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63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此时李谕一口气出5万,简直可以媲美半个莱特飞机厂,财大气粗,完全解决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足够他造出很多架飞机、做很多次飞行试验。
  “我……这……可……”冯如直接结巴,半晌才说出,“我甚至不知道怎么使用这么多钱。”
  “我不是说了,慢慢研究,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要贪图冒进。”李谕又强调一遍,生怕他记不住,这么好的人才,可不能再早死了。
  冯如说:“这样吧!飞机厂的董事长由您担任,我只当总工程师。”
  “不必如此,”李谕微笑着说,“我没有这么多时间在飞机厂里。”
  “所以我才说让您当董事长一职!”冯如说,“您不答应,我是不会接纳您的钱的!对了,飞机厂不然也叫李谕飞机厂!”
  李谕连忙说:“好吧!我可以当董事长,正好未来方便资助。但飞机厂的名字千万别改。”
  冯如这才接受。
  将来回了国,李谕完全可以冯如的广东飞机厂为基础,进一步扩大。
  ……
  李谕差不多也要归国,顺路先与冯如去了旧金山。
  从纽约横跨美国,要坐三四天的火车,吕碧城考虑到李谕“身后之事”,贴心地准备了一床绵软被子。
  到地方后,李谕亲自跑去伯克利分校给冯如求得了一个旁听机会。
  (话说“分校”属于翻译错误,历史遗留问题,其实伯克利分校就是一所大学,不是常规认为的“分校”。)
  伯克利分校开出的条件很简单——让李谕在伯克利分校进行一场演讲。
  加利福尼亚州在李谕穿越前,已经是美国最富有的州,不过目前大都是荒地。
  伯克利分校与斯坦福大学目前也没法和东部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相比。
  所以李谕这种科学界顶流到来后,伯克利分校异常欢迎。至于李谕小小的请求,伯克利分校甚至更进一步,同意只要冯如考试合格,还会颁发毕业证书。
  冯如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可如此一来,他就有的忙了,一方面放不下飞机的研制工作,一方面还要兼修学业,所有时间都会占据,没有一点假期。
  但中国人在这点上就是强,论学习能力,真心谁都不服,也甘心吃苦。后世还有在美国拿好几个博士学位的牛人。
  临走时,李谕对冯如郑重道:“这是一个支点,希望阁下可以借此支起中国的航空事业。”


第四百七十章 解决个难题
  司徒美堂同样来到了加州,并且带着李谕去洪门坐了坐。
  旧金山向来是华人聚集地,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华裔也占了旧金山五分之一的比例。
  洪门大佬黄三德隆重地接待了李谕,他赞道:“尊下乃中国人之骄傲,才能令人惊叹,震惊四海。”
  “声名都是身外之物,”李谕随口说,然后问道,“旧金山的华人目前情况如何?”
  “已经大致从两年前的地震中恢复,”黄三德说,“当初旧金山政府对华埠的救济并不及时,甚至没有把华人街列到重建名单中。我们询问原因,他们却说美国政府没有保护华人的义务。好在我们自强不息,自费重建。旧金山政府见状,为了日后收税,终于不得不拨款重建。”
  旧金山的华人还是很团结的。
  那场地震后,有很多美国人干脆把自家未倒塌的房子烧掉,因为加州法律明确规定,如果居民的房子受到地震侵害,但没有发生倒塌,保险公司不会做出赔偿。
  地震后的房子不少成了危房,无人敢住,为了满足赔偿条件,他们只能偷偷烧掉。
  李谕说:“一路上我看华埠的生活还是很困难。”
  黄三德说:“现在没有了修铁路的工作,淘金热也淡了下去,大家少了经济支柱,的确困难。不过总归能够活下去。”
  李谕说:“黄先生可以成立一家劳务运输公司,将来我在京津的公司产品运到美国,就交给这家公司分销、仓储、运输。”
  黄三德在司徒美堂处早就听说李谕的能耐,高兴道:“这种体力活好干!能招募的工人数量大,比起先生在底特律、纽约的工厂,可简单太多。”
  李谕自然要尽可能帮帮旧金山的同胞,他们挺不容易,遭遇了各种灾难和不公正,还要尽可能筹款支援革命。
  旧金山大地震的第二年,中山先生就开始发电报向洪门寻求资金援助,一直到民国初年,几乎没有停止。而洪门几乎从来没有拒绝,筹措的款项非常多。
  黄三德道:“先生何不加入我洪门?本人可以安排您也为洪棍级。”
  李谕摇了摇头:“不用的,就算不加入,我仍会帮助洪门以及众多华人同胞,而且我已与司徒大哥结拜,对洪门来说是自己人。再说了,我可不敢与中山先生并驾齐驱。”
  李谕当然是不想掺和进政治去,以后洪门要改组的。
  黄三德没有强求,在他们眼中,李谕多少有一点浓厚的文化气息,他们颇为尊重。
  李谕同样没必要给洪门直接捐款,他们能量很大,而且让他们组建公司承接未来自己企业的业务,已经是最有力的帮助。
  ……
  如今的加州面积很小,小就意味着消息传播快。
  大范围的联络很难,但就像你做了点什么坏事,没两天全村就都知道。
  伯克利分校请了李谕后,斯坦福很快也要让李谕和吕碧城过来壮壮场面。
  加州目前比东部的几个州穷,但风气比较开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从建校开始就招收女生,比起哈佛、耶鲁、牛津之类的名校早了快半个世纪。
  不过目前这两所大学在自然科学方面完全没法和东部的大学相提并论。
