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骑为了追击黄权,在马上张弓射箭,可惜距离太远,见箭矢在射出后,无力地坠下,根本射不中汉骑。
“跟我来!”
曹彰见部下骑射不成,持槊前指,说道:“追击!”
“嘚嘚~”
被魏骑追击,汉骑愈发惶恐,迅速奔走逃窜。
在黄昏的夕阳下,汉魏骑卒一逃一追,已是渐渐深入密集的灌木草丛当中。
“快!快!”
铁骑踏地,骑队奔驰,发出滚滚如雷的声响,惊得山间野兽惊呼奔走,停在树枝上的鸟儿受惊而飞。
转眼功夫,周遭的树木灌木愈发密集。
一名当前的部将策马扬鞭,赶到曹彰身侧,喊道:“殿下,周围林密,为防敌寇伏兵,不如且等步卒部队赶上!”
“等什么等?”
曹彰盯着眼前的牙旗,喊道:“等上一等,黄权必然逃走。容那黄权聚拢败军,不仅错失大功,且还将功亏一篑。擒杀黄权,直取刘备,此是为大丈夫之功也!”
“追!”
曹彰加快马速,率众骑顺着武关道,朝黄权追击而去。
就在黄权逃过崎岖山道,曹彰随后率骑追击时,在道路的左、右两侧,数以百计的汉军慢慢从深林、灌木之间伏起。
汉军士卒皆持重弓、劲弩,瞄准奔驰在道上的曹彰及其骑卒部下。
“铿锵!”
立于山岗上的朱桓见曹彰进入伏击地,握紧刀柄,瞬间抽刀斩断身侧红旗。
旗未落下,而林间则就响起沉闷的号角声。
“呜呜~”
突然起来的号角声,将追击的曹彰吓着半死,迅速勒住缰绳,观望周遭情况。
在曹彰的观望之际,林间喊杀声震天,三千把强弓硬弩从密集深草中同时发出,不待魏骑反应过来,箭矢如雨点般泼洒下来。向前追击的魏骑猛地顿了下,骑士连人带马扑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
左右魏骑试图用刀、槊格挡箭矢,然密集箭矢怎么挡得住?
怒喝、惊恐、惨叫之声络绎不绝,魏骑相继中箭,纷纷倒地哀嚎,战马嘶鸣而叫,中箭受激狂奔,血流而亡。
曹彰身处骑卒中,在中伏的瞬间,他就下马,拆掉马鞍,以鞍为盾,藏入马身下,以来躲避密集的箭矢。
后方的魏骑想突出伏击地,被绊马索弄倒,紧接着箭矢朝着倒地的众人射去。
为了伏击曹彰,黄权抽调了六千把强弓劲弩,令三千善射者操弓弩射中。魏军数百名骑手在密集的箭矢下,根本逃不出伏击圈。
两波密集的箭雨过后,现场一片狼藉,不论是战马亦或是骑手,全部倒地,他们不是受伤哀嚎,则就已是战死。
曹彰在箭雨打击下侥幸活命,其拄着马槊踉跄而起,因马鞍之故,曹彰要害未中箭伤,但大腿却不幸被冷箭所中。
曹彰环顾周遭,唯有自己与十余名魏卒,其不禁仰天而叹,此时的他终是明白父亲曹操为何每每以孙坚的故事告诫他。
为将者,贪功心切,终有兵败之时。
汉卒开始从密林深草中而出,前排举着长槊,缓步向前;后排操持弓弩,续续推进。显然他们受黄权之命,要生擒曹彰。
那些幸存的魏骑尚有忠勇之士,纷纷挥舞刀枪上前,然一己之力,怎能敌众人之力,被汉军手中的长矛一个一个捅死,惨叫连连。
见状,曹彰怒不可遏,手举马鞍,挥舞马槊,则就要上前迎战汉卒。
箭矢射来,被他用马鞍格开。
汉卒贪功,持矛突前,则被曹彰用槊戳死。且顺着空隙,曹彰左挡右刺,凭借他过人的力气,接连杀死两名汉卒。
这般武艺下,汉卒早也不敢轻视曹彰,周围十几名汉卒同时持矛冲刺。
双拳难敌四手,纵曹彰再怎能英勇,亦是无法挡住十余人的戳刺?
