送来谍报,言曹休东进,而后大量曹魏兵马至寿春,其数不可计。且据寿春城中细作言,此番当是大军南征,曹休仅是先锋。
淮东地区,徐盛发来战报,言曹休夺取马头城,兵进钟离城;他已坚壁清野,率兵马固守钟离。
淮东除徐盛军报外,霍攸之上报吕虔已至下邳,而后有夏侯尚大军。淮东兵马皆至淮阴城,听由蒋济负责调配。
费观担忧问道:“大司马,今边境形势何如?”
霍峻将书信交予费观,淡淡说道:“曹氏大军南征,兵分三路。司马懿向襄樊,夏侯尚取下邳,曹休向淮阴。今马头城被破,守将李巍战死,兵锋已至钟离。”
费观脸色凝重,伸手浏览谍报。
霍峻从凉席上起身,负手而立,默默注视池塘水面,似乎在思索什么。
良久之后,张飞、赵云、陆逊、吴懿等十几名大将得到消息,赶到凉亭。
霍峻端茶望湖,静心而思。费观奉命为众人讲述今下战况,直到诸将明白当下战况。
“大司马,今钟离城兵少,曹休率兵马逼近,是否让蒋子通率兵西进,驻兵下营,以为策应。”
黄权盯着江淮舆图,指出问道:“若钟离被破,盱台兵少城矮,难以久守,贼军兵锋将直逼淮阴。”
“武汉离江淮遥远,今下不知钟离是否失守?”吴懿皱着眉头,说道。
霍峻喝了茶,望着湖面,说道:“钟离必在我军之手,诸君勿忧!”
“何谓?”不知何人问了句话。
“徐文向者,胆略器用,堪比刚侯兴霸。”
霍峻转身看向席地而坐的众人,自信说道:“他为我所将之将,我知其人!”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反驳霍峻。
徐盛作为霍峻的部下,论最了解者,莫过霍峻了。今霍峻能这么说,断不是空口瞎说。
少许,陆逊沉吟少许,说道:“大司马,今襄樊、下邳、钟离各有敌寇进犯,以目前之形势需点将率众,奔赴边城,以御敌寇。”
霍峻端着茶盏,踱步说道:“襄樊天堑,非司马懿、张郃轻易所能取。以吕子明之才,且有文仲业为援,司马懿、张郃二将不足为虑!”
“今下之忧在江淮,在钟离,在下邳!”
“钟离、下邳?”
张飞抱腿而坐,说道:“江淮兵马皆为仲邈部下,今下是否由仲邈领兵亲迎。据合肥书信,曹丕很有可能会南征江淮,而非去往襄樊。”
“翼德将军言之有理!”
赵云盘腿而坐,赞同说道:“曹丕既知我国动乱,此番南下必是倾巢而出。若救援不及,恐淮上诸城被破,我军北伐心血将付之一炬。”
保守的众人偏向让霍峻领兵前去救援,毕竟江淮方面很有可能是倾巢而出,且是曹丕亲自指挥南征。
踱着步,霍峻看向陆逊,问道:“伯言既知兵事,可有援淮方略?”
陆逊思虑良久,说道:“回大司马,以今下之形势,当西守而东退。率兵马至淮阴,北援下邳,西助钟离。但贼军蜂至淮南,与其野战,多是艰难,唯有观形势而用兵。”
“嗯!”
霍峻微微颔首,说道:“曹军此番南征,择秋冬之季,令我军舟舸难用,唯有与敌野战,然野战非我军之所强。北有青徐兵马,西有中原大军,两面受击,无险可守,当是艰难。”
“今下且看下邳、钟离能坚守多久,如两城速被曹军所破,则淮东必然失守。”陆逊说道。
“是啊!”
黄权头疼说道:“单援淮阴尚可,今下邳亦受敌围困。若舍下邳,则敌至泗口,将被敌军所牵制,难以西援钟离。但若两面救援,则兵力有所不足,恐会被敌军分兵击破。”
停下脚步,霍峻喝了口水,淡淡说道:“费宾伯,你记一下!”
“诺!”
“陆逊率吴楚水步军士五万,从武汉出发,从广陵北上,与蒋济汇合,入驻淮阴。淮东兵马由你调度,不求大破曹军,但务必要牵制敌军,不得令曹军全力攻城。如有失令,军法处置!”
