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初的名字好奇怪,玛丽珍鞋?
他并不知道,这是源自漫画上的人物。
不得不说,就像丝袜,虽然高跟鞋一开始也是专为男人设计的,但穿在女人身上,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美感。
吕碧城穿上后,售货员啧啧称赞:“天哪,您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东方公主!迷死人了!”
这种叫做玛丽珍鞋的最初高跟鞋,后面是粗跟,并不是后来高跟鞋那种细跟。
不过现在也只有这样的,已经是最好看的款。
吕碧城真心喜欢,不仅这双高跟的,平底的玛丽珍鞋也很喜欢,因为设计得很可爱。
玛丽珍鞋这几年在欧美女鞋中非常受欢迎,尤其是贵族名流,爱死了高跟鞋。
售货员随即又给吕碧城搭配了几件洋裙:“哦哦哦!真的无法用言语形容,您仿佛传闻中的茜茜公主!”
吕碧城哪见过这种销售攻势,当下彻底沦陷,全买了下来。
购完物,心情瞬间感觉全是晴天。
吕碧城笑盈盈地与李谕开着车一起回第五大道。
李谕握着方向盘说:“真的很漂亮。”
吕碧城听他一夸,仿佛吃了蜜一般,心里更加甜了,问道:“真的很好看?”
李谕说:“好看啊,就像白雪公主。”
吕碧城正好就在忙着翻译童话,脸上一红说:“我才不是公主,我知道的,都是那名售货员逗我开心。”
好嘛,这时候反应过来也太晚了吧。
李谕说:“等我们去欧洲时,再买几顶好看的帽子,那才fashion!”
到达第五大道时,近卫昭雪正等在门口,看到一脸喜气洋洋穿着新式衣服的吕碧城时,眉毛不自觉拧了一下,心中感觉有点五味杂陈,说不明白。
吕碧城却高兴地和她打了招呼:“昭雪姑娘!”
近卫昭雪忙捧出笑脸问好:“碧城姐姐!”
吕碧城擦身而过,到了楼里自己的房间。
近卫昭雪不知道为啥,总感觉她像是故意摆给自己看,嘴角哼了一声:“小样儿。”
李谕走过来问道:“有新的电报?”
近卫昭雪收回心神,说道:“是的,来自英国皇家学会。”
李谕取过来看了一眼,是开尔文勋爵发来的,最近自己在《Science》登了不少重量文章,英国那边看不下去了,要李谕也给他们寄一篇。
正好自己过段时间要去欧洲,是应该照顾照顾英国皇家学会的感受……
李谕想着照顾英国皇家学会的感受,却压根忽视了眼前近卫昭雪也有点“感受”。
李谕说:“看来这段时间又有得忙。”
近卫昭雪问道:“需要我帮什么?”
李谕想了想:“去帮我买点东西。”
近卫昭雪非常乐于办事,立刻不假思索答应:“我马上去!”
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实验大理论
近卫昭雪在外跑了一圈,买来了爽身粉。
她很好奇李谕买这东西干什么,因为从日常观察看,李谕是个很爱干净的人,经常洗澡,而且皮肤还挺好,好到近卫昭雪一度曾想借自己的间谍身份查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
不过这就有点难度了,她肯定不知道李谕是个现代人。
反正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到底干什么用,只好找到了李谕拿给他:“这是你要的。”
李谕接过来说:“多谢。”
近卫昭雪眨眨眼认真说:“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擦。”
李谕笑道:“这瓶爽身粉不是用来擦身子的。”
近卫昭雪纳闷道:“那是做什么?”
李谕说:“当然是做实验。”
近卫昭雪大为吃惊:“爽身粉?做实验!”
李谕哈哈笑道:“很简单,一下午就可以做完,然后寄去英国皇家学会。”
这么一说,近卫昭雪更无法相信了:“你是说,仅仅用一个下午,你就可以做出一个让当今世界最强的英国皇家学会都抢着发表的试验及文章?”
