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715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布莱克特说:“请先生讲一讲。”
  李谕说:“与其认为既是波又是粒子,倒不如说它既非波也非粒子,只是恰好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了我们刻板印象中波或者粒子的行为而已。”
  李谕随即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张图:“剑桥最擅长几何学和投影几何学,这个例子你们一定了解,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方向上的投影可以完全不同,从左往右投影,它是个圆形;而从右往左看,它却是个长方形。但它其实既不是长方形,也不是圆形,而是一个二维生命体永远无法理解的新东西:圆柱形!”
  下面听的几人完全震惊了,狄拉克感觉心脏一抖,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既非波也非粒子?二维生命体永远无法理解?”
  李谕说:“再换一种说法,你以波的方式去看待它,它就是波;你以粒子的眼光去看它,它就是粒子。”
  “这!!”狄拉克忍不住问道,“有没有什么数学上的解释?”
  李谕悠悠道:“不用着急,很快就会出现了。”
  卡皮察是个实验好手,突然想到很多年前李谕做的单光子干涉实验:“那时候您就坚定认可波粒二象性?!”
  李谕说:“是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重复这个实验。”
  实验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设计实验仪器很麻烦,尤其是如何制作单光子光源。
  李谕当时图简单,用的是降低光强的办法。
  要是严谨一点,其实还可以用原子级别的放射源,然后控制好原子的数量以及放射频率,就可以实现制备单光子。虽然有很大的概率性,但只要能确保两次发射时间间隔大于实验所需,就可以认为是单光子光源。
  卡皮察跃跃欲试:“我马上就准备这项实验的复现!”
  要不说德布罗意开启了新的时代,他的那句“粒子也可以是波,波也可是粒子”确实太炸裂,毕竟波粒二象性是个触及量子力学核心的理念,而且马上就要引出另外两个神级理论。
  李谕和他们聊得火热,不过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翻了翻福勒留下的活页本,李谕对狄拉克说:“福勒留给你的功课是调查恒星表面(比如太阳)的变化过程。”
  “天文学?”狄拉克一脸蒙圈,“怎么还是没有逃脱爱丁顿关于天文学的“魔掌”?一定是他建议的!”
  天文学这时候是物理系必修的课程,海森堡的5位博士答辩导师中,也有个是教天文学的。
  把作业一一发下后,卡皮察又说:“院士先生,您要不要参加一下我们的讨论会?”
  “什么讨论会?”李谕问。
  卡皮察说:“就叫卡皮察俱乐部,专门讨论一些新的热门物理学话题,每周一次,而且还有丰富的晚餐。”
  “我怎么没听卢瑟福教授提起过?”李谕说。
  “他不喜欢这样的研讨会。”
  “为什么?”
  “卢瑟福教授说,我们这些搞理论的只是在玩符号游戏,而真正的卡文迪许人才是验证自然真理的人。”卡皮察说。
  李谕笑道:“有时间的话,我会凑凑热闹。”
  这些研讨会其实就和讲课差不多,反正李谕讲课也是“胡诌”,根本没有教纲———剑桥也不可能给他安排教纲任务。
  总之李谕与他们这一伙子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几天后,卢瑟福拿着一个包裹找到李谕:“哥廷根寄过来一份邮件。”
  “谁寄的?”李谕问。
  “署名是个叫做海森堡的博士生。”卢瑟福说,这时候他还没听过海森堡的名字。
  李谕打开包括,里面是15页海森堡论文清样,就是那个超级难懂的绕了半天还没用矩阵方法的矩阵力学论文。
  上面有海森堡用他特有的斜体笔迹做的几处修改,以及一处着重标记的旁白:“乘法的顺序变得很重要。”
  海森堡特意写明,就是希望审阅的人不会被这个观点惹怒,从而感到他的这个理论太牵强以至于不值得发表。
  看得出来,海森堡本人对此仍然相当疑惑与不解。
  而对于李谕来说,这篇论文其实也是天书,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他想说什么,真的很难看懂。
  于是他不准备继续阅读,望了望窗外,正好发现狄拉克。
  狄拉克正在散步,如果天气好,他有时候会散步好几个小时。狄拉克穿着上学时穿的西装,背着手,走路有一点点外八字,以一种像节拍器一样从不改变的节奏迈着大步。难怪很多剑桥的同学都说狄拉克走路“看上去像意大利结婚照上的新郎”。
  “狄拉克,请你过来一下。”李谕喊了一声。
  “好的,李谕先生!”
  来到办公室,狄拉克看了看这篇非常怪异的论文,疑惑道:“德语?”
  李谕说:“海森堡博士是一名德国人,毕业于海森堡大学。”
  狄拉克平常有看最新期刊的习惯,他说:“我见过他写的毕业论文,是一篇关于湍流的,但这一篇好像不是流体力学。”
  狄拉克涉猎确实很广。
  当初海森堡刚进入慕尼黑大学时,导师索末菲不想让他一开始就学原子物理学,因为比较难,于是让海森堡先研究研究比较简单的湍流。
  嗯,比较简单!
  后来海森堡发现,这东西好像没你说得那么简单!
  还是搞原子物理吧!
  李谕说:“现在海森堡已经离开慕尼黑大学,求教于哥本哈根的玻尔以及哥廷根的玻恩,研究量子理论。”
  “又是量子理论。”狄拉克说。
  李谕说:“这篇论文比较偏向数学,但有一些奇怪,所以我想让你看看,听听你的想法。”
  狄拉克把海森堡的论文放在自己的包里:“是一项作业?”
