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325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二万大军,都够他南征几次?
  今下因疟疾就死了这么多人,让他心疼啊!
  曹操心疼间,似乎想起了刘备,问道:“我军将士多因瘟疫而死伤,可有人知水贼死伤如何?”
  “这?”
  堂中几人面面相觑,似乎有话要说,却也不知怎么开口。
  “无人知晓水贼细情吗?”曹操不满地问道。
  半响之后,刘晔硬着头皮,说道:“启禀大王,水贼有疫病,亦有不少将士伤亡,然得有霍峻治疫。疟病于二三月前,已是消散。亡者当是不多,或仅有五、六千人,凡是军中将士。”
  “霍峻懂治疫病?”
  曹操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问道:“集中原医师之力尚对疟病束手无策,霍峻怎会治疟病?除军士外,可有其余百姓伤亡?”
  “额~”
  可能担忧曹操生气,刘晔言语磕巴,说道:“启禀大王,非是如此。据晔所知,霍峻当不懂治疟病,而是晓为何得患疟病。”
  “刘备撤军至合肥后,将大军交由霍峻督领。霍峻掌握大军后,将数万大军分屯而治,命军中将士消蚊除污,言曰隔离诸部,防止疟病传播。”
  “经由霍峻隔离整治,水贼军中得患疟病者寡有激增。六、七月时,隔离五十日,刘备率各部顺利回国。唯剩得患疟病者,留于合肥,料今时疟病已于江淮消散。”
  怕曹操心理不平衡,为安抚其心,刘晔补充说道:“然水贼并非无大将身亡,如那江淮副都督鲁肃感染疟疾,医治无效,遂是身亡,得由刘备追谥。”
  “哼!”
  曹操脸色微冷,说道:“鲁肃虽为江淮副督,有兵略在身,但却难言贼之大将。”
  话是这么说,但曹操心里却也略微平衡下来。但转念一想,自己巨亏。且不言死伤的十几万百姓,光那死伤的两万多军士,就不是简简单单能比。
  思来想去,百般之下,曹操心念着霍峻懂得控制疟疾。
  “怪哉!”
  曹操捋着胡须,惊叹说道:“霍峻不仅精通军略,亦能齐治江淮。本以为兼济文武,乃其之所长。却不料其竟懂控断疟病,世间竟有如此奇人乎?”
  继而,曹操带着羡慕的语气,说道:“刘玄德文武不成之辈,竟能得霍峻、诸葛亮二人辅弼,盖几世之余萌。若无霍峻、诸葛亮,刘备今时已被孤所擒也!”
  在曹操看来,刘备之所以成功,多是他抽到两个SSR文武大才。如果没有霍峻、诸葛,刘备今下最多窝在小角落之中,或是早被他所擒。然时事总是无常,颠沛流离的刘备,竟也有今时之成就。
  “霍峻啊!”
  曹操捋须而叹,对霍峻其人,他可是又爱又恨。
  恨他屡败他的大计,杀他爱将。却也爱霍峻经天纬地之才,无霍峻则无南汉。
  见曹操这般言语,孙权思虑再三,出列说道:“大王,权或有不成体统之策,不知当言不当言。”
  曹操指着左右,说道:“堂内尽是孤之心腹爱臣,有话但说无妨,孤绝不怪罪!”
  “诺!”
  孙权整理言语,说道:“霍峻有经天纬地之才,助刘琦、刘备兵下江左;再逢大王南下,率众击之,遂得江南半壁。后刘琦病逝,霍峻与众人献荆楚迎逢刘备。”
  “继霍峻坐镇一方,吞合肥,取江淮;入汉中,援陆逊。是谓霍峻与刘备而言,当有不世之功。无霍峻,则无刘备今下之盛。”
  “恕权斗胆,昔高皇帝战项羽,屡败其手,奔入汉中。得拥韩信,进据关中。为胜项羽,高皇帝笼络人心,许封彭越、韩信、英布等众为诸侯王。”
  “故得众诸侯引兵援助,齐伐项羽。得有垓下一败,丧于高皇帝之手。此或谓高皇帝不计得失,项羽恩寡情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盖高皇帝与项羽之分上下!”
  “今大王何不如效高皇帝之事,许封霍峻为淮南王,诱其反叛刘备。大王得有江淮舟舸,霍峻之韬略,进吞刘备,岂不易如反掌!”
  “封霍峻为淮南王?”