“传令徐盛、霍攸之,告诉他们务必守上百日。如有失令,提头来见!”
第583章 再打一场金口之战
“大司马,钟离虽近淮河,城沟且深,但欲久守百日,恐有所困难。”黄权迟疑少许,说道:“下邳城池虽大,但兵力稀少,欲守百日难矣!”
赵云面容担忧,说道:“今七月之时,百日之后为深冬,淮水下降,单马可过淮。三月后,大司马欲与贼军交战,恐形势不利我军!”
“但超百日,恐淮阴、下邳无力坚守。”费观持笔说道。
“伯言有何言语?”
见众人对自己的部署有些异议,霍峻问道。
“禀大司马,贼在中原多造舰船,今出寿春,敌顺而我逆,水陆并进,破敌不易。但如从大司马之言,牵制贼军大部,并非不可。”
陆逊蹙眉而思,说道:“以逊之见,大司马或可加遣兵马入城,而延令守城时日。及待春水更生,寻机破敌,或逼敌退却!”
“二城能否守这么久?”吴懿质疑道:“今至春时,当有五月之久,足足一百五十天。”
陆逊无奈而摇头,说道:“舍舟就步,登岸与贼步骑野战,恐行阵未成,而贼骑已至!”
“伯言之语有理!”
霍峻端着茶盏,颔首说道:“破敌非春时不可!”
说着,霍峻看了眼费观,说道:“重拟军令,宾伯再记!”
“诺!”
“令高晨率本部军士潜入钟离,以增徐盛帐下兵力。更替军令,令徐盛固守钟离五月,五月之后降不为罪,五月之内降斩之。”
“令唐咨率本部军士驰援下邳,以增霍攸之兵力。固守下邳,如夏侯尚水淹下邳,则撤守内城。务必阻击夏侯尚本部,不得少于半年。”
霍峻负手背腰,说道:“车骑将军陆逊,率陈到、傅肜、冯习中军三营及吴楚郡兵,合约五万五千人。入驻淮阴,以援二城。如二城不满五月被破,则以军令处置。”
陆逊从席上起身,沉声拱手说道:“末将领命,五月不到而城破,逊愿受惩处。”
“善!”
霍峻指了指文书,说道:“令后将军庞统从令,其为江淮副督,舍六安,聚淮西兵马至合肥驻守,时刻紧盯淮南贼军。其间不论有任何异动,无我军令不得调动。如贼寇南下,固守城郭即可!”
“令前将军文聘率江汉兵万人北上,吕子明及襄樊军士听其调遣;卫将军赵云领步骑万人,与施然屯夏口,以巩京师;左将军黄权佐我操练禁军兵马,如有军令从我而战。”
“诺!”
少顷,费观速记内容,问道:“大司马是否报与葛相?”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抄录两封,上呈陛下,西送成都。”
“诺!”
见霍峻没有军令给自己,张飞忍耐不住,问道:“大司马,今国事艰难,连子龙尚有军令,今怎无俺军令?”
“翼德贵为司隶校尉,岂可轻动!”
霍峻笑了笑了,说道:“今下与峻同驻武汉,且观战场之形势。”
“诺!”
张飞略有不满而叹,但也知道他的身份关键。司隶校尉为雄职,具有巡察百官的权利,一旦他走了,京师发生骚乱,则就不好处理。
随着军议结束,众将陆续领命而退。
黄权步子慢了些,迟疑少许,问道:“大司马,今江淮战况紧急,何不亲统兵马赴淮,而委陆逊统御大军。陆逊虽有大略,但贼寇大军之下,恐难受退敌之大任!”
霍峻坐回席上,笑道:“我知陆伯言,其人多谋,军略出众。今有水师之利,率劲旅赴北,足以保二城不失。今曹丕兵锋正盛,当耗其精力。”
别看霍峻对陆逊的评价似乎有前后矛盾,一面与诸葛亮交谈,认为陆逊无法肩负起北伐重任;一面得知曹丕南征,却将御敌重任交予陆逊。
实际上霍峻正是与陆逊深入接触,和他多次讨论用兵战术,方得出这般的评论。
陆逊的军事水平在汉末其足以称雄,且智谋出众。其用兵风格有明显的特点,即谋定而后动,需要建立优势,他才会动手。而这既是陆逊用兵的优点,同样也是他用兵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