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李谕说:“这就像当年关于太阳系行星的波德公式,都是经验公式,一旦正确的理论出来后,就站不住脚了。”
  波德公式就是一个关于太阳系行星距离的经验公式,虽然明显是凑出来的,但确实对于人类早期探索太阳系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几个行星的发现就是一定程度上受此启发,也包括小行星带的发现。
  玻尔继续问道:“但这样的经验公式多少感觉比较合理,反而院士先生刚才说的反常理的东西,难道不是错误的吗?”
  李谕说:“我还可以这么问你,常理一定是正确的吗?”
  玻尔一时之间有点呆住,也不仅仅他,大家都有点惊愕。
  但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种惊愕再正常不过,大家都是理学院的高材生,深知近代科学的突飞猛进,就是在不断的“反常理”中进行的,许多过去觉得不可能甚至不对的事情全都实现了。
  以李谕的身份,也不会随便乱打诳语。
  玻尔最快释然:“谢院士先生!”
  李谕其实憋得很难受,但现在还真是没法和他聊太多。
  好在巨头终归是巨头,现在只是个“巨头之苗”,早晚会成长起来。
  此后其他人又问了不少问题,李谕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这场演讲也在如此的交流中顺利完成。
  丹麦科学院院士兼校长佩特森对演讲效果很满意:“院士先生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这样的形式更可以启发学生。”
  李谕说:“有用就好。”
  其实后世欧洲大学不少依旧流行这种形式。
  玻尔和他的弟弟哈那德·玻尔突然跑了过来:“院士先生,您刚才说是要和我们一起踢足球比赛对吗?”
  李谕愣了一愣,旋即笑道:“对!”
  玻尔兄弟高兴道:“太好了!就算是输,我们也认!”
  李谕说:“我可不是菜鸟。”
  玻尔问道:“院士会踢什么位置?”
  李谕说:“中场吧。”
  玻尔道:“正好补充阵型,大家都愿意当前锋,没人想在后面。”
  二十世纪初的足球比赛还没有越位规则,甚至都有九前锋一后卫或者七前锋三后卫的极端组合。
  李谕说:“可是我没有衣服。”
  玻尔打量了一下他的一身西装,然后说:“我给你找一身!”
  玻尔身高不算低,但李谕这种一米八的大高个这时候更不多见。
  好在运动服比较宽松,李谕穿上倒也合身。
  来到绿茵场时,对面神学院的气势挺强,队长对玻尔说:“如果你们输了,要在我面前背诵经书哦!”
  玻尔却说:“哪怕上帝来了,我也赢定了!”
  开球后,李谕的防守意识明显是好一些,毕竟后世的足球常见的什么四三三、四二四阵型,对防守的强调都很高。
  李谕逮着机会,一个长传冲吊给了前场的玻尔弟弟哈那德·玻尔。
  停球有难度,但是长传就简单许多,至于进攻能力,就看哈那德了。
  而且这种无越位规则下,长传的攻击性别说真挺强。
  哈那德果然不负众望,接球后防守人员很少,一脚抽射就进了球门。
  玻尔兴奋地过去抱住弟弟:“干得漂亮!”
  此后的几次防守反击都打得很精彩,李谕充分灌输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场兼后卫的职责,一方面防守,一方面组织进攻,虽然进不了球,但作用还是很强的。
  最终的比分定格在了4-1,堪称大胜。
  弟弟哈那德·玻尔是个明白人,对李谕说:“幸亏院士先生的长传!太有效了!”
  玻尔同样异常开心:“院士真是个好球员,以后也多参加比赛吧!”
  李谕倒是想,不过回国后真是没什么踢球环境。
  这种快乐既短暂又弥足珍贵。
  李谕笑道:“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能一起踢球。”
  和玻尔这种传说级的人物踢球感觉确实奇妙。
  玻尔现在很太年轻,不过人家是真的聪明,在学校同级里,年龄差不多是最小的。
  十分有少年天才的感觉。
  玻尔兴奋劲还没下去:“赢神学院真是太解气了!他们和我辩论过好多次,就是赢不了他们。”
  李谕笑道:“当然这样,踢球可以赢他们,但你想辩论过神学院怎么可能。”
  玻尔认真道:“为什么不可能?上帝明明就不存在。”
  李谕说:“我此前在巴黎大学时提到过关于可证伪性的内容,你可以多看看,就明白为什么辩论上赢不了神学院。他们只需要几句无法辨别真伪的话就可以驳斥他人。”
  玻尔说:“这样根本没有道理,至少在大学校园里不能这样,要讲道理。”
  李谕说:“就好比鸡同鸭讲,说不明白的。”
  玻尔说:“那可不行,他们再怎么都是校友,我不能让他们执迷不悟。”
  李谕想不到年轻的玻尔还挺有博爱心理,于是开玩笑说:“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你还会觉得上帝掷骰子哪。”
  玻尔大摇其头:“我怎么会说这么没水准的话!”
