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32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除了抗生素,生物领域还有太多未知等着开拓呢,包括生物医药方面。
  ……
  李谕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后,几人便赶紧回去继续上课了。
  上午的课程很紧凑,还有一节心理学和一节西洋史。
  整体上可以把清华学校当做一所后世的高中看待。
  到了下午的国文课程时,李谕专门过去溜达着看了看,很明显能看出来大部分学生从态度上不是很重视这些课程;当然有很认真的,比如吴宓、金岳霖等。
  不仅学生,有的老先生也很松懈,甚至有喝过酒来上课的。
  反正清华的国学水平提升真的要等陈寅恪、吴宓等人创建国学研究院以后才能提上来了。
  四点后,是清华学校很有特色的一小时运动时间,所有的教室、图书馆、宿舍全部关门,强制运动。
  就算不想运动,也要在外面散步或者看别人运动。
  李谕环顾了一圈,运动的种类非常齐全,比如球类,不仅有洋人很喜欢的网球、棒球、篮球、足球,还有刚刚传入国内没多久的羽毛球、乒乓球。
  足见清华对体育注重。
  民国初年的清华虽然是理工类院校,但学生相对活泼,没有老气横秋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运动比较多。
  李谕准备把这种模式以后引入上海的大同大学。
  往后几十年里,清华大学在运动项目的比赛中往往是乱杀的存在,与上海几所大学的足球赛、篮球赛一直是南北争霸的典型。
  此外,还有各位耳熟能详的一些操作早在民国初年就是常态:比如学校为了在运动项目中保持优势,会特意养一批运动能力很强的学生。
  当然了,运动本身就是一项积极向上很阳光的事业,没必要因此诋毁。
  说白了还是从美国大学学来的,清华基本上完全照搬美国模式,老美的常春藤本身就是体育联盟,清华学生留美后大都进入这些名校,肯定要提前做做准备。
  ……
  对李谕来说,在大学里上课感觉挺舒服,民国局势乱得就像一团麻,只有校园里还有一点象牙塔的纯净。李谕只要有时间,早晚都会开车过来,有时还去附近的园林转转,只是颐和园仍旧是皇室遗产,进不去。
  这天早上,李谕开车前往清华园时,突然在道上遇见一辆马车,看形制就是从紫禁城出来的。
  李谕开车路过,看到了骑在马上的小德张。
  那么马车车厢里必然就是隆裕太后。
  小德张也看到了李谕,打招呼道:“这不是帝师嘛!”
  李谕说:“德公公,是去颐和园?”
  小德张说:“是的。”
  马车上的帘子打开,隆裕探出头说:“原来是李帝师。”
  “太后。”李谕欠了欠身,稍稍表示了一下尊重。
  隆裕仍然感觉很受用:“现在都不把我们娘俩放在眼里,还是帝师懂礼数。”
  李谕其实是感觉有点可怜。
  隆裕基本就是个背锅侠,业是以往的掌权者作下;慈禧死后的三年,朝中还有个摄政王,隆裕就是个傀儡。
  不过最后逊位诏书却是从她手里签订。
  许多爱新觉罗少壮派死活不同意签订退位诏书,隆裕都看出来大势已去,气得大骂他们:“彼亲贵将国事办得如此腐败,犹欲阻挠共和诏旨,将置我母子于何地!”
  隆裕知道这些少壮派就是嘴巴硬,实事一件都办不了;她又没本事驾驭汉臣,能怎么办?
  但那些爱新觉罗们却把罪过都甩她身上,进入民国之后,基本不再见她,此时隆裕身边的人寥寥无几,还不如一些大户人家。
  李谕说:“我记得宫里有一辆袁大总统进献的汽车,你们为什么不拿出来用,要比坐马车快捷一点。”
  小德张叹道:“如果是别人送的,也就用了。”
  李谕很无语袁世凯若送奕劻一辆汽车,奕劻肯定开得毫无心理负担。
  隆裕说:“开车还得请专门的司机,而且一辆不够,又要添置三四辆车,宫里现在没什么钱。”
  果然是一直长在深宫大院,讲排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毛病,而是习惯。
  李谕问道:“优待条例不是每年都要拨付400万两吗?”
  小德张无奈道:“今年的只付了一半。”
  其实一直到优待条例取消,每年400万都没有足额给付过,最多的时候也就六七成。
  后来发布袁大头,从400两变成了400万大洋,大洋的价值比银子又低了好几成。
  清宫里太监、宫女还不少,又养着一个小朝廷得发工资,导致如今紫禁城里财政极为紧张。
  李谕说:“我有个主意,可以为你们提供一点收入。”
  隆裕太后说:“帝师请讲。”
  李谕说:“可能会有些冒昧,太后权当一听。”
  隆裕叹道:“现在大清都没了,还有啥冒昧不冒昧的,哀家还能把你抓了怎样?”