  孙权的脑洞太过炸裂,以至于引得堂中众人惊骇不已,在那议论纷纷。连那常是宠辱不惊的贾诩心中都掀起惊涛骇浪,与刘晔相视震惊。
  当然不仅是贾诩、刘晔及众臣感到震惊,连那曹操都坐不住,从榻上起身在那踱步。
  要知道许封霍峻为诸侯王,这可不是吹牛逼,许诺封官的小事。而是足够震惊整个天下的大事,且也是能够影响曹操、刘备声望的大事。
  “吴侯莫非笑语尔?”
  陈群起身质疑,说道:“大王征讨天下至今,仅为王爵。霍峻何功何德,可让天子封以淮南王?”
  “王爵之重,岂能轻易授之?”
  “正是!”
  华歆开口应和,说道:“霍峻为淮南王,岂不与大王平齐,此大违君臣之礼。”
  踱步良久,曹操停下脚步,下压手掌,示意堂中众人肃静。
  “诸卿可有不同之见?”曹操问道。
  刘晔思考许久,说道:“启禀大王,吴侯之策或有可行。霍峻盘踞江淮多年,根基深厚。其之于南人,是为荆楚之望,受南人推崇。今若能诱霍峻叛刘,必能威震南人,惊骇刘备。”
  “是时,霍峻叛于江淮,得有舟舸之盛,大王借霍峻之力,进吞江左,则可让刘备元气大伤,不足以与中国抗衡。或是大王趁机举兵南略荆楚,令霍峻率师西顾,则可覆灭刘备。”
  顿了顿,刘晔补充说道:“纵霍峻限地自保,亦能借其能,遏敌于江南。许以王爵,能为大王取此大利,岂不美哉!”
  孙权顺势下跪,说道:“今汉室衰微,中国既知大王,而不知天子。大王何不效三代之德政,行禅让之事,成一统天下之业!”
  曹操挥了挥手,呵斥说道:“仲谋不可胡言!”
  巡视堂中众人,曹操看向贾诩,问道:“文和可有高见?”
  贾诩捋着胡须,说道:“许封霍峻为淮南王,于大王而言,当百利而无一害。”
  “请细言!”
  曹操坐回榻上,抬手请教道。
  贾诩沉吟少许,说道:“如吴侯所言,刘备得有今日之盛,峻功绩显赫。故刘备许以重官厚爵,表前将军,总督江淮,位关、张及众人之上。是为位高权重,得掌大军,经略江淮。”
  “今下大王何不如命人潜入武汉,散布谣言,言大王封霍峻为淮南王,永镇江淮,大军为后援。武汉文武闻之,必然心生多疑,进谏刘备,或收霍峻兵马,或迁之荣爵虚待,令水贼上下猜忌。”
  “大王再遣使暗入江淮,赐淮南王印,颁淮南王诏。互盟约霍峻反刘备,割寿春与霍峻,令其世镇江淮,不改此诏。为助霍峻抗刘,大王增派军士入淮,且当从江陵南征。”
  “使者回程时,令其大张旗鼓,谓淮人言,霍峻已受淮南王号。今后魏、淮南二国,非是仇敌,当为同盟,共御刘备。”
  说着,贾诩露出奸诈的笑容,说道:“霍峻若是允诺,大王得一大将,且重握江淮。时不仅能引刘琦旧吏人人自危,亦能让南人惶恐奔走。或虽不能覆灭刘备,但可却重创刘备。”
  “若霍峻据不受封,刘备得知使者之举,与武汉谣言。是谓:‘一人言虎,王不信;三人成虎,王必信。’盖刘备虽心胸广阔之人,但也难免猜忌霍峻。”
  顿了顿,贾诩不由发笑,说道:“若刘备轻信谗言,或霍峻畏惧流言之下,纵不愿反亦不得不反。时将大利大王,大小二虎搏斗,大王助小虎,进亡大虎,此乃天助大王。”
  曹操深深地望了眼贾诩,暗叹贾诩老匹夫真就是智谋过人。按照他所言,刘、霍二人最好的结果莫过于刘备猜忌霍峻,霍峻自证清白,卸甲入朝。如此之下,江淮方面将可压力大减。
  若刘、霍二人但凡有一人多疑,或是惶恐畏惧,擦枪走火,最终都会引发内斗。
  当然最好就是霍峻接受他淮南王的封赏,直接配合他弄翻刘备。
  思虑之余,曹操不由庆幸自己都是让曹家将出镇地方,不会有这种风险与猜忌。即便有曹操也不相信曹洪、曹仁、夏侯渊做的出来,因为这三人没这能力啊!
