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江陵成为御曹前线,江汉数十万百姓被迁。关羽领襄阳太守后。多次向北用兵,与乐进、文聘等将爆发过青泥之战、寻口之战,皆是为了将战线北推襄阳。
关羽的襄樊之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他多年以来与曹仁、乐进、文聘等曹将作战,缓慢将战线前推。在击败曹仁后,兵入襄樊,水淹七军,行围樊城。
得赖于金口之役,曹操惨败,霍峻岂能不趁势用兵,利用水师之长,让襄樊成为前线,从而吃下南郡的精华。等到时机成熟,则可一战下襄樊。
蒋济微微颔首,说道:“于汉水处选建新城,以江汉为池,兵威襄樊,并非不可。然汉水七八百里,需择艰险之所建城,又可屯水师于其中,且与襄樊距离适中,方可进退自如,阻敌于北。”
霍峻目光看向文聘,汉水作为南郡与江夏的分界线,而文聘又作为江夏太守,将与南郡共同担负起荆州的职责。
文聘能从江夏赶赴而来,则是与霍峻商量修筑新城的事。曹操虽是败退,但出入南阳的要地随县,仍在曹操手中。他也需要新的据点,将战线前推,而不是拿夏口当前线。
文聘领悟霍峻的意思,拱手说道:“聘在襄樊驻兵多年,颇知汉水险要。自襄阳二百余里地,当阳之东北,竟陵之上游,蓝口聚之周围,西望景山,东见汉水,又有湖泽泊船,可依山而筑城。”
“此城若能建成,朝发舟舸及可至襄樊,及襄樊之敌南下必经此城。且西连编县、当阳二城,东望安陆,届时南郡、江夏能安,襄樊可望。”
文聘的选址即是后世的钟祥市,且又是南宋的郢州。昔南宋之时,蒙古攻克襄樊,长江防线暴露在蒙古铁骑之下,孟拱先是凭借江陵击退蒙古,又制定下收复襄樊的战略方略。
在孟拱收复襄樊的战略方案中,郢州属于是襄樊战略中的核心位置,即必得郢州可以望襄樊,同时拿下荆门(汉当阳)可以出奇兵。通过水陆并进的形势,正奇兵马配合,不仅可以攻略襄樊,又可抵御蒙古大军的南下。
当然孟拱这套复襄樊的战略,霍峻于前世时有所耳闻。今世霍峻凭借他对南郡地理的了解,以及自身的兵略。选址建新城,搭建荆北的防守体系,并不困难。因而他书信与文聘,让文聘奉他之命,勘探汉水地形。
霍峻甚是满意,说道:“此新城之地,本督以为可行。北守当阳、新城二城,即江陵百姓可得安宁,数百里富庶之地可免受兵戈。民安则可养兵,兵强则可复襄樊。”
顿了顿,霍峻环顾众人,说道:“此新城之营造,可由文向负责。本督上书向车骑言明此事,调发南郡百姓以筑此城。”
徐盛出列领命,问道:“盛愿领命,然曹军袭扰当如何是好?”
霍峻笑了笑,说道:“曹军今欲与我军争夺百姓,岂有时间坏我新城营造,你且安心选择筑城。”
“诺!”
“那曹军欲迁江汉百姓往汉水之北,今当如何是好?”蒋济问道。
霍峻盯着舆图上的柤中、编县、当阳等汉南诸县,笑道:“我军有汉水之优,舟舸横江可断襄樊。今曹军欲迁百姓,峻又岂能如他们之意。”
“那是?”
霍峻双手下压,示意众人别急,说道:“曹仁北撤襄樊,朱、张二将南下,其兵力远胜我军,故而不可轻动。向二公书信求兵,我军且坐观敌寇动静。”
“诺!”
第244章 三刘同盟
及曹操兵败金口亡命襄樊,二刘围江陵取夷陵,此二则消息遂传入益州,让那刘璋一日数惊。
时张松又归成都,刘璋召张松、黄权、王累、郑度等文士入堂议事。
身宽体胖的刘璋面有忧愁,说道:“曹公兵败金口,亡命大泽,今又被霍峻围困襄阳。刘琦、刘备二人围取江陵,攻克夷陵,即下江陵。若二刘恨孤助曹,欲西取益州将是如何?”
席位中,黄权不慌不忙出列,举止间常怀豪爽之风,拱手说道:“启禀使君,我益州有巴东三峡之险,其七百里间,山高岭连,河道狭窄,以下攻上,谈何容易?”
