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360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在简单更衣后,曹操身往前殿,在那会见近侍诸卿。
  人至前殿,司马懿已在侧席等候,见到曹操驾临,起身问候。
  曹操兴致不高,仅挥手示意司马懿无需多礼,便坐到榻上,亲览记载七军覆没的详情军报。
  见曹操埋头浏览军报、舆图,司马懿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惹怒曹操。
  半响后,曹操面容忧愁,长叹口气,问道:“关羽借汉水之势,逼降于禁及其帐下七军。今樊城浸于汉水之中,关羽帐下兵锋正盛,刘备又屯大军于江南,恐襄樊难为我大魏之所有也!”
  说着,曹操放下书信,问道:“今舍襄樊,退保宛城何如?”
  这几年间,曹操几乎事事不顺,且不言汉中折损大将夏侯渊;后至寿春之战,爆发大规模瘟疫,文武凋敝渐亡。
  今下在樊城已折了两场仗,初是荆襄被打空,后是于禁七军被淹。且这仅是关羽、庞德四万人,刘备大军主力尚未出动。这般打下去,以目前之形势,襄樊注定是保不住。
  年老而气衰,曹操渐渐失去了早年的进取心。
  “陛下,断不可行之!”
  闻言,司马懿直腰拱手,说道:“于禁、阎行等为汉水所淹,非战败之过,故难以追论此战之败。今七军之卒虽被关羽所破,但于我大魏国力而言,尚不足以动摇国家之根基。”
  “今曹车骑、朱襄阳扼守樊城,居重围之中,死战而不降,诚陛下案六军于洛阳。陛下若舍襄樊,关羽携兵威而进,以荆襄今下之形势,新野、宛城则难为陛下之所有。”
  “陛下统兵南征,进可保全襄樊,退可据守宛城,遏敌兵马于襄樊。若舍襄樊,刘备引重兵而进,时贼兵叩许都,是谓中原震荡也!”
  “以臣之见,秋冬将至,汉水水降,陛下统兵南征,寻机胜敌,或能解襄樊之危。”
  听着司马懿利弊言语,曹操不再被襄樊危局而苦恼,渐渐走出了七军兵败的影响,脑子恢复了早些年的清晰。
  襄樊断不能舍,以荆襄局势之糜烂,一旦舍襄樊,就怕连宛城都不保。宛城不保,许昌将暴露在南汉的兵锋之下。
  折损三万大军,对曹魏来说或许肉疼,但不至于伤筋动骨,让曹魏无可用之兵。且曹仁、朱治尚在坚守城池,他将大军南下,用兵得当,时逢汉水退却,说不准能解襄樊危局。
  曹操捋须不语,思量退敌之方略。
  与此同时,曹魏诸卿近侍渐渐集结在殿中,各自分坐于席上,神情多是严肃,显然他们都已知道了于禁战败,七军覆没之事。
  过了良久,曹操渐有所得,抬头环顾众人,问道:“大雨连绵,汉水泛滥,致使七军被关羽所破。今关羽兵锋正盛,荆襄无兵可用,朕欲南征樊城,诸卿以为如何?”
  “今未至集结大军之时,陛下仓促用兵,恐大军难以迅速集结,奈之若何?”陈群说道。
  “此事易也!”
  刘晔起身答话,说道:“今京兆有新卒万余人,陛下可遣良将统御兵马率先南下,暂稳荆襄局势,后调各路兵马增之。陛下可观刘备用兵方向,案六军兵马而后动。”
  “善!”
  曹操微微颔首,说道:“传令右将军徐晃,将新卒迅速南下,沿途合各路兵马,务必稳住樊城局势,万不可让关羽破城。”
  说着,曹操看向起身领命的徐晃,叮嘱说道:“今下出征,将军可是为主帅,不从属车骑将军调用。”
  “今朝中可委重任者,唯将军耳!”
  为了拯救大兵曹仁,曹操终究是加派兵马南下。
  徐晃脸色沉稳,拱手说道。“请陛下放心,晃必竭尽全力,解樊城之围。然敢问陛下,末将所配督军是为何人?”
  曹操目光在赵俨与司马懿二人身上移动,说道:“赵俨为督军,司马懿为参军,二君随将军出征。”
  “诺!”赵、司马二人领命,应道。
  顿了顿,曹操看向贾诩,问道:“文和,可有不同之见乎?”