  在曹操的注视下,贾诩垂了下了眼眸。
  “文和之言,甚有道理!”
  曹操脸色不变,说道:“今日密谈之事,不准外泄,违者斩之。”
  “诺!”


第413章 无风不起浪
  建安二十二年,冬。
  武汉,尚书令府。
  孟达坐在法正对榻,拱手笑道:“多年未见孝直兄,不料君被大王拔为尚书令,当是可喜可贺。”
  法正嘴角含笑,说道:“多赖大王赏识,否则以正浅薄之能,何以位列尚书令!”
  庞统转任江淮副都督,汉昌国尚书令之位则是空了出来,法正则是从汉昌太守升迁为尚书令。空缺的汉昌太守,在诸葛亮的举荐下,由楚人桓阶出任。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初时鼓动张羡反叛刘表,帮助曹操;曹操南下荆州时,北投襄阳。然金口之役时,曹操大败,桓阶被二刘所俘。
  桓阶被刘琦所掠后,因自身名望及过人的能力,被委以要职。后刘备继承刘琦势力,桓阶转为刘备效力。
  任职期间,盖或是尽心竭力,勉励做事。被诸葛亮所重视,刘备带走法正远征寿春,汉昌郡无郡守履职,诸葛亮则举荐桓阶出任汉昌太守。
  孟达微叹了口气,说道:“孝直兄屡建功绩,得被大王所器重,迁任尚书令。然达却窝居巴东偏僻小郡数载,难施大志,或有虚度光阴之感。”
  带路三人党,依据三人不同的贡献,刘备委以不同之用。张松潜伏益州多年,开国后任尚书仆射;法正因与刘备情投意合,故而出任汉昌太守。
  至于孟达的话,其功绩不如张松,与刘备的关系也不及法正亲密,故而在开国之后被外放出去,出任巴东太守。
  三巴之中,巴东郡因位于三峡地带,户籍尤为稀少,是为偏僻之郡。
  孟达得见老友法正官职不断往上迁,而自己却原地踏步好几年,心中难免羡慕或是阴郁。然孟达也是话里有话,常言爱哭的娃娃有奶喝。
  法正心有所感,为孟达倒了盏茶,说道:“子度何出所言?”
  “子度治巴东汉蛮皆服,教化百姓,厉行法教。大王多有称赞子度,言子度治巴东当有大才小用之感。”
  “孝直何以欺我?”
  孟达吐苦水,说道:“自张松之事后,蜀之降人多受排挤。且南方之中,楚人为贵,吴人次之,蜀人殿后。我关中流落之人,除有声望者,或有握兵权者,多是不受重用。”
  法正脸色微正,呵斥说道:“大王治下常是委人以贤,何来宠信楚人之说?”
  “孔明,琅琊人;张子布,彭城人;王仲宣,山阳人;徐元直,颍川人;鲁子敬,下邳人;……,君何言大王多爱楚人之士,而不用北人乎!”
  顿了顿,法正提醒说道:“子度莫忘大王先入荆楚,后下吴越,再取巴蜀。楚人之所以尊,皆因大王早得楚人相助。”
  相比历史上,刘备清一色用楚人及北人治蜀,今时位面好了许多。刘备下江东后,得到大批江淮士人,以及吴人效力。
  今南汉因霍峻、诸葛、刘琦等多种人物因素,及南汉首都在武汉之故,故楚人地位会高,但高层与中高层绝非清一色楚人或是某个地区的人。
  但孟达后半句没有说错,今南汉较蜀汉虽疆域大了三倍,但分蛋糕的人可不只多了三倍,而是多了吴越、中原、徐淮等士人。对于他们这些后入南汉者,可获得机会实在少。
  盖或是知道自己失言,孟达面露尴尬,告罪说道:“达仅是难展手脚,郁闷之下,口有失言,还望孝直见谅。”
  法正语气放缓,说道:“子度如何与凡人相同?你我之间有迎奉大王取蜀之功,且子度文武兼济,今后必有大用,何以自叹难展才华乎?”
  闻言,孟达面露笑容,说道:“孝直升迁尚书令,今后当有劳君为达美言。”
  “你我为同乡之人,何以言谢?”
  法正多有无奈,说道:“今下之语,子度出堂之后,切不可与外人胡乱言语,否则歹人得之,上报与大王。大王或不治罪,但必得罪‘楚人’尔!”
  楚人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即是籍贯为荆楚之人,广义即是在荆楚生活多年之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3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5/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