下个瞬间,曹彰就被十几根长槊刺中,双臂被架起,锋利的矛尖刺破重甲,深入肺腑,戳破心脏。
远远望去,曹彰浑身布满鲜血,滚烫的鲜血不停的从身躯涌出。然身体被长槊顶着,一时又倒不下去。
曹彰口流血模,缓缓抬头望了眼已是残阳的晚霞,终是不甘心地闭上了眼。
曹彰勇武过人,力能搏虎,寻常猛将难以力敌。然自恃勇武突进,终有兵败之日,轻者则兵败而归,重则兵败身亡。
今三旬出头的曹彰,中伏惨死于柳山!
黄权返回战场,看着战死曹彰的身躯,以及满地的狼藉,捋着短须淡笑。
法正所献之策——以兵败诱魏军追击,寻险要设伏击之,让曹彰不敢再追。
黄权受刘备委任,虽是采用了法正的计策,但也加入了自己的计划,用六千兵马的真败,让曹彰自我膨胀。而他则是以诱饵的身份,诱曹彰追击,骗入伏击区,最终弄死曹彰。
今解决了曹彰,魏军怕是不敢再追击了!
“来人!”
黄权吩咐左右,说道:“迅速清理战场,撤至十里外下营。”
“诺!”
当下曹彰虽战死,但黄权还不敢大意。他准备观望下魏军形势,等到刘备已率大军撤退,他才好寻机撤军。
第529章 请罪封赏
《汉纪·昭武纪》:“三年,中祖出武关……不克还军。魏任城王曹彰追之,诸将被其所败……帝命权督领后军,与之交战,射杀彰。”
及费耀率兵赶至柳山,得见没了脑袋的曹彰尸体,嚎啕大哭不已。
今曹彰死了,费耀及部下魏军无心追击汉军,草草收兵而归,载着断了头的曹彰尸体,向紧随其后的司马懿汇报战况。
司马懿得知曹彰中伏身亡,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曹彰可非寻常将领,自曹操定鼎中原起,曹彰则以大将的角色出现,为曹操平定代郡乌桓,击退轲比能。之后曹彰长期在关中或边境,帮助曹操稳定国内局势。
尤其是襄樊之战后,先是大败,再是曹操病逝。曹魏国内政局不稳,且人心浮动。由此之下,曹彰率魏军三万士兵北平辽东,其具有相对积极意义,帮助曹室重树威望,有极大意义。
今曹彰因追击而亡,对魏军,乃至魏国而言,绝非是死个亲王这么简单,其对军心及北魏的影响,远超于禁战败投降。
“快!”
司马懿收拾好心情,吩咐侍从说道:“尽快将任城王尸体清理干净,继而用上等棺椁载之,火速送往长安。”
“诺!”
及侍从退下,费耀惶恐不安,向司马懿拱手长拜,说道:“抚军,今任城王战没,耀身为副将,有护卫不周之罪,望请抚军施手救我,末将当感激不尽。”
当下最慌的人莫过于费耀,他负责率兵增援曹彰。今曹彰孤军中伏,曹丕若要追究责任,费耀必受惩处。
司马懿作为曹丕的亲信大臣,费耀为脱罪自保,唯有求到他门下。
司马懿扶起费耀,叹气说道:“将军固守蓝田、白鹿原,得保长安稳固,加之击退刘备,与国是有大功。任城王兵败身亡,非将军之过,是为殿下贪功而进,故遭伏击兵败。”
“料以陛下之圣明,必会明察秋毫,岂会因此事而责备将军乎?”