  李谕对演讲早已驾轻就熟,考虑到加州比较在行的应该是天文学——加州刚建起了强大的威尔逊山天文台,所以李谕从天文学角度,讲了天文学与物理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天体物理学。
  内容不复杂,天文学嘛,早期是占星术,但它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其实就是从物理学开始的。
  什么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三定律等等;后来天文学更是和物理学息息相关。
  李谕讲完后,校方又请吕碧城这位神秘的东方才女讲东方的文学和艺术。
  吕碧城在公共场合举止落落大方,英语口语练得很好,再加上文学及艺术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吕碧城还会中国传统书画,导致她上台后人气比李谕还要高。
  在斯坦福大学,李谕顺便向他们要了一份电影的胶片拷贝以及专用的电影放映机。
  李谕索要的电影胶片很著名,大家应该都看过那组图像,就是一组骑着马奔跑的画面。它是所有电影史课程最开始第一节课就会教授的内容。
  胶片的出现来源于斯坦福先生的一个赌注。
  别人赌马是赌的赛马,而斯坦福先生突发奇想,认为马在奔跑时四个蹄子都会腾空,于是和别人打赌,赌注高达2.5万美元。
  这事证明的话说来很简单,拍张照片就是。但当时的拍照技术可没这么好,快门时间太长,拍个静态照片动不动就要曝光几十秒,有这个时间,马早就不知道跑多远了。
  斯坦福先生找到了一个传奇摄影师——迈布里奇,让他完成这件事。
  迈布里奇组织团队,花了六年时间,消耗五万美元(那时候的5万美元可不得了),终于把快门时间缩短到1/2000秒,然后拍出了那个著名的短电影《奔跑的马》。
  通过胶卷看得出,马在空中的姿态与过往的图画完全不同,并非两只前脚向前、两只后脚朝后。
  实际上,马的姿态都会出现四蹄腾空。
  所以斯坦福赢得了赌注。
  这件事对电影业很重要,李谕准备把它引入国内,让早期的电影人看到。
  当然不是白拿,李谕花了2000美元才搞到。
  ……
  登上回国的轮渡时,有一个人突然叫住了李谕:“帝师,过去这么多年,又见到您了!”
  李谕侧过头:“孔祥熙?”
  孔祥熙高兴道:“帝师竟然记得我。”
  李谕问道:“你已经要毕业回国?”
  “是的。”孔祥熙说。
  李谕又问道:“回国准备干什么?现在朝廷很缺海外留学的人。”
  “办学。”孔祥熙答道。
  这个回答有点震惊到李谕,“办学?”
  孔祥熙说:“我已经买了大量美国的中小学教材,等回到山西,就在家乡办学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李谕又好奇地问。
  “在下毕竟是孔门之后,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学问似乎已经遇到瓶颈,现在书生需要修习新学。我不想让我孔门落个不懂新学的把柄。”孔祥熙说。
  竟然还有点道理,李谕笑道:“真是想不到。”
  “有什么想不到的?”孔祥熙说,“我也是这些年受到了师傅您的影响,认识到西学重要性。”
  好吧,孔祥熙在美国学的是理化科学及社会科学,当初两人见面后,通信多次,李谕回答了孔祥熙提出的一些关于物理数学的问题,他竟然直接因此当李谕是老师。
  他自然是想借李谕的名气。
  这小子是真会来事。
  李谕只能鼓励道:“办学是件好事情。”
  ……
  轮船抵达天津港后,唐绍仪带着人来迎接了李谕,随即带着他一同去往直隶总督府。
  唐绍仪说:“现在有个案子,牵扯到了中国人、多国洋人,还有比利时的电车公司,天津租界的法院都没有办法。”
  李谕纳闷道:“我又不是学法律的,找我做什么?”
  唐绍仪解释道:“因为提供不了证据。”
  “我更不是福尔摩斯。”李谕说。
  “但这件事你真帮得上忙,证据链牵扯到了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唐绍仪说。
  “技术?”李谕纳闷道。
  唐绍仪说:“你或许知道,天津的租界几年前成立了一家电车公司,是比利时人投资开设的。不过当时的规划多少有点仓促,电车公司的发电机厂建设得距离法租界居民区和英租界的居民区太近,附近还有不少中国商人。大家深受噪音之吵,没法休息,而且振动很厉害,甚至会震碎玻璃,把人划伤。所以英国人、法国人还有中国人都要起诉比利时电车公司。可电车公司不承认发电机有这么大的声音,拒绝赔偿损失。”
  李谕大体听明白了:“好吧,我们去看看。”
  天津的电车公司在民国时期,一直就是比利时人负责营运,这家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还偷偷干了不少坏事。
  两人很快到了直隶总督在天津的府衙。
  目前袁世凯已明升暗降,并且被慈禧解了兵权,不过北洋的人都是袁世凯的,实际控制权还在他手中。
  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杨士骧,袁世凯的忠实手下。杨士骧的弟弟杨士琦也是袁世凯的绝对心腹。
  府衙中,杨士骧,比利时电车公司代表,英国人、法国人的代表,还有中国的天津商会派出的代表齐聚一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4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3/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