  李谕哈哈笑道:“很有水准的。”
  这可是后来玻尔与爱因斯坦论战中最出名的一句论断。
  只不过是最开始爱因斯坦说的“上帝不掷骰子”,而玻尔回怼了一句:“爱因斯坦,不要指挥上帝怎么做。”
  此后不少人不知道为什么引申到两人相信上帝了。
  估计这些人自己压根都没看懂爱因斯坦和玻尔为什么说出这两句话。
  就像很多人通过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的事,然后说了一句狗屁不通的“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一样。
  完全没有去研究牛顿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又为什么去研究神学,一点内因都不考虑就下可笑的论断。
  此时的玻尔是个坚定的科学追随者,对李谕说:“哪里有什么水准了?”
  李谕再次神秘道:“以后你自己就会明白。”
  玻尔更加觉得不明所以,但李谕却没有再细说下去。


第二百五十一章 柏林街头
  李谕在丹麦哥本哈根时,还被邀请到了哥本哈根天文台。
  毕竟发现冥王星,以及最近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系外星系、红移现象、银河系旋臂结构等文章都是在天文领域不得了的成就。
  哥本哈根天文台的名气显然无法和欧洲其他几个天文台相提并论,但是丹麦对天文学的研究其实非常有传统。
  300多年前赫赫有名的第谷·布拉赫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其数据直接帮助开普勒完成了辉煌的开普勒三定律。
  200多年前,最早比较精确测量光速的奥勒·罗默也是出自哥本哈根大学,光速被测量出来这件事经过多年发展后对相对论的开创可谓至关重要。
  此时天文台台长是一名叫做汉斯的天文学家,他见到李谕后竟然用中文说道:“你好,李谕先生!”
  李谕愣了一愣,才以中文回道:“你好!”
  佩特森校长笑道:“汉斯台长是个‘中国通’,他不仅会说,还会写中文哪!”
  对于学中文的老外来说,中文的难写程度要比难说更像一个噩梦,一个老外能写出中文来真心不容易。
  汉斯对此也很骄傲:“我也曾编制关于贵国的中文电码,那么多的方块字,编制时感觉我的脑袋都要炸了。”
  差不多30年前的18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有了中文电码,参照的是《康熙字典》,用了接近7000个汉字。
  李谕曾经在广州见到的郑观应,把它们整合成了一本《中国电报新编》。
  后来中国最早研制电报机的华侨商人王承荣与人合作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报机,并呈请清廷自办电报,清廷竟然直接拒绝。
  因为清廷觉得洋人的东西更好。
  但朝廷的电码完全用洋人做出来的,想要加密难度就很大,别人想破译也不复杂。这是个巨大的漏洞。
  如今上海的跨海电报线,大部分就是由丹麦的大北电报公司承建。
  他们还与清政府签订了合同,获得了借用路线和收发报专利等特权,经营收发报业务。
  关键清廷是真的不懂通信,完全是把核心业务交给了列强。
  汉斯便是给丹麦的大北电报公司制作的中文电码。
  佩特森说:“如果院士需要与国内联络,直接就可以在丹麦用中文发电报。”
  他们看来还不知道李谕已经掌握无线电技术。
  于是李谕随口说:“暂时不需要。”
  汉斯指着自己的天文台,又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有用李谕院士的方法观测寻找冥王星以及河外星系,只可惜我这个小天文台设备达不到如此高的精度,正好给科学院提交申请更新一下。”
  李谕说:“经费能批下来的话,升级一下望远镜的确能有很大便利。”
  汉斯笑道:“当时我也把您的论文与申请书一起递交了上去,我想他们就是看到您的文章,发现原来天文学有这么广阔的领域还有待发现,才批准了我的申请,院士您的功劳可是不小!”
  李谕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想要搞点设备,只能自己出钱。
  关键天文台这东西真的很花钱。
  汉斯继续兴奋地说道:“将来设备更新后,或许可以用它来做出更加伟大的发现。”
  李谕说:“设备好是一方面,还需要人来发挥设备的价值。”
  佩特森校长说:“所以我们很希望多请您过来。”
  李谕只好说:“有机会的话会的。”
  他们现在就很想留李谕多待一段时间,不过德国柏林又发来了催促的电报。
  发报人是西门子公司以及柏林大学,他们早就知道李谕到了丹麦,不过竟然在丹麦待了几天还没有动身南下,于是才发文询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