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81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玻尔听后很高兴:“多谢!”
  李谕随即手书了一封推荐信,并第一个签名。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也签了名。
  寄出信件后,众人高兴地吃了晚宴。
  会议在第二天继续。
  这天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粒子方面,因为昨天李谕提出了很多关于粒子物理学的问题,引起了很大震动。
  玻尔首先说:“昨天晚上我与远在英国的卢瑟福教授通了电报,他告诉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实验现象。卢瑟福教授实验室一位叫做查德威克的助手发现,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可能变成一个新元素的原子核然后加上β粒子,似乎可以解释昨天李谕先生的问题之一,即原子核为什么会有β射线出现。”
  李谕当然知道查德威克的实验,不过他仅仅是做出实验而已,根本无法解释,于是说道:“是不是还有其他发现?”
  玻尔诧异地看了李谕一眼,仿佛他知道什么,于是继续说:“是的,查德威克还发现,前后的能量不一致。准确说,是衰变后的能量少了一点点。”
  原子核中射出的β射线就是衰变产生的,只是目前物理学家们并不是很清楚。
  这个实验确实重要,而玻尔的第二句话更加匪夷所思。
  普朗克凝眉道:“前后能量不一致?”
  玻尔说:“是的,衰变后能量变少了。”
  劳厄诧异道:“总不能微观粒子领域连最基本的能量守恒都无法保持?”
  “不可能!”普朗克斩钉截铁道,“能量守恒是最基础的原理,不会有错!”
  “可是……”劳厄顿了顿说,“实验结果为什么会不守恒?”
  普朗克向玻尔问道:“这个实验结果靠谱吗?”
  “靠谱,”玻尔说,“实验不仅在设备先进的曼彻斯特大学实验室做过,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这两家实验室已经相当权威,其他实验室做也只能如此。
  普朗克扶了扶眼镜:“物理学大厦该不会真的要塌了?”
  玻尔试探道:“会不会就像麦克斯韦与玻尔兹曼的统计力学那样,在宏观上表现出能量守恒,但单独一个粒子不见得守恒?”
  这明显是个过于离经叛道的说法,但能量不守恒的话显然更加无法接受。
  普朗克摇了摇头:“首先,数学对物理学虽然很重要,统计与概率论又是重要的数学分支,但我依旧不能接受把统计学引入物理之中。物理不是数学,物理不能允许不确定性以及无穷存在。其次,能量守恒是不可撼动的,否则整个物理学都要改写!微观可以与宏观不同,但在基本守恒定律方面不能有不同。”
  爱因斯坦说:“我也认为能量守恒不能够被打破。”
  普朗克对李谕说:“你哪?”
  “我同样坚信能量守恒不可能出错,宏观只是微观的表现,”李谕说,“至于为何实验中能量出现了不守恒,或许是因为衰变过程中还存在一种我们观察不到的粒子、射线。所以实验中部分少掉的能量并非真的少了,只是我们的设备观测不到。”
  李谕作为穿越者知道,这部分少掉的能量是中微子引起,不过它确实小到不可思议,1956年才能在实验中找到。
  李谕的说法已经非常委婉,而且这样的解释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普朗克说:“我希望李谕院士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物理学实在无法接受能量不守恒这样的结果。”
  衰变后能量不守恒事件号称“能量失窃案”,将会困扰物理学界很多年。
  感觉这两天的会开下来,大家的失望情绪有点多,似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的同时,又增加了无数问题。
  李谕准备说点好消息:“我在美国时,遇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密立根教授,他正在做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普朗克说:“做出油滴实验的密立根教授?”
  李谕说:“是的。”
  自从完成油滴实验,搞定基本电荷后,密立根在物理学界已经名声大噪,让美国的物理学界继迈克尔逊后难得又抬起了一次头。
  不过总体上美国物理学还是落后于欧洲,多年后美国的科技兴起完全是德国作死。
  1933年小胡子当选德国总理,立马开始大规模反犹,导致大量科学家流亡海外。
  二战结束后,美国又再次疯狂抢夺德国科研人才,即大名鼎鼎的“阿尔索斯”行动。
  这帮人到了美国后,直接让美国的科技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普朗克说:“他有什么新成果?”
  李谕说:“密立根教授准备针对光电效应进行验证试验,一旦成功,立马可以做实光的波粒二象性。”
  李谕故意说成了“验证试验”,其实人家密立根是因为不相信爱因斯坦的理论,想要用试验推翻。
  不过这样说出来似乎好听一点。
  爱因斯坦太喜欢这个消息了:“希望密立根教授加快实验进度!”
