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288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思虑间,曹操取过案几上的竹简,便要阅读浏览。
  杨修趁机奉上文书,说道:“大王,劝民禁买蜀锦令文已草就,修于文书上列有三条细则,请大王过目!”
  “哦!”
  曹操接过巾帛,浏览几下,惊讶道:“德祖下笔竟如此之快?”
  “请大王批复!”杨修递上毛笔,恭敬说道。
  “咦!”
  曹操持笔望文,不知如何下手更改,惊讶道:“莫非德祖提前备有腹稿,巾帛上近千字文章,孤却不知从何入手?”
  杨修不卑不亢,拱手说道:“启禀大王,蜀锦之风日盛,臣多为忧虑。前日,修偶与子建公子相遇,谈及此事。三公子大为感叹,言诸葛善治国,若不遏蜀锦之风,不消多时,朝堂上下诸卿当多着蜀锦。”
  “南贼官营蜀锦,从中牟取暴利,以为军资,充实府库。待贼北伐时,我着蜀锦,敌披甲胄,此当谓资敌也。修不敢专功,以上所思,多有三公子之见解。”
  曹操捋着胡须,感慨说道:“想不到子建竟有如此之才!”
  “孤着实小瞧子建了!”
  见曹操这般言语,杨修决定趁热打铁,拱手说道:“仆之才若比子建公子,则不过鸟雀之于大鹏而已。”
  “嗯?”
  曹操端着水杯,面露思虑之色。
  见曹操如此,左右近臣神色不一,司马懿与陈群对视一眼,略有紧张之色。贾诩低垂眼眸,神色不变。
  “聪明智达,文章绝伦,胸怀大志,为国思量。当今天下贤才君子,皆愿从其游而死。子建公子乃上天所以降福于大魏也!”
  杨修躬腰进言,说道:“恕仆斗胆,大王开国立基,然无王太子,此与礼不合,望大王早思太子之事。”
  “哈哈!”
  曹操从榻上起身,笑道:“孤亦深爱子建!”
  “大王此言当大利国家社稷!”
  寻机,丁仪趋步出列,跪地而拜,说道:“子建公子礼贤下士,能得人心。大王若立子建公子为嗣,朝廷幸甚,天下黎民幸甚啊!”
  丁仪,字正礼,沛国人。父丁冲曾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常是感激丁冲。
  丁冲去世后,曹操欲将爱女清河公主嫁与丁仪,故与曹丕商量。曹丕嫌弃丁仪的眼睛不好使,劝曹操将清河公主嫁与夏侯楙。由此之后,丁仪深恨曹丕,故与曹植亲善。
  在清河公主嫁与夏侯楙之后,曹操分别与丁仪、夏侯楙交谈,大为感叹,直言即便丁仪两只眼都瞎了,也要将女儿嫁给丁仪,何况丁仪只是眼睛小。
  从此之后,曹操对曹丕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曹丕的识人能力不行。
  曹操看向陈群、司马懿等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陈群不敢犹豫,拱手说道:“此乃大王家事,臣不敢妄言。然立嗣之事,事关天下安危,望大王不宜草率而定。”
  “今天下南北分治,刘备有雄才,诸葛善治国,霍峻通兵略。南贼三者,是为大王之仇敌。刘备与大王岁近,及观后继者,必托大事与诸葛、霍峻。若我朝废长立幼,引起朝政动荡,此必被南贼所趁。”
  “况且子桓公子天性仁孝,知文善武,深得人心,辅佐丞相以来,并无过失。大王若欲改立子建公子为嗣,群恐诸臣当有异议!”
  “臣附议!”司马懿说道。
  曹操抚须踱步,思考立嗣之事。他已六旬出头,继任人之事不能不考虑。
  他之前有考虑过立曹丕为嗣的念头,然曹丕的军政能力渐渐让他不能满意。在这过程中才华过人的曹植让曹操颇是喜爱,且其性格也对曹操胃口。
  若从感性角度考虑,曹操会立曹植为嗣;但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曹操会选择从政的曹丕为嗣。
  感性与理性的纠缠,让曹操难以下定决心。
  踱步半响,曹操看了眼不发表意见的贾诩,挥手说道:“卿等且退,容孤深思。”
  “诺!”


第371章 歹计互出
  邺城,曹丕府。
  堂内,曹丕负手背腰,在那来回踱步,神情着急的观望堂外,似乎在等着什么。
  “公子,诸君到了!”侍从通禀道。
  “速请!”
  少顷,司马懿、陈群趋步入堂,向曹丕行礼。
  “拜见公子!”
  曹丕上前扶起二人,说道:“二君请入座。”
  望了望堂外,不见孙权的身影,曹丕皱眉道:“仲谋呢?”
  “吴侯被大王留在宫内,咨询淮南之事,难以抽身。”陈群说道。
  “善!”
  曹丕高坐榻上,挥手让侍从退下,独留司马懿、陈群二人于堂内。
  “今日父王考问时政军务,孤念及兄弟之情,有意谦让三弟。不料三弟问答如此出众,让孤后续难以作答,让他胜了一筹。”
  曹丕望着二人,忧虑说道:“杨修、丁仪二人,今日竟当场劝父王立三弟为太子。听侍从言语,父王神色言语,似乎有废长立幼,偏向子建之意。这该如何是好?”
