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65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李莲英殷切问道:“老佛爷,您还想用哪道菜?”
  慈禧摆摆手:“不吃了。”
  李莲英问道:“那么,吃点点心?”
  慈禧仍旧摆了摆手:“罢了,喝口茶吧。”
  李莲英立刻让小太监端上来茶水。
  慈禧喝了一口后,看到屋子外的缪嘉蕙,“小李子,让缪先生进来吧。”
  “喳。”
  李莲英倒着退出来,然后对缪嘉蕙和吕碧城说:“太后有请。”
  吕碧城跟在缪嘉蕙后面,她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慈禧看到吕碧城,缓慢地说:“你就是那位京津地区第一才女,李谕的夫人吕碧城?”
  吕碧城说:“回太后,小女是吕碧城。”
  慈禧手边有一些《大公报》,指了一下说道:“我看过你的画,很有趣,与过往我所看过的一些连环画并不相同,画法更不同,虽然很简单,只是寥寥几笔,但不知怎的,就是让人喜欢看。”
  吕碧城说:“回太后,这些不过民间艺术,难登大雅之堂,承蒙太后喜爱。”
  慈禧说:“听惯了阳春白雪,也喜欢下里巴人。就像宫里的山珍海味,天天吃有什么意思,筷子都不想伸出去。”
  这句话多少有点凡尔赛了,身为最高统治者,下面多少百姓吃不饱饭不知道慈禧知不知道。
  就算不跟她看不到眼里的普通百姓比,她一心想学的日本天皇也不会这么铺张浪费。
  当年参观完北洋海军,日本国疯狂追赶,国民以捐款造军舰打败清国为荣,就连小孩子都玩击沉定远舰的游戏。
  而日本天皇为节省开支,有时候每顿只吃一个菜团子。
  反观咱们大清的慈禧老佛爷,宫中100多个菜都矫情地叹息没有下筷子的地方。
  慈禧又说:“我听说洋人都喜欢这样的画。”
  缪嘉蕙说:“太后,我稍稍研究了一下,画的技法很简单,这种叫做漫画的形式,更多是在讲故事。”
  “听故事好啊,”慈禧说,“我每天还会让小李子给我讲几个段子听。”
  缪嘉蕙说:“太后喜欢的话,就让碧城姑娘专门给太后多画。”
  慈禧本来就是揣着这种想法:“以后除了多画,也教教缪先生。”
  吕碧城有苦难言,但只能答应下来:“小女记下了。”
  慈禧拿过一份报纸:“有些个儿漫画,确实令人感觉新奇,就说这个‘大清药丸’,你是怎么想到的?”
  吕碧城说:“回太后,是我在夫君桌子上的笔记本中看到。”
  慈禧说:“这么说,李谕也时刻想着要让大清蒸蒸日上,他怎么给大清看病?”
  吕碧城说:“夫君一向提倡科技与教育,似乎也是洋人擅长之处。”
  慈禧说:“这两件事最容易办,但也最难办。越是显而易见的东西,越困难。”
  吕碧城压根不懂政治,小心回道:“但教育真的利国利民。”
  慈禧叹道:“说的是啊,前段时间张之洞还给我进言,在京城开设如武昌之类的小学,一个民女都知道,那就准了吧!前段时间京师大学堂还计划着建个什么京师女子学堂,不如也让他们顺便建个小学堂。”
  吕碧城说:“太后英明。”
  慈禧说:“今后你可以去当个教师,咱们大清的小学应该试着招点女娃。”
  慈禧八成是预感到自己的寿辰不多了,赶紧推行一些袁世凯和张之洞的建议,因为只有从她嘴里作出的决定,以后上任的新皇帝才会采纳。
  此时经过一年的丁未政潮,北洋系的袁世凯和奕劻已经击败了瞿鸿机为首的清流派。
  不过其实北洋系也没有真正赢,因为慈禧顺势把满清亲贵安插进了各大重要部门。
  所以北洋派和清流派其实都输了,真正的赢家是慈禧。
  这算慈禧生前最后的政治手腕,为年轻的爱新觉罗们打下一些基础。
  可惜她还是太高估这些皇亲国戚,这么多年一点政治智慧都没学到,倒是一些王爷,以为出过几次国见了一点点世面就比别人都更懂了。
  ……
  回到家中后,吕碧城长长舒了一口气。
  李谕立刻给她端过来一杯热茶,问道:“一切顺利吧?”
  吕碧城说:“还好,还好,太后只是问了问漫画的事,奇了怪,她怎么会喜欢这个?”
  “可能是年纪大了,对政事越发厌倦,一点新奇的东西都能勾起潜在的兴趣。”李谕说。
  他心里当然知道慈禧是没几个月活头了,只想多高兴高兴。
  李谕又问道:“太后还说什么了?”
