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327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斗南兄客气,”李谕说,然后问溥伦,“贝子爷准备参展的物品是什么?”
  溥伦说:“有茶叶、瓷器、丝绸,还有,根据康纳公使的要求,命人制作了一个王宫模型,参考了我的王府。”
  康纳其实想要的是故宫模型,不过慈禧没同意,只能选择了一家王府。
  参展的东西倒不出所料。
  李谕说:“既然是世博会,而且会期很长,参展国家许多,艺术方面可以多点展示,比如京戏。”
  溥伦问:“洋人也喜欢这个?”
  李谕笑道:“前段时间康纳公使刚在公使馆组织了一场文化沙龙,名角杨小楼登台演出,各位大使都喜欢得很。”
  “连他们都喜欢?”溥伦有些吃惊,“既然如此,就让同庆班一同随行。”
  反正是朝廷出钱,至少租下了大半艘轮船的票,完全可以多拉点人。
  李谕接着说:“此外,圣路易斯市还有一场叫做奥林匹克的运动会,可以随行带一些运动员,参与一下。”
  “奥什么匹克?”溥伦没听过这个词。
  李谕重复了一下:“奥林匹克。”
  溥伦摇摇头:“不知道!”
  李谕只好给他多解释了一下:“奥运会,哦,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场国际间的大型运动会,将来地位不亚于世博会。而且,这是关乎和平的一场盛会。”
  满族过往一直崇尚骑射,对运动挺感兴趣,虽然大部分满人现在已经拉不开弓,不过想象中还是曾经金戈铁马的时代。
  额,只存在想象中了。
  溥伦也对“和平”比较在意,毕竟他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仅对自己的定位有自知之明,对当下的国际形势也有自知之明,打肯定打不过,和平是目前清廷所求。
  但国际形势,和平不是口头说说,像日俄战争在家里打架还得忍气吞声求中立,就有点过了。
  和平这东西吧,是打出来的,还是俾斯麦那句话概括得好: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溥伦听完李谕解释,感觉离得这么近,可以接受,于是答应了带上张伯苓。
  李谕目的达到,又和溥伦聊了一会儿,其他事情都完全同意溥伦的观点。
  离开溥伦府邸,李谕立刻把消息告诉了杨小楼和张伯苓。
  杨小楼很疑惑:“洋人听的懂中国话?”
  李谕说:“肯定听不懂。”
  杨小楼说:“那他们连戏里讲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喽?”
  李谕点点头:“不知道。”
  杨小楼尴尬道:“这有什么意思?”
  李谕说:“简单,你们提前选好曲目,反正洋人自己肯定不会选戏。到时候把唱的戏文用纸板写好,唱戏的时候有人举着打出来就是。”
  李谕把字幕这件事灵活用到了舞台剧上。
  不过想想倒是个好主意,毕竟现在电影差不多也就这么个水平。
  杨小楼拍手道:“帝师脑子真的好使!”
  李谕补充说:“最好还能写个故事梗概,在唱戏前就让美国观众看到,效果更好。”


第三百四十章 两位传人
  李谕回到家,收到了北洋段祺瑞发过来的电报:
  “帝师阁下,上次您走得太着急,希望再写个无线电相关的讲义寄来。”
  李谕很纳闷,于是回了电报:“段将军,我记得我留下了讲义,而且优秀学员吴佩孚的笔记一直很好。”
  不过段祺瑞很快回电:“此前讲义过于高深,对于张管带以及曹管带等掌兵者,还是有些吃力。”
  其实段祺瑞、冯国璋、李纯他们这些北洋的军官,都没有搞明白,只是不好意思直说,于是假借了张勋和曹锟这两个小小管带的名号。
  李谕心知肚明,也不点破,于是回电:“我会尽快完成。”
  段祺瑞高兴地回道:“如此甚好,几日后我会派人专门去府上拿取。”
  看得出来北洋还是比较着急的,毕竟现在日军和俄国陆军已经在鸭绿江沿岸交上了手。
  陆军一旦打起来,说明进入中国的领土,问题就升级了。
  虽然清廷保持局外中立,不过北洋还是想要尽可能侦查情报,军人嘛,最咽不下这口气。
  而且各界也格外关注战事情况。
  西苑,袁世凯被朝廷召见。
  袁世凯刚进大殿,就看到奕劻等军机处大臣几乎到齐。
  慈禧说:“袁世凯,我听说你得了一个技巧玩意,能知道辽东前线的情况。”
  袁世凯说:“回太后,是这样,此物名为无线电传输设备,来自李谕。”
  “哦?又是李谕!”慈禧吹了一口茶叶,继续问道,“前线情况怎么样?”
