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275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当时船上其实装有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装备,而且船上的报务员收到过冰山警告,不过报务员却一直忙于收发个人电报,没有看到。
  碰撞发生后,泰坦尼克号发出的求救信号到达了最近的“加州人号”轮船。
  巧合的是,加州人号的报务员在事故发生前的十分钟刚好结束值班,没有看到!
  这些尚属于人祸。
  但不得不说泰坦尼克号上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设备技术不过关也难辞其咎。
  因为事故的前一天,无线电报机出现过故障,导致“重要的”乘客个人电报堆积如山,才让报务员忙得不可开交。
  大家需要知道一个当时的情况,在无线电刚刚诞生的年代,船上的无线电很大程度上也是个虚荣的载体,能够满足那些希望通过向朋友发送海上电报吹嘘自己经历的旅客:在上流社会看来,一封发自海上的电报颇为“时髦”。
  除了马可尼公司无线电设备技术上的问题,以及报务员无法对通信的轻重缓急进行程序区分外,船上无线电设备抗干扰能力差、信道容易干扰的问题也很严重。这导致泰坦尼克号在进行致命之旅时,无法清晰接收到其他船只发出的冰山警告。
  总之泰坦尼克号事故的发生存在很多因素,人为的无法避免,但技术上的总归可以弥补。
  ——只不过人为因素改变不了,或许仍旧无法让此事故消弭于无形。
  但在随后的救援工作中,无线电还是发挥了作用。否则以当时的天气情况,如果没有无线电设备持续发出的求救信号,所有乘客恐怕都难逃厄运。
  李谕属于未卜先知,他完全知道无线电的发展方向,甚至都不需要像马可尼那样搞合同欺诈以及妄图垄断的小动作,都能够大规模占领市场。
  李谕照例申请了这两项抗干扰及提升覆盖范围的专利。当然它们会导致产品价格大大提高,只能面向远洋轮船之类的大客户。
  纽交所预挂牌后,李谕第一时间就收到了采购请求。
  来的是美国海军。
  现在的美国海军并不庞大,但好歹是个孤悬海外的国家,对海军的重视与生俱来。
  “请问是LY公司的李谕先生吗?”
  李谕看着这个穿着海军军装的人,问道:“是我。您是?”
  “我来自海军作战部,您可以称呼我为亚伯少校。此前行政部门告诉我,贵公司拥有一项非常先进的无线电技术,我们有意进行采购。”
  “你们来得还真快,我刚刚拿到新专利。”李谕说。
  “太好了,我们就需要最新技术,”亚伯少校说,“海军需要采购20套无线电设备,预算在40万美元。”
  李谕压根想不到一上来就有大单合同。
  今后民用领域的需求还要远大于军事领域,如果能在海军这种政府系统中打出声誉,此后民用领域的订单会源源不断。
  李谕问道:“按照常规,是不是应该投标?”
  亚伯上校说:“真是,因为我们也邀请了马可尼公司进行投标。”
  这会儿马可尼公司的影响力是更强的,因为特斯拉之前实在是太躺平了,并没有造出多少无线电设备,知名度没能打出去。
  反而马可尼借着自己较为敏锐的商业头脑在不断扩张。他此后能拿诺贝尔奖也是有原因的。
  李谕从亚伯少校手上拿过招标书,海军的要求对他而言并不复杂,正好就是他申请专利的抗干扰和覆盖范围需求。
  但看了看招标书后,发现海军的要求真的挺严苛,招标书中言明想要达到洲际的通讯能力,或者超过3000公里。
  好在给的预算足够,借由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应当可以做到。
  李谕拿着招标书找到特斯拉,放在他面前,问道:“特斯拉先生,您有没有醒酒?”
  特斯拉揉了揉眼睛:“你有好酒?”
  “想喝酒的话,等我们拿到合同,赢了你的大对头马可尼后,我会陪着你喝到天亮。”
  从历史上看,失去无线电的专利对特斯拉影响还是很大的,否则他晚年不会那么穷困潦倒。
  特斯拉看了一眼招标书:“40万美元?!”
  李谕说:“不过是开胃菜,有没有兴趣大搞一把?我们可以抢夺下全世界的无线电市场,而且可以吞并马可尼的公司。”
  “吞并马可尼?”特斯拉眼睛终于亮了起来,“听起来非常让我感兴趣。”
  李谕又拿出上市的合同和一份聘任合同:“另外,我的LY公司已经成功上市,将会获得大批的资金,我正式邀请你成为技术总监,你有意向吗?”
  “上市?技术总监?”