  “没啥,就是让我多给她画一些漫画,送进宫里,”吕碧城喝了一口热茶,“对了,她很喜欢那幅关于‘大清药丸’的漫画。”
  “啊!”李谕天灵盖仿佛被一击重创,“什么大清要完?”
  “就是那幅关于引进西药的,还要在上海建厂不是?”吕碧城说。
  “快拿给我看看!”李谕人都麻了。
  吕碧城随手翻到:“就是这个。”
  李谕看了看,还好真的只是在聊阿司匹林之类的拜耳公司产品,吕碧城自己随便发挥了一下。
  李谕同样长长吁了一口气:“可吓死我了!”
  吕碧城纳闷道:“谕哥你怎么这么紧张?”
  “没什么,还好是1908年了……”李谕说,“太后的身体如何?”
  吕碧城说:“看着并不怎么想吃饭,说话也有些中气不足。”
  李谕连忙对她说:“这些话出去了可千万不要说!”
  吕碧城点点头:“我懂的。”
  慈禧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没啥心情处理政务了,事情大都交给军机处的奕劻、袁世凯和张之洞。
  恰好这些人都与李谕关系不错,让慈禧对李谕没什么戒心,要不“大清药丸”几个字就够喝一壶。


第四百七十二章 听者有意
  京城的新学进展的确慢了上海、天津、广州、武昌等地一大步,目前京城子弟想要学点新学要麻烦不少,只能去一些教会学校,并没有新式小学。
  严复作为京师大学堂的高层,接下了在京城办新式小学的任务。
  考虑到京城人口很多,东西跨度不小,所以严复迅速选定了两个地点:一个是京师女子学堂所在的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另一个就是离李谕居住的东厂胡同不远的史家胡同。
  京师女子学堂的房屋比较多,但招生却不是特别多,正好把一些闲置的房子用来建小学。
  史家胡同则有一些教育机构,比如专门负责审核赴美留学的游美学务处。由于游美学务处目前已经得到了清华园这块更大的土地,所以史家胡同的房子也有一些空了出来。
  后世北京大名鼎鼎的史家小学,滥觞便与游美学务处有关联。
  六岁的凌叔华上了这所小学,并从此与史家胡同结缘。
  按照慈禧的要求,吕碧城当了一名女教习。
  虽然她已经是天津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不过京城的风气并不如天津一样开放,即便只是一个影响力不大的小学,还是成了京城人士街头巷尾的谈资。
  清茶馆中,几个闲散旗人正在喝茶闲聊。
  “真是开了眼!一个娘们儿竟然当了教习!滑天下之大稽!”
  “人家是京津才女,你肚子里的墨水说不定还没她多。”
  “切!娘们儿就是娘们儿!要让我去听一个娘们儿对我指指点点,还不如杀了我!”
  “我听说人家不仅才气大,样貌还不可方物。”
  “那学生还有心情听课?有辱斯文!”
  瓜皮帽崔老三哼了一声,说:“你们少瞎扯了,碧城姑娘现在是李谕的夫人。李谕知道吗,当朝帝师。”
  “帝师又怎样,不过是个汉人。”
  崔老三吸了吸鼻子:“人家现在住的是当年荣中堂的府衙,荣中堂可是贵为宰相的人物,再看看你们。”
  “宰相府?他敢住那地方?”
  “租的呗,”有人说,“他崔老三就是个牙商,专门做租房这档子买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那人琢磨了一下,突然眼光一闪,“我想到一个绝妙的发财门路。”
  旁人问道:“什么门路?昌大嘴,你平时放了多少闲屁,没一个应验。”
  “这次准了!”昌大嘴得意道,然后问向牙商崔老三,“帝师李谕真的住进宰相府了?”
  “那还有假?”崔老三说,“白纸黑字,写了契约的。不过听说到期后,醇亲王府想把房子要回去。”
  “咋个儿又要回去?”昌大嘴问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人家王爷有钱呗。”崔老三说。
  崔老三并不知道,其实是因为醇王府已经有了一些消息:慈禧想要立皇储,虽然人选还没定,但很可能就是醇亲王载沣或者载沣的儿子溥仪。
  仔细想想,的确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了。
  现在与慈禧关系最近的两位王爷是醇亲王和庆亲王,而庆亲王奕劻血统离着有点远,只能在醇王一脉选。
  溥仪的母亲瓜尔佳·幼兰,正是荣禄的女儿。
  昌大嘴赶忙问道:“宰相府在哪?”
  崔老三说:“当然是东厂胡同。”
  昌大嘴说:“你听这名字!”
  他抓了一个帽子戴上,就跑了出去。
  崔老三剥开一个花生,鄙夷道:“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4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5/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