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74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次日下午,唐绍仪才坐火车抵达天津,看到袁世凯终于没事放了心。
  袁世凯指着李谕说:“你这个小兄弟真是个不得了的人。”
  唐绍仪说:“那可不!疏才兄弟洞悉宇宙运行的规律,这点小事难不倒他。”
  李谕笑道:“应该感谢的是汽车。”
  袁世凯说:“以后我就让天津商会多采购汽车,支持李谕小友的买卖。”
  袁世凯又问向唐绍仪:“你去美国的行程准备得如何了?”
  唐绍仪说:“后天就会登船。”
  袁世凯被罢官前,管着外务事务,当时正在推动中德美建立同盟。
  严格讲,是德国人最先提议的,因为他们发现日本与英国建立了同盟关系,英日同盟将会威胁德国、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于是拉着美国、中国准备建立同盟。
  袁世凯认为此事可行,有两个列强撑腰不是坏事,虽说弱国无外交,但弱国更无军事啊,所以能在外交上尽可能多争取一点好处是最好的。
  如今的美德两国对中国的态度不差,李谕与两国的往来也算有一点积极作用。
  所以袁世凯派唐绍仪出使美国。
  只可惜这件事被日本竭力阻挠,最终没能成功。
  至于日本为什么竭力阻挠,大家肯定都明白,此时的日本已经开始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念头。
  袁世凯又问道:“香帅在朝中情况如何?”
  唐绍仪略显无奈地说:“堪称处处掣肘。”
  袁世凯说:“那帮年轻皇族,太自以为是。”
  宫中的张之洞,的确是操碎了心。
  昨天半夜刚发了圣旨,让袁世凯开缺回籍,今早又有御史上奏建议诛杀袁世凯。最搞笑的是,御史提出的理由竟然是袁世凯手上有兵,会造反。
  前面张之洞刚说因为袁世凯手上有兵,杀不得,杀了他,北洋会造反。
  结果御史竟然拿同样的事情反着说!
  成何体统!
  但这话载沣爱听,瞬间有点后悔半夜发出的圣旨,想要追回。
  气得张之洞说道:“这个御史欺君罔上!”
  载沣啧了一声,不满道:“张之洞,你为什么老跟我唱反调?袁世凯的狼子野心,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会不知道?你到底是装糊涂还是老糊涂?”
  张之洞说:“太后临终前召见我,让我好好辅佐摄政王,因为他害怕,害怕大清真的会以摄政王始,以摄政王终!”
  载沣脸上直接挂不住,竟然敢说自己会亡国?
  载沣冷笑道:“你真以为老佛爷很待见你?你不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在地方窝了几十年?因为老佛爷知道,你办不了实事!你的洋务办得什么样大家清楚得很,离开了李中堂,你连个铁厂都办不好!只会说空话,还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是空话!我之前说大清少了袁世凯还有别人替代,张之洞,你也一样,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载沣说得太狠了,对张之洞而言堪称诛心。
  张之洞脚底下一踉跄,恍惚道:“是老臣错了,老臣告退,见后再不会多妄言一句。”
  袁世凯的猜测完全没错,张之洞没多久就被载沣怼得哑口无言,从此以后再也不想关心政事。
  反正他的权力早就被架空,话都不让说,就啥也做不了了。
  估计慈禧都不会想到,她生前一直唯唯诺诺、老实听话的载沣,当上摄政王之后竟然和变了个人一样。
  可能他心里现在已经希望溥仪永远长不大吧。
  ……
  李谕在天津时,正好去租界买了份报纸,看到今年的诺贝尔奖刚刚颁发。
  于是发了电报庆贺获奖者,并且按照惯例,给《大公报》写了今年诺奖的获得者情况及介绍。
  今年的物理、化学、生理学三个自然类奖项都值得大书特书,民众也会比较感兴趣。
  比如李普曼的彩色照相;
  生理学奖则是关于免疫相关;
  而最出名的肯定是卢瑟福,获奖原因是1903年左右搞的放射性理论成果。
  但他获得的竟是化学奖!
  卢瑟福一向以物理学家自居,大学学的物理学专业,毕业后当的是物理学教授,进的是专门搞物理的卡文迪许实验室。
  现在拿了个诺贝尔化学奖,真不知道诺奖委员会是不是故意的。
  卢瑟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即兴演说上幽默道:“在我的一生中,经历过各种不同的变化,但最快的要算这次:一夜之间我从物理学家变成了化学家!”
  要知道,以前的时候卢瑟福有一句名言:“科学只有物理一个学科,其他的不过是收集邮票而已”。
  然后……大佬卢瑟福就荣幸地收集到了一枚诺贝尔化学奖邮票!