  李谕笑道:“并不是,闲暇时间看看就好。”
  论文必须给狄拉克,因为他在学术上一生最大的转折,就是来源于海森堡这篇奇怪的论文。
  回到住处,狄拉克先简单翻了翻晦涩的德语论文,虽然从直觉上能看出不是一篇普通的重复以往观念的量子理论数学练习,但粗略看下来,狄拉克还是觉得海森堡的方法过于复杂和武断,没有引起什么兴趣,因此他决定先将论文搁置一旁。
  狄拉克给自己做了顿饭,然后倒了一杯柠檬汽水———他是个遵从卫理公会教传统的禁酒主义者,然后打开刚买的收音机,听播音员讲今日的新闻。
  听了一会儿,发现更没兴趣,因为播音员那生硬的声调就像在葬礼上的致辞。狄拉克关掉收音机,再次坐到书桌旁,打开海森堡的论文。
  这次就是比较认真地阅读了,读了一半,狄拉克的神经开始紧绷起来。
  狄拉克的数学功底极好,他很快发现了论文最关键的部分:海森伯写道,理论中的一些量具有奇特的属性,即如果一个量乘以另一个量,所得的结果有时与乘法的次序颠倒以后所得的结果不同。
  海森堡没有接触过对易性,但狄拉克不同,他对此非常熟悉。
  狄拉克很确定非对易量是揭开谜底的关键。
  涉猎多的优点马上凸显,狄拉克依稀记得自己在上一门叫做分析力学的选修课时见过类似的东西。
  于是他跑到图书馆找了很久,终于抽出一本大部头,书名叫《粒子和刚体的分析动力学》,由爱丁堡大学的数学教授埃德蒙·惠特克撰写。
  按照目录他翻到第299页,可以确定,正如狄拉克所猜想的那样,一个多世纪前,法国数学家丹尼斯·泊松在他的着作中所提出的泊松括号所表达的形式就是两个数学量相乘的积减去两个相关的量的积,乘积和减号看起来很像PQ-QP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一发现,狄拉克找到了关键线索,继而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
  过程自然不是说得这么简单,想搞定这件事,也就是阐明量子理论与经典理论类比的数学基础,还要花上许久。
  说是很久,其实也就三四年,狄拉克先发表了几篇论文,继而完成史诗级巨着《量子力学原理》,奠定了自己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崇高地位。
  好像也是因为狄拉克,从此以后分析力学不是选修,变成必修了。
  此外,矩阵力学被确认正确后,物理学研究者,不管学生还是教授,都要开始恶补从来没听过的矩阵……
  对这时候的物理学家来说,简直是噩梦。
  李谕反正一点都不着急,准备再等一等,让大佬们的子弹继续飞上一会儿。


第六百九十四章 悬案
  搞研究嘛,过程真的是挺枯燥的。
  狄拉克沉浸在PQ-QP的研究中,更加显得孤僻,每天就是往来于图书馆和食堂,连和其他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他也没有去参加卡皮察与布莱克特的研讨会。
  最近卡皮察在准备单光子的实验,把李谕请过来稍作指导。
  实验这东西李谕可指导不了,只能捧个场。
  卡皮察高兴道:“卢瑟福教授专门给我批了实验经费!”
  一旁的布莱克特说:“还让我来做助手!”
  卡皮察笑道:“不要表现得这么不高兴!”
  卢瑟福没有儿子,在某种程度上,有时他甚至把卡皮查当作自己的儿子,对他非常好。
  “最近你们有见到狄拉克吗?”李谕问。
  “当然碰见了,”卡皮察说,“但这时候就不要想着从他嘴里再听到一句话了。”
  布莱克特说:“现在剑桥的数理系多了一个新的数学单位,如果平均一小时说一个字,就叫做“一狄拉克”。”
  李谕哭笑不得,原来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们创造的诸如“一坤”之类的计量单位是有历史渊源的!
  有文化!
  李谕说:“惜墨如金在剑桥竟然成了狄拉克的代名词。”
  卡皮察从布莱克特手里接过一个笔记本,然后说:“放心,我不会指使你做太多工作。”
  布莱克特似乎心有余悸:“不知道院方会怎么处置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李谕问,“发生了什么?”
  布莱克特说:“几天前,我安排奥本海默继续做一些实验室的工作,他在我的办公桌上突然放了一个苹果,我感觉有些奇怪,因为他从来没有这么做过。后来意外发现,这个苹果上面竟然抹了好几种化学制剂。”
  “……”
  奥本海默此时确实有一点抑郁症,在被多次安排自己不喜欢的实验工作后,不知怎么就神经质般做出了此事。
  后果很严重,按照规定,最少也是开除。
  离开实验室,李谕径直来到院方办公室。
  奥本海默的父母正在极力游说汤姆逊:“我们愿意给出十倍的经济赔偿,另外,院长先生,您应该知道,如果确实诊断有精神问题,院方仍旧开除他,也会承担责任。”
  汤姆逊很纠结,奥本海默是自己带来的,如果开除他,自己面子上同样挂不住,犹豫半天后说:“他可以留校察看,但前提条件是每周必须前往伦敦接受一次精神医生的治疗。”
  奥本海默的父母对此自然不能再有异议。
  两人离开后,李谕对汤姆逊建议道:“院长先生,或许应该把他调离实验室,连我都看得出,奥本海默不是做实验的那块料。”
  汤姆逊正好想让他离实验室的危险制剂远一点:“我同意,让他转入理论物理方向,去和狄拉克在一起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7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5/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