“且我巴地崇山峻岭,道路多变,有白帝、巫县、江州之险。若二刘窥视益州,使君派遣重兵把守沿江诸县,必让二刘不敢入犯我巴蜀之地。”
刘璋微微皱眉,说道:“孤虽坐拥巴蜀,粮多兵众。但曹操雄兵百万尚且不敌霍峻、刘备之手,我巴蜀之地与吴楚抗衡,怕是有所不足。不知诸君可有何计教我,让孤能和吴楚。”
张松心思微动,曹操南下江汉,他本以为曹操乃当世之明主,欲向曹操归降。却不曾想曹操居然看不上他,不仅折辱他,还封他为越嶲郡苏示县令。其中滋味让张松百感交集,今时的他已是恨上曹操。
张松迈着短腿,拱手说道:“启禀使君,曹操心高气傲,挥百万之众,饮马长江,自以为能胜吴楚。然金口大火,让其败走大泽,帐下兵马死伤惨重,文吏将校降者众多。”
“以松观之,曹操已是元气大伤,不敢趋兵南下;二刘威风大涨,得有吴楚。今时曹操北逃,我益州又与吴楚毗邻,同饮长江之水,使君何不如与曹操断交,转向二刘示好。”
刘璋心有犹豫,说道:“曹操手握天子,坐拥中国,地有七州,傲视天下。今轻易与之断交,恐惹曹操不悦。且益州与荆州有兵戈之仇,恐刘荆州将心怀不悦。”
张松言语诚恳,规劝说道:“曹操兵入江汉,其兵势之强,几乎无敌于天下,然终究败于霍峻之手。今后之势又何能比及昔日之全盛,刘荆州坐拥吴楚,临兵交州,有三州之地。”
“若使君与之合,我益州有山川之险,吴楚有江水之固,足以与曹操抗衡。且使君乃前汉鲁恭王之嗣,刘荆州亦是鲁恭王之血脉,二君是为同族同宗之人。以松观之,刘荆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霍峻,世之名将,得之足以据曹。”
“至于昔日之兵戈,松窃以为曹贼不死,大敌当前,宜摒弃仇恨,同盟齐心。松闻刘荆州与刘备协力围取江陵,使君何不如遣使互通友好,与二刘同盟议事,申汉室之倾颓,明刘姓之大义,同讨曹操奸贼,兴复汉家之天下。”
张松心中记恨曹操,今时能给曹操添乱,他甚是乐意。
且张松也在寻求明主,刘琦作为刘表的继承人,作为名义上的联军统帅,他与刘备联手击败曹操,自此声威大振。张松心中念及刘琦委任霍峻之举,认为刘琦或许能为明主。
至于刘备,不好意思。张松有考虑过,但是刘备在江东,又时常帮刘琦打仗,离巴蜀太远,暂时不是张松的第一人选。
刘璋被张松长达二三百字的言语说服,不禁点了点头,甚是满意张松的方案。
捋着胡须,刘璋问道:“子乔之语,孤甚是满意。却不知诸位可有高见?”
“使君英明,我等并无异议。”众人拱手称道。
在金口之战前夕,益州士人皆是心倾曹操。毕竟以曹操战前的威势,说不认可曹操,纯粹是假的。但随着金口之战的结束,曹操身上的光环褪去,众人也就以为那样。
刘璋御下宽松,他们在益州甚是安逸,除了心怀大志的人不满,也别无所求,不至于铁了心投靠曹操。毕竟之前向曹操献媚,乃是担心曹操一统天下后,众人的利益分配问题。
见众人不曾反对,刘璋问道:“谁愿替孤出使荆州,议三家友好之盟。”
张松拱手说道:“启禀使君,军议校尉法正素有才华,可负此重任。”
法正袭儒服长衫,趋步出席,婉拒说道:“启禀使君,正才干不足,怕难肩负此任。”
“嗯?”刘璋看向张松,略有质问之意。
张松见法正不愿,走至法正身侧,低声说道:“孝直不欲从明主否?今怎不愿赶赴吴楚。刘荆州、刘扬州皆是英豪、武烈之人,见之或有裨益。”
见二人嘀咕,刘璋又问道:“孝直意下如何?”
法正见张松向自己拼命挤眉,遂是拱手说道:“使君若不弃正卑鄙,某愿以口舌之利,出使荆楚,合三家之好,勠力御曹。”
“善!”
刘璋鼓掌而笑,说道:“此行当备上厚礼,切莫有失。”
“诺!”
众人议事结束,张松寻上法正,二人为伴而行。
张松心情甚好,说道:“今孝直出使荆楚,可知其中深浅否?”
张松与法正关系甚好,二人皆自感怀才不遇,无明主赏识。但法正为人睚眦必报,因而于士人中口碑不是很好。
法正瞥了眼张松,说道:“子乔之意,正岂能不知。然欲求明主,何不自往?”
