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最关键是流水线导致美国汽车价格非常有优势:一辆T型车后来能够做到不到300美元一台,而同时期的奔驰或者戴姆勒轿车至少要1000美元。
  如此悬殊的价格,产能还比不上福特,差点把德国汽车产业就此冲毁。
  不过正是因为福特的强势竞争,导致奔驰与戴姆勒公司不得不在1926年进行合并,也就是今天的梅赛德斯-奔驰公司。
  所幸那时候卡尔·本茨还健在,能够见证历史性的时刻。
  这套四驱技术用在德国汽车上挺合适,因为售价相对高,能够撑得起成本。
  李谕脑子里已经有了技术原理,与保罗·戴姆勒以及迈巴赫一起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型设计。
  与此同时,爱因斯坦也传来好消息,他在伯尔尼专利局申请的传动轴式差速器获得了通过。
  迈巴赫兴奋道:“先生请尽快让您在美国的工厂供货,我实在想看看一台集合了电子启动系统、先进四驱系统、传动轴式差速器的超级汽车会是什么样子!”
  于是李谕给在美国底特律的别克和邹周发去电报,希望他们尽可能分出一部分产能运到德国。
  邹周业已完成了对第二批学员的培训,工厂里的人手多了一倍,不过显然还是差很多。
  好在想要招人并不难,如今纽约唐人街那些年轻人看到进入李谕的工厂有如此高的收入,一个个加班加点都在学习机械知识。
  李谕为了平衡关系,还让别克招了一部分美国人进入车间,但要求优中选优,并且尽可能接纳女工。
  这在美国可是很少见的,目前美国社会上对女性工作的歧视非常普遍。
  别克不由得感慨:“这位来自落后清国的人,为何有如此高的修养,真是令我费解!”
  李谕当然不在乎这样的夸赞,因为在他上辈子时,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而无线电设备的生产速度还是难以大规模提升,因为特斯拉仍旧无法全身心投入,再忙也要带着男佣去沃登克里弗塔研究他的无线电能传输。
  就像一个心里装着旧情人强行结婚的包办婚姻受害者……
  没办法,李谕只能再发电报催一下。
  通信比汽车更加专业,绝对的二十世纪初高科技产业,人员的培训周期长很多,还是离不开他。
  忙完了迈巴赫和戴姆勒的事,李谕决定去维也纳大学会个老朋友。
  素未谋面的老朋友。
  “咚咚咚!”
  “请进。”
  “请问是玻尔兹曼教授吗?”
  “是我,你是……”玻尔兹曼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东方人,喃喃道,“怎么,怎么没有长辫子?”
  李谕笑道:“我就是李谕。”
  “啊!真是你?!”玻尔兹曼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李谕说:“一些烦恼丝,剪去了更加让人清爽。”
  玻尔兹曼再次确认一下:“是那个来自清国的科学巨匠李谕?”
  “如假包换。”李谕展开双手说。
  玻尔兹曼激动地走过来与他来了个拥抱,“突然到访,太令我意外了!”
  李谕说:“确实有些唐突,本来想找个正式的机会,不过择日不如撞日,刚好来到维也纳,就来看望您一下。”
  玻尔兹曼道:“快坐!”
  然后拿出那几篇李谕的论文与书籍:“你的内容我都有仔细阅读,每一部都堪称旷世奇作。”
  李谕说:“教授过奖。”
  玻尔兹曼却说:“虽然知道谦虚是你们中国人的传统,但你不用跟我客气,我说是旷世奇作就是旷世奇作。”
  李谕笑道:“听教授的。”
  “不过你胆子真是不小,”玻尔兹曼又拿起那篇新发表的单光子干涉实验的论文,“你敢把波说成粒子!用你们中国话怎么说来着,吃了什么心什么胆。”
  “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李谕接上。
  “对!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玻尔兹曼显然不是在嗔怪李谕,接着委婉说,“我是个过来人,有些东西发表出来会招致很多非议,你这么年轻,我很担心一些学术界的权威会对你发表不利言论。”
  李谕说:“我明白,但科学又不是别的东西,如果不能发现新东西,科学就没有生命了。”
  “你这小子!”玻尔兹曼轻叹了口气,“和我年轻时候一样固执。”
  李谕还是很有把握的,说道:“总不能让老前辈们再冲在前面。”
  “的确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玻尔兹曼说,“不过你这篇略显诡异的单光子干涉论文,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我发表气体分子理论时的情形。”
  李谕说:“那时候想让别人相信分子或者原子的存在,应当比现在让大家相信单光子更困难。”
  玻尔兹曼说:“的确困难。大家对我百般质疑,甚至攻击谩骂。但我一直坚信,如果对于气体理论的一时不喜欢而把它埋没,对科学将是一个悲剧;例如当年由于牛顿的权威而使波动理论受到的待遇就是一个教训。”
  牛顿生前绝对是科学界顶级话事人,他是微粒说的坚持者,而否定波动说,很多人站在他一边。
  当然了,此后随着惠更斯、杨氏双缝干涉等的出现,波动说大获全胜。
  玻尔兹曼继续说:“虽然我相信你,但如果光是粒子,那科学岂不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去了,难道牛顿真的未卜先知?”