  贾诩捋着胡须,说道:“启禀陛下,关羽勇锐,可谓名将;刘备志大,乃是枭雄。今关羽携得胜之威而进,刘备必将大军在后,诩恐公明将军不足以退关羽,或不如调关西诸将西进,以为增援之用。”
  曹操微微皱眉,说道:“刘备委张飞、甘宁、陆逊等将于西,今调关西诸将西进,恐关中、陇右兵马不足御敌也!”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刘备以狡计下巴蜀,故蜀人多有不逊,特委张、甘、陆等旧将治巴蜀,以为坐镇稳固局势之用。诩闻甘宁病重已久,卧病于榻,难以治事。”
  “因刘备命巴蜀出兵,以诩料之,主将必为张飞,陆逊而留守益州。张飞虽勇,但无大将之略,无陆逊辅佐,必难成气候。时察张飞出兵动向,遣良将御之,足以保全关西。”
  “善!”
  曹操颔首认同,说道:“张飞暴而无恩,难得军心。蜀道千里,需发徭役众多,军民必不被其所用。今可让张郃、杨秋率所部兵马走武关,兵至南乡;命马超将其所部,汇合陇地诸军,专御张飞。”
  “诺!”


第456章 中兴之象
  八月,关羽乘汉水大涨之势,率水师而进,覆没七军,降于禁,斩阎行,荆襄动荡,威震华夏。
  关羽遣军士入京,时武汉满城尽知水淹七军之胜果,上下军吏多有欢喜。
  武汉,骠骑大将军府。
  霍峻持笔伏案,撰写兵书草稿。
  自下江淮起,霍峻常欲留名于后世,故撰写三卷兵书,宏观至微观,战略深究至战术,国家延伸到军队,选将深论到将兵,三册互为连册,却也可各自成册。
  及早期首册《军国》成,霍峻则开始撰写次册《论术》。
  次册《论术》顾名思义,其中内容多是涉及兵家战术内容,而非宏观及治军用兵细节。
  中国之降,论战术兵书之巅峰,唯孙子所撰的《孙子兵法》。其余的《吴子》《三韬》《六略》等兵书,言语、思想皆不如《孙子兵法》之精妙、深邃。
  霍峻所写次册《论术》时,深知自己难逃《孙子兵法》的影响,为了呼应宏观战略,故而霍峻另辟蹊径,采用后世知名的三十六计,精选典型著名案例,深入分析其间使用的战术细节。
  兵家案例,结合言语解析,逻辑严谨,上论背景,下书双方形势,总提用计精髓之所在,犹如后世的数学书,读之令人顿悟。
  若能搭配《孙子兵法》研读,可以发现,凡孙氏之学,可在霍氏书中找到;霍氏之言,合孙氏之精髓。
  “大人,樊城大捷!”
  就在霍峻撰写兵书时,满脸稚嫩的霍弋疾步入殿,说道:“关君侯借汉水四溢之势,乘舟逼降于禁,俘有七军三万之众。军士沿街广告,城中士吏多知。或有人言,此胜可比金口之胜,当可重创魏曹贼。”
  霍峻笔锋微顿,嘴角轻笑下,继而撰写剩下的内容。
  在旁的霍范闻言,撇了撇嘴,说道:“关君侯虽水淹七军,但不过借汉水泛滥,非凭己力而胜敌。今将其比为金口之役,其何能及也?”
  霍弋挠了挠头,其意与兄长霍范意见相同。
  在霍范、霍弋二人的长大过程中,有许多人夸赞他们的父亲用兵水平。今时关羽打出可比肩父亲的战果,他们自然多是不愿相信,总想挑毛病,想强调水淹七军之战果,不如金口之役。
  霍峻提笔收锋,神情淡然,说道:“昔金口之役,为父火攻破敌,多赖东风大起。今关君侯破敌,如何不能借汉水乎?”
  战争要么打胜,要么平与败。论其间战术手段,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曹操打赢官渡,靠许攸带路怎么了,他就是打败袁绍。
  关羽水淹七军,靠汉水泛滥怎么了,他就是降服了于禁。
  以弱胜强,或是双方不分上下,能想取胜败敌,往往就是靠对手决策的失误。
  纵你打得再精彩,敌寇不失误,没有击败对手,则就是说不上胜利。
  人常言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然众人寡有知李世民的战术打法在于防守反击,利用防守坚壁,或是各种调动,寻找敌人的漏洞,从而一击致命。
  故李世民自言,他每观敌阵,拥有知其强弱之天赋,因而常能以弱当其强,强当其弱。
  战争永远是一方抓住一方的漏洞,从而战胜对方。今曹仁不识汉水地理,于禁轻信曹仁,怎能怪关羽借汉水淹军的手段不高明?