司马懿与曹丕相处太久了,他深知曹丕为人性格。曹丕虽登上帝位,但对诸兄弟多有忌惮,与他夺嫡的曹植不提。就论曹彰而言,曹丕则是忌惮其曹彰的武略,且曹彰实际上是支持曹植当太子。
为了遏杀一切有碍于他当皇帝的苗头,曹丕撸掉曹彰的兵权,且将曹植发配到封国。
今曹彰率兵击退刘备,且如重创汉军,其威望必然大涨,曹丕则就会愈发忌惮。当下曹彰中伏身亡,曹丕伤感之余,或许会暗中庆幸。这般心理下,曹丕大概不会将曹彰之死牵连到费耀身上。
费耀连忙拜了几下,恳求说道:“还请抚军为耀美言一二,耀当感激不尽。”
“也罢!”
见费耀这么诚恳,司马懿也有意收下这个人情,说道:“将军且先归营,将此战前后经过详记于巾帛上。及某上奏时,顺合将军巾帛。你我言语互为验证,当能让陛下信服。”
“多谢抚军!”费耀说道。
聊了几句,费耀欣喜退下。
司马懿回到大帐伏案提笔,将此次战事的经过详细写下,着重突出了刘备撤军之后,曹彰执意要追击的话语。但司马懿为了给曹彰留个好形象,多在战报中描述了曹彰数败汉军的战果。
几番折腾下,司马懿、费耀二人写与曹丕的奏疏中,将击退刘备的战役,描绘成大胜。而其中曹彰中伏身亡,除了曹彰自身贪功,司马懿、费耀二人则表示他们有照护不周之失,请求贬官降职。
二人奏疏中所言胜果并非有假,南汉在此番撤军中损失不小。曹彰追击太凶,几日不舍昼夜追击,加上黄权那波真降败敌,汉军死伤不下五六千人。
若算上刘备入武关以来,与魏军连续爆发的几场战役,以及连攻白鹿原不下,汉军战没及重伤者不下万人。
昔四万人入武关,算上后续抽调的万人,军队归国人数不到四万人。
别看死伤数据这么多,但实际上这就是进攻方的不利。进攻方常要深入敌境作战,且要跨越艰险发起进攻,为了击败敌人,付出的伤亡往往是不低。
尤其是进攻方若不幸遭遇兵败,其损失的数目远超这般数目,当能说是伤筋动骨。
所幸南汉所发动的多次北伐,可以说是从无败绩,即便没有次次大胜,但小胜不少。从来没有连连北伐,毫无战果这一说。
此次北伐,刘备虽不得关中,但却间接帮助马超割据陇右,削弱曹魏在关西的实力;吸引住曹魏大军,从而让霍峻得以在徐淮从容征战。甚至如果陆逊的战略正常推进,陇南二郡亦能被南汉所占。
总之,是役北伐,论兵马损失而言,汉军折损不少。但论整体战略形势而言,刘备北伐所取得的战果,绝对不小。
……
相当于魏军的沮丧,汉军则是为之而喜悦。
清晨时分,为了彰显黄权斩杀曹彰之功,刘备特意行至出营相迎黄权。
等了良久,始终不见黄权踪影,刘备问道:“镇北将军今至何处?”
太史亨摇了摇头,说道:“自昨夜遣斥候来报,便无黄镇北具体消息。今亨已命斥候出营探查,稍后当会有消息回禀。”
黄权在斩杀曹彰后,派人知会刘备。但由于担心魏军还有追击,特意留下来观望一二,见魏军收拢曹彰尸体撤退,且今晨不见魏军追兵,方敢率军归营。
“陛下不如暂且归营休息,及黄镇北至,臣遣人知会陛下。”
“不急!”
刘备将性子缓下,说道:“料脚程而言,公衡将至大营。”
此时,斥候乘马至营,趋步而到刘备跟前,拱手说道:“禀陛下,黄镇北距大营仅有两里!”
闻言,刘备面露欢喜之色,谓身侧文武,笑道:“朕之大将归营,诸卿随朕相迎。”
“诺!”
为迎接黄权,却见刘备命营门大开,亲军白毦兵充当仪仗队,旌旗迎风飘扬,长戟手威仪分立左右,鼓手敲金鼓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