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
loading..
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659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多说一句,小鬼子自己还觉得没捞够本哪!日本代表团团长西园寺公望回国后,对天皇抱歉道:“很遗憾,我们没能实现全部愿望。”
  潜在代价则是中国爆发了非常强烈的爱国运动,严重阻碍了日本计划中对中国经济的蚕食计划。
  反正现在想针对小鬼子,美国佬是最佳的合作对象。
  与此同时,日本想称霸东亚的野心让英法美等国非常警惕,英国人已经开始认真考虑与日本海军未来的合作,很多西方人坚称日本是“黄色的普鲁士”。到了1921年,沃伦·哈丁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府更加反日。
  因为他们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已经不能用昭然若揭一词来形容,简直就是不要脸皮。
  福特等人举杯道:“愿我们今后的合作依旧顺利!”
  李谕说:“抵抗爆震,用乙醇不就可以?”
  不过小鬼子一直这样,似乎很少做长远规划,总是赌国运,所以并不在乎。
  以上种种,都是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猖獗一时爽的代价。
  米吉利说:“是的,院士先生,这将大幅提升汽车的使用体验。”
  李谕举杯回道:“合作共赢!”
  玛德,真不要脸!)
  “改进爆震?”李谕问。
  聊了一会儿后,托马斯·杜邦又给李谕介绍了通用汽车公司里的一位核心技术人员:“他叫米吉利,是我们公司新晋的重要研究员,与凯特林合作进行一项关键的发动机技术改进项目。”
  巴黎和会上小鬼子虽然看似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让中国的外交努力失败,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小鬼子的强势外交并非一个妙招。
  这时候想制裁小鬼子,必须得靠美国佬,而且美国佬如今对小鬼子也十分反感。
  米吉利说:“乙醇的成本太高,公司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
  托马斯·杜邦顺便问道:“李谕先生在汽车专利领域有诸多领先世界的成果,对这项重要技术有没有什么看法?”
  托马斯·杜邦说:“对发动机爆震的研究。”
  李谕随口问道:“什么发动机改进项目?”
  李谕叹了口气:“我觉得乙醇就很好了。”
  说完,李谕看了一眼米吉利。
  很明显,米吉利还是对乙醇不够满意,眉头微皱,不赞成李谕的话。
  米奇利这个人非常恐怖,他是有史以来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人,因为他的发明而死亡的人类估计有上亿之多!
  一个人导致了上亿人死亡,这是什么概念!
  而且他还凭借一己之力让人类的智商出现了显著下降!
  能做到这些,全赖他的两大发明:四乙基铅和氟利昂。
  氟利昂很多人早就听过,能够造成臭氧空洞,增加紫外线辐射,从而导致皮肤癌的患病率。
  四乙基铅好像有些人已经渐渐淡忘。
  这东西主要用在汽油里,可以让发动机减少爆震。
  发动机发展到这时候,已经开始往大马力上走,方法简单粗暴,就是让四冲程中做功的那个冲程压缩更多的汽油和混合气体,从而做更多的功。
  不过气体多了,压缩中难以避免地会让它们在被火花塞点燃前就产生自燃。这就是所谓的爆燃,不仅有明显的噪音,对发动机的危害也不小。
  各位应该知道汽油有92号、95号、98号,标号高低主要就是辛烷值的高低:辛烷值越高,抗爆震的效果越好。
  自从发现发动机的爆燃现象,工程师就开始夜以继日寻找改善辛烷值的添加剂。
  乙醇就是最早被发现的,但需要加到10%才有明显效果,所以米吉利说成本太高。
  后来米吉利找到了一些其他物质,也可以抗爆震,但气味过于腥臭,只能放弃。
  大概在1921年底,经过五年研究后,米吉利终于找到他认为最优秀的抗爆震物质:四乙基铅。
  这东西很便宜,而且没有味道,添加一点就能有优异的抗爆震效果。
  随后米吉利联合美国几个石油和汽车巨头,成立了乙基公司,他刻意省略了“铅”这个字眼,而“乙醇”与“乙基”大众可能觉得是近亲。
  后来他们的含铅汽油工厂导致数名工人死亡,媒体纷纷报道,米吉利亲自出面澄清。他当着媒体的面,吸了四乙基铅一分钟,还说——“自己每天都会闻一遍,并不会造成伤害。”
  真是个狠人!