  霍峻放下毛笔,告诫两个儿子,说道:“小大军争,败便是败,胜便是胜,取胜手段无高低之分,此是谓‘兵者,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也’。故凡领军作战,需全力以赴,以胜敌为上,败敌为下。”
  霍弋用那似懂非懂的眼神看着霍峻,问道:“那关君侯水淹七军,可比肩大人否?”
  面对霍弋的提问,霍峻笑而不语。
  霍范则是摸着霍弋的脑袋,自豪说道:“昔陛下与丞相曾言,无金口之胜,则无我大汉今下之时。关君侯虽是大胜于禁、曹仁,但最多取襄樊,何能比肩金口乎!”
  “为何?”霍弋追问道。
  霍峻将案几上的竹简收起,笑道:“小子不知兵,怎会知樊城、金口二战之殊异?今后研读治兵,此惑当自解也!”
  霍弋作为自己与步练师的长子,其自幼与刘禅进学。盖得益于母亲步练师管教有方,及张昭、伊籍等良师的教导,霍弋学有所成。在二代少年中,既不出众,也不差劲,属于中上一档。
  霍弋虽非天资绝伦之人,但霍峻并没失望,而是多加勉励其进学,修进自身品德。毕竟以霍峻今之尊,霍弋与刘禅独特的关系,足以保证霍弋今后的前程。太过聪明,品德不佳,可非是件好事。
  说着,霍峻将已成文的《军国》交予霍范,说道:“交岭之役,正奇相合,浮海袭后,此法甚是精妙。然不可自满得意,需用心研读兵书,方能将兵御强敌。”
  “诺!”
  霍范恭敬地接过兵书,神情多有雀跃。
  父子交谈间,霍熊趋步入堂,说道:“家主,陛下派侍从唤家主入宫,言商讨军事。”
  “善!”
  霍峻叮嘱儿子们几句语,则骑马前往皇宫,面见刘备。
  宫内,议殿。
  刘备神情愉悦,嘴角的笑容难以合拢,左右近臣纷纷拱手庆贺。
  席上霍峻与近臣交头接耳,喜笑而颜开,都在为这场大捷而感到欢喜。
  “陛下称帝兴汉,关君侯便得汉水襄助破敌,此盖是汉室中兴之象!”张昭恭贺道。
  “正是!”
  糜竺拍掌而笑,说道:“世祖皇帝得流星破敌,荡平新莽;今陛下得初继位,便得汉水破敌,此不正应汉室大兴,曹贼必灭之兆乎?”
  “君侯谙熟兵法,借汉水四溢之势,水淹贼军七部,斩将降敌,襄樊在望。此是为汉兴贼亡之兆,臣阶为陛下贺!”桓阶拱手笑道。
  相较于曹魏那方,强调于禁之败非战之过,而是自然灾害,弱化战败带来的影响。
  南汉这边,既赞扬关羽用兵出众,又有借天文经纬,宣扬刘备称帝中兴的正当性,强化大汉中兴的神圣性。
  刘备满脸笑容,对左右众人的言语,他颇是享受。
  自曹操篡位称帝,国中有不少流言蜚语,让他多有烦躁。今岁自己称帝,加之交岭降服、襄樊大捷,让他心情愉悦不少。
  尤其是今下,众人将他与光武中兴相提比论,虽明知自己不及刘秀,但依是难掩他的喜悦。
  刘备捋着稀少的胡须,笑道:“我军虽大破贼军,降俘于禁及其七军将士,但曹仁、朱治仍扼守樊城,襄樊二城仍未被云长拔。且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必会派遣援军南下,今下当不可松懈也!”
  法正趁机进言,说道:“陛下,于禁七军皆没,中原震荡。今曹仁扼守樊城,关君侯兵盛,曹操必会南下亲解襄樊之危。以正之见,陛下当从昔日之谋,点齐兵马出兵北伐,牵制曹操大军,助关君侯下樊城。”
  “嗯!”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朕有此意久矣!”
  说着,刘备看见葛、霍二人在那私下谈论,问道:“今襄樊震荡,孤欲北伐,不知仲邈、孔明二君有何高见否?”
  诸葛亮轻抚羽扇,笑道:“亮与霍督皆以为陛下可举兵北伐,但陛下却莫忘襄樊战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3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0/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