  李谕说:“科学本来就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嘛。而且承认错误然后继续前进,也是人类的一个优点。”
  玻尔兹曼摇摇头说:“我却认为人类在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不会吸取教训。”
  李谕笑道:“这么说也有道理。”
  “如果大家对你再次冷嘲热讽,就是一种不会吸取的教训。”玻尔兹曼说,“我对你很信任,所以无需对你隐瞒,实际上我也是个软弱无力的与时代潮流抗争的渺小个人。但我依旧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贡献,毕竟一旦我的理论复苏,将来的人们就不需要重现这些工作。”
  不得不说,玻尔兹曼对待科学的人格魅力是极强的。哪怕千夫所指,也不曾后退。
  李谕说:“教授真有当年古希腊先贤的感觉,古希腊的理论被埋葬上千年,再次出土就掀起了科学复兴的惊涛骇浪。不过我想现在不会等那么久。”
  玻尔兹曼说:“希望如此吧,我总归从你身上看到了一丝希望。很难想象,我们都是处在落后的国度里,却有着一样的追求,只可惜我已经老了。”
  如今的奥匈帝国,也被称作“多瑙河畔的清朝”,典型的外强中干,内部矛盾重重。
  近代史有三个大古国被一顿胖揍:大清、奥匈和奥斯曼土耳其。
  实话说,虽然大清是挨揍最多的,但看结果,另外两个更惨。
  奥匈直接分成了一堆国家。
  而奥斯曼土耳其被打得欧洲部分只剩一点——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占全部面积也就3%,但还是坚称自己是个欧洲国家。
  咱们其实要感谢民国初期不少有远见的政客极力维持统一局面,在那种困难情形下能做到如此成绩非常困难,十分值得尊敬。
  李谕说:“教授一定要多保重身体,科学界的波涛巨浪还没有真正到来。”
  “现在的我有信心,尤其是有了你这样一个忘年之交,”他看向桌上的许多文件,“即便要面对繁文缛节浪费时间;每天承受无聊又巨多的文牍折磨;还要遵从可笑、却又比具体事情重要的礼节程序;退休也没有为教授而设置退休金。但我现在已经开始对科学的未来重拾信心。”
  李谕心里慨叹了一下,玻尔兹曼老爷子是真不容易啊。
  实际上他是个有些超前的人,与当下时代有些格格不入,或许这也是导致他长期精神抑郁甚至自杀的原因。
  李谕突然想起来:“教授或许可以请求一下弗洛伊德先生的帮助。”
  “弗洛伊德?”玻尔兹曼纳闷道。
  “对的,我记得他就身在维也纳。”李谕说。
  “是那位写出来《梦的解析》、研究精神分裂的人?”玻尔兹曼说。
  李谕笑道:“应该说精神分析法,是一种对精神的治疗方式。”
  “这……靠谱吗?”玻尔兹曼说。
  如今的心理学远没有后世兴盛,相信心理学的人其实更少。
  李谕说:“反正这么近,试试总归是过不试。”
  心病还须心药医,李谕最多给予玻尔兹曼一些慰藉,他也不清楚能不能够阻止玻尔兹曼提前自杀,正巧有弗洛伊德这种大佬,多一层保障总归是好的。


第二百六十三章 争议
  这个时候心理学差不多属于刚刚草创的时期。实际上对于现代心理学而言,大部分弗洛伊德的理论都不太适用了。
  因为很多他提出的概念既没有被清晰地定义,在精神治疗的临床上实际效果也没那么好。
  他有些过分强调了潜意识,认为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到潜意识的控制。而现在的观点则认为意识就是心理的本质,并不应该夸大潜意识。
  但说到底毕竟是开创者,二十世纪初又没有什么特别可靠的心理实验,更别提社会统计、计算机统计。
  弗洛伊德是在啥工具都没有的情况下,硬生生靠一支笔,向世人开始分析人类的内心与感受。
  想想都觉得很难,甚至比玻尔兹曼当时的处境还要难。
  ——心理学在后世是显学,如今可不是。
  所以弗洛伊德就像把一个陌生人带进一个漆黑的房间,然后给对方讲明白房间里的构造与陈设。
  但这可是心理哎,人的内心,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难琢磨的了。
  如果各位有心情耐着性子看他的书,就会发现真心读不下去。
  一方面是欧洲人独特的写作习惯,说得直白点就是有点啰唆;如果能读进去,就会发现他自己都写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作为读者都会替他着急。
  弗洛伊德自己也知道这种处境,很无奈,毕竟他的时代,心理学刚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显得太单薄。
  所以弗洛伊德自己坦然在书的末尾承认:“本书写到接近尾声时,作者必须请求读者原谅,原谅作者不是一个老练的向导,因此让读者走了一些乏味、单调的岔路和绕道。毫无疑问,作者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在此,我设法做些改善,虽然似乎有点晚了。”
  你体会体会他的心境。
  只不过目前全世界能找到的最懂心理学的,可能也就是他。
  而且波老爷子现在明显好转,只要是能在内心塑造好积极的人格,就能彻底走出心理阴霾。
  李谕是真心不希望这个超级大佬因为科学上的质疑而自杀。否则他会感觉是对科学本身的极大嘲讽。
  弗洛伊德此时的名气远没有后世那么大,毕竟此时接受心理学的人比接受原子论的都少得可怜。
  好在弗洛伊德目前只是处在研究梦境相关的心理学,以及一些精神分析学,还没有搞此后那些什么俄狄浦斯情结之类的,否则波老爷子断然不会接受……
  来到弗洛伊德的居所,玻尔兹曼还是有些不太相信:“人的心理真的能够研究?我搞了一辈子物理学,还不知道有这种学科。”
  李谕说:“您就当成催个眠,说不定就能让心情变好一些。”
  “要是能让心情变好,倒是一件好事。”玻尔兹曼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