  李谕说:“颐和园是绝景胜地,如果开辟出一部分供游览用,即便门票定到一两银子一次的高价,还是会有很多人买账。”
  清帝刚刚退位,国内的人都对皇宫内的生活充满好奇。故宫不能拿出来,颐和园总能考虑一下。
  小德张一听就兴奋道:“好主意啊!”
  他想的是皇家私产一旦用于游览,自己作为大内总管,就可以在门票上打打主意。
  隆裕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哀家已经没多少地儿可以去,要是颐和园都成了景点,我就只能天天守在宫里。这件事容我再思量思量。”
  小德张泄了点气:“太后说的是。”
  李谕也不多劝,隆裕太后已经时日无多,一年后便会病逝。她死了没两个月,步军统领衙门就开始将颐和园作为景点开放。
  到了清华园门口,隆裕太后还要继续前行,李谕便与他们告了别。
  他们会路过烧毁的圆明园,不知道这些满清贵族看到后会怎么想。


第五百三十章 手搓无线电
  李谕到的时候,一名谢煜希请来的美国老师正在上课,讲的是公民相关。
  这种课现在国内很受欢迎,因为帝制刚刚取消,大家都还不是很明白什么是共和,什么是公民,到底怎么做公民,连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没有彻底弄明白。
  不止学校上课,讲公民还有共和的报纸文章也有很多。
  总之是现在最热的点之一。
  美籍老师用的材料是芝加哥大学校长贾德森的著作,叫做《美国公民读本》。
  这本书在美国影响力蛮大,对美国社会形态的塑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此书通篇在根里都在讲爱国与自由。
  很有美国特色,——把自由放在了民主之前。
  正好与欧洲反过来。
  不过民国时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留欧,观点与留美的不尽相同。
  留日的学生最多,与从欧美回来的又不一样。
  反正民国就是个大熔炉,持什么观点理念的人都有。
  都说乱世出英雄,民国一定程度上也算乱世,而且在文化上遇到这么大的变化,所以才能出来一大堆大师。
  此外,美籍老师还讲了许多美国大学里爱讲的“议会法”聂荣,就是教学生如何主持会议、如何讨论、如何进行表决等。
  这套东西在民国年间很受欢迎,毕竟集会很多,而且还是孙先生提倡的“民权初步”。
  这位老师对教师工作很负责,谢煜希一定是精心挑选过的。
  她上课内容很丰富,讲课的同时也在讲如何进行英文写作,甚至具体到如何写大纲、如何提纲挈领;如何把文章扩展成一篇文章,又如何把一篇文章浓缩成大纲等。
  比单纯的小学时代“提炼中心思想”高明许多。
  都是实打实的东西,不仅对英文作文有用,对国文也一样,所以学生们都相当认真。
  不过在李谕看来都没什么,因为后世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把作文放在重中之重了。
  学生们这么认真,其实是目前国内还没有普及白话文,所以觉得新奇。
  ——其实要是某个功底很深的秀才看到,一定会不以为意的,因为都是八股文的基本功……
  但不管怎么说,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么教对以后学生们支持白话文有帮助。
  美籍老师讲课整体比较顺畅,唯独在课堂互动上还差一点。中日韩这些东方学生与西方传统不同,素来没有当众发问的习惯,美籍老师只能指明提问回答。
  等他们上完后,就到了李谕的课程,今天李谕带他们上了节以前清华没上过的新鲜课——手搓无线电!
  清华素来有手工课,李谕直接结合到了电子学。
  李谕一直很想培养无线电人才,把这门手艺教给更多的人,好处不要太多。
  而且只要知道原理,手搓无线电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还很有趣。
  民国初年没有后世那么多先进工具,更没有集成电路,手搓无线电用的电路基板是一块木板,然后采用空气立体搭棚焊接的古老工艺。
  ——估计已经没人知道这些原始词汇啥意思。
  简单理解:你可以直接把后世的芯片或者集成电路看成放大无数倍的样子,大到随便一个电容电阻都有鞭炮那么大。
  至于手搓无线电的过程,第一步就是手搓电路板。
  各种电容、电阻之类的元器件都相当古老,变压器甚至需要手缠线圈。
  在木板上稍微规划一下布置,再用墨斗弹线。
  要不是穿越到了一百年前,李谕绝不会用这种只在后世工地上还在用的工具来搞电路板这种高科技产品。
  额,可能又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墨斗弹线……其实就是从墨盒里拉出一根线,线上带着墨水,拉直后揪起来再松手,墨线就会在板子上弹出一条直线。
  李谕穿越前,这东西应该只在工地上还在用。
  但如今是在木头板子上手搓无线电,用个墨斗弹线无伤大雅。
  最神奇的是在木头板子上钻孔用的拉线钻,通过拉线转动,让钻尖在木头板上钻个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5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2/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