  袁世凯说:“根据我派出去的密探,得知日俄双方已经在丹东交上手,日方少说有数万人;防守的俄军‘东满支队’也有两三万。”
  慈禧说:“谁有优势?”
  袁世凯说:“兵书上讲,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双方军力差不多,就应该设法让对方分散,但没想到俄军竟然主动分散在宽大的正面,结果吗,哼哼。”
  奕劻讶道:“日本是优势一方?”
  袁世凯点点头:“是的,庆王爷。”
  慈禧咽下一口茶水,“最好如此。”
  奕劻立刻吹捧:“老佛爷洪福齐天。”
  慈禧说:“此前沈荩的案子没有白白浪费。”
  去年,沈荩因为泄露清政府和俄国的密约而被杖毙,李谕还曾经见过他。
  军机大臣王文韶道:“这场戏做得十分充分,也省得我们的外务部费事去泄露情报给日本人。”
  想不到沈荩的性命原理是被当做了棋子。
  仔细分析一下也是这么个道理,清廷既然已经因为东北地区和俄国人关系降到冰点,又不敢和他们开战,只能再靠那招“以夷制夷”,借刀杀人,让日本人上。
  而清廷又没有勇气去直接泄露密约,恰巧遇到沈荩这个不怕死的。
  他得到密约内容就是通过如今在场的军机大臣王文韶之子!
  沈荩被打死,而王文韶啥事没有,已经说明了问题,——清廷是故意泄露给他。
  哎,可怜沈荩竟然成了清廷玩弄政治的棋子。
  袁世凯虽然不知道具体细节,不过几句话就听了个大体明白,拱手道:“不愧是军机处。”
  沈荩被打死,清廷也就给俄国一个交代,让他们没法怪罪。
  王文韶说:“想不到日本人真的恼羞成怒,要和俄国开战。”
  袁世凯说:“本来屋中就有一匹狼,如今再引一匹狼入室,今后定要小心行事。”
  奕劻说:“我已经会见过日本国公使内田康哉,他给我保证,不会染指东北。”
  袁世凯笑了笑:“但愿如此。不过我听说,日本国有一神社,名曰靖国神社,供奉死去军人之灵位及战争相关的纪念展位。在甲午战争,哦,日本人叫做日清战争展位最后,是一个汉字成语,叫做‘卧薪尝胆’。”
  慈禧讶道:“卧薪尝胆?卧什么薪?尝什么胆?”
  袁世凯说:“自然是因为三国干涉还辽。此事让日本人耿耿于怀,所以他们的心中,肯定还想要辽东。”
  慈禧沉思片刻,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这天,李谕收到了溥伦托人送来的一叠船票,还包括杨小楼同庆班的。
  李谕准备出发拿给他,同庆班所在地还是在南城的精忠庙附近。
  赵谦开车到地方,今天人不多。
  下车后,李谕看到一个面黄肌瘦的男子,坐在精忠庙外面,看能不能偷到供品。
  不过貌似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少,不太容易得手。
  李谕把票给了杨小楼,他虽然不认识上面眼花缭乱的英文,不过肯定知道价格不便宜。
  如今海上有战事,轮渡数量明显减少,船票价格涨了一倍不止。
  同庆班班主贾洪林带着杨小楼感激道:“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李谕对他们的水平还是很放心的,“不要有什么包袱,放开演就是。”
  杨小楼拿出写好的戏词还有背景故事介绍:“我们不懂洋文,翻译的事还得托您这种读书人来办。”
  李谕接过来:“好说,好说。”
  等他准备返回时,突然有人来找他。
  “阁下便是帝师吧。”
  李谕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你是?”
  对方回道:“见过帝师!在下徐树铮,奉段祺瑞将军之名,来找帝师拿取无线电的讲义。”
  徐树铮是此后段祺瑞的核心军师,位置很重要。
  李谕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
  徐树铮道:“我刚下火车,就去帝师府邸拜会,然后被告知帝师来到了精忠庙,正好这里我也知道,就打了个黄包车直接过来。”
  李谕说:“你对京城还挺熟?”
  徐树铮说:“谈不上熟悉,但现在岳王庙可不多,在下母亲是岳王爷后人,本人也十分仰仗岳王爷,所以去年就专门到此拜谒过。”
  李谕还真不知道此事,讶道:“阁下竟然有岳家血脉。”
  “算不上直系,”徐树铮笑道,然后看向精忠庙,“容我先去上一炷香。”
  精忠庙旁的枯瘦男子看到有人过来,兴奋地躲在角落,瞪大双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3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