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鸭脸都绿了,事情发展太快,自己压根都没准备好。
梁诚也想不到会是这么狗血的方式收场,但他们只要不找麻烦就行。
素鸭感觉全世界都在欺骗自己,颓然道:“什么跟什么啊!连那个康有为也一样,什么都搞不清楚,就让我办事,这钱收的真是窝囊!”
“康有为?”司徒美堂警觉起来,“我就说你的脑子怎么可能知道那么多,原来是他。”
素鸭无力道:“我已经不想管了,明说吧,就是他找的我,太晦气了!”
司徒美堂喃喃道:“又是他!”
梁子是越结越大了。
好在事情有惊无险,梁诚返回李谕的实验室,又详细了解了一下他的近况,“最近我一直忙于琐事,不成想短短月余,你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令我不胜汗颜啊!”
李谕笑道:“公使大人不用费心于我,您的事情更重要。不知留学通道与退还庚子赔款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梁诚说:“能怎样?我四处联络美国的议员们,但他们高高在上,给的答复全都飘忽不定,让我心中没有多少底。”
李谕说:“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已经答应,相信不会有太大阻碍。”
梁诚叹道:“话是如此,但政策一天不落地,我心中的石头也就一天不能落地。”
李谕明白他的苦衷,他做得已经很不错了。梁诚作为弱国外交官,真心不容易,能采取的手段太有限。
总不能像后世某司机一样,和大毛打着仗,以为有北约支持,竟然软饭硬吃。
李谕并不懂外交,不过也明白实力一旦悬殊后,外交也就不完全是外交了。
“今后我会写本书,或许会对公使大人有所帮助。”李谕说。
梁诚问:“《星球大战》续集?”
李谕笑道:“并不是。想不到公使大人也看了那本书。”
“解解闷嘛,”梁诚说,“不是科幻小说,难道又是科学方面的专业书?”
李谕说:“是的。”
梁诚苦笑道:“你写的东西都太高端,我虽然在美国接受过教育,但着实看不懂。”
李谕说:“这本会看懂的。”
“好吧,期待你的新书。”梁诚还是很相信李谕的。
——
这段时间,李谕一边让三个美国工程师培训邹周等二十多名华人,一边完成了给莱特兄弟的发动机。
膨胀螺丝的专利也批了下来。
这个专利的销路更加好,此时美国的基建行业早就走入了快通道,并且会继续持续二三十年。
所以很快就被建筑公司看中,不少建筑公司找上门。
李谕只得又以每家2万美元的价格授予使用权,短时间内就有8家建筑企业买下。
过段时间美国西部开发进度加快后,购买的企业会更多。
如果李谕再晚个四五年推出,售价会更高,不过每家2万的价码已经不是小数目,况且以后还有其他的专利能够申请。
第一百九十四章 电子管专利!
给莱特兄弟的发动机终究是做好了,12马力,铝制四缸。这种发动机以后虽然不会用在汽车上,应用比较有限,不过也算是让自己实验室中的几名工程师以及邹周等新学员长了点见识。
李谕随即给北卡罗来纳州的莱特兄弟发去电报。发动机是飞机的关键部件,莱特兄弟得到消息后亲自来纽约取货。
哥哥威尔伯·莱特首先掂了掂,满意道:“完美的重量!”
弟弟奥威尔·威尔伯则说:“先生当真不收钱?”
李谕笑道:“都说好了,不要就是不要。你们试飞的时候让我看看就可以,我也想看看你们飞上天的过程。”
莱特兄弟再次激动道:“太感谢了!我们一定会让您的这台发动机飞上天空。”
这对李谕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答复了。
不过莱特兄弟试飞还有半年的时间,要到今年年底。
这段时间李谕自然还是要忙自己的事情。
目前实验室的人,挖来的三名工程师肯定没有问题,邹周学得也很快,能够配合着进行初步的电子启动系统制造,只不过效率还差点。
如果想设立一个小的工厂,李谕可以在底特律买一个旧的,反正底特律有的是小型汽车工厂及作坊。
李谕做的不是整车,面积上的需要不会很大;原材料和配件的获得在底特律也比较方便。
再次来到底特律,李谕很快看中了一个厂房,距离大卫·别克并不远,果断让Sierra出马买下。
——这种事由Sierra一个美国人出面会少很多麻烦。
价码也不高,竟然只花了不到一万美元。
肯定不能用基金的钱,好在李谕通过卖专利手头有了资金。
买在这里李谕还有所图,目标昭然若揭:别克。
不是别克公司,而是别克这个人。
因为李谕又在别克的公司(作坊)看到他了,愁眉满布。
李谕上去给他打招呼:“别克先生,你好。”
“哦,李谕先生,你又来了。”大卫·别克说。
“心情不好?”李谕问道。
别克叹了口气:“我已经和杜兰特先生谈好,以后我的公司就要卖给他了。但合同对我非常不友好,就算是想要当个技术岗位恐怕都不行。”
历史上的别克此后确实非常凄惨。
李谕说:“我刚好要设立一家工厂,虽然并不会做整车,但产品也是汽车相关。如果先生不嫌弃,可以来我这成为一名技术总监,并且还会有原始股。”
别克疑惑道:“你也做汽车?难道上次买发动机就是为了这个?”