  特斯拉又有些蒙住。
  他此前在两家公司做过事,最早的爱迪生电灯公司,以及后来的西屋电气。
  在这两家公司他都不是高管,只不过是技术人员。
  而且目前美国的许多公司并不重视技术人员,看待他们与看待普通工人区别不太大,只不过开的薪水会多一些。
  技术人员很少能够进入管理层,除非自己就是创始人。
  而特斯拉自己也短暂开过一家公司,不过他显然并不擅长经商,公司非常不成功,最后还莫名到了别人手里。
  “技术总监是什么职位?”特斯拉问道。
  李谕说:“高管,并且是能够进入董事会的高管。”
  特斯拉彻底燃起了热血,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高管,不用想就知道会挣很多钱,将来还能继续搞无线电能传输试验也说不定。
  “我同意!”特斯拉说。
  李谕微微一笑,他知道特斯拉已经没有退路,再加上这么高的条件,绝对没有理由拒绝。
  李谕接着拿出一份设计书:“最近我在研制一项新的无线电技术,不过遇到了一些信号解调上的瓶颈,正好需要你的帮助。”
  特斯拉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一会儿,酒瞬间醒了,大呼道:“这,这怎么可能!?无线电竟然可以传输声音?”


第二百九十九章 竞标
  实际上此前已经有人想要研究无线电传播声音的技术了,不过受限于现在信息传递缓慢,很多人并不知道。
  而且想要传递声音,势必需要进行调制,而很多人压根就没想到过无线电的调制。
  “调制”简单点说就是:无线电既然能够以脉冲的形式模仿摩尔斯电码向外发射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发射连续的电波,然后让它的振幅随着声波的不规则变化而改变。
  再通俗点理解,可以当作所谓的广播与收音机。
  当然它的用途可以很广泛,还牵扯到加密、波段等等问题。
  但真正影响无线电技术的还得是三极管,说一千道一万,没有三极管,无线电不可能真正壮大。
  所以李谕之前申请的电子三极管基本是目前无线电发展最关键的一项专利。
  后续很多技术都是基于此项专利继续改进无线电。
  历史上第一次声音的无线电广播出现要到三年后。
  但李谕想的比广播还要远,他想的是“无线电话”。
  此前西屋电气曾在偶然中实现过这项技术,不过那种叫做“机电式火花隙”的技术过于落后,因为它制造很复杂、功率很低,通信距离连十公里都不到,没有任何商业价值。
  ——说到底还是没有电子三极管。
  反正电子三极管真是个好玩意,在晶体管出现前,真的是张王牌。
  特斯拉是懂调制的,他听李谕讲述了一会儿,就大体知道此事可行。
  “我还要给你找个长久帮手。”李谕道。
  “帮手?”特斯拉问道。
  “曾经在西屋电气你的同事。”李谕说。
  “费登森?”特斯拉想起来了,“他是个技术天才。”
  李谕点点头:“以后他就是我们自己人了。”
  此前提到过他,费登森的经历与特斯拉极为相近,最初也是在爱迪生的公司工作,然后进入威斯汀豪斯的西屋电气。
  费登森一生拿到过500多项专利,不过与众多专利傍身的特斯拉一样,他们几乎成了别人的打工仔,并没有成为有钱人。
  还是那个原因,此时各大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
  而李谕可是懂得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有多高。
  费登森上次被威斯汀豪斯派来一起协助制造无线电设备,正好留在此处。
  “无线电研究主管?”费登森看着眼前的合同惊呼道,心中还是很有疑惑,“我了解过这样的席位,不过您给的薪水是不是太高了?”
  李谕说:“不仅薪水高,将来你还是公司高层,并且有股票分红。”
  费登森睁大眼睛,心中很快盘算了一下,即便不算分红,每年至少七八千美元,放在如今的美国,也是前3%的顶级高收入人群。
  “我……”费登森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谕笑道:“怎么,莫非你在西屋电气有违约金?”
  费登森说:“那倒不是,我只怕难以称得上如此高的待遇。”
  李谕说:“顶尖人才就应该有顶尖人才应该有的收入,这是你应得的。”
  虽然李谕这么说,但费登森的观念仍旧停留在二十世纪初,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何曾奢望过这样的收入水平,一年顶在西屋电气干五六年。
  但李谕白纸黑字的聘任书放在眼前,再犹豫简直就是对金钱的不尊重,答应道:“我一定全力完成分内工作!”
  “将来你主要负责研发与教培,即无线电方面的技术细节调试、以及员工的培训,都是关系极大的业务板块。”
  李谕本来想让他当特斯拉的下属,不过特斯拉的性格显然不太适合当管理者,更适合具体做事,所以还是让他们的职位不要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带上一点重叠。
  正好现在就在搞新技术的研发,李谕作为“产品经理”,把“无线电波融合有线电话”项目规划好后,就让这两尊大神具体去实现。
  ——实际上即便研发出来,无线电话短时间也不会有多少用途。
  但这东西就像后世一些车企的做法:他们往往会推出技术很先进但价格很高的高端汽车,销量很低,却可以当做一种秀肌肉的存在,让广大消费者知道自家的技术极为流弊。
  从消费者心理学上讲,“精神图腾”的作用确实很有效果。
  虽然好多消费者买到的是走量的奔驰C级或者入门A级,不过完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S级甚至迈巴赫级的大奔嘛!
  愉悦愉悦自己没啥丢人的。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心中有涡轮,开啥都带T”!
  由于技术方向很清晰、三极管的专利又能直接用,两人很快完成了无线电话机的研制。
  除非有战争,一定时间里不会出现过高的需求。
  但如果民用,倒是可以在不久后推广到城市出租车系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2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5/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