李谕轻描淡写说:“对啊。”
近卫昭雪几乎是倒吸一口凉气,“你也太可怕了。”
李谕掂了掂手里的爽身粉,说道:“只需要用一点点,剩下的你留着用就可以。”
“我留着用?不如我……”近卫昭雪还没来得及问,李谕已经去往实验室了。
——
李谕想做的试验真的很简单,就是中学化学里必考的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试验本身的思路就是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然后通过面积计算分子大小。
不过看似很简单,在目前这个时间段,却没有人提出过这个思路。
首先是因为分子论与原子论还有许多人不能接受,到底存不存在那么小的微观粒子许多人不太相信。
直到明年,爱因斯坦的第一篇论文发布,算是一定程度证明了分子存在。
然后再过几年,让·佩兰才通过试验终结了对分子理论的质疑。不过那是1908年左右了。
又过了两年,也就是1910年,油膜法才第一次被人提出。
别看是个中学生都知道油膜法,但其思路其实很有创造性。
油膜法这个实验的内核思想,说白了就是通过宏观状态来测量微观数据,所以是一种十分先进的实验思维。
试验过程当然很简单了,李谕很快就做完,并且估出了分子的大小在10的-10次方米量纲级别。
这是个很小的数字,而且比较符合实际大小。大部分的分子都在这个级别,除了一些有机大分子。
李谕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试验过程,方便其他实验室以及大学重复,接着就交给近卫昭雪寄去英国伦敦。
“这就好了?”近卫昭雪问道。
“好了呀,”李谕顿了顿说,“差点忘了,这瓶爽身粉还给你。”
近卫昭雪满腹狐疑,进度太神速了!但专业的事情不好多问,于是乎拿着信件去了邮局。
李谕拍拍手,虽然内心有点“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拿不出手”的感觉,不过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千万不要以为只是个中学实验,就看不上眼。
近代一两百年科技的发展就是如同爆炸,快到令人难以想象,真的是眼看着大厦变戏法一般拔地而起。
而且是最快的滑模法建大楼,深圳的发展速度大家应该有所耳闻,当年的好多建筑用的就是滑模法,就是用模板浇筑好一层混凝土后,接着让模板往上滑,继续浇筑下一层。太快了!
后世高中化学上来就讲原子结构,这可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花了数十年才研究明白的,不少内容比如层级轨道、电子自旋啥的,都拿过诺奖。
高中物理也学相对论,同样是人类最顶尖的理论。
可怕,真的可怕。
所以油膜法看似很不起眼,放在二十世纪初,依旧是能上《Science》等顶级期刊的。
所以李谕刚穿越来时就突然意识到,自己完全能够在《Science》建个专栏。
信件跨过大西洋到达英国至少得一周,这段时间李谕又忙着搞无线电工厂的扩张。
摩根说到做到,拿到了多个地区的政府批文,尤其是中部地区、东西海岸以及夏威夷这种关键节点。
将来虽然不太可能吃下全球无线电市场,但东亚、东南亚以及美洲还是难逢敌手的。
反正是蒸蒸日上,未来可期。
这天特斯拉来找到李谕,说了一个刚刚听闻的消息:“马可尼专门买了一艘游轮,用来测试无线电。”
“手笔还不小。”李谕摸着下巴说。
马可尼是个富二代,而且人的确长得比较帅,作风上也一直比较风流。
他老婆家里同样很有钱,据说在爱尔兰有七万英亩土地。
这家伙把游轮改造得不错,不仅能够做实验,为了打发时间,还能在船上开party。
哪怕到了后世,游轮都是最顶级富豪喜欢的东西,在二十世纪初没有湾流之类的私人飞机,游轮几乎是最吸引眼球的炫富产品。
这家伙很不老实,游轮开party经常有南欧美丽的姑娘。
后来他和老婆离婚,再婚的对象好像就是通过游轮party认识的。
不过真要说起来,在无线电发展初期,用游轮做无线电试验的确非常有意义。
如今美国在迅速崛起,日本、中国的情况也颇受关注,所以欧洲也有意与各地加强联系。
李谕说:“听起来有点全球化的味道,看来我们有必要买一艘。”
特斯拉说:“我们也要买?”
李谕说:“最主要,我想测试京城、上海、广州到日本、旧金山以及纽约的无线电通讯。”
李谕接着找来谢煜希,提起此事。
她消息很灵通,立刻说:“我知道马可尼公司的游轮,他现在正准备到处大加宣传,证明自己公司的科研能力最强,并且舍得投资金。”
好嘛,已经开始研发竞争了。
李谕问道:“我们有没有渠道买一艘,也改装成无线电测试游轮。”
谢煜希想了想说:“应该是有的,不过这么大宗的东西,我要询问一下。”
美国的工业实力现在很厉害,谢煜希家族耳目很强,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个想卖船的人,并且对方手中还是客轮改造成的游轮,更加合适。
谢煜希拿给李谕一些资料:“对方此前是一名金融大亨,可惜在去年刚刚结束的股灾中赔得几乎倾家荡产,无奈之下,只能卖掉手中的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