  此前曹丕、曹植的嗣子之争尚在暗地里,今日杨修、丁仪二人当着众人的面,劝曹操立曹植为嗣子,已是向曹丕开战的信号。
  陈群脸色并不好看,说道:“群与仲达冒死进谏,劝大王深意,勿行废长立幼之事。幸大王采纳良言,让我等退下,深思再议此事。”
  “若按二卿如此言语,某岂不危矣!”
  曹丕沉不住气,愤恨说道:“杨修、丁仪二人,今后我必杀之。”
  司马懿拱手请罪道:“臣才疏学浅,有负公子重托!”
  曹丕生了会闷气,说道:“此非卿等之过,实属三弟能得父王之心。”
  顿了顿,曹丕问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这~”
  司马懿沉吟少许,说道:“公子勿忧,古来废长立幼,常是大事。大王如欲废公子,而改立三公子,恐今日已下决心。今大王犹豫不决,非是不愿,而是疑似不能尔!”
  “不能?”
  曹丕念叨几下,问道:“仲达所言,是何深意?”
  “公子自幼年时起,便随大王南征北战,继副丞相,任五官中郎将,常留守中枢,安抚人心。”司马懿分析说道:“得公子恩惠者,有成百上千之众,根基渐成。”
  “而三公子,理事颇晚,性情直率,任性而行。今虽有杨修、丁仪等人相助,但根基甚浅,难以与公子相较。公子可效商山四皓之事,笼络朝堂上卿,为公子谏言。”
  “当笼络~?”曹丕问道。
  “公子,吴侯到了!”侍从说道。
  “速请!”
  孙权趋步入堂,拱手说道:“大王有要事商议,耽搁时间望公子恕罪。”
  “无事!”曹丕起身迎接,问道:“仲谋,大王可有询问立嗣之事?”
  孙权摇了摇头,说道:“大王咨询江淮之事,不曾谈及立嗣之事。”
  曹丕拉着孙权坐下,说道:“仲达让丕行效刘盈请商山四皓之事,笼络上卿,显丕今下之根基,并为某进言。仲谋以为如何?”
  “仲达高见!”
  孙权说道:“不知当笼络何人?”
  “崔琰,崔季珪!”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司马懿说道:“公子当笼络崔季珪,若能得崔君相助。太子之位,公子唾手可得!”
  “崔季珪?”
  陈群神色有异,说道:“三公子为崔季珪兄女婿,按关系而言,崔季珪为三公子外戚。于情而言,崔君当助三公子,今岂会襄助公子?”
  “不然!”
  司马懿为众人解释,说道:“崔君为人公正,不喜任性放肆之人。三公子虽为兄女婿,但三公子为幼子,为人随性,崔君多半不愿相助。”
  顿了顿,司马懿补充说道:“懿兄朗与崔君友善,曾在书信中论讨嗣子人选,崔君以为当立长为先。公子若能侍崔君为师,采纳忠言,崔君必心属公子。”
  相较于司马懿,众人常忽略了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及弟司马孚二人。
  司马朗长司马懿八岁,在董卓乱政时,他敏锐察觉到关东诸侯与董卓必有一战,故而率族人逃难,躲过一劫。
  二十岁时,便入曹操的帐下出任官职。为官期间,因政治能力出众,为人勤俭节约,加之司马氏与曹氏的紧密关系,司马朗升任到兖州刺史。
  然司马朗岂能那么简单?
  司马朗善于交友的能力,为司马懿铺平了仕途。
  司马朗受河内名士杨俊看重,与同郡的常林、王象、赵咨关系紧密。得父辈关系,司马朗与颍川士人陈、荀等士族关系也好,司马懿便是由荀彧举荐于曹操。
  不仅于此,司马朗与并州的王凌、贾逵二人关系友善,且与冀州的崔琰关系也好。自荀彧、荀攸陆续病逝后,司马懿便得到崔琰提拔重用。
  以上这些人在曹魏国中皆出任上卿、高官,兄长司马朗去世后,司马懿袭承父兄的关系网,通过运营从受惠者,成为施恩者。
  司马氏的篡魏,岂单是司马懿父子的功劳,而是司马氏关系网集体作用下的功劳。
  “彩!”
  曹丕大喜过望,说道:“崔君公正为国,丕岂能不以师侍之?若能得崔君相助,又有贾公言语帮衬。太子之位,多半归孤所有!”
  说着,曹丕握紧司马懿的手,感激说道:“多谢仲达良言,开丕之顿悟!”
  “懿仅出谋划策,能否得崔君之心,还在公子身上。”司马懿答道。
  “善!”
  曹丕的恐慌心情微微褪去,说道:“虽得上卿相助,太子之位可望。然父王一向疼爱子建,今当如何待之?”
  孙权捋须而笑,说道:“公子可记得权昔日之语?”
  “昔日之语?”
  曹丕露出深思之色,进而恍然大悟,说道:“可是昔言杨修性命。”
  “正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28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8/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