第四百八十章 “国花”
  天津的北洋大学堂理工类学生看到李谕写的文章后,纷纷想要向教师请教,不过能拿诺奖的东西都是最前沿的,大学堂的老师也不懂这么高深的东西。
  受时代所限,此时北洋大学堂的教师,更像后世的中学教师。所以北洋大学堂的学生去美国后,还是要从头上美国的大学。
  现任校长蔡绍基是首批留美幼童,同样被学生问倒,正巧负责天津地区教育的严范孙在大学堂,给他出主意:“趁着李谕到了天津,赶紧拉过来让他讲讲。要是他不懂,那全天下就没人懂。”
  蔡绍基也有这种想法,与严范孙一起去请李谕。
  李谕听了他们的想法后,并没有拒绝,只是说道:“我刚答应夫人去北洋女子学堂,有一点分身乏术。”
  蔡绍基说:“好办,我让北洋大学堂的学生来女子学堂!”
  严范孙说:“你不怕两边的学生眉来眼去?”
  蔡绍基一愣,有些迟疑。
  李谕笑道:“校长真的害怕学生早恋?”
  蔡绍基说:“能进北洋女子学堂的,都不是普通女子,我是担心学生们把持不住。儿女情长耽搁大事。”
  严范孙直接笑出了声:“述堂(蔡绍基字)啊,你多虑了!再说,这种事挡也挡不住。”
  蔡绍基说:“既然二位都这么认为,我就回去安排。”
  蔡绍基是个挺有志向的人,三十年前作为首批留美幼童在美国读书时,便在学校做过一个关于鸦片贸易的演讲。
  年轻的蔡绍基已经知道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通商口岸,虽然大清官员在许多方面需要谴责,但是大英帝国以此方式打开中国的大门其罪孽更加深重。
  他在讲演结束时说:“中国没有死,她只是睡着了,她终将会醒来并注定会骄傲地屹立于世界!”
  好在如今的大学堂学生不算多,加上女子学堂,到场的不到100人。
  吕碧城此时也抵达了天津女子公学,见这么多男学生到场,有点诧异,问李谕:“这是干什么?”
  李谕说:“搞个联谊活动。”
  吕碧城说:“可我这儿是女校,而来的都是男学生。”
  李谕笑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吕碧城捶了他一下:“你少来!”
  李谕给她说实话:“大家只是在一起做个演讲,不用担心,你又不是不知道,美国有一些大学就是男女混校。”
  吕碧城思想算是比较先进的,加上李谕的耳濡目染,于是同意了同在一间教室听演讲的请求,顺便让国内的其他学校尽快接纳女学生。
  李谕随便给学生们讲了讲卢瑟福的生平以及研究成果,并且提到了当今物理学最新的进展。
  但看学生们的表现,似乎听得有点蒙,毕竟连欧洲学界现在都没几个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
  李谕想了想,转而给他们用通俗的语言重新讲道:
  “我们从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讲讲物理学的发展吧,就是稀松平常到你们都几乎意识不到的一样东西:光。
  对光的研究,几乎可以说贯穿了近代……哦,现代物理学的始终,非常重要且基础。
  总体上,物理学对于光的认知可以分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我想你们在物理学入门的讲义就看到过:光是光线。可以通过几何学研究它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其中还涉及了三角学。”
  在场的学生基本都看过李谕的科学各科入门讲义,都点了点头。
  李谕继续说:
  “还有人或许看过牛顿关于光学的著作。
  他对光的认知,处于第二层,即光是一种粒子。
  这时物理学才开始真正展开对光本质的探究。
  通过粒子说,牛顿解释了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但很快,人们对光的认知就到了第三层,即光其实是波。
  大名鼎鼎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相关的设备,我看几年前北洋大学堂就购置了,所以你们不会陌生。
  前三层算是较为经典的理论,理解起来并不难,而这其实只是刚开始。”
  李谕说的东西大家并没有听到过这么深入浅出的讲解,更加聚精会神,甚至不敢提问。
  李谕说:
  “对光的第四层认知,即光是电磁波。
  从第四层开始,便触摸到了最前沿的理论。
  实际上我们能看见的光,仅仅占了电磁波中极小的频段。
  除了可见光,还有紫外线、X射线、红外线、微波等等。从本质上说,无线电波与我们看见的光是一样的东西。”
  对于后世来说这属于常识,不过对当下而言非常震惊。
  学生早就知道李谕在无线电设备上的巨大成就,但要说日常所见的蜡烛光、电灯光与高大上的无线电联系起来,根本难以相信。
  李谕等他们安静下来后,又说道:
  “到了第五层,我们就会发现光速竟然是不变的。
  这件事我在去年的诺贝尔奖介绍中提到过,美国的迈克尔逊教授因为光速不变试验获得了诺贝尔奖。想要解释它很困难,但如果你们能够理解,将会发现光还有更高层次的认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4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4/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