李谕说:“上次是为了帮人做个航空发动机,用不了半年,它就到天上去了。”
“航空?发动机?”别克显然也没听过这么个概念。
“先不提那个,”李谕摆摆手,“我设立的工厂就在旁边,可以先来试试。我给你的酬劳肯定不会低,每月最少800美元,而且未来做大后,原始的股份能够带来的收益会更大。”
也就是800美元保底,后面是画饼,只不过这个饼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800美元?”别克有点动心了,他现在确实没有什么好去处。
一年算下来就是接近一万美元,按照美国劳工部此后的测算,这个收入绝对能跨入美国前1%~3%左右的高收入人群,而且此时美元的购买力已经开始变得强劲。
李谕继续说:“以后觉得不合适,您再离开也没问题。”
李谕很想把别克挖过来,起码他的技术水平一点不用担心。就算不做整车,此后李谕的产业也不会小,更算不得屈才。
别克思忖了好一会儿终于说:“我接受你的邀请。”
李谕高兴地与他拥抱了一下,“有您的加入太荣幸了!”
多个技术大牛,以后能省李谕不少事。
别克说:“我还有一些手续需要给格兰特先生走完,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加入你的公司。”
“期待您的到来,别克总监!”李谕笑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纽约第五大道,您的事情忙完后就可以来找我。”
——
特斯拉差不多也完成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然后比较揪心的就是无线电接收装置。
这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现在发射无线电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难题,比较麻烦的一个是有效信息的传递,也就是所谓的调制;一个就是如何接收。
还好李谕对这个问题比较熟悉。
首先最简单的接收无线电的解决方案就是采用矿石收音机,这是所有无线电接收设备里最简单的一种。
它不仅结构简单,也不需要用到电池,几乎所有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自己制作。
不过这东西只能供一人收听,而且接收性能比较差。
然后更成熟一些的方案就是采用电子管。
但历史上要到明年才会有人申请电子二极管专利,但二极管显然对于无线电没有太大帮助。
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是三极管,改动很小,就是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加了一个栅板,即真空三极管。
但就是这个小改动,不仅让三极管反应更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者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
因此,后世许多人都将三极管的发明而非二极管的发明看作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
不过此时显然两条腿走路更好。
于是李谕准备二极管、三极管、矿石收音机的专利一起申请一下。
说来电子管的发明也和爱迪生有关系,是他在实验室中发现了所谓的“爱迪生效应”,而且也申请了专利,不过他并不知道原理,所以对后世的电子管专利申请没有形成多少阻碍。
很多人对电子管已经很陌生了,也很正常,毕竟后世已经是半导体材料晶体管乃至集成电路的天下。
不过放在二十世纪初,电子管的作用绝对不能小觑。
相比晶体管,电子管就简单许多了,甚至和搞膨胀螺丝专利花的差不多时间就能搞定。
二十世纪初,美国的科学水平虽然与欧洲相距甚远,但美国已经可以说是个发明的大国度。
所以在美国多搞点发明、申请专利才是正路。
数理科学上,美国还是以欧洲马首是瞻。
三份专利摆在面前,Sierra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愕然道:“你的脑子是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李谕笑道:“这个很难解释,总之又要拜托你了,这三份专利比之前的两个重要得多。”
那可不是很重要嘛,可以说是引领了电子时代到来。
——就是电子三极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子学的蓬勃发展。
Sierra办事麻利,专利很快申请下来。