  反正现在理论验证得这么好,大家基本上已经默认实验可以做成,就等一个结果。
  普朗克说:“波粒二象性?这个名字有点意思。”
  李谕说:“实验同时还能证实普朗克常数的正确,并且得出更加精准的数值,对整个量子理论都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总算听到一个好消息,普朗克笑道:“或许到时候很多论文还是要重写。”
  密立根的实验是在1916年左右做出,虽然这个验证光电效应的实验远不如他的油滴实验著名,不过物理意义同样不小。
  不管怎么说,波粒二象性都是触及量力理论核心的东西。


第五百七十三章 精细结构
  会议开完后,爱因斯坦立刻建议大家趁着现在正值冬季,一同去慕尼黑滑雪,顺便还能在慕尼黑大学继续进行科学研讨。
  劳厄比较热衷,最先应和:“我早就想去滑雪了,再不去今年就没有机会了。”
  玻尔说:“慕尼黑大学的索末菲教授与我通信过几次,本人也很想去拜访他。”
  薛定谔与外尔也纷纷同意。
  这些年轻人肯定喜欢滑雪,普朗克多少还是比较老成持重,表示说,自己这老胳膊老腿就不去山里遭罪了。
  于是乎除了普朗克,大家伙愉快地决定一起前往慕尼黑。
  爱因斯坦还邀请了一位天文学家,弗雷德里希,他就是几个月后负责前往克里米亚进行天文观测验证广义相对论的人选,——一个有点倒霉的家伙。
  白天滑滑雪,晚上和顶级物理大佬、数学大佬们吹吹牛还是很有意思的。
  劳厄说:“弗雷德里希先生,据我所知,你刚刚新婚不久,为什么没有去度蜜月?”
  弗雷德里希说:“我与夫人在一起每天都是蜜月,但能遇到诸位优秀的学者反而不容易。”
  李谕哈哈大笑:“就凭你这样的甜言蜜语,少度个蜜月还真没什么影响。”
  爱因斯坦说:“而且我们都是一群男人,很让人放心不是。”
  弗雷德里希也笑了:“当然放心。”
  这里头搞天文的不多,李谕算一个,于是弗雷德里希又问道:“李谕先生,我对您非常敬仰,能不能请教您对爱因斯坦先生的引力弯曲时空怎么看?”
  李谕说:“理论上站得住脚,我相信会成功的。”
  有李谕这句话,弗雷德里希对克里米亚之行更加有斗志:“天文学竟然能与相对论联系在一起,想想就不可思议,简直浪漫到无以复加。”
  爱因斯坦随口说:“我还是认为有更浪漫的事。”
  大家在滑雪场玩了好几天,才意犹未尽地返回慕尼黑。
  对德国而言,慕尼黑是座十分重要的城市,尤其二十世纪初,它还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活跃程度几乎仅次于巴黎。
  科研方面也不弱,此后慕尼黑大学在索末菲领导下成了量子力学三大中心之一(还有玻尔的研究所,以及哥廷根)。
  当然目前的慕尼黑大学也挺厉害,毕竟有伦琴在。
  虽然提过好多次索末菲,似乎还是很多人不太了解他。其实只需要说出他的两个徒弟名字,各位就比较能理解他的价值了:海森堡与泡利。
  索末菲目前是慕尼黑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兼理论物理所所长,看到这么一群年轻学者到访非常高兴,关键里面有几个已经大大地崭露头角。
  薛定谔是个精细人,拿出一堆手稿给索末菲:“教授先生,这是一周前在柏林开会的简要记录。”
  索末菲说:“非常感谢。”
  在玻尔提出能级轨道理论后,卢瑟福是欧洲最快进行正面评价的大物理学家,接着就是索末菲。
  大体看过后,索末菲知道了什么情况:“我早就说过,玻尔的模型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我相信需要以更基本的方式重新诠释这一模型。果然没多久,斯塔克就发现了谱线分裂的情况。”
  玻尔提出能级理论最初是想要解释氢原子的光谱。
  现在斯塔克突然说以前大家以为的谱线压根不是一条条的,每一条其实是由两条组成,只不过它们挨得太近,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是一条。
  玻尔说:“事情发展得太快,但我认为能级理论不至于全盘皆错。”
  索末菲问:“你们有没有理出什么头绪。”
  玻尔说:“暂时还没有,但李谕先生有一些比较惊奇的猜想。”
  于是索末菲问道:“李谕先生,您是怎么想的?”
  李谕仍旧稍微收着思绪说:“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电子以圆形轨道围绕原子核旋转,我在想,电子能不能绕原子核做其他类型的运动?”
  索末菲眉毛一挑:“椭圆?我刚才还在想这个可能性。”
  李谕接着说:“而且,玻尔先生的论文中似乎没有考虑相对论效应。”
  索末菲眯眼想了好半天,然后说:“很棒的思路!只是或许要用到麻烦的数学推导。”
  李谕说:“教授您的数学功底优秀,而且我们这里还有专门从哥廷根过来的数学家。”
  索末菲一开始就是研究数学的。
  外尔说:“我还没有对量子理论深入研究到诸位的程度,如果只是帮着做点数学校核,应该可以胜任。”
  “真遗憾,”索末菲说,“看来只能李谕先生帮忙了。”
  李谕说:“尽力而为。”
  随后的几天,李谕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索末菲一同进行理论研究和数学推导,有了一定结果就会在研讨会上与大家一起讨论。
  他们很快就计算发现,如果电子在椭圆轨道上绕原子核旋转,其速度将不同于在圆形轨道上的电子。
  如果再考虑电子运动的相对论效应,那么椭圆轨道与圆周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很小,而这个能量差似乎正好对应两条谱线的能量差。
  索末菲已经思考这个问题很久,顺势引入了新的量子数,准确说是三个:轨道方向量子数、轨道形状量子数、自选方向量子数。
  更通俗的理解就是量化了轨道的形状。
  除此以外,算着算着,索末菲算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他立刻叫来李谕:“我似乎发现了一个蹊跷的东西,你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5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