  媒体与大众相信了他的表演,不再关注含铅汽油。
  而事实上,为了消除这一分钟对身体的损伤,他花了一年多。
  铅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非常靠后,是82号,众所周知,所有的重金属基本上都有剧毒。
  铅对人体的伤害很大,会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神经细胞不可再生,造成伤害就是不可逆的,非常可怕。
  铅随着发动机尾气直接排放,扩散能力又十分强,而食物链有聚集作用,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是最终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直到二十多年后,一位地质学家克莱尔·帕特森才开始揭露含铅汽油的危害。
  这位老哥测出了地球的精确年龄,用的方法还是测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即铀元素经多次衰变最终变成铅。
  即研究矿石中铅的含量,就可以知道地球年龄。
  但他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铅含量总是大大超出预期,很快意识到是空气中的铅影响了实验结果。而且影响得很明显,说明铅的含量已经极高。
  后来的研究估计,在使用含铅汽油的上百年中,最少一亿人死于铅中毒。
  老美自己曾做过统计,一半的人,也就是1.7亿左右,幼年时受过含铅汽油的影响,对智力的损伤不言而喻。
  ——额,难怪老美一直靠虹吸全世界的人才来维持科技霸权……
  毕竟老美号称“坐在车轮上的国家”,相当一段时间里,世界上一大半的汽车都在美国,受影响自然最深。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到了1986年,人类才开始禁售含铅汽油。老美是1996年禁止的,咱们是2000年,最后一个禁售含铅汽油的国家则是2021年的阿尔及利亚。
  经过技术迭代,后世已经不需要四乙基铅来抗爆震。但氟利昂其实一直还没有什么好的替代品。
  所以米吉利除了“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称号外,还被称为“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
  他可比此前提到的“天使与恶魔”科学家———搞出化学战与合成氨的哈伯,以及研发出了阿司匹林与海络因的霍夫曼,要可怕得多。
  不过这老哥生前一直觉得自己对人类的贡献老大了,主要他死得早,1944年就死了,那时候克莱尔·帕特森还没开始进行铅污染的调查。
  米吉利晚年还当了美国化学会的主席……
  李谕想到这些,再看眼前的米吉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恍惚中他背后仿佛有撒旦的图腾。
  “不行,真的不行!”李谕不禁喃喃道。
  米吉利问道:“什么不行?”
  李谕张了张嘴,想想还是转口道:“我不懂燃料科学。”
  杜邦哈哈笑道:“难得找到院士先生不懂的领域,你在我们眼中,简直就像科学之神,涉足如此多领域又都有那么高的成果。”
  李谕苦笑:“我不懂的东西多了。”
  美国的石油巨头和汽车巨头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力量极强,根本无法阻止他们搞含铅汽油。后来克莱尔·帕特森费了好大劲才让公众认识到含铅汽油的危害。
  资本是极为恐怖的,他们的诉求就是赚钱,能多赚一年就是一年。
  1963年,克莱尔·帕特森就拿出了非常有力的证据,证明铅的含量已经大大超标,危害非常大。但上文说了,直到1986年,才开始渐渐禁售含铅汽油,个中缘由不用多说。
  作为穿越者,真的很无语,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真心就是永远记不住教训!
  算了,反正受伤最深的还是老美自己!那些人心里其实知道铅的危害,还要挣黑心钱,自作自受去吧。
  福特问:“先生平时也开汽车,不想探究探究如何抗爆震?”
  李谕耸耸肩:“我不需要开那么高马力的车,而且不是还有乙醇嘛。”
  小摩根说:“李谕先生,虽然你在工业界的成就也非常出色,无线电公司以及LY汽车公司都赚了很多钱,但你在经济方面,还是太像个……像个学院派,过于儒雅。你应该多考虑考虑盈利以及成本问题,它们两个本来就息息相关。”
  李谕再次重复自己的观点说:“我觉得有办法提升利润,不见得一定要去降低成本。”
  小摩根笑道:“所以我才觉得您像一个学院派,不过也正是因此,我们才非常欣赏您。您放心,有我在,起码金融方面,阁下的公司不会吃到什么亏。”
  让他入股就是这个目的,李谕举杯说:“有劳摩根先生。”
  小摩根与他碰了碰杯子:“你的公司赚钱,我就赚钱,所以本来就是我的事情。”
  杜邦又问道:“先生似乎好久没有注册专利了?”
  “有的,”李谕说,“我已经做好材料,应该很快就能通过。”
  几人全都很好奇,谁叫李谕弄出来的东西都相当有影响力,于是不约而同问:“什么专利?”
  李谕说:“荧光灯。”
  小摩根大惊:“荧光灯?”
  李谕说:“荧光灯相比现在使用的白炽灯,优点非常大,能耗非常低并且寿命非常长。”
  “竟然这么好?!”杜邦有些不可思议,“记得当年爱迪生先生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但没有走通。”
  李谕说:“我绕过了他的专利。”
  “天哪!”小摩根瞬间来了巨大的兴趣,“如果真如院士先生所说,荧光灯优点这么明显,完全可以大规模挤占白炽灯的市场。”
  李谕轻松道:“是的,它的市场潜力巨大。”
  “这个项目我投了!”小摩根当即说,“工厂建设、前期投资我都可以负责,而且先生拥有三成的股权,保证为第二大股东,如何?”
  李谕知道荧光灯的前期推广必然会受到爱迪生的白炽灯公司阻挠,有小摩根出面,自己能省一大堆麻烦,于是说:“我喜欢共赢的模式,但将来东亚的市场,我要做大股东。”
  在小摩根看来,欧美才是规模最大的市场,所以这点事当然答应:“毫无问题!”
  李谕再次与他干杯道:“愿合作顺利!”


第六百四十八章 爆发
  轮船驶过太平洋,抵达上海,迎接的有胡适、蒋梦麟等人。
  和其他刚来上海的老外一样,逛了一圈后,杜威对李谕说:“上海很像纽约,这些西式建筑让我恍惚间以为没有离开美国。街道的布局以及如此众多的繁荣店面,除了面孔大多是亚洲人,与美国的海滨城市并没有太多不同。”
  李谕说:“所以才说大上海嘛,整个亚洲首屈一指。”
  胡适则说:“先生,我们在大同大学布置好了演讲台,两位请过去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6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9/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