张松露出笑容,说道:“松不识明主,妄投曹操,受其折辱。孝直能识于人,今出使荆楚,可观刘荆州之才干,看是否为你我之主。”
法正沉吟半响,说道:“以正观之,刘荆州性情柔弱,并无宏图之志,怕是难成明主。今能于金口得败曹操,窃以为多赖霍峻、刘备二人。若无霍峻谋略,其安能得胜曹操。”
“且刘荆州坐拥吴楚,难以制衡刘备,纵使刘备坐大,以致一家之言,而成两家之语,故而难言明主尔!”
张松面露深思之色,说道:“孝直之言,甚有道理。然不知孝直以为明主何在?”
法正斟酌良久,说道:“今未面见刘荆州,不易早下断论。或许刘荆州难为明主,但有他人或可为明主。”
说着,法正笑了笑,说道:“且容正出使归来,向子乔言明细节。”
“好!”
张松叮嘱说道:“孝直妥善谋划即可,但今日之事暂时不可与子敬(孟达)言语,以防走漏风声。”
法正点了点头,笑道:“子敬之人,正岂能不知。请君放心,正心有自知。”
孟达精明骁勇,素有胆识,亦是良才。虽与法正、张松交情甚密,然其人容易善变。如此机密之事,张松不敢相信孟达,让法正也多加小心。
……
且不言益州变动,今襄樊也有变化。然这个变化不在吴楚及曹氏,而是盘踞在汉南柤中的荆蛮梅敷三兄弟。
南方蛮夷众多,不仅是南中、荆南、江东存在大量的蛮夷,即便是离中原地区近的襄阳也存在荆蛮。
从秦汉以来,汉人在向南开拓,常沿大河而居,然在山间河谷常盘踞蛮夷。这些蛮夷在经汉化之后,多是成为熟蛮,学习汉人的耕种技术。时收获之节,亩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盘踞在柤中的荆蛮便是熟蛮,自汉末乱世,荆蛮举家自保。刘表入荆州,荆蛮则向刘表称臣。然而刘表病故,吴楚与曹氏角力江汉,无瑕顾及柤中。
今随着战线推移,曹操让手下将领迁民北上,因而乱世的风波降临梅敷三兄弟头上。
梅敷手中攥着来自曹操的巾帛,其于信上拜梅敷为平蛮将军,封关内侯,令他率帐下万户部曲渡汉水北上,迁居南乡郡县。
放下巾帛,梅敷说道:“今时曹操欲让我等率族北渡汉水,不知你们何意?”
相比于梅敷的审时度势,他的二弟梅芳、三弟梅颐则是性子急躁。
梅颐说道:“阿兄,曹操兵败金口,又无多少兵马,我等手上有部曲万余人,何需听其诏令?若是曹操率兵而来,我等退入山谷之间,据守寨垒即可,且还有霍峻在侧。”
“是啊!”
梅芳应和说道:“我等族人世居柤中,今怎能轻易离乡。及若北上,怕我族人难保。”
不仅是两位弟弟不愿,梅敷自己他也不愿。在柤中当土霸王多么舒服,何必北迁到汉北,又让汉人编户齐民。
思量半响,梅敷说道:“曹操兵马众多,岂能轻惹。今不如向霍峻遣使,言我军欲向其归降。引霍峻入局,让他与曹兵争斗,我等自持中立。以我等手中兵马数量,霍、曹不敢得罪我等,我等当能自存也!”
第245章 分割荆扬
209年,建安十四年,三月。
江陵,联军大营。
黑夜寂静,士卒持兵刃巡视,火火通明照亮营帐。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夜中响彻,太史亨行入刘备的大帐。
“主公,不好了!”
正躺在榻上入睡的刘备被太史亨喊醒,眯着眼睛,嘟囔问道:“元复,怎么了?”
太史亨服侍刘备多年,早已习惯了刘备的行为。他为刘备收拾甲胄,说道:“曹仁趁夜撤军,帐下万余军士尽数撤出江陵城。”
“什么!”
闻言,半醒半朦的刘备,不由精神一振,说道:“可有通知刘荆州?”
“已经通知了!”
太史亨问道:“主公,是否派军追击曹仁。”
刘备披着甲胄,略有迟疑说道:“不必着急,等某见过刘荆州,再议追击之事。”
“诺!”
刘备自与霍峻分兵后,与刘琦合军作战。刘琦虽能采纳的他的意见,但或为突显自己的能力,刘琦时而也会不认可刘备的意见。仅能说自刘表去世后